中国古代政治史模拟试题专项训练(艺术班专用)
中国政治制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模拟试题一、判断正误(请根据你的判断,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标志着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 √ )2. 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是神权从属于皇权;思想上,宗教【佛教和道教】与儒学同处于官方正统地位。
(×)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强大内聚力、扩散性和凝固力的外放型社会。
(×)4. 隋炀帝杨坚统一全国后,正式确定了决策、审议和执行三大系统的三省制。
(×)5. 始设于雍正年间的南书房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
(×)6.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以诏书形式宣布。
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 √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 √ )8. 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管理和任免,边防、兵备布置,出纳军事密令等。
(×)9. 始设于雍正年间的南书房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
(×)10. 明朝州有二种类型,一种称直隶州,另一种称府属州。
( √ )11. 唐玄宗开元年间编篡的《唐六典》是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典。
( √ )12. 《大清律案集解附例》是一部以《大明律》为基础编订的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完备法典。
(×)13. 清代属正式官职,由府主供养。
(×)14. 《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的成文法。
( √ )15. 府兵制在初期为兵农合一,但逐步有向兵农分离的趋势。
(×)二、单项选择题。
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模拟演练)-普通用卷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模拟演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3·安徽马鞍山二模·2)汉初,高祖刘邦分封刘氏子弟为王,镇抚一方。
但随着诸侯王国逐渐强大,其与中央的离心力也随之加大,而一旦诸侯王自以为能与中央抗衡,便有可能铤而走险抢班夺权。
为此,汉武帝()A.分封诸侯B.广设郡县C.实施“推恩令”D.设立刺史2.(2023·安徽马鞍山二模·5)“宋太宗又将节度使属下的支郡全部收归朝廷直辖,使节度使成为一州的长官,消除了节度使统治大片地区的局面。
以后又将节度使留在京城,而以朝官出任知州、知府,节度使终于成为虚衔”。
材料反映宋初统治者()A.放任武将擅权B.加强知州权力C.提高文官地位D.加强中央集权3.(2022·辽宁沈阳沈河区二模·2)文物承载着历史。
将下列文物序号与其所对应的时代特征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①西汉长信宫②北魏陶俑③清朝班禅金印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A.①—a②—b③—c B.①—a②—c③—bC.①—b②—c③—a D.①—c②—b③—a4.(2023·安徽马鞍山一模·5)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
”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A.促进了科技的繁荣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5.(2023·安徽马鞍山一模·2)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
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
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世袭制的出现B.禅让制的推行C.分封制的实行D.行省制度的确立6.(2023·湖北宜昌五峰五模·6)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亲自控制军队,削弱相权,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高考历史复习习题中国古代政治史先秦部分真题模拟题
中国古代政治史(先秦)选择题(32分)1、《史记》记载,上古时期“(舜)三年丧举,禹亦让舜子,如舜让尧子。
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
”在西周时期也有和这种现象相似的史实。
以下属于这种史实的是()A、诸侯兵汇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B、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叛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C、周公……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颇收殷余民D、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2、姓氏是中国古代产生的区别人们族群的重要标志。
然而,姓与氏并不相同。
周谷城在《中国政治史》里记载“姓为限制婚姻的,氏为分别贵贱的……同血统者不得结婚……有国土者便算是贵”。
按照这种说法,一下哪个应为氏:()A、姜B、赵C、嬴D、姬3、《孟子》记载: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这体现了后世在评价夏商周嬗代过程中的那种政治诉求()A、肯定氏族社会中民主精神,反对独裁政治B、展现出普通民众对社会统一的强烈愿望C、符合中国古代大一统社会的客观发展实际D、凸显儒家学说在当时社会中的一家独尊的地位4、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等级制度比较复杂,以下几种说法中,与西周分封等级实际不相符的是()A、诸侯有五等爵位,自上而下是公、侯、伯、子、男B、诸侯之下为卿大夫,卿大夫下为士,士下为庶人C、卿大夫分为两等,上等为卿,下等为大夫D、西周时期政治等级最高的是为诸侯中的公爵5、春秋时期,霸主为确立自己的地位,不断通过会盟的方式确立权威。
如齐桓公北杏之盟,以平定宋国内乱来确立自己的地位。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霸主会盟的实质是()A、诸侯国统治者谋求自身的威望与权力的展示性会议B、周王室通过一定手段维护其统治的集会C、中原诸侯国表示对外征伐的决议机构D、分封制瓦解后争夺国家决策权的会议6、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土地与人口,纷纷大肆招揽人才。
古代政治史专项练习题
古代政治史专项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2. 下图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示意图,以下选项是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其中最为适当A.周天子为晋国大宗,晋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齐国国君是齐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燕国国君则是燕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燕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3.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
由该资料可以推论4.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
这反映了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5.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
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礼乐制度C.郡县制D.宗法制6.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
几个同学就这幅图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其中推论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是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7.《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自秦朝建立,逐步发展、完善,至明清时期逐渐衰落。
据此回答l~7题。
1.奠定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理论基础的学说是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2.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3.对“汉承秦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沿袭秦的三公九卿制,并有发展B.汉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发展为刺史制度C.继承秦的选官制度,形成一套察举制度D.汉初推行秦的郡县制度,兼设封国制4.隋唐开始,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A.建立军功B、参加科举考试C、弃农经商D.依靠门第出身5.唐朝完善了隋的三省六部制,其作用不包括A.加强皇权,把相权一分为三B.标志着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提高行政效率,职权分工合作D.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监督6.下列对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措施的概括,不恰当的是A.以集中军权的原则设置军事管理机构B、按分散地方权力酌办法改革行省制度C.设置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的特务机构D、制定、颁布维护君主专制的法律。
7.八股取士最主要的弊端是A.限定考试命题的范围B、严格规定答卷的文体C、答卷不许发挥个人见解D.考试科目单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回答8-9题: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B.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C.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 D.促进了中国社会封建化9.王安石变法时规定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其目的在于A.纠正科举制度的弊端 B.简化科举考试的程序C、扩大科举取士的数量 D.严格控制士人的思想中国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的主旋律,回答10-12题:10.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 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 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D.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11.从根本上说,元朝能够统一先进的中原地区并能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 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 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C. 重用“汉人”和“汉法”,适应和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D.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12.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的是A.三国B.隋朝C.元朝D.清朝13.古书说:“商君死……秦法未败。
最新 中国古代政治史测试卷 精品
中国古代政治史测试卷复习目标: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夏、商、西周的政治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著名战役; 秦朝统一全国以及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是适应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生存的产物,它有着自身的形成、发展、强盛、衰亡的过程。
民族发展,民族融合,共同铸造了今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的政策,造就了汉唐王朝的一代强盛;五代~ 明清时期,中华民族进一步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对外交往由开放渐趋闭锁;我国封建政治由成熟走向衰落。
第Ⅰ卷选择题(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崩溃C.周王室衰微 D奴隶制腐朽2. 战国七雄争霸格局形成的标志是A. 周平王迁都洛邑B.葵丘会盟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D.长平之战3. 商鞅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保护新兴地主和商人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统一C.鼓励和发展封建小农经济D.巩固和完善土地私有制4. 发生在今山西省境内的战役是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5. 秦汉时期,以下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南夷地区②山东半岛③河套地区④西域地区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6. “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
只消一勺清凉水,凉却秦锅百沸汤。
”此诗说明作者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贡献B.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D.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7.汉武帝实行的制度中,其演变结果与最初目的不一致的是①推恩令②刺史制度③附益之法④举孝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8、隋唐时期,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决策失误B、完善中央集权制C、提高办事效率D、防止宰相权重难制9、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重视选拔人才B、选拔人才的标准日趋完善C、统治阶级急于扩大统治基础D、统治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10、唐朝募兵制代替府兵制的根本原因是A、府兵制容易导致将帅拥兵自重B、战事频繁,府兵逃亡较多C、为增强军事力量,减轻农民兵役负担D、封建经济发展,均田制遭破坏11. 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三省制度C.设六部尚书D.设立内阁制度12. 今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在古代称A..突厥B.回纥C.吐蕃D.契丹13、北宋负责监督知州的地方长官是A.通判 B参知政事 C.枢密使 D.三司使14..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的兵制是A. 募兵制B.府兵制C.募役制D.更戍法15.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最主要意图A.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B.增强国家军事防御力量C.解决中央政府财政困难D.改革科举制度选拔更多人才16、下列关于北宋科举制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殿试成为定制B.进士科为最主要科目C.糊名法为防止考生舞弊D.学而优则仕17、为加强统治力量,推行猛安谋克制的是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努尔哈赤18. 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全国并维持了近百年的原因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C.重用“汉人”、汉制,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形态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19、元朝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A.布政司 B.都司 C.宣慰司 D.宣政院20.猛安谋克制与八旗制度的共同点是①少数民族首领创设②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③士兵的衣食均由国家供给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1.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③开始接受一些西方先进科技④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22、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的地点是今天的A.西安 B.洛阳 C.开封 D.北京23、标志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设置A.南书房 B.内阁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24、三藩之乱的性质是A.地方分裂叛乱 B.满汉民族矛盾C.统治集团内部满汉官员争权夺利D.西南人民反对满清封建专制统治25、康乾盛世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年之治”,但很快盛极而衰,它给当今社会留下的历史教训最主要的是A.加快社会改革,调整生产关系B.加强以德治国,紧跟时代潮流C.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D.惩治贪官污吏,加强政权建设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26.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呜乎!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高二年级艺术班历史检测题
高二年级艺术班历史检测题一1.先秦政治文明史第一,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第二,最高统治者权力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第三,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1.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B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C .巩固周王朝统治D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2.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的权利有哪些( )①镇守疆土 ②随从作战 ③交纳贡赋 ④朝觐述职 ⑤建立武装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⑤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 )A .财产B .地域C .信仰D .血缘45.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 .封建制度的确立B .实行分封制C .行省制度的确立D .郡县制的实行6.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7.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8.《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9.(2009〃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10.(2010〃新课标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11.(2009〃山东卷)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2017届艺术生 必1 中古政治测试
2017届艺术班周测题(内容范围:必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君亲制祭,大人荐盎。
君亲割牲,夫人荐洒。
”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A.表达对周王虔诚和崇敬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3、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 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4、有学者提出,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思想,源于西周大一统政治形成的历史实际及周代对王权至上的认同观念。
对西周大一统政治的正确理解是A.宗法制实现了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B.西周政治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的强化C.分封制巩固了天子独尊的政治地位D.血缘与政治的结合强化了皇帝的权威5、皇帝居于封建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没有制度能够制约他,也没有人能制约他,这是中国古代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
董仲舒的说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
董仲舒的说法指的是A.罢黜百家B.天人感应C.民贵君轻D.君权神授6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7.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
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含答案
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2.《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这次转型A.摧毁了宗法观念 B.发展了分封制度 C.确立了专制政体D.创立了科举制度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度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礼崩乐坏4.汉代以秩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郡守;唐代以八品监察御史巡按郡县、察六部(县令从七品,六部尚书正三品);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仅为七品。
以上材料表明( )A.君主专制制度日趋完善 B.古代监察有“以小驭大”的特征C.古代监察体系日趋制度化 D.古代的监察制度促进了吏治的发展5.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过皇帝的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决定终于没有颁下施行。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唐朝行政机制的特点是( )A.宰相专权 B.皇权独尊 C.分层决策D.三省分权6.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发布政令“分置二十四都督府”,最后以权重难制为理由取消上述改革,设置十道按察使,后罢;开元二年(714年)复置十道按察使,至四年又罢,八年复置,十年又罢。
这主要说明唐朝( )A.最高统治者忽视对地方的行政治理 B.地方行政运行机制日益完善C.通过分化事权削弱地方权力 D.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矛盾心理7.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高考历史艺体生复习训练19
训练 19 古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说明:(1)本卷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2)建议在30分钟以内完成。
1.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 .秦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C .秦律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D .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4.“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 .唐朝B .北宋C .明朝D .清朝5.重庆湖广会馆(又名禹王庙,见右图),坐落于长江边上,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湖南和湖北富商、乡绅为联络乡谊而捐资兴建。
其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表现在( )①中国古代建筑史 ②清代商贸史③佛教文化史 ④清代商帮的发展史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6.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7.《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试卷(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
专题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9·枣庄三中学情调查)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答案为C项。
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排除A项;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2.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
这反映了周代( )A.受封诸侯的权利B.分封的对象C.受封诸侯的义务D.分封的目的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亲”“戚”的字义可知,“亲”是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即贵族;“戚”是握有武器掌控军事的人,即“功臣”,故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B 项正确。
3.(2018·汾阳一中高一期中)《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答案 A解析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两项题干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C项易误选,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与基于题干表面的认识。
4.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古代政治专题精品附答案(最终)
第一局部模块一专题一“家天下〞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21 ?北京石景山模拟)“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来,一些处所为弘扬传统文化、鞭策经济开展,按照当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 )A.禅让制C.分封制B.宗法制D.郡县制解析:寻根祭祖活动是依据血缘关系进行的祭祀活动,宗法制是依据血缘亲疏关系和辈分差别形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道德尺度,寻根祭祖的习俗深受宗法制的影响。
答案:B2.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处所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剧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以下处所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解析:在分封制下,诸侯在本身的封国内拥有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利,故B、C、D 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
诸侯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背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
答案:A3.(2021 ?南京模拟)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材料主要说明了( )B.诸侯的庶子都不克不及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解析:由“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宗法制为维系政权效劳, D 项正确。
A 项不是材料所要说明的不雅点;答案:D B、C 显然错误。
4.2002 年湖南里耶出土了大量竹简(如图),它是公元前222 年大公元前208 年的官署档案。
竹简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令守等职官,据此可以揣度当时( )A.分封制已推广到江南地域B.楷书作为尺度字体通行全国C.货币、度量衡得到统一D.郡县制已经推行解析:由竹简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令守等职官名称可揣度为答案:DD 项。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专项试题
专题练习一中国古代政治一、选择题2000年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1月9日,我国科学家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
请回答1—3题。
1.以往史学界认定中国开始有确切纪年是在“国人暴动”后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夏商周年表》将中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的时间提前了()A.1200多年 B.1500多年C.1700多年D.2000多年2.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结合所学知识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推断,这一地位开始确定最早可追溯到()A.4000多年前B.3000多年前C.2000多年前D.1000多年前3.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依赖于下列哪些条件:①考古学的发展②古文献的记载③科学技术的进步④神话传说()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商鞅变法和秦始皇的政策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回答4~5题4.商鞅变法时制作铜方升,秦朝统一六国后又把它加刻诏书发到各地,其动机是为了A.便于征收赋税B.促进各地区商业发展C.实行户籍制度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5.商鞅“燔诗书”和秦始皇“焚书坑儒”实质上都是A.儒家和法家矛盾尖锐的反映B.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C.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D.新旧势力矛盾斗争的反映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回答6~9题6.西汉初年的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效果不同,主要原因是A.单纯分封同姓子弟,引起功臣反对B.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C.各地经济联系已大大加强D.分封制与郡县制产生尖锐矛盾7.北宋初年采取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 设置转运使B. 调兵权与统兵权的分离C.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D.收归地方司法权8.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①是对“三省六部制”的发展②是郡县制度的发展③与元朝辽阔的疆域相适应④到明朝时将之完全废除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9.明朝初年在地方设立“三司”A.通过分散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划时代改革C.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D.各部门互相牵制,减轻了对人民的盘剥“法治”是战国时法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后世影响较大。
中国古代政治史模拟试题专项训练(艺术班专用)
中国古代政治史模拟试题专项训练(艺术班专用)1.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这一继承制度( )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 .使政权趋向严密C .有利于社会稳定D .易导致权力纷争 2.《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 .严格的等级关系B .嫡长子继承制C .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 .王位世袭制3.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 )A .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 .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 .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 .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B .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C .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D .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5. 1889年,粱启超对比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国体,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
中国周代和古希腊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 .分封诸侯、城邦国家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6. 西周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
这个事件可说明( )A .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B .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C .诸侯纷争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标志着奴隶制开始 7. “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练习(答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专题练习1.(2009江苏武进)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
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 )甲: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乙: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丙:图中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
丁:图中周公勤政为民,统治者的品德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
以上推测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应是( )A.甲B.乙C丙D.丁2.(2008江苏馈汀)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A.四手共抬一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C.阡陌纵横之农田D.执干戈以卫社稷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2.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国家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郡县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科举制度3.(2008江苏泰州)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州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3.(2007上海单科B,1)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4.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皇帝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5.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11.(2007全国文综Ⅱ.1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浏阳市艺术学校历史周练(五)古代东西方政治
历史周练(五)古代东西方政治一.选择题(48分)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2011年北京卷文综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周后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3、(2011年福建省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失4、(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5、(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6、(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7、(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2019高考历史专项练习检测――古代中国政治
2019高考历史专项练习检测――古代中国政治姓名序号总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
这里的“封建帝国”中的“封建”是指〔〕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封建制度2、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配〕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3、《左传》记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材料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作用B、宗法制的作用C、郡县制的作用D、君主专制的作用4、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
中国人的这种文化情结源于()A.分封制B.禅让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5、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度C、监察制度D、统一货币6、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7、《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假设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那么易使以义,国小那么亡邪心。
”汉武帝根据贾谊这一主张,采取的措施是〔〕A.剥夺王国的封地B.继承西周的分封制C.夺取王侯的爵位D.推恩令8、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宗法制得以恢复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9、以下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10、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2020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1 中央集权的发展与君主专制的演进1.(2019·江苏高考·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2019.4·浙江高考·27)【加试题】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
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
汉兴,省监不置。
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
”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
这说明(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①④ 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2019.4·浙江高考·7)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
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6.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
”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 )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B.推行中外朝制度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D.世袭与察举制共存7.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政治史模拟试题专项训练(艺术班专用)1.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这一继承制度(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使政权趋向严密C.有利于社会稳定 D.易导致权力纷争2.《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继承制 C.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王位世袭制3.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 B.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C.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 D.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5. 1889年,粱启超对比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国体,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
中国周代和古希腊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6. 西周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
这个事件可说明( )A.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B.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C.诸侯纷争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标志着奴隶制开始7. “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 )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8. 确定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顺序()①②③④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9.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10. 《(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祠规载:“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
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
”上述祠规主要说明了( )A.该地祠堂文化盛行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C.宗法制在当地影响深远 D.家规与国典作用一致11. 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12.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材料反映了( )A.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B.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D.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13. 文王世子之制,是指周文王在位之时便指定周武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当时这种制度还处在初创时期,其后,这种世子制度逐渐成为成文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也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C.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14. 钱穆:“拿历史大趋势来看,可说中国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演进。
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
代表政府的是宰相。
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下列符合钱穆观点的是( )A.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专制 B.中国传统政治是宰相专制C.中国传统政治不是专制制度 D.中国传统政治不是皇帝专制15. 下面四张图反映了浙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 ② ③ ④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16.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
对材料“天下变局”理解准确的是( )A.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 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C.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 D.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17.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18.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9. 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
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
由此可见在唐代( )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 B.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C.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 D.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2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
政权逐步解放。
”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世卿世禄制 D.科举制2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22.右面所示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导致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孝廉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与完善C.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唐宋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平民阶层的政府23.《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贫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佐证唐代科举制( )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B.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C.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D.进士科是仕进唯一途径24.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25. 某同学在《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这幅行政区划体系图最早出现于哪位君主在位时期( )A .周武王B .秦始皇C .汉高祖D .汉武帝26.汉承秦制,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每月有俸16斛~350斛不等。
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曰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八斛。
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
秦汉时期采取官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 )A .拓宽官吏选拔途径B .扩大统治基础C .君主控制用人权D .实现选贤任能27.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A .权力重心在中书B .皇权逐步加强C .外朝受内朝牵制D .三省已具雏形28. 中国古代监察区向地方一级行政单位的变化是一个经常性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朝的“道”等均是如此,这说明( )A .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B .监察制度名存实亡C .监察官员独立性过强容易形成割据D .中央对地方的监管遭到削弱29. 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
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
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 .西汉B .唐代C .宋朝D .明代30. 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
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 .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B .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C .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D .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31.明太祖朱元璋贬孔子而删《孟子》。
他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未能如愿之后,又命令臣下删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
这表明当时( )A .朱元璋反对儒家思想B .文化专制的加强C .儒学丧失了社会基础D .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32.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末内阁( )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33.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
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 .中书门下 内阁 军机处 B .中朝 内阁 军机处C .中朝 中书门下 内阁D .尚书台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34.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