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情 “化” 意

合集下载

论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

论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

王维“诗中有画”论析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兼诗人与画家于一身,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留下了千古名诗,也留下了传世名画,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他多才多艺,风华超群,自甘寂寞却又久享盛名。

北宋的苏轼也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些评价都十分精当地指出了王维诗歌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征。

诗和画虽然是姊妹艺术,但由于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就各有特色,各有局限。

“诗中有画”的说法,应该是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所难以达到的美感。

同时,我们说某个作家的“诗中有画”,应该是就他的全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而言。

这就要求作者在诗、画创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构思上,达到高度熟练,才有可能相互渗透,自然融合。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理想的作家应该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王维可以说是古代诗人中具有这种条件的代表人物。

因此,“诗中有画”才能体现为王维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它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的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乃至表现在非山水景色的某些创作环节上。

“诗中有画”既然是王维全部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

我们从结构、炼材、语言、色彩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赏析。

同时,这种特色体现在景色山水的篇章句上面较为明显,而在非景色山水的篇章句上面较为隐微,因此,我们在举例说明时,也就由显及隐,以便推求。

一、结构“经营位置”是画学六法之一,是画家的基本功。

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迹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王维的诗就吸取了这种特色。

例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二句是本诗的主旨,作者大力描绘了农村的闲逸,也就鲜明地表示了对官场奔竞生活的厌恶。

作者在前八句中列举了农村生活的许多个别迹象,第九句只用“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那些个别迹象贯穿起来了,组成一幅十分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画面。

深入探究小学古诗“诗意画情”教学

深入探究小学古诗“诗意画情”教学

深入探究小学古诗“诗意画情”教学引言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在小学教育中,通过教授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

本文将探讨如何深入教授小学生古诗中的“诗意画情”,以提升他们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1. 深入理解“诗意画情”的概念“诗意画情”是指通过文字描绘出具有生动形象的美好景象和情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在古诗中,作者通常采用细腻、朴实的文字,通过形容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或人物描绘得如诗如画。

2. 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诗意画情”,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

以下是一些示例:2.1 观察自然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自然环境中观察花草树木、昆虫鸟类等自然景物,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感,并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来。

通过观察与描绘的过程,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诗意画情”的美妙。

2.2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参考经典古诗中的“诗意画情”,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小诗歌。

可以提供一些主题,如春天、夏天、山水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让他们的诗歌更具表现力。

2.3 音乐欣赏选择一些节奏轻快、旋律优美的古代音乐,与学生一起欣赏。

教师可以解读音乐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并与学生一起体验。

通过音乐的欣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意画情”。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除了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3.1 课堂讨论在教授古诗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通过讨论,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到“诗意画情”。

3.2 朗诵演绎安排学生进行古诗的朗诵演绎,让他们通过声音、语调和肢体语言表达出“诗意画情”的美感。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重节奏、情感渲染和形象表达,让学生的朗诵更加生动有趣。

语文(心得)之诗情画意学古诗 披文入情感受美——浅析古诗“画面、情感、意境”美的体验

语文(心得)之诗情画意学古诗  披文入情感受美——浅析古诗“画面、情感、意境”美的体验

语文论文之诗情画意学古诗披文入情感受美——浅析古诗“画面、情感、意境”美的体验诗情画意学古诗披文入情感受美——浅析古诗“画面、情感、意境”美的体验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小捷滘小学张新元【内容摘要】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像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为了使学生了解古诗的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诗变画,披文入情,启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使他们领悟美,感受美,深化美。

【关键词】古诗、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和谐、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丰富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吟唱古今。

诗中的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美能力,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愉悦学生的心灵。

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其实,许多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

古诗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1、教师作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

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

诗情画意学古诗

诗情画意学古诗

诗情画意学古诗——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中国,诗的国度。

尤其唐诗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传颂不衰。

古诗用词准确、凝练,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亦缠绵婉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诗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和敏感力,提升他们的诗学素养,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

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古诗词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特殊的“境”,情境、意境、心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性,更增添了古诗的魅力。

通过对学生引导、启悟,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锻炼和提升是其他素材所无法比及的。

让学生“熟读唐诗三百首”,驰骋于诗的丰富内涵,感受诗的瑰丽语言,应该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

他应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

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样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

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学之精妙。

(一)、榜样是无穷的力量儿童总是用一种崇拜的目光注视着他的老师,模仿着老师的一举一动。

当我们对古诗充满着热爱和迷恋时,学生一定会被我们的情绪所感染,从而很快地喜欢起古诗词。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意境高远,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

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沉醉其中,并影响自己的学生呢?《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指教学过程中融入诗意和画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其中诗情指的是以诗歌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以形象化的语言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感受;画意指的是以图画或图像为媒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以视觉形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诗情画意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参与,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韵律感,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融入诗情画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选取优美的诗歌和图画作为教材,让学生在欣赏和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和魅力,从而引发他们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

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意境的描写自然景物或人情风物的诗歌,通过赏析诗句中的美景和美意,让学生沉浸感受到诗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美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融入诗情画意的教学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韵律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演唱歌曲等方式,使教学过程充满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教授古文时,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文中的音乐之美,体会古文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深入理解古文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通过韵律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合作创作一些节奏感强、韵律优美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和审美能力。

融入诗情画意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阅读文学作品和欣赏画作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想象来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在学习古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联想,感受其中的美好和思想深度。

在欣赏画作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还原画作中的情境和表达的思想。

宋词中的诗意与画意交融

宋词中的诗意与画意交融

宋词中的诗意与画意交融宋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诗意和画意而闻名于世。

宋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融合了诗歌和绘画的精髓,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文将探讨宋词中诗意与画意的交融。

宋词以其精炼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崇尚诗酒,对于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有着极高的追求。

词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借助绘画的意象来丰富词牌的意境。

他们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以诗情画意的方式赋予词曲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在宋词中,诗意与画意的交融表现在对自然的描绘上。

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视之为艺术的灵感源泉。

他们将自然景物融入词曲中,通过运用丰富的象征、比喻和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致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他借助对明月与晚霞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这种以画面般的描绘来展示自然美景的手法,使词曲中的诗意与画意相融合,形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

其次,在宋词中,诗意与画意的交融还表现在对人生的诠释上。

文人们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感悟,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转化为细腻而富有诗意的文字。

他们以独特的透视角度展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抒发内心的情感。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他以战乱中分离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家庭团聚的场景,向读者传递了浓郁的人情味和家国情怀。

这种通过对人生的感悟和诗意的融合,使宋词不仅具有精湛的艺术性,还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最后,在宋词中,诗意与画意的交融还表现在对色彩的运用上。

色彩对于画家来说是表现力的重要元素,而在宋词中,色彩也被赋予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词人通过对色彩的描绘,将词曲中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得更加细腻和丰富。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问世间情是何物》中,她通过对红楼的描绘,既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又透露出自己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

通过对色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词曲中的诗意与画意交融,形成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情画意品古诗——让多媒体走进古诗鉴赏的语文教学课堂

诗情画意品古诗——让多媒体走进古诗鉴赏的语文教学课堂
叶子 . 而 是 塞宰 飘 零 透 些微 黄 的叶 子 . 我 们 仿 佛 听 见 了
离人的叹息 。 想起 了游子 的漂 泊; ③ 了解意 象所凝 聚的
文 化 内 涵 。意 象 原 本 是 诗 人 为 表 达 某 种 特 定 的 情 思 意 念而创造出来的 . 它 一旦 被 创 造 出 来 并 得 以 广 泛 流 传 , 就 积 淀 起 相 应 的 文 化 内涵 。如 “ 松” 代 表 的就 是坚 韧 挺
韵. 帮助 学生 积 淀 诗 情
中华 诗 歌 语 言 高 度动 的画 面 . 蕴 含 着 浓 厚 的 感情 或 深 奥 的 哲 理 。司马
光说 : “ 古人 为 诗 , 贵于意在言外 , 使 人 思 而得 之 。” 诗 歌
语 言 与 其他 文 学 样 式 的语 言相 比 ,更 具 抒 情 性 、含 蓄
术 符 号 欣 赏 诗歌 就 应 该 从 意 象 的 角 度 人 手 , 充 分 了解
意象的内涵和审美意味 ;② 品味 意象所蕴涵 的情感信
息 诗歌 的语 言 和 日常 语 言不 同 . 它 总是 蕴 涵 着 更 细微
更 丰 富 的情 感 信 息 . 有 着 更动 人 的 生 命 意 味 。如 “ 袅 袅 兮秋风 . 洞 庭波兮木叶下 ” . 这 落 下 的 不 是 碧 绿 柔 软 的
体分析 : 3 . 形 象 的典 型 性 或 代 表 意 义 ; 4 . 对 表现 主 题 和
作 者情 感 的 作 用 。 再如 , 考查字词 ( 诗眼 ) 理 解的问题 , 基 本分析答题规 律包括 : ( 1 ) 该词 对表达 感情 、 突 出主 旨的 作 用 ( 内容上 ) , ( 2 ) 该 词在结 构上 、 表 达 效 果 上 的 作用( 形式上 ) , ( 3 ) 分 析 语 言特 色 。 总之 “ 教 无 定法 , 贵 在得 法 ” 。高 效 的诗 词 教 学 应抓

浅谈古诗词的诗情画意

浅谈古诗词的诗情画意

浅谈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作者:王淑红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21期摘要:古诗词具有穿越时空的持久魅力在于“理至不磨”,“画意情趣”盎然。

反复吟诵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诗的意境“品诗味、悟至理”,结合诗意绘制画面,使诗画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品味诗情。

关键词:古诗词;诗情;画意;有机结合中图分类号:I2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64-02中国古典诗词,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诗词精品,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古典诗词的“诗情画意”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架起了一道彩桥。

一、“诗情”理至不磨诗情是不受时空阻隔的,是持久绵长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友情的持久绵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亲情的持久绵长;“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爱情的持久绵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豪情的持久漫长;“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是情愁的持久绵长;其诸情之所以具有穿越时空的持久魅力在于“理至不磨”。

其意思就是说把道理概括得精警扼要,便不会磨灭失传。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至今脍炙人口,就是由于它精辟地概括了送别之情,交谊之理。

江淹“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柳永“多愁自古伤离别”。

孤寂悲凉、缱绻难舍、黯然消魂是古代送别诗的共同情结,但王勃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暗示出两地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及政治环境上的悬殊差别,又暗示出所去路途坎坷遥远。

但诗人的视线却超越了迢迢千里的阻隔,遥望风烟渺渺,这虽是虚幻想象,但却营构出诗人对友人长途迢迢的牵挂思念,对友人政治前途的忧虑和迷茫。

友人尚未起程,拳拳之心已飞驰千里,惜别之意自然流出“与君离别情,同是宦游人”。

相同的经历、相同的辛酸勾起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欲语还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转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浅谈冯大中古体诗的诗“情”画“意”

浅谈冯大中古体诗的诗“情”画“意”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 14卷
汉高祖刘邦遣怀之作 ,有人指出这首诗写出了胜利 “檐前旧垒归新燕 ,小女何年回故家”,即使从未见
者的悲哀 ,慨叹的是群雄逐鹿中人的渺小 。本应是 过 其人 ,也 为之 动容 ,不禁 潸然 泪 下 。
打胜仗后的踌躇满志 ,却隐藏着不安的情绪。大中
境 ,而无 车 马喧 。 问君 何 能 尔 ,心 远 地 自偏 。”赞 此 诗歌 中,都可 以窥见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特征。冯
诗乃“脱尽古今之俗气。”在喧嚣的当下 ,读冯大 中 大中的古体诗可 以说 具有鲜 明、热烈、沉郁的情 感
的诗 ,有“一股清流 ”之感 ,既有对世俗 的叛逆 ,对 特征 ,往往直抒胸臆 ,不隐晦 ,不伪饰。文如其人 ,
女儿 的不舍 和思念 ,都 写出 了诗人 失去女儿 的痛 情怀以长久 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坚守下来 ,
苦 ,人生之 苦莫过 于 白发人送黑 发人。读到 那句 这 正是 艺术 所具 有 的魅 力 。
浅 谈 冯大 中古体 诗 的诗 “情 ’’画 “意 ’’
隋 丽
(辽 宁大 学 文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10036)
在三 个方 面 :亲情 、友 情 和世 情 。
赠友人》:“我 是红尘 客 ,五 十悟禅林 。芸芸 追逐
亲情 ,是人 之天然 情感 。在冯 大 中的古 体诗 梦 ,醒觉有何人?”《六根》:“九华 山上拜高僧 ,未净
中,令人动容的是写给女儿的悼亡诗《追思女JDA. 六根 怎觉 成。暮鼓 晨 钟 惊 梦 醒,红 尘 始 信转 头
画笔一支伴世寰。”《劬劳 》:“晓 练 月 明摩 竹 影 ,轻 研 墨 细 润 山
冯大中的诗既有对世事的洞达与参悟 ,也有文

诗·情·画·意·品——民俗

诗·情·画·意·品——民俗

长会上, 我经常把诚信教育作为必讲内容, 希望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

个 好 的形象 , 让孩 子看 到诚实守信 带来 的亲朋和 睦, 事业兴 旺, 以自 己的言行熏 陶孩 子, 让孩子 知道 怎样做才 是一个 、 抄袭与“ 作弊 ” 的反思 。 或 许我们 很多成年人 都 曾有 过作弊 或抄 袭 的经历 , 但 也有不少 人对此 不以为然 。不认为这 是很耻 辱的事情 , 这 也难 怪学 生们有 如下行 为 : ① 上课休 息 , 下 课抄袭 。② 自己抄 太累 , 请 人抄 交费 。 ⑨作业 完不成找 爸妈完成 。 ④平 时上课 不认真 , 考试忙着 作 弊。 拿着 抄袭或 作弊得来 的高分 , 居然还 沾沾 自 喜, 这不 能不说是让 人
检录 站, 班 内成 员捡到 的钱物 , 一律放 到检 录站并作好 登记。失主得 到 丢 失的钱物应 向交捡到东西 的同学道谢 。对师 生食 言的作好记 录。每 周进 行小结 , 小 结会 上既有 当周发生 的小故事 , 也有诚信 体会 。 3 、 坚 决避免抄 袭和作弊 。 对于抄 袭, 我作 了如 下尝试 。 一是严肃 处 理, 对于 一次抄 袭提 出警 告, 再 次抄袭 , 全班 作检 查 , 三次 以上抄 袭请 求处 分 。二是正确导 向。对于 不懂就 问、 及 时上交作业 , 且质量高 的学 生, 累计到一定 次数可 以加分 。 作 为期末 评定诚信 学生的依据 。 通过这 样 的形式 , 学生们个 个都 能认真对待 作业 , 不仅态度认 真 , 而且 作业质 量 也逐步上 升 。对 于作弊 , 我尝试采 用无人监 考与教师 监考 结合 的办 法。 比较诚信 教育 的效果 对 于学生 中失信 的反弹 , 以前 不讲诚信而又 想 弥补 的情况 , 我班 专 门设立 了“ 反馈 箱 ” , 可 以提 出同学 中存在 不讲 诚 信 的问题 , 向同学 述说 自己与 别人之 间 发生 的诚信 事件 ; 可 以 向同 学道歉 、 交流等 。 对于 典型事件开展诚 信大讨论或 辩论会 。 有效地减少 了不讲诚 信 的事件 , 对于屡 禁不止 的考 试作 弊学 生 , 毫不 辜惜地 申请 处分 。所在班级 也因此被评 为诚信集体 。 4 、 诚 信 的社会 观察与家庭 教育 。 我注 重将“ 小社会 ” 的诚信教育延 伸 到家庭和 大社会 中 。曾经 发生过 这样一个 故事 : 一位 同学丢 失 了饭 盒, 几 天没找到 很生气 。 于是 偷偷拿 - [  ̄ j r 人 的饭盒 , 吃完里 面的饭后放 入石 块扔到茅坑 里。 由此 学校请来家长 准备给处分 。 而 家长 也很生气 , 说: “ 我小 时候也 是这 样做 的, 别人都 乱拿 , 他怎么不 可 以?” 像 这样不 能 以身示范 、 以身作则的家长 也还有 , 正所谓“ 上梁不正下 梁歪 ” 。 作为 班主 任, 切不 能小视一些细节 。 因为 孩子很容易模 仿老师和家长 。 在家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摘要:中国古典园林集山水之精萃,融大自然之秀丽,透诗画之妙境,抒人物之情志,其内涵之精深,应该说是世界一绝。

中国古典诗歌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

在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诗情画意;意境追求;等美学特征中,无一不与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园林;中国诗词以崇尚自然的思想出发,通过林泉丘壑、模拟自然风光发展出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可谓之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典范。

中国古典园林就是声与色、光与影、自然与人造空间统一的整体艺术,而其中之意境恰如移步换景,又不喧嚣、缛繁,总可以随观者找到自己心中的一片天地。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内涵的核心,也是古典园林的精神之魂,有意境才能形成“寓情以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

意境理论在中国古典园林和古代诗画中由来已久,自秦汉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山水诗、园林诗、山水画开始流行,受诗画意境概念、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园林创作的思想内涵随之发生转变,园林意境概念和理论由此萌生,并逐渐成为造园的核心理念,文士园林与山水园林诗一起代表当时新的文化潮流。

所以中国园林发展一开始就被中国古典诗歌注入构思、规划、设计、施工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

1.园林中的“诗情”点景、楹联以最凝炼的词、字点出景点的环境特征、景观境界,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美感。

而楹联以它理辩的声词,工整的的对仗,明快的节奏,饱满的韵律,精造的内涵,使人荡漾于无限。

正如红楼梦中写道:“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就比如留园中部“涵碧山房”右侧有一去处题名“恰航”,取自杜甫诗“野航恰受两三人”的诗句。

“恰航”三面环设吴王靠,前方山池相映,波光潋滟,宛如舟行水中,“恰航”的含义是此等高雅处只好知己二三同坐,“古来圣贤皆寂寞”能与我为友的不过二三人罢了,表达了园主孤高的心态。

诗情“化”意——诗词中的化学

诗情“化”意——诗词中的化学

Univ.Chem. 2023, 38 (7), 237–241 237收稿:2022-08-03;录用:2022-09-05;网络发表:2022-09-19*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2004005);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KM202110011011)•科普• doi: 10.3866/PKU.DXHX202208024 诗情“化”意——诗词中的化学张钰婕,刘思彤,徐龙飞,裴晓静*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北京 100048摘要:从浪漫婉约的古诗词出发,和读者一起探索蕴藏在诗词里的化学知识,从靛蓝染料、酒和茶中的化学知识一步步展开全文,形象地讲述合成靛蓝的染色原理、酒香的检测和鉴定以及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旨在让读者对诗词中的化学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激发更多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领略化学之美。

关键词:化学科普;靛蓝染料;茶;酒中图分类号:G64;O6Chemistry in PoetryYujie Zhang, Sitong Liu, Longfei Xu, Xiaojing Pei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Abstract: Starting from ancient poe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emical knowledge in the romantic and graceful ancient poems with readers and tells the dyeing principle of synthetic Indigo, th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wine aroma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ea from a chemical point of view. The purpose is to let readers have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emical knowledge in poems,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chemical learning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chemistry.Key Words: Popularization of chemistry; Indigo dye; Tea; Alcohol回望中国诗词发展历程,光芒熠熠,意气风发。

“诗”情“化”意

“诗”情“化”意

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中的璀璨明珠。

在化学学习中品味相关诗词,能激发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古诗词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写下来的,他们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思想。

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唐)刘禹锡淘沙取金是最古老的采金方法。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质地坚韧不锈,十分昂贵。

但它在地壳中含量极少,多以自然金单独存在,有的也与其他矿共生,经风化侵蚀,雨水冲刷,在长期的迁徙中同泥沙混合形成沙金矿,其含金量也很低。

由于金的密度为19.3 g/cm2,较石英沙密度2.65 g/cm2大得多,在冲沙淘金中易先沉降,这样使金沙分离。

诗人深刻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在惊涛恶浪中辛苦采得的稀贵金属,最后又全部化为王侯贵族的奢侈品。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石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矿物,色青灰,质坚硬,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

诗中描绘了用石灰石烧制石灰的过程。

先将石灰石敲碎,在石灰窑内经高温煅烧,便制得雪白的生石灰cao,再与水作用生成白色粉状的熟石灰(消石灰)ca(oh)2,最后遇到空气中的co2又生成白色的caco3。

石灰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尽管“粉身碎骨”,总保持自身的“洁白”不染,它在建筑、农业等领域用途十分广泛。

作者写石灰风格以表现自己永葆清白的情操。

借助诗词的描绘,我们还可以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

比如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很多同学不会区分烟和雾。

通过对下面几句诗词中“烟”和“雾”描写的分析,我们对这个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③南朝四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烟、雾混为一谈,实际上固体小颗粒飘浮在空气中称为烟,而小液滴分散于空气中则称为雾。

硝烟、炊烟、尘土飞扬均为名副其实的烟,白磷燃烧时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浓厚的白烟。

幼儿园诗情画意:传统文化诗词与国画体验

幼儿园诗情画意:传统文化诗词与国画体验

幼儿园诗情画意:传统文化诗词与国画体验幼儿园诗情画意:传统文化诗词与国画体验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孩子们开始接触传统文化诗词和国画,这不仅是一种启蒙教育,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通过诗情画意的体验,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的风韵,感受国画的魅力,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

1. 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和国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演变的结晶,其中诗词和国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珍品,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国画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让幼儿在尝试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尊重和热爱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2. 诗情画意的体验幼儿在诗情画意的体验中,不仅能够在欣赏和感受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

通过传统文化的艺术体验,让幼儿在玩中学,潜移默化地培养起专注力和细心观察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可以说,诗情画意的体验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陶冶和情感的表达,是对美的感悟和追求。

3. 经典诗词的启蒙在传统文化诗词的启蒙教育中,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经典的诗句,更能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经典诗词的启蒙教育,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启蒙阶段就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情感。

经典诗词的启蒙教育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够培养幼儿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4. 国画的艺术体验在国画的艺术体验中,幼儿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和魅力,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开拓了他们的艺术视野和想象力。

国画的艺术体验,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欣赏中领略绘画艺术的魅力,更能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可以说,国画的艺术体验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表达,是对美的感悟和追求。

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2014年第05期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欣赏诗“情”画“意”》分析

《欣赏诗“情”画“意”》分析

《欣赏诗“情”画“意”》主讲:黄冈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吴晓珍一、知识点概述我们学习了“对话的形式与提示语”,弄清了对话的四种形式,知道如何使用提示语。

当然,要把话说好,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决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里又有一个笑话与同学们分享。

从前,有个叫憨大的人请客,本来请的是四位客人,可是左等右等好不容易来了三位客人,于是他对着三位客人说:“哎,等了老半天,该来的还没来。

”他说的是什么话呀,难道来了的客人是不该来的吗?于是,其中的一位客人生气地起身就走了。

看着那位离去的客人,憨大又说了一句:“哎,不该走的又走了。

”这话说得真差劲,叫客人怎么坐得住呢?是不是说还没走的才是该走的呢?其中的一位客人气愤地摔门而去。

眼睁睁地看着只剩下的一位客人,憨大发起了牢骚:“你看,我又不是说他们的!”这是什么意思,不是说他们的,是说我的呀!真不像话!脾气再好的客人也生气了,悻悻地离开了憨大的家。

大家想想看,这憨大真不会说话,把所有的客人都得罪光了。

看来想把话说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我们可得从中吸取教训啊!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欣赏诗‘情’画‘意’”,主要谈谈学习古诗的问题。

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

下面让我们来读一首唐代诗圣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同学们看见了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在江畔的小径上独自漫步。

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得弯下了腰。

嬉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又是那么婉转动人。

“花枝繁茂、蝶舞莺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多美的春景图啊!一首古诗又抒发了一份情。

上面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不正是诗人杜甫热爱和平宁静生活的真实写照吗?诗歌尤其是流传千古的古代诗歌,以它精练的语言,使情景交融,给我们描绘着诗“情”画“意”。

它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是精神的洗礼。

在诗“情”画“意”中漫步,能让我们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认识社会;能使我们的感情不断细腻,想像更加丰富,谈吐日益高雅;能使我们的境界越来越崇高,人格越来越健全,精神越来越和谐。

诗情·化意——杨小青导演美学探析

诗情·化意——杨小青导演美学探析

诗情化意——杨小青导演美学探析沈勇【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0)004【总页数】8页(P25-32)【作者】沈勇【作者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有很多人也有很多文章以“诗化戏曲”来命名杨小青导演的美学特征,笔者以为这样的归纳与命名有待商榷。

因为“诗化”本就是戏曲的特质。

不管是体现在诗化语言的文本“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①王世贞:《曲藻》,《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27页。

可见,戏曲乃与诗词一样,为中国一脉相承的文学,在戏曲的创作与理论研究中,强调的往往也是戏曲的诗歌的性质,也就是“曲”。

虽然北曲可分为“剧曲”与“散曲”,但是,此中所指的应该是“剧曲”,也就是“戏曲”。

所以,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叫做曲论,“曲律”、“曲藻”、“顾曲杂言”、“曲品”、“曲话”等等也被收录在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

还是如苏国荣所说:“我国戏曲,从剧本文学到舞台艺术,都有浓郁的诗意,甚至观众的审美观照也带有诗的欣赏性。

因而,我们把戏曲称作剧诗,不是单纯指的剧本文学,也包括舞台艺术,甚至观众的审美方式。

”[1]无不证明诗与戏曲乃一脉相承,戏曲的本质就是“诗化”。

可见,“诗化戏曲”不是杨小青的创造发明。

既然戏曲之本质特征是“诗化”,作为戏曲导演来传承,应该是理所当然之事,为何非要把“诗化”提出来成为杨小青的导演美学特征呢?一方面,从20世纪初话剧进入中国后,中国戏曲的传统诗化特质在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指导下,在强烈的“自卑感”驱使下②梅先生创时装新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教育意义”、“收效更大”。

那时的戏曲对于话剧是有着强烈的自卑感的。

这种自卑感,一方面来自于胡适等人的批判,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戏曲演员本身。

详见拙文《对话剧加唱在当下的思考》,《戏剧艺术》2011年第3期。

10首绝美秋月秋日古诗词,满满诗情画意

10首绝美秋月秋日古诗词,满满诗情画意

10首绝美秋月秋日古诗词,满满诗情画意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确实,作为流传千古的诗人,我们读过太多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等知名诗人的作品,其实,还有许多冷门诗人、冷门诗词,亦是佳作,一眼就惊艳千年。

下面10首惊艳的冷门诗作,一起来读一读吧!《钓鱼湾》唐·储光羲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作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地等待着情人的到来。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这简直是一幅永恒的图画,一个最具美感的镜头。

在夕阳的反照下,绿柳依依,扁舟轻荡,那小伙子时而低头整理着钓丝,时而深情凝望着远处闪闪的波光——他心上的情人。

《秋夜》宋·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朱淑真是一个有才华的、渴求浪漫的女子,可不幸的是嫁了一个市井商人为妻,抑郁苦闷。

漫漫秋夜,孤衾独宿,朱淑真睡不着,看着窗外梧桐树、斑驳的月影,更添一层愁苦。

全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静,细节勾勒精炼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江楼旧感》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在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登江楼,感慨道: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我们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如今风景依稀可辨,一起望月的人却再也不见。

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好诗。

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

《秋夜寄邱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在这深秋的夜晚,我想起了你,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这是一首古雅闲淡的诗,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诗情画意一相逢,便胜却言语无数——情境化微课之巧设插画读懂诗意例析

诗情画意一相逢,便胜却言语无数——情境化微课之巧设插画读懂诗意例析

诗情画意一相逢,便胜却言语无数——情境化微课之巧设插画读懂诗意例析发布时间:2022-12-10T16:41:14.72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2月1期作者:陈芳芳[导读]陈芳芳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2-133-01古典诗歌富于暗示,富于隐藏,其主流是情景交融。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诗人情感隐藏在景观之中而不直接表白,且感情不能太强烈,以含蓄隽永为上,即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如何能很好地体悟藏于诗中的情呢?许多同学面对古典诗歌是满眼满心的愁苦,含蓄的情感与载情之物于他们而言是剥离的、是难以关联的,可否有一个媒介来巧妙地为同学们搭建起一座阅读欣赏古典诗歌的桥呢?元代马致远有《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完全写景,末了一句写情。

秋日黄昏,老树枯藤归鸦的苍寂与天涯断肠人的落寞勾连,流水人家的暖与瘦马西风的凉相和,天地荒寒,愁绪无边。

诗中之景之物汇织自成一画,诗中之情融汇于景自然流转在读者心间。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流当是情景交融,那么如何更好地感知诗中之景,明诗中之情呢?此节微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情与物相融交织,情和景交融互渗,“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图)这样一首诗带给我们的是愉悦,是灵动,我们在读一首诗,也是在赏一幅画。

一首诗,一幅画,就这样有声有色有味地入了我们的心。

当诗情与画意相逢,便能胜却人间言语无数。

诗歌欣赏中我们可巧用插画设情境读懂诗意。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插画是艺术性的插图。

其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现代设计中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已广泛地运用于现代设计的多个领域。

(校园雨后偶得地星宿图)日常,雨后,水珠,绿影,生命,画里是生命悄悄随着一缕清风幻化成点点诗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情“化”意
——谈古诗词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中的璀璨明珠,它脍炙人口,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的一朵奇葩。

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引入诗词,引导学生领会其中所寄寓的化学知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利用诗词中深厚的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一、“诗”为载体,以德激趣
古诗词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写下来的,他们会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化学教学中引入诗词,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下面几首诗:《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鼐彝原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我国西汉已知用煤炭做燃料冶铁。

古称煤炭为乌薪、黑金等。

诗中说煤炭原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它蕴藏大量的热量。

燃起熊熊煤火可使人感到春回大地,生起洪炉能照亮漆黑的夜空。

铁鼎等物都是靠煤炭烧炼出来的,从铁器身上就看到了煤的作用。

作者借煤为喻,表达自己拯救百姓,匡时济世的竭诚之志。

《浪淘沙》(唐·刘禹锡)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淘沙取金是最古老的采金方法。

金化学性质稳定,质地坚韧不锈,十分昂贵。

但它在地壳中含量极少,多以自然金单独存在,也有与其他矿共生,经风化侵蚀,雨水冲刷,在长期的迁徙中同泥沙混合形成沙金矿,其含金量不过几至几十克。

由于金比重为19.3,较石英沙比重2.65大得多,在冲沙淘金中易先沉降,使金沙分离。

诗人深刻的揭露了劳动人民在惊涛恶浪中苦辛采得的稀贵金属,最后又全部化为王侯贵族的奢侈品了。

《咏石灰》(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矿物,色青灰,质坚硬,化学成分为碳酸钙。

诗中描绘了石灰石烧制石灰的过程。

先将石灰石敲碎,在石灰窑内经高温煅烧,便制得雪白得生石灰CaO,后者与水作用生成白色粉状的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再遇空气中的CO2又生成白色的CaCO3。

石灰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尽管“粉身碎骨”,总保持自身的“洁白”不染,它在建筑、农业等部门用途十分广泛。

作者写石灰风格以表现自己永葆清白的情操。

二、“诗”为载体,以趣启智
借助诗词的描绘,会帮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

比如在
初中化学学习中,很多学生不会区分“烟”和“雾”。

通过对下面几句诗词中“烟”和“雾”的描写的分析,学生对这个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南朝四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日常生活中往往把“烟”、“雾”混为一谈,实际上固体小颗粒飘浮在空气中称为烟,而小液滴分散于空气中则称为雾。

硝烟、炊烟、尘土飞扬均为名副其实的烟,白磷燃烧时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浓厚的白烟。

清晨雾气腾腾、水壶烧开后直冒白气都是雾的作用,打开浓盐酸、浓硝酸的试剂瓶塞时即会产生白雾。

A句中的“烟”是由沙土随风卷起形成,B句中的“烟”系炊烟,C、D句中的“烟”均为雨雾。

弄清烟雾的区别便于我们从化学的角度欣赏古诗词的美。

三、“诗”为载体,强化新知
利用许多蕴含化学知识的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下面我就初中化学中涉及到的有关化学知识的诗词做了一个简单归纳:(一)“诗”致入“微”(有关分子、原子运动的诗词)
1.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2.踏花归去马蹄香
3.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暗香浮动,疏影横斜6.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7.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11.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2.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13.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千“变”万“化”(有关物质变化的诗词)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7.千里冰封,万里雪飘8.白玉为床,金作马
这样把化学知识与诗词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也领略了祖国文化瑰宝的意境,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引入诗词,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一定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