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学会使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离子、分子、键、化合价等。
2. 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酸、碱、盐、氧化物等。
3. 分析化学方法: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4. 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解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实验与实践: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教材。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定仪、光谱仪等。
3.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案编写要求:1. 每个章节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五个部分。
2.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明确具体,教学方法要合理可行。
3. 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4. 教案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16课时,实验课16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2课时,共8周完成教学内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化学的计算和实验操作。
八、教学过程1. 理论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合物的性质。
2. 实验课: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九、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合物的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了解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能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定;(3)学会使用常见分析仪器,如光谱仪、滴定仪等;(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2)运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人格品质;(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酸碱平衡(1)酸碱理论及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2)酸碱平衡的计算及应用;(3)缓冲溶液的配制及缓冲能力的测定。
2. 第五章:沉淀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2)溶度积的计算及应用;(3)沉淀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3. 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2)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应用;(3)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法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结合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 运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4.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2. 期中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等,占总评的30%;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等,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下);2. 实验设备:实验室用仪器及设备;3. 多媒体课件:教学PPT、视频等;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实验方法等。
六、教学时间1. 第四章:酸碱平衡(2学时)2. 第五章:沉淀平衡(2学时)3. 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2学时)4. 第七章:常见元素和化合物(3学时)5. 第八章:物质鉴定(2学时)6. 第九章:常见分析仪器(2学时)7. 第十章: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1学时)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第四章酸碱平衡2. 第二周:第五章沉淀平衡3. 第三周: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4. 第四周:实验操作(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5. 第五周:第七章常见元素和化合物6. 第六周:第八章物质鉴定7. 第七周:实验操作(第七章、第八章)8. 第八周:第九章常见分析仪器9. 第九周:第十章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10. 第十周:总结与复习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实验安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问题;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 定期检查实验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无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2 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离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原子结构、电子排布、离子键、共价键等基本概念1.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平衡原理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电子云和电子轨道原子的大小和质量2.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和结构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的特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3 化学键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等基本概念3.2 电子转移和电荷守恒电子转移的类型和特点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3.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章:溶液与离子反应4.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溶剂的选择和溶解能力4.2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离子反应的类型和规律4.3 离子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离子反应的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第五章:化学键与晶体结构5.1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5.2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晶体的定义和分类晶格和晶胞的结构5.3 晶体结构的类型和特点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第六章:有机化学基础6.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6.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四价键特性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6.3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第七章:有机化学反应7.1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有机合成策略和催化方法7.2 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反应热分解、光分解、氧化分解等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7.3 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反应醇、醚、酮等官能团的转化反应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第八章:分析化学基础8.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化学的方法和分类8.2 定量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等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8.3 定性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定性分析的步骤和技巧第九章:物理化学基础9.1 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状态、过程等基本概念能量、功、热量等基本物理量9.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熵和自由能的概念9.3 动力学基本概念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化学动力学的级数和机理第十章:化学实验技能10.1 实验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安全常识和事故处理10.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目的和步骤的制定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实验结果的图表展示和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的理解和电子轨道的概念是理解后续化学反应的基础。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2)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溶液及其性质2. 第二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3)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3. 第三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氢、氧、氮、卤族元素的基本性质(2)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3)常见非金属化合物的制备与用途4. 第四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的基本性质(2)过渡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3)常见金属化合物的制备与用途5. 第五章:分析化学基本方法(1)滴定分析法(2)重量分析法(3)光谱分析法与色谱分析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2)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复杂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2)分析化学方法的原理与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运用案例分析、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3)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进行教学;(2)实验室实践教学;(3)发放相关教材、辅导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2)课后作业、小测验;(3)实验报告、课程论文。
2. 终结性评价:(1)期末考试;(2)综合素质评价。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能够进行常见无机离子的识别和分离;4.理解分析化学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1.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常见无机离子的识别和分离方法;4.分析化学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三、教学重点1.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常见无机离子的识别和分离方法。
四、教学难点1.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常见无机离子的识别和分离方法。
五、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参与互动的方式进行;2.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结果来学习化学分析方法。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例向学生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知识讲解:(1)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离子的命名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包括简单反应方程和复杂离子方程的书写;3.实验操作:(1)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学生可以掌握无机离子的识别方法;(2)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常见无机离子的分离方法;4.案例分析: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分析化学方法的应用;5.讨论和总结:对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6.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2.检查学生对无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的理解;3.通过作业和小测验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资源1.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2.实验设备和试剂。
九、教学环境1.实验室或化学教室;2.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
十、教学延伸1.开展相关的实验组织学生参与,加深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解;2.组织学生参加科学论坛和竞赛,提高科学素质和能力;3.让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概述: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大学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实验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的掌握能力。
本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基本原理、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熟悉无机化合物的常见合成方法和实验技术;3.掌握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周)a.原子结构与化学键b.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周期性c.典型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d.无机酸、无机碱和盐的酸碱反应e.无机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2.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周)a.高聚物和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b.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性质c.稀土元素化合物的特性和应用d.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材料3.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2周)a.氧化还原反应的合成方法b.酸碱反应的合成方法c.沉淀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合成方法d.高温合成和水热合成的方法4.化学分析方法(2周)a.定性分析方法:火焰试验、沉淀反应、络合滴定等b.定量分析方法:酸碱滴定、电位滴定、光度测定等c.常用分析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5.实验技术(2周)a.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和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b.常见实验操作技术:过滤、结晶、干燥、萃取等c.实验报告撰写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述,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知识。
2.实验操作:针对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分析实验和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3.实践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思维。
4.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案例分析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篇一: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教案开课单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专业年级:2011级生科、生工任课教师:谭建红教材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二教学内容授课内容绪论课时安排0.5学时教学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了解化学与职业岗位关系;了解化学发展史(无机、分析)要求了解课程设置、内容、学习方法、考核方法等;本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教学重点重点:培养学习兴趣;与职业岗位关系难点难点:学习方法及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化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内容教学方法:启发、讨论、互动、鼓励、讲授方法手段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一、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教1、化学的研究对象、分类和重要作用学2、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内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容1、理论学习要求提学生应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纲2、实验学习要求课外学习预习第一章气体和溶液要求教学后记授课第一章气体和溶液内容课时安排1.5学时教学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熟悉溶胶的结构、目的性质、稳定性及聚沉作用;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了解大分要求子溶液及凝胶。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道尔顿分压定律。
重点难点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法:启发、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学1.通过设问、启发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方法2.通过讲授、讨论解决问题手段3.“教、学、做”相结合手段: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仪第一节气体一、理想气体(Ideal Gases)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方程式教2.理想气体方程式应用学内三、道尔顿(Dalton)分压定律第二节溶液的依数性容一、依数性概念提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纲三、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四、溶液的渗透压第三节溶胶(自学)吸附作用;溶胶的性质;胶团结构;溶胶稳定性和凝聚。
课外完成作业:P16 4、6、7、9、10、12、学习看参考书的相关内容要求预习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教学后记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篇二: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教参: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2、史秉祯主编,《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学时:52 学时授课教师:项昭保副教授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绪论(1)1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概念和发展简史2、熟悉化学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3、熟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二、教学重点:1、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无机化学的概念、发展及其应用(特别是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3、分析化学的概念、发展及其应用(特别是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三、教学难点:1、化学技术、方法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2、《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学习方法四、教学方法:powerpoint、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五、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六、教学过程(约40min,电脑、黑板、语言表述)第一节本课程的三个基本概念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化学的应用(特别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五版教学设计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五版教学设计一、教材概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针对化学相关专业的一本实验指导教材。
本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常见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指导。
该教材的第五版对前几版做了较大的优化改进,更加贴近实验操作,是化学专业学生进行实验的重要参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常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流程。
2.熟悉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从实验中分析获取数据并进行基础数据处理。
4.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解读和结论分析。
5.能够掌握实验报告的基本写作要求和格式。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实验操作本次教学将重点介绍以下几项实验操作:•重量定量•体积定量•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学生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接触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水平。
2. 数据处理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包括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
通过讲解和演示不同实验数据类型的处理方法和相关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据处理能力。
3.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阐述的重要文献。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掌握实验报告的基本写作要求和格式,包括封面、摘要、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四、教学评价本次教学将采取以下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等方面。
2.实验报告: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
3.实验考核:实验考核将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考试内容以本次实验内容为主。
五、教学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务必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相关规定和要求。
2.实验前需要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实验数据和结果,准备实验报告。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2)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2)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酸碱盐的基本概念2. 第二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3)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应用3. 第三章:无机化合物(1)氧化物及其分类(2)酸碱盐的性质及分类(3)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4. 第四章:分析化学基本原理(1)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2)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3)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5. 第五章:实验操作技能(1)基本实验操作(2)常见仪器的使用(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2. 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3. 设置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3. 期中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教材;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3. 多媒体课件:用于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第四章: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续)4. 第四章: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续)(1)滴定分析法(2)原子吸收光谱法(3)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七、第五章:实验操作技能(续)5. 第五章:实验操作技能(续)(1)无机化学实验(2)分析化学实验(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八、第六章: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6. 第六章: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1)金属元素化合物(2)非金属元素化合物(3)无机化合物的工业应用九、第七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7. 第七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1)X射线荧光光谱法(2)质谱法(3)色谱法十、第八章: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8. 第八章: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1)实验室安全知识(2)化学品的安全使用(3)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十一、第九章:案例分析与讨论9. 第九章:案例分析与讨论(1)化学事故案例分析(2)环境保护案例分析(3)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十二、第十章:复习与拓展10. 第十章:复习与拓展(1)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复习(2)化学实验技能的拓展(3)化学研究前沿的介绍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评价五、教学资源六、第四章: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续)七、第五章:实验操作技能(续)八、第六章: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九、第七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十、第八章: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十一、第九章:案例分析与讨论十二、第十章:复习与拓展本教案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环保意识为核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覆盖了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合物、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能等多个方面。
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教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时数:2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3.掌握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4.熟悉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5.掌握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教学内容:1.无机化学基础知识:a.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b.无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和晶体结构;c.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2.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a.水合盐的制备和性质;b.晶体的制备和性质;c.无机物的溶解度和离子平衡。
3.分析化学方法与仪器:a.常见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b.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c.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解读。
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问题解决能力;3.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自然界中的无机物和实际应用中的无机化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
2.理论讲解:以PPT为辅助,系统地介绍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化学键和晶体结构、性质和反应等。
3.实验讲解和实践操作:为了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验过程,教师会讲解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技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如制备水合盐实验、制备晶体实验等。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析化学方法与仪器的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6.教学总结:通过对整堂课的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笔记,评价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6、郭文录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6.郭文录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郭文录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7次课)
章节
名称
第3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8
9
10
作业
单元练习题1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南京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3.陈虹锦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钟国清等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
5、董元彦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2
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
3
分压力, 分压定律
10
4
溶液, 分散系, 分散质与分散剂, 分散系分类
5
5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9
6
溶液的组成量度, 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 摩尔分数, 质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摩尔浓度, 它们之间的有关换算
30
7
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8
8
稀溶液的通性,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
2、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
重点、难点
重点: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量分数,质量分数及相互换算),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
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学方法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配套课件 3
• 项目三 认识分析化学及 其试样
任务一 定量分析的分类 任务二 定量分析的程序 任务三 试样分解的方法
• 学习任务
●了解仪器分析的 分类
●了解几类试样分 解的方法了解分
析化学的分类。
●理解定量分析 的程序
●学会固体物质 和液体物质的 取样
●能根据试样的 性质选择合适 的方法分解试
2.仪器分析的特点:
• (1)灵敏度高。大多数仪器分析法适用于微量、痕量 分析。例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某些元素的绝 对灵敏度可达10-14g。
•
(2)取样量少。化学分析法需用10-1~10-4g;
仪器分析试样常在10-2~10-8g。
•
(3)在低浓度下的分析准确度较高。含量在10-
5%~10-9%范围内的杂质测定,相对误差低达1%~
• 2.容量分析法分为几类?
• 3.认真思考,排除干扰的方 法有哪些?硫酸,高氯酸和 氢氟酸在使用时要注意哪些 事项?
样
任务一 定量分析的分类
• 一、化学分析法
• 1.重量分析法 • 重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量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
方法。它包括分离和称量两大步骤。根据分离 方法的不同重量分析又可分为:挥发法、萃取
法和沉淀法。即: • 根据某一化学计量反应 :X (待测组分) + R(试
剂) = P(反应产物),从P(一般是沉淀) 的质量来计算X在试样中的含量
任务三 试样分解的方法
• 一、溶解法分解试样
• (一)水溶法 对于可溶性的无机盐,可直接用蒸馏水溶 解制成溶液。
• (二)酸溶法 多种无机酸及混合酸,常用做溶解试样的 溶剂。利用这些酸的酸性、氧化性及配位性,使被测组分 转入溶液。常用的酸有以下几种。
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重点难点
1.重点内容: 盖斯定律和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标准摩尔生成焓);反应的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反应的方向;
2.难点内容:状态函数及其计算,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和自发反应方向的判断。
2.难点内容: 状态函数及其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和自发反应方向的判断。
了解:分散体系的类型;溶胶的性质;离子交换吸附的特点;胶团的扩散双电层结构;电动电势及其与溶胶稳定性的关系;溶胶动力学稳定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的原因;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了解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点;表面活性物质的特点及应用;乳状液的组成及类型。
重点难点
1.重点内容: 稀溶液的依数性。溶胶的胶团结构, 溶胶的稳定性。
5-6学时: 综合焓、熵和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提出自由能的定义,阐述自由能的意义、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自由能判据,通过实例讲解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5-6学时:综合焓、熵和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提出自由能的定义,阐述自由能的意义、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自由能判据,通过实例讲解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绪论1学时+本章4学时
课后作业
必做: 课后习题中的3.4.9、10、11.12
选做: 课后思考题和习题中的其它题目、网络课程中测试模块和配套学习指导书中的题目
选做:课后思考题和习题中的其它题目、网络课程中测试模块和配套学习指导书中的题目
探究学习
1.了解凝胶的概念,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相应的实例, 去探究凝胶的性质, 并与溶胶相对比。
2.熟练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热效应,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配套课件 1-1
思考:
若锥形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C测 是否有影响?
2.读数不规范
(1)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分析:V标偏小,导致C测 偏小。
滴定前
实
读
际
出
值 滴定后值
(2)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
分析:V标偏大,导致C测 偏大。
滴定前
读
实
出
际
• 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包括: • 1.方法误差
• 2.仪器和试剂误差 • • 3.操作误差
• 二、偶然误差 • 是由于某些不确定的原因引起的。 • 偶然误差出现的规律: • 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
特别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极少;大小相等的正 负误差出现几率相同。也就是说,偶然误差的 分布符合统计规律。
•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 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 2.减小测定中系统误差 • (1)空白试验。 • (2)仪器校正。 • (3)对照试验。 • 3.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 4.减小测量误差。
四、酸碱滴定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的6个方面是:
①洗涤仪器(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 ②气泡; ③体积读数(仰视、俯视); ④指示剂选择不当; ⑤杂质的影响; ⑥操作(如用力过猛引起待测液外溅等)。
误差产生的原因:
1、因仪器润洗不当引起的误差:
(1)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 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分析: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 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C测增大
(2)盛装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 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实际n测减小,所以会使V标减 小,导致C测减小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再用待 测液润洗。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配套课件 2-2
• 二、准备
• (1)试漏:加自来水
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后,Biblioteka 左手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
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
右手用指尖托住瓶底,
将瓶倒立10秒钟,如
此将瓶颠倒10次,应
不漏水。
试漏
三、使用
1.定量转移溶液:右手拿玻璃棒,
左手拿烧杯,使烧杯嘴紧靠玻
璃棒,而玻璃棒则悬空伸入容
量瓶口中,棒的下端靠在瓶颈
●学会定容和摇 匀 操作
一、规格
• 容量瓶是常用的测量容纳液体体积的一种 量入式量器。(量器上标有“In”字),主 要用途是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或定量地稀 释溶液。
• 容量瓶是细颈梨形平底玻璃瓶,由无色或 棕色玻璃制成,带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颈上有一标线。常用容量瓶有10mL、 20mL、50mL、100mL、250mL、500mL 等规格。
• 思考题
• 1.常见容量瓶有哪些规格?
• 2. 配制溶液时能不能将溶 解放热的样品溶液直接转 移到容量瓶中?
• 学生练习 • 容量瓶的使用
内壁上。最后继续加水至距离
标线0.5-1.0cm处,等待1~2分
钟使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
后,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弯月
面下缘与标线恰好相切。。
2.稀释溶液,则用移液管移
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于容量瓶中,
加水至标度刻线。
转移
1、热溶液应冷却至室温后,才能稀释至标线, 否则可造成体积误差。 2、需避光的溶液应以棕色容量瓶配制。容 量瓶不宜长期存放溶液,应转移到磨口试 剂瓶中保存。更不能长期存放碱性溶液。 3、容量瓶及移液管等有刻度的精确玻璃量 器,均不宜放在烘箱中烘烤。 4、容量瓶如长期不用,磨口处应洗净擦干, 并用纸片将磨口隔开。
大学生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授课班级:XX年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2. 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概述2.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学3.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4.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5. 配位化合物与络合滴定法6. 仪器分析简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新课讲授1. 无机化学概述- 介绍无机化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 阐述无机化学在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学- 解释物质的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
- 讲解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3.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介绍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离解平衡。
- 讲解酸碱滴定的原理、方法及计算。
4.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讲解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方法及计算。
5. 配位化合物与络合滴定法- 介绍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讲解络合滴定的原理、方法及计算。
6. 仪器分析简介- 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
- 讲解仪器分析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第九章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卤素 在周期表中VII A族元素即氟(F),氯(Cl)、溴(Br) ,碘(I),砹 (At)5种元素,被总称为卤素(常用X表示),又称为成盐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侧,从B到At的这条斜线(表9-1)将元素分为金 属和非金属两大类。斜线附近的元素玖Si、Ge、As、Sb、Se、Te、 Po为准金属—既有金属的性质,又有非金属的性质。
1.非金属元素的结构 除H和He(1s1~2)外,最外层电子都填充在np轨道上。
下一页
第一节 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ns2np1~6,且大多数有多种氧化数。 其电负性都比较大,因此既可以形成离子型化合物,又可以形成共价 型化合物,并且还可以提供孤对电子作为配位原子,形成配合物。
第九章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金属元素
第一节 非金属元素
一、非金属元素的通性
非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周期表P区的右上方,且共有22种,均为主 族元素,占总元素的1/5。在非金属元素中,以固态存在的有玖住Si、 P、As、S、Se、Te、I等9种;液态非金属只有嗅;其余都是气体。如 图9-1所示。
②化学性质。 卤素在同周期元素中的非金属性最强,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 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元素直接化合。X2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本 身被还原为X-:
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但在碘化钾或其他碘化物溶液中的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非金属元素
溶解度明显较大。这是由于当I-靠近I2时,会使后者产生诱导偶极, 并形成了I3-: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配套课件 1-4
• (3)Q计===0.76<0.84,所以,数据0.1032 不能舍弃。
二、G检验
• 检验步骤如下: • 1、计算所有测定值的平均值。 x1 x2 x3 ...... xn
n
• 2、计算所有测定值的标准偏差。
• 3、按照G计=求G计的值。 • 4、查表比较:若G计大于或等于G表,则
0.57
例题
• 用基准物质硼砂标定盐酸溶液,平行滴定 四次,结果如下:0.1024mol·L-1、0.1025 mol·L-1、0.1032 mol·L-1、0.1023 mol·L-1。 试用Q—检验法确定0.1032是否应该舍弃。 (假设置信度为95%)
• 解:(1)四次测定结果排序:0.1023 mol·L-1、0.1024mol·L-1、0.1025 mol·L-1、 0.1032 mol·L-1
(2)求标准偏差 (0.0003)2 (0.0002)2 (0.0001)2 (0.0006)2 0.00041 4 1
• (3)G值
0.1032 0.1027 1.23 0.00041
(4)判断 1.23小于1.48,应该保留
思考题
• 试用Q检验和G检验法确定数据25.16、 25.15、25.17、25.19中的可疑值是否应该 保留。设置信度为90%。
• 在多次测量所得的数据中 • 经常会出现个别数值偏高 • 或偏低的情况,这就是可 • 疑值。可疑数值的取舍有 • 多种方法,经常用的方法 • 是Q—检验和G—检验。
一、Q-检验
• 用Q-检验决定可疑值的取舍步骤如下: • 1、将测量数值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并算出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 2、计算可疑值与相邻值的差值。 • 3、用下式计算Q计= • 4、查表决定可疑值的取舍:若Q计大于或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和目的本课程为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了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分析方法。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无机化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基本特性和分析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无机化物的合成和制备方法•无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无机化合物的应用教学方式1.理论教学•教师将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课堂上,教师将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
•教师将鼓励学生进行课程笔记,以便于课后的复习和自学。
2.实验教学•试验部分将占据本门课程的一大部分,以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无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分析方法。
•教师将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介绍实验的方法和操作,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教师将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报告,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评估与考核评估方式•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考试内容覆盖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
•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20%,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考查学生课程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考核标准•考试成绩:最高分为100分,不及格分数为60分。
•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报告内容必须结合实验进行的方法和步骤,描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平时作业成绩:作业主要是对学生课堂笔记的检测,对于不认真做笔记的学生,将会得到低分。
教学建议和展望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实践,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和实际应用,加强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建议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加习题课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
此外,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国际比赛,以提高其学术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发、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通过设问、启发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
2.通过讲授、讨论解决问题
3.“教、学、做”相结合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
2.电脑、投影仪、书写屏
3.激光笔
主要教学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3.氧化还原滴定法
①高锰酸钾法
②碘量法
复习思考题
※阶段性测试(单元七)
部分课后思考题
习题作业
预习要点
1.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键
2.滴定方法复习总结
3.完成学习手册
课后记载
通过实训理解并加深理论教学内容的效果好
备注
注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单元八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年月日
教师姓名
曹延华
职称
副教授
专业
制药、精化、食品
教学时数
4
授课题目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教学对象
07精化一年级
3.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4.准备演讲稿——课前5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了解酸碱理论
2.掌握一元弱酸、弱碱pH值计算;缓冲溶液组成、pH值计算;盐类水解原理
3.掌握酸碱滴定过程及其指示剂选择依据。
4.了解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和滴定方式
5.掌握酸碱滴定中的分析结果的计算
教学重点
4.理解配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5.理解配位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法
6.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7.掌握EDTA的滴定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难点
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命名方法
2.配位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法
1.配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2.配位滴定原理
教学方法
启发、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通过设问、启发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
2.通过讲授、讨论解决问题
3.“教、学、做”相结合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
2.电脑、投影仪、书写屏
3.激光笔
主要教学内容
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配位离解平衡
4.螯合物
5.配位滴定法
复习思考题
※阶段性测试(单元八)
部分课后思考题
4.掌握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复习思考题
※阶段性测试(单元五、六)
部分课后思考题
习题作业
中学知识回顾
预习要点
1.方程式配平
2.基本概念回顾(氧化剂、还原剂等)
3.滴定分析方法
4.完成学习手册
课后记载
通过实训理解并加深理论教学内容的效果好
备注
注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单元七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年月日
教师姓名
曹延华
职称
副教授
专业
制药、精化、食品
教学时数
6
授课题目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学对象
07精化一年级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启发、设问、
教材
《基础化学》潘亚芬张永士主编
教参
<化学检验基础知识>王建梅主编
课前提问
1.上一次课内容总结
2.检查本次课预习情况
3.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4.准备演讲稿——课前5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配平;
2、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掌握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
4、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难点
1.能斯特方程的应用
2.常见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3.氧化还原指示剂
1.电极电势及其相关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通过设问、启发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
2.通过讲授、讨论解决问题
3.“教、学、做”相结合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
2.电脑、投影仪、书写屏
3.激光笔
主要教学内容
1.溶度积原理
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3.沉淀滴定法
复习思考题
部分课后思考题
习题作业
预习要点
1.复习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全过程
3、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及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
难点
1.质量作用定律
2.平衡常数计算
3.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1.速率理论
2.活化能
教学方法
启发、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通过设问、启发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
2.通过讲授、讨论解决问题
3.“教、学、做”相结合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
2.电脑、投影仪、书写屏
备注
注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单元四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年月日
教师姓名
曹延华
职称
副教授
专业
制药、精化、食品
教学时数
4
授课题目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教学对象
07精化一年级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材
《基础化学》潘亚芬张永士主编
教参
<化学检验基础知识>王建梅主编
课前提问
1.上一次课内容总结
2.检查本次课预习情况
3.激光笔
主要教学内容
1.稀溶液的依数性2.酸碱理论
3.盐类水解4.缓冲溶液
5.酸碱滴定法6.PH计算
复习思考题
※阶段性测试(单元三、四)
部分课后思考题
习题作业
小论文——关于化学与生活
预习要点
1.沉淀的生成;溶解度(联系实训项目)
2.沉淀分析方法
3.完成学习手册
课后记载
通过实训理解并加深理论教学内容的效果好
3.激光笔
主要教学内容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运算
二、滴定分析法
三、溶液配制及浓度计算
四、化验分析数据处理及结果计算
复习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习题作业
预习要点
1.溶液的组成;电解质相关概念;pH值;盐的水解。
2.化学平衡种类之一(——酸碱平衡)及其应用
3.完成学习手册
课后记载
通过实训理解并加深理论教学内容的效果好
4.准备演讲稿——课前5分钟
教学目标
1、掌握定量分析中误差、偏差概念及有效数字计算方法
2、能区别准确度与精确度的差异及二者关系
3、掌握滴定分析法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4、掌握不同溶液的配制方法及计算方法
5、掌握常用溶液浓度及其滴定度的表示方法
6、掌握分析结果的判断及分析数据的取舍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1.定量分析中误差、偏差概念及有效数字计算方法
2.滴定分析法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3.不同溶液的配制方法及计算方法
1.分析结果的判断及分析数据的取舍方法
2.树立科学计量的观念
教学方法
启发、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通过设问、启发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
2.通过讲授、讨论解决问题
3.“教、学、做”相结合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
2.电脑、投影仪、书写屏
2.掌握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相关计算
2.实际操作
教学方法
启发、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通过设问、启发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
2.通过讲授、讨论解决问题
3.“教、学、做”相结合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
2.电脑、投影仪、书写屏
3.激光笔
主要教学内容
1.挥发法、萃取法简介
2.理解沉淀的形成
3.理解沉淀条件选择
2.重量分析法特点、分类
3.完成学习手册
课后记载
通过实训理解并加深理论教学内容的效果好
备注
注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单元六重量分析法
年月日
教师姓名
曹延华
职称
副教授
专业
制药、精化、食品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重量分析法
教学对象
07精化一年级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材
《基础化学》潘亚芬张永士主编
教参
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理论部分)
年月日
教师姓名
曹延华
职称
副教授
专业
制药、食品、精化
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绪论
教学对象
食品07.1、精化07.1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教材
《基础化学》潘亚芬张永士主编
授课学期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习兴趣
2、了解化学与职业岗位关系
3、了解化学发展史(无机、分析)
3.激光笔
主要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影响因素)
2.化学平衡
①化学平衡的特征
②平衡常数表达式及书写
③化学平衡的移动
④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复习思考题
※单元测试(单元一、二)
1.物质结构
2.速率与平衡计算
预习要点
1.化学分析方法
2.查阅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完成学习手册
课后记载
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备注
加强自学能力培养
单元三化学分析概述
年月日
教师姓名
曹延华
职称
副教授
专业
制药、精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