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德占时期城市街道形态中的西特城市设计理念

合集下载

青岛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

青岛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

青岛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080511243 应婷婷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班摘要:德国占领青岛的时期是城市的形成期,是青岛城市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20世纪开始,青岛城市的建筑风格渐趋一致。

早期采用的青砖灰瓦被红砖红瓦取代,建筑外墙均以灰浆抹面后涂以明快的黄色。

“新城市应该强调德国民族性,强调与中国城市的差异,新城市的建筑应具有现代风格”。

关键字:青岛德式建筑设计特色1、青岛地理位置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黄海之滨,位于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与西面的亚速尔群岛、直布罗陀、马耳他岛,东面日本东京、美国西部旧金山的纬度大致相当。

东北与山东省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全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市内七区,所辖五市,总人口为720.68万人,其中,市区面积为1102平方公里,人口246.77万人。

青岛东依崂山、西伴胶州湾、南面黄海。

其地势东高西低,有山地、丘陵和平原。

青岛海域辽阔,海产资源丰富,胶州湾不淤不冻,港湾岛屿星罗棋布。

四季变化明显,但夏无酷暑,冬无严冬,春长、秋爽。

市内到底起伏,几座高60至130米的丘陵不仅将城区分为数个区域,而且还给与城市个性。

2、青岛的德式建筑设计特色青岛自1891年建置至今天不过百余年的历史,是一个年轻的城市,1949年前,近代青岛老城区里的大规模城市建筑是随着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开始的。

德国占领青岛的时期是城市的形成期,是青岛城市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2. 1 青岛德式建筑的设计风格20世纪开始,青岛城市的建筑风格渐趋一致。

早期采用的青砖灰瓦被红砖红瓦取代,建筑外墙均以灰浆抹面后涂以明快的黄色。

由于建筑法规禁止用瓦楞铁皮作屋顶材料,红瓦屋顶变成了青岛独有的特色。

花岗岩石在青岛一代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价值当时在德国国内也流行以花岗石作建筑外墙装饰,所以,在青岛“花岗石”便成为典型的建筑材料,被广为使用。

青岛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

青岛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

青岛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摘要:1897年起德国人开始营建青岛港,直到1914年一战战败,这段时间正是德国的青年风格派在德国以及欧洲的鼎盛时期。

青岛德占时期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充分反映了欧洲和德国当时的建筑流派所带来的影响。

所以青岛是在中国大地上的欧洲特别是德国近代城市规划与建筑风貌的缩影;是西方近代建筑在中国的延续;又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体现。

这些建筑使青岛后来的城市建筑发展受到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岛德式建筑设计特色1、青岛总体特色“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这是康有为先生对青岛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传神描绘也成为青岛城市形象的生动写照。

青岛地处沿海,是我国较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它所特有的地形、气候、文化、历史特点使得该地区形成了有着与西欧德式建筑特色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2、青岛德占时期主要建筑风格1897~1914年,青岛作为德国殖民者独占的殖民地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在中国较早地开始了近代城市的历程,使青岛在城市风貌上的独特性表现为德占时期建成的高质量的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等风格的建筑。

而时值欧洲建筑的复古思潮和探求新建筑运动的影响,所以青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国在此时期的建筑思潮和特色,是在中国大地上的欧洲特别是德国近代城市规划与建筑风貌的缩影。

2、1殖民时期风格即日本学者所称“外廊样式”。

当时德国殖民者仿效了英国在其印度殖民地颇为成功的这一建筑形式,每层均有遮荫的大面积敞廊环绕。

然而德国殖民者不久就发现这种热带建筑形式特别注重通风避热的建筑模式不适合青岛,因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又因其三面环海,在海洋环境的调节作用下,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于是许多“外廊样式”被改造了,以适应青岛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居住习惯,不久又舍弃了这种形式。

如青岛旧海关大楼,建于1899年,立面为两层券廊处理。

德国总督副官宅邸旧址,屋顶铺中国瓦,四周围以敞廊;德华银行,处于对气候的考虑,西面和南面设有通风的券柱式外廊,具有“殖民地式”风格。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的特色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的特色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的特色【摘要】德占时期是青岛发展史上重要阶段,殖民者先后颁布实施1900年《青岛城市规划》和1910年《青岛市扩张规划》,完整体现了从规划的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并在规划的指导下实现了从渔村到现代城市的转变,从而启动了青岛现代化的进程。

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塑造了青岛独有的城市印象。

【关键词】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特色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胶州湾,将胶州湾和整个山东省置于其势力范围内。

从此,整个青岛租借地区作为德国的殖民地被称为“德领胶州保护地”,青岛作为商贸自由港正式成为一个开埠城市。

从1898到1914年,德国对青岛进行了两次城市规划。

德国占领青岛初期,把青岛定位为德国巩固的军事基地和商贸交通口岸,军事占领和经济、文化上的侵略成为其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的1900年城市规划,是青岛城市建设史上的首次规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青岛城市形态的基本特征。

1 1900年《青岛城市规划》1.1 强烈的殖民特色在新规划未推出之前,德国殖民者就提出:青岛的建设要强调德意志的民族特性,要注重与中国传统城市的差别,整个城市建设要体现现代化的风格特征。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整个规划就不得不打上殖民主义的烙印。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限定在约十几平方公里以内,容纳约5万人左右。

华欧分区的规定,将原来的村庄从规划的欧洲人区中迁出;为了满足在团岛建设炮台和兵营的需要,也规划搬迁已经存在的村落。

[1]这本身就是一种侵略和掠夺。

德国殖民者对这种规定,有自己的一套说辞,声称这样有利于对城市居民管辖,因为中国人和欧洲人在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如若聚居可能出现很多问题。

出于这种理由而分区设置,暴露出殖民者的种族歧视。

而且中国人居住区与欧洲人城区的规划建设标准存在巨大差异,小到连道路的名称,也有明显的区别。

欧洲人区的道路都以德国著名人物的名字命名,例如:今太平路称威廉大街、今广西路称亨利亲王大街、今青岛路称维里恩街、今曲阜路称柏林大街等等;而中国人区则以中国的地名命名,例如:今北京路称北京街、今中山路北段称山东街、今天津路称天津街等等。

青岛德式建筑及德国情缘

青岛德式建筑及德国情缘

德国先哲们的智慧,日尔曼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德语的僵硬 与一丝不苟,让我们对德国的印象似乎只有理性。 但是当我们深入德国的生活,莱茵河畔音乐大师的灵感,慕尼 黑啤酒屋的豪饮,白雪掩映的古堡的神秘,又无一不在印证着 德国的率真与浪漫。
德式花园 就是倘佯在理性与浪漫交织相融的海洋。
德式花园崇尚简约、舒适,在花草种植与景观有意布臵中,让您无 意间体验到她的浪漫与轻松,让智者疲惫的大脑在此得到重生,获 得灵感。 漫步于德式花园中,一切看起来那么的仅仅有序,能让你的心情慢 慢地平静下来,放下现实生活中的嘈杂与不安,她所带给你的是一 次心灵的洗礼与情感的升华。 德国人的理性是与生俱来的,在他们的生活里面,不管遇到什么样 的事情,总是能够理智地面对,做事细致入微。这样的性格在德式 庭院设计中就可见一斑。 在花园设计中,修剪整齐,种植考究的植物,喷水池的设计等。 德国人在花园设计中把自己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深沉、内向、稳重和静穆
必备元素 修剪 设计 搭配
歌德曾说过:德意志人就个体而言十分理智,而整体却经常迷路。
理性主义、思辨精神和严谨而秩序,这已经成为德意志民族精神中 的一部分。
从二十世纪初的包豪斯学派到后来的现代主义运动,我们都能清晰
而深切地体会到德国理性主义的力量。
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主义的色彩。
德式风格在青岛建筑中的体现


一、风格起源
二、建筑语言和符号元素 三、建筑特点解析 四、德式园林解析 五、青岛与德国
去过德国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觉:整个城市建 筑整齐、市容美观。市中心一带以楼房为主, 鲜有美国式的摩天大楼;古迹名胜,特别是古 建筑主要分布在内城。 这正是德国特有的建筑风情,表现出高度的规 划性、精确性和特有的工业美感。

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研究共3篇

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研究共3篇

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研究共3篇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研究1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研究20世纪初期,青岛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迅猛起步,其中德租时期的建筑风格成为青岛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德国侵占青岛后,将其作为租借地,利用当时时下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兴建了城区中许多规整、精致的现代欧式建筑。

这样的建筑在今天仍然是青岛城市风貌的核心,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历史爱好者,也为研究该时期青岛的建筑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的主要风格是现代欧式建筑,其中许多建筑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

这些建筑通常具有流线型的外形,严谨的对称装饰,以及经典性突出的柱廊和拱门。

其中的一些专用建筑,如天文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常常在建筑风格和功能的设计上融合了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的许多民用住宅,在建筑外观和内部布局上也具有现代欧式建筑的特点。

这些房屋通常装饰简洁,环境优美,功能明确。

德租时期的城市规划还给青岛带来了许多公园和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美丽,恬静,适宜散步的公共休闲场所。

这些公园和绿地的建设,不仅为青岛的城市规划带来了美学上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彰显了德式城市规划对人民生活品质的关注。

“露西亚园”、“张裕公园”等,到现在仍是青岛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因此,德租时期规划和建设的城市建筑,体现了德国人在沿海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的上乘技术和专业素质,给青岛的现代化发展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德租时期青岛建筑文化进行研究,可以为我们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和懂得历史文化的意义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指导。

由于该时期青岛建筑风格显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因此,对借鉴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还有保存文化遗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以往在研究城市建筑文化方面,常常只注意到建筑的风格和艺术性质,却忽视了这些建筑带来的空间和人的关系,人文关怀等其他重要文化元素。

因此,对德租时期青岛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其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德占时期青岛历史建筑外立面研究

德占时期青岛历史建筑外立面研究

一个城市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建筑的外立面。

建筑的风格、形式等内容会影响我们对这个城市建筑的首要印象,而建筑立面的材料、质感、造型等因素会成为我们对这个建筑观察的焦点。

一个城市建筑外观是体现城市风貌最为直观的方式,如北京的四合院、胡同,再比如重庆的吊脚楼、地形高差,这些都是这个城市带给人们的首要印象和感受。

因此,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大概是对青岛这个城市最简明的评价了,形成这样的风貌的一部分原因就是青岛被殖民统治的历史,而这段被德国占领的时间是青岛城市风貌定型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

一、建筑外立面概念阐述及构成元素建筑外立面,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是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

根据建筑外观的设计元素来划分,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元素包括入口设计、墙体及柱式设计、门窗设计、屋顶设计、细部设计。

(一)入口设计建筑入口就是指人们进入建筑所经过的门或者口部,是从室外进入室内的过渡性空间。

构成建筑入口的主要元素为门、门口周边的界面、雨棚及门廊、台阶坡道及周边的铺地、附属设施等,建筑入口所具有的功能属性包含交通的组织、入口的标志、空间的划分、文脉的彰显等。

(二)墙体及柱式设计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墙体可分为外墙和内墙、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墙体设计时首先应该满足承重、围合、隔热、隔声、保温等功能要求,然后考虑它的设计风格。

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建筑性质影响了墙体材料及色彩选择。

柱式是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它由柱和檐构成,可分为柱础、柱身、柱头,由于尺寸、比例、形状、装饰的不同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

柱式上主要分为中国古典建筑柱式和西方古代柱式,而西方主要柱式可分为古希腊柱式和古罗马柱式。

古希腊柱式为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

(三)门窗设计门是建筑的构成元素,也就是建筑的入口,而窗户可以说是建筑的灵魂。

城镇历史与遗产保护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城镇历史与遗产保护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有关城市规划史和城乡遗产保护,可能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哪些?()A:大数据分析B:GIS等技术分析C:社会调查D:田野考察E:文献考据F:比较研究答案:ABCDEF第一章测试1.与城市建造制度、技艺等相关的内容主要记载在《周礼》的_________篇目中。

()。

A:《夏官》B:《秋官》C:《地官》D:《春官》E:《冬官》(《考工记》)F:《天官》答案:E2.“三级城邑建设体制”的“三级城邑”分别指哪三级?()A:宫城、皇城、外城B:天子之城、诸侯之城、卿大夫(采邑)之城C:都城、郡城、县城D:州城、府城、县城答案:B3.《荀子·乐论》篇中“乐合同,礼别异”的意思是指________?()A:“礼”和“乐”有着不同的分工和作用B:“礼”与“乐”是统治秩序的一体两面C:“礼”主秩序尊卑,“乐”主情感弥合D:“礼”与“乐”并重、互补答案:ABCD4.下列具有单一宫制的都城案例是_________?()A:南朝建康B:北魏洛阳C:东汉洛阳D:曹魏邺城E:东魏北齐邺南城F:西汉长安G:元大都答案:ABDEG5.“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勿近阜而用水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中的“阜”指的是_______?()A:河流B:高山C:土丘D:平原答案:C第二章测试1.英国工业革命的时间是_______?()A:18世纪60年代到18世纪末B: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C: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D: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答案:C2.近代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A:加速城市化进程B:引发资本主义城市的各种矛盾C:引发城市结构和性质改变D:奠定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基础答案:ABCD3.20世纪初城市规划思想分为城市分散和城市集中两个对立倾向。

()A:对B:错答案:A4.霍华德提出了“城乡磁体‘的概念,其模型包含几个磁极?()A:1B:3C:4D:2答案:B5.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突破了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局限,认识到各种城市活动之间内在关系和复杂性。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青岛街区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青岛街区

德制规划下的近代青岛城市街区研究2012/12/8摘要自1891 年清政府命登州总普章高元派兵驻守而有建置至今, 青岛不过百余年历史。

在近代经历过德国和日本的殖民统治、国民政府等多个国家多届政府管理后至今, 青岛城市从始至今, 较为完整的延续了一种相对循序渐进的、稳定发展的城市规划布局, 青岛的城市空间在今天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城市街区形态与建筑风貌。

本文主要描述对象是在青岛城市街区形成的历史上起到最为关健作用的德国殖民管理下的时期, 在德制规划下近代青岛城市街区空间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近代青岛历史街区德制规划街网形态正文在青岛城市西部的老城区街头,老城区内的道路随地形高低起伏蜿蜒展开, 既不同于中国传统城市笔直的方格网道路,又不同于西方传统城市的放射性路网道路的形态。

同时, 又会惊奇的发现, 徜徉于老城的近代建筑群中,既能读出类似中国古典园林里所蕴含的传统审美“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之美感,又有西欧中世纪以宗教建筑为空间焦点而向四周街区发散其震慑力的向心性。

究竟如此奇妙的空间是如何形成, 在青岛城市百年历史中, 其街区的空间形态、功熊结构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传承过程; 形成了哪些珍有的特征乞才使得这座城市至今依然拥有迷人魅力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

在青岛城市街区形成的历史上,曾有满清政府、德国殖民者、日本殖民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多个政权对其进行管理和规划工作。

因每个政权对青岛城市功能诉求不同,如德国的初衷是将青岛打造成“远东样板殖民地”,日本则是侧重将青岛作为其工业生产和原料加工基地, 所以对青岛城市发展区域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本文着重讨论对青岛城市街区的形成历史和空间形态影响最为深远的德国殖民管理时期内,在德制规划指引下的青岛城市街区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形成的主要特征。

1 近代青岛的建置问题据文献记载,青岛,“原来只是个小渔村, 位置靠近胶州湾人口附近的小岛, 因这个小岛郁郁葱葱的景色而得名。

青岛广场景观设计理念案例

青岛广场景观设计理念案例

青岛广场景观设计理念案例
青岛,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以其迷人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

在这个城市的中心,有着一个繁华热闹的广场,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市民前来欣赏和休闲。

这个广场的景观设计理念,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大亮点。

首先,广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融入了青岛的海洋元素和德国建筑风格。

广场上的雕塑和建筑物,都展现了青岛独特的文化底蕴,让人们在休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历史韵味。

其次,广场的设计注重了人性化和环保理念。

在广场的布局中,设计师考虑了市民的活动需求,设置了休闲座椅、绿化带和喷泉等设施,让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放松和享受。

同时,广场的绿化和水景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采用了节水灌溉和植物多样化等手段,打造了一个生态友好的城市空间。

最后,广场的设计注重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和互动。

设计师在规划广场时,充分考虑了周边建筑和道路的布局,使得广场与周边环境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城市景观。

同时,广场上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也与周边商业和文化设施紧密相连,为城市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总的来说,青岛广场的景观设计理念案例,充分展现了一个现代城市应有的特点,文化传承、人性关怀、环保理念和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这个案例不仅为青岛的城市形象增色添彩,也为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能够有更多的广场景观设计能够像青岛广场一样,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和骄傲。

青岛商业性历史街区文化基因解析——以馆陶路历史街区为例

青岛商业性历史街区文化基因解析——以馆陶路历史街区为例

青岛商业性历史街区文化基因解析刘 璇 中国海洋大学——以馆陶路历史街区为例摘 要:青岛馆陶路历史街区是青岛具有代表性的商业性历史街区,本文从文化及基因的角度对馆陶路进行解析。

关键词:馆陶路 文化基因 历史街区馆陶路初建于十九世纪末,街道全长约一千米,后来发展成为当时青岛以金融业为发展重点的代表性的商业性历史街区。

一、文化基因隐性载体解析—历史脉络、价值观念1.历史脉络。

德占时期,当时的德国人给馆陶路历史街区起名为“凯撒街”,将馆陶路历史街区规划为青岛的“洋行区”,以发展金融业作为馆陶路历史街区主要功能。

馆陶路历史街区从最初的建成,就有确立了它的商业性质定位。

由于馆陶路历史街区南面连接着中山路,北面接近后海的码头和大港火车站,距离陆运和海运的车站港口都比较近,又位于整个青岛市区的中部位置,因此交通条件十分有利。

基于德国殖民政府对这条街区的规划定位和它的交通优势,一些西方国家将驻青岛的外事机构设于此处,很多外国的银行也开始在馆陶路历史街区建立分支机构,馆陶路历史街区初步形成。

得益于德国人对馆陶路历史街区的规划思路,馆陶路历史街区在日占时期发展迅速,并成为当时颇具名气的金融街,被比作青岛的华尔街和外滩。

日本人给馆陶路历史街区起名为“叶樱町”,来自多个国家的几十家外国企业在馆陶路历史街区中开设了分支机构和办事处,馆陶路历史街区中汇聚了排名世界前列的一些银行和当时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

到20世纪30年代,馆陶路历史街区已经成为青岛的金融经济中心,在这里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和进出口商业贸易对青岛乃至中国都有影响。

2.价值观念。

馆陶路历史街区作为当时青岛金融业的中心和商业发展的重要地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青岛经济的发展,浓缩了青岛历史发展中的商业价值。

德国将“凯撒街”的功能定位规划为发展金融业和商业,体现了当时德国人在对青岛进行殖民统治时,不仅仅将青岛作为其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和港口,也希望在青岛长期进行统治,发展青岛的工商业运输业以及金融业,使青岛成为德国在远东地区的资源输出地。

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

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

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1. 前言在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有着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独特风貌的道路,这些道路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这些历史风貌道路面临着保护与更新设计的挑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探讨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以期为青岛市的城市规划与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2. 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的特点青岛市的历史风貌道路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其中包括德式建筑、日式建筑等多种风格。

这些历史风貌道路承载着青岛近现代史的痕迹,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是城市的骨架和灵魂所在。

3. 历史风貌道路保护的意义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历史遗产,更是为了传承城市的文化基因和城市精神。

这些历史风貌道路所蕴含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4. 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的制定针对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与更新设计,需要建立相应的导则和标准。

这些导则和标准应该包括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更新设计的原则、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等内容,以保障历史风貌道路的完整性和文化价值。

5. 保护与更新设计的具体措施在保护与更新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历史风貌道路的管理水平、引入多元化的资金和资源等方式来实施。

还可以开展相关的保护与传承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

6. 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的写手,我个人认为,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和更新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工作,需要得到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具有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的道路得以永久存在。

回顾本文所探讨的青岛市历史风貌道路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我们可以发现,保护历史风貌道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更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认同。

青岛市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探究——以青岛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东西快速路南段为例

青岛市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探究——以青岛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东西快速路南段为例

分历文化街区内的建筑遗产免遭过度破坏。

2020年6月,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的详细控规将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划为综合居住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配套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

现有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定义差异并不显著,本文将其定义为以居住功能为主且能够反映特定地域风貌,区别于以商业活动和强烈历史文化色彩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广泛存在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定的人文特色风貌,但其仍然存在配套基础设施陈旧、私搭乱建滋生、物质环境品质较差、年轻人口流失等问题,成为城市经济、交通发展更新的桎梏。

同时,作为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历史文化街区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其活力亟待激活。

本文以青岛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东西快速路以南部分为例,采用问题导向式的研究方法,即梳理实地调研所发现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并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法,进而探究城市更新背景下未来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策略,以期在双保前提下推动城市结构改善与功能品质提升。

1街区历史沿革与现状发展困境1.1街区概述研究基地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是由苏州路、胶东路、莱芜一路围合成三角形的区域。

基地地形为坡地,莱芜一路为高地,南北的苏州路和胶东路分别向下延伸,两路交会处目前正在修建地铁一号线与四号线相交的江苏路换乘地铁站,这也是此地块的最低点。

苏州路原是观象山和伏龙山之间的一条山沟,20世纪20年代被修成了马路,两侧分布着许多当年左联成员和地下党居住和办公的小洋楼。

胶东路就是大名鼎鼎的青岛“波螺油子”,20世纪90年代青岛修建东西快速路的时候,“波螺油子”摘要 为探究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本文以青岛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东西快速路南段为例,以问题导向的方式阐述其街区肌理特征遭破坏、业态特色逐步衰退、新旧居住环境失衡、公共服务品质较差的发展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以遗产价值判定为依据进行城市空间单元划分,再通过边界的完善与历史风貌的重塑对街区进行保护与更新的设计策略,以期在双保前提下推动城市结构的改善与功能品质的提升。

关于青岛地区建筑风格的研究报告

关于青岛地区建筑风格的研究报告

关于青岛地区建筑风格的研究报告作者【摘要】青岛地区的建筑风格,是在近现代历史中,在其独特的历史、政治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作为德、日殖民地的青岛,虽历经不同的统治占领时期,但在德占期间形成了主要风格,因此极具有欧洲风情,与欧洲的近现代建筑史相契合,总体可分为古典复兴思潮、浪漫主义思潮、折衷主义思潮。

不同的思潮在建筑中体现了不同的特色。

欧式建筑中的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的建筑风格,以致中国式建筑元素在建筑中很少出现。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在中西方建筑的特色对比中各显风骚。

【关键词】建筑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新青年主义风格中国建筑特点【引言】青岛是一个新兴的近代城市。

1891年登州总兵章高元驻兵青岛,被认为是青岛建置的开始。

1897年德国与清政府签定了《胶澳租界条约》,开始了近代青岛大规模的规划建设。

此后虽然政权数度更迭,青岛的建筑风格体系还是得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总体来说青岛建筑是西方近代建筑在中国的延续,也有中西文化碰撞融和而形成的创新元素。

文化因素是建筑形式生成的决定性因素,形式的产生是在原型基础上不断调整的过程,文化因素决定了形式的产生。

文化因素包含了宗教、社会两方面。

历史因素表现为建筑法规和建筑思潮。

建筑法规是城市规划的指导,建筑思潮对建筑风格施以影响。

前者决定了城市形态、街道尺度和建筑的尺度,后者决定了建筑的外在形式。

地理、地质、天气的因素是客观自然因素,它为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原动力。

德国人将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带到了青岛,而青岛的地理、地质和气候因素也为实现这些思想提供了可能。

一、青岛德占时期主要建筑风格及其历史渊源。

1、建筑的定义:建筑这个词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还是很不明确的,认为下水道、铁路、水坝、房屋等都可以包括在“建筑”以内。

专业人士一般都将铁路、水坝、下水道等称为“土木工程”,只有在设计和建造房屋的艺术和科学才叫做“建筑学”。

2、欧洲近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在青岛建筑中的体现2.1古典复兴古典主义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想在文化上的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

青岛德占时期里院建筑西式木屋架建构范式研究

青岛德占时期里院建筑西式木屋架建构范式研究

青岛德占时期里院建筑西式木屋架建构范式研究成帅1任永翔1刘珊21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266033)2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66033)摘要:里院建筑是青岛德占时期肇始出现的特有商住房屋,其大量使用不同于中式传统木架结构的西式木屋架,折射出西方建构范式的域外移植与在地融通,是青岛近代建筑发端与演进的标志性证据,具有特殊的类型学意义。

文章以里院建筑使用的西式木屋架为研究对象,意图通过与德国传统木屋架的溯源与原型比对,从材料、构件连接、屋架形制、力学原理等方面分析归纳德占时期里院建筑中西式木屋架的建构范式,窥探近代建筑西式木屋架形制与营造技术特点。

关键词:里院建筑;西式木屋架;建构范式0引言青岛里院建筑是一种合院式集合住宅与商业混合建筑,始于1897年德占时期的华人城区叫德占时期里院建筑采用由砖石承重墙、砖石拱券、木梁楼板、木屋架组成的砖(石)木混合建构系统。

建筑上部使用传统中式抬梁屋架或西式木屋架,而后者在总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并且呈现出移植自德国本土传统木屋架的特征,在形制、力学原理、构件连接等方面与中国传统木架结构存在差异遥1形制溯源一德国传统木屋架德国传统木屋架有檩屋架和弦屋架两种基本形式。

在檩屋架中,纵向檩条直接支撑在室内横墙、山墙尧屋梁上,或通过立柱支撑在梁上;檩条一旦断裂,整个屋顶会完全塌陷,而檩条上的成对椽子则相对自由。

弦屋架也被称为三角形屋架,由多个三角形桁架受力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上弦杆(椽子)、腹杆、下弦杆(屋梁)榫卯相接而成。

在中间的各杆称为腹杆,腹杆又分为向跨中倾斜的斜腹杆和垂直于水平面的竖腹杆两种类型[2]遥单元间通过纵向木桁条连接袁如果一个桁架单元发生过载断裂,通常只会造成局部损坏而不会影响整个屋顶的稳定性。

同檩屋架相比,三角形木屋架利用“几何不变体系原理”将桁架间的内力化为零[3],受力更合理,并且大幅节省了木材用量。

最简单的檩屋架仅由檩条和椽子组成。

青岛德国建筑简介

青岛德国建筑简介

青岛德国建筑简介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后,为加强殖民统治,在青岛兴建了较为完整的德意志帝国殖民统治体系建筑,这些建筑对体现青岛城市风貌特色起着主导作用。

青岛近代史上先后历经德、日、美三代帝国主义统治,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欧式建筑特别是德国建筑为主要特色的青岛城市近现代建筑艺术文化景观。

在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德国青年派、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以及拜占廷、折中主义等建筑风格,体现了欧洲近现代建筑艺术美学倾向,体现了文艺复兴到近现代所表现的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此所形成的城市艺术建筑景观,不但是青岛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构成了青岛丰富多采、错落有致的城市特色。

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命名“胶州保护地的新市区”为“青岛”。

1900年正式推出了几经调整的由德国人设计的胶澳青岛区的总体规划,建筑活动全面展开,市政工程亦同步进行。

根据总体规划,在青岛湾北侧、观海山南侧,依山傍海处布臵为行政中心和欧人居住区。

在此区域内,除天后宫和总兵衙门外不准建造华式房屋,建筑形式应以德意志民族传统形式为主调。

从德占初期至1910年,是早期青岛市区建筑风格形成的时期,也是城市建设规模较大和建设速度较快的时期,许多重要德建筑物都在1910年前建成,其中的代表作品有:总督府、总督官邸、警察署、俾斯麦兵营、总督学校、德华高等学堂、德华银行、野战医院、基督教堂,以及美、英、俄领事馆、水师饭店、吉利银行等大量的行政、商业和金融性建筑。

同时还出现了许多花园别墅。

1910年后,随着市区人口规模的扩大,德国重新制订了胶澳青岛区的总体规划,城市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各类单体建筑物的修造方面,如:胶澳海关、帝国法院等。

这些建筑包括了市政、军事、法院、警署、监狱、海运、铁路、医院、学校、宗教、银行、工厂、住宅甚至供电气暖水等各种建筑和设施,大多数还在正常运行和使用。

1949年青岛解放后至今,青岛市结合旧城改造,使德国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大部分建筑保护完好,不少已作为公共建筑对外开放。

青岛近代城市建筑风格溯源

青岛近代城市建筑风格溯源

青岛近代城市建筑风格溯源作者:万书元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年第03期摘要:在青岛德统时期一直活跃在建筑设计和管理第一线的建筑师拉查鲁维茨,通过其设计代表作——青岛德国总督官邸,创造出了一种东西融通、雅俗兼备、原始而又现代、奔放而又理性、带有浓厚的乡土特色的美学风格。

这种通过博采约取、混纺出新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风格,主导并确立了近现代青岛城市建筑的美学基调。

在我们日益为城市的同质化而苦恼、焦虑的今天,拉查鲁维茨的德国总督官邸及其对青岛近现代城市风格形成的影响,无疑是一个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典型案例。

当下的城市设计者和研究者也许可以从中获得某些启迪。

关键词:城市美学; 建筑风格; 青岛;德国总督官邸;青年风格中图分类号:TU-80;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19)03-0078-13青岛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但是,只要对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历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拥有这一美誉的并不只有青岛。

上海、厦门、哈尔滨、天津等许多国内城市都有着同样的美誉。

其实,用所谓“万国建筑博览会”来形容上述任何一座城市,都难免夸张不实;这最多只能说明,这些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全都受到过西方建筑文化的深刻影响。

如果以20世纪40年代末为分界线,我们会发现,这些表面上看来都顶着“万国建筑博览会”光环的城市,其实是非常不同的。

因为“外国”也好,“西方”也好,甚至某个具体的国家也好,从美学的角度看,其风格从来就不是一个单数,而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复数(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研究者都能留意于此)。

当一个城市试图从他者中获取自己心仪的异国情调的时候,可能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呈现出这一城市独有的选择模式和聚焦重心。

单纯从城市的地域的适应性或物候的特异性来诠释这种选择,未尝不是一种稳妥而颇具逻辑性的研究视角。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在关涉文化涵化这样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这种视角往往会将研究引入歧途。

从青岛欧式建筑看地方特色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从青岛欧式建筑看地方特色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从青岛欧式建筑看地方特色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而是以其在近现代历史文化上的地位而著称。

青岛之遭德国侵占导致戊戌变法,青岛登上历史舞台并写入中国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岛是亚洲惟一的战场日本侵占青岛,又导致了著名的五四运动。

青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建筑,固然是技术,也是艺术,是凝固的音乐,更是历史的载体。

这一有形载体比口头与文字上的记载更具现实感,这也使得青岛的建筑有其特殊的意义。

中国有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风格,欧洲大陆也有欧洲传统建筑风格。

无疑,青岛有着一大批欧陆风格建筑艺术的实体,不乏著名设计师之作,许多列为中国近代优秀建筑,山东省300多处优秀历史建筑中,青岛占131处,居三分之一以上。

青岛的建筑已是青岛城市的一笔财富,青岛的老市区本身就是一座国际建筑博览会。

青岛是一座开放城市,具有海洋文化特征,海纳百川。

青岛的早期建筑多为欧陆风格,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仍建设了一大批欧美风格建筑。

小巷深如许,小楼知多少。

欧陆建筑艺术形成的风景线,是青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多年来一直是艺术设计关注的焦点。

其实,从语言学的观点看,这一矛盾就是语言的稳定性和变易性之间的矛盾。

作为设计者在形式设计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所掌握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

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

图底分析理论的应用

图底分析理论的应用

图底分析理论的应用摘要:“图底分析”是现代城市设计处理错综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旧城改造、小区建设的图面分析中应用广泛。

本文通过对图底分析方法内涵及格式塔心理学中“完形法则”的阐述,以青岛西部旧城区改造现状为例,用图底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部分街区改造后与原有街区肌理的不协调现象,并提出了作者的相关观点。

关键词:图底分析;青岛旧城区;旧城改造Abstract: The “figure and ground analysis” is a modern city design proce ssing perplexing city spatial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basic method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s widely used in surface analys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method of bottom and connotation of “ in Gestalt psychology Gestalt la ws “ elaborat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Qingdao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use of analysis method of analysis of some blocks and the original block texture does not coordinate a phenomenon, and put forward the author …s view.Key words: analysis of the bottom; the Qingdao old city; urban renewal18世纪的诺利地图带给我们一种精辟的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方法——它将墙、柱和其他实体涂成黑色,而把外部空间留白,从而将当时罗马市容及建筑物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完全表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