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
【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概述
在我国出现的最早驯化遗迹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黍; 河南新郑、河北武安——粟,石斧、石镰、石磨; 杭州余姚河姆渡遗址——世界最古老的人工栽培水稻所在
地。
中国是世界上作物最 重要的驯化中心之一。
Chapter 5
第一节 中国农业概述
二、1949年以前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1 1949年以前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美国:生活在北卡罗来纳州的Revis一家, 一周伙食费:341.98美元,喜爱的食物: 意大利细面条、土豆和芝麻鸡
英国:生活在Cllingbourne Ducis的Bainton一 家,一周伙食费:253.15美元,喜爱的食物:鳄 梨、蛋黄酱三明治、对虾鸡开胃汤、巧克力冰 淇淋蛋糕
中国:生活在北京,一周伙食费:155.6美元, 喜爱的食物:糖醋里脊
Chapter 5
第一节 中国农业概述
三、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3 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
◆建国后,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有计划的 恢复和加强了原有的、合理的农业基地,并逐步开辟和建 设了一大批全国性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促进了合理化 的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Chapter 5
三、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3 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 ◆1980年代以来,围绕市场需求,发展了一批以中小型和专 业化生产为主的种养业生产基地。
Eg. 海南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山东、河南等的肉牛生产基地; 沿海的淡水养殖基地;华北和西北的瓜果生产基地等。
Chapter 5
第一节 中国农业概述
三、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3 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 ◆21世纪以来,我国在加强东部主要农业区建设的同时,也 加强了对中西部及边远和落后地区的农业建设。
我国的农业
游泳、龙舟竞赛
上海位于 长江 入海处 大 的城市 是我国最 也是我国最大的: ; 工业基地 商业中心 ; 出口基地 。 上海为 综合 性工业城市 浦东新区位于: 黄浦江 以东。
京沪铁路 沪杭铁路 长江 黄浦江 浦东新区 黄海 东海
西北地区
大兴安岭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
内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 吐鲁番盆地 准噶尔盆地
我国的工业测试
1、我国黄河中下游的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三个省区煤炭 资源丰富。我国的油气开采主要集中在 东北松辽 石油基 地、 华北及环渤海 油气产区、 四川 天然气基地以及近 海油 大陆架 田。 2、我国的电力主要有 火电 和 水电 两种形式,其中 火电 是 主体。我国的大型火电厂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重要 煤炭 基 地和大城市。 3、钢铁工业的布局要综合考虑 原料 、 燃料 、 交通 、 和 市场 等各种因素。例如:辽宁鞍山钢铁工业基地有丰 富的 煤 、 铁 资源,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有便利的 水运交通 和广大的 消费市场 。 4、 辽中南 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 地区是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 地区是我国最 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 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主要铁路起止站名
京沪线 京哈线 京广线 京九线 同蒲线 太焦线 焦柳线 京包线 包兰线 陇海线 兰新线 沪杭线 浙赣线 湘黔线 贵昆线
北京----上海 北京----哈尔滨 北京----广州 北京----九龙 大同----风陵渡 太原----焦作 焦作----柳州 北京----包头 包头----兰州 兰州----连云港 兰州----乌鲁木齐 上海----杭州 杭州----株洲 株洲----贵阳 贵阳----昆明 哈大线 滨洲线 滨绥线 宝成线 成昆线 南昆线 哈尔滨----大连 哈尔滨----满洲里 哈尔滨----绥芬河 宝鸡----成都 成都----昆明 南宁----昆明
中国主要农业区
中国主要农业区中国是农业大国之一,拥有广袤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域,包括东北农业区、黄淮农业区、长江农业区、云贵高原农业区和西南丘陵盆地农业区。
一、东北农业区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
由于这个农业区域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期较短,并且降水充沛,所以适合种植早熟作物。
此外,东北农业区还以养殖业为主要特色,特别是畜牧业,如养殖猪、牛、羊等。
二、黄淮农业区黄淮农业区包括中国北方的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
这个区域土地肥沃,降水适中,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黄淮农业区也以水稻种植和养殖业发达为特点。
三、长江农业区长江农业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和东南部,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份。
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这个区域适宜种植稻谷、油菜、桑葚、茶叶等作物。
此外,长江农业区还以禽畜养殖为主要特色。
四、云贵高原农业区云贵高原农业区主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等省份。
这个区域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合种植高山作物,如高山蔬菜、高山水果等。
云贵高原农业区还以茶叶、中草药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要特色。
五、西南丘陵盆地农业区西南丘陵盆地农业区包括中国的四川、重庆、部分湖南等地。
这个区域地势起伏,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玉米、豆类、甘蔗等作物。
西南丘陵盆地农业区的养殖业也相当发达,特别是养殖家禽和水产养殖。
六、防治农业区域间生态环境差异带来的问题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差异,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寒冷,冬季长,种植周期相对较短,所以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农事措施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另外,一些农业区域可能存在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问题,这需要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总结: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域包括东北农业区、黄淮农业区、长江农业区、云贵高原农业区和西南丘陵盆地农业区。
不同的农业区域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特点,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和发展不同的养殖业。
中国传统农业
特点和发展阶段
铁犁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国传统农业是集约型农业,主要特点是因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 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其形成与封建地主 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的格局的逐步形成有关。在农艺和产量上,中国传统农业曾达到古代 世界的最高水平。
农业技术
讲求精细的土壤耕作和田间管理。在北方,针对春旱多风的特点,早在春秋时代就强调“深耕疾”,汉代以 后发展成以创造蓄墒防旱的良好耕层为目的的耕、耙、耱整地技术,并重视中耕除草和轮作倒茬。在南方,宋代 以后创造了耕、耙、耖等适于水田耕种的整地技术,对育秧、插秧有严格的技术操作要求,对于稻田的耘耥、施肥 以及灌溉排水都有科学的管理措施。
谢谢观看
在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中国古代发展农业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耕地利用率。战国以来,连作制逐步代替休闲 制成为主要种植制度。复种在局部地区早已出现,但较大的推广始于宋代南方的稻麦一年两熟制,明、清以来, 江南的双季间作稻和双季连作稻发展较快,华南与台湾并出现一年三熟的记述。北方两年三熟也获得发展。多种 多样的轮作倒茬方式和多层次间套作等,适应连作复种的需要也被创造出来。水稻、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有利 于养活更多的人口,而人口的压力又促进了更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出现。
土地利用方式
隋、唐以前中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这一地区原来沼泽沮洳较多,发展农业往往先开挖沟洫排水洗碱,形 成高畦的农田。这种沟洫农田与使用耒耜、耦耕以及井田制相联系。战国以后,随着自然景观的变化和井田制的 衰落,代之而兴的是以实行平翻犁耕的低畦农田为主。大规模水利灌溉也发展起来,但旱作仍然是北方农业的主 要部分。南方除部分山区实行刀耕火种外,早就在比较低平地区经营水田,但在不同程度上较长时期保存了火耕 水耨的习惯。隋、唐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促使人们向山地和水域开发,出现了田、 梯田和圩田、涂田、沙田、架田等土地利用形式。清代人口激增,造成人口多、耕地少的格局,大量人口涌向东 南沿海岛屿、西南边疆、内地贫瘠山地和东北、内蒙古、新疆等传统牧区,使这些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在这过 程中创造出改造利用荒山、海涂、盐碱地的经验,但也使森林资源和牧养的环境受到破坏。
我国的农业
我国农业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土壤水源气候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耕作方式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以南水田特色农业1.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
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在我国主要由青海绿洲农业和新疆的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
一般分布在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外江南”之称。
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
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
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
河谷地带平坦,土壤肥沃,有机物丰富,热量不易散失,适宜种植。
立体农业:体农业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
如中国云南、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甚突出。
这里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
以我国低山丘陵区最为典型,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气象灾害多发,土地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混合农业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中国的农业资料
农业一、农业概括(一)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狭义的农业主要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二)特点:(1)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2)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三)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投入:1、自然条件(基本因素):热量、光照、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动植物是必备要素)2、劳动力(决定因素)3、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4、科技(制约因素):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产出:农产品(食物、工业原料)(四)农业类型:1、按生产对象分(农林牧副渔业);2、按投入多少分( 粗放和集约农业);3、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4、按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5、按农业地域类型分(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6、按地域特色分(旱田农业,水田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热带农业);二、农业区位(一)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业分布在国土的西南和东南部等地区;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主要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求分析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列出某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4.1中国的农业-课件(47张PPT)
3. 读图,我国农业各部门中,产值比例最大的是( )
A. 种植业 B. 牧业 C. 林业 D. 渔业
4.把以下食品与相关的农业类型连线:
谷物、蔬菜
畜牧业
肉、蛋、奶
种植业
鱼、虾
林业
水果
渔业
牧业35%
渔业11%
4% 林业
种植业50%
学习目标
农业(第二课时)
1.运用资料,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 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 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使许多 不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条 件得到改善,农业生产空间大 大拓展。
课堂活动
2.讨论:发生下列变化的主要原因。 荔枝生产于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栽培较多。读图,
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影响的角度。
“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 是荔枝来”的 时代已尘封于 历史的记忆中!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农业的概念
➢ 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 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
农业就是种 植农作物吗?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
自动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温室大棚里的草莓
农田滴灌设施
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水稻平均产量 不到4500千克/公顷,目前超级杂交水稻已突 破12000千克/公顷,使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 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的农业
森林的效益
①经济效益: 用材林:可以作各种材料. 经济林:生产各种林果.食品和药材: 如茶叶.水果.橡胶 . 竹笋及各种 中药材. 薪炭林:可以解决燃料不足. ②环境效益:制造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改善陆地水状况. 保护农田.保护海岸.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消除噪声等.
主要林业生态工程
141”绿色工程
—黑、吉、内蒙古、新 (40°N以北地区) 喜高温、需水量大, 生长期长 —台、闽、粤、 桂、 琼、云、川等 (24°N以南地区)
甘蔗
40
o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黑龙江 吉林 新 疆 内蒙古自治区
南蔗北甜
四川 福 建
甜菜 甘蔗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 湾
7.九大商品粮基地和五大商品棉基地
三 江 平 原
松 嫩 平 原 南疆棉区
三、 牧业
•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 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 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 区。 • 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 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 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我国的猪、牛、羊肉 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中国的农业地理
中国的农业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地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地理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的农业区划、农业资源分布、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介绍中国的农业地理。
一、中国的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区划可以分为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域。
东部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农产品;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西南山地等地,地势高原和山地较多,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作物种植。
二、农业资源分布中国的农业资源分布相对较为分散。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流域,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土壤资源则呈现出东厚西薄、南肥北瘠的特点。
金黄色土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的重要土壤类型。
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方的湿润地带。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北的山地地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木材和林产品。
三、农业发展模式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演变过程。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人力和简单农具,农民主要从事自给自足的粮食种植。
现代农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幅增加,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
然而,现代农业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开始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式推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结:中国的农业地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划各具特色。
农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东部地区相对较为丰富,而西部地区则较为贫乏。
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也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生态农业的转变,不断追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中国农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农业
成因
地区 差异 (耕 地类 型、 熟制、 农作 物)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概括如下:
自然条件: ①地形 ②气候 ③土壤 ④水源 社会条件: ①市场 ②交通 ③劳动力 ④政策 ⑤技术 (化肥、农药、良种、冷藏等)⑥机械 ⑦其它:发展历史、地价、资金、管理
二、林业
1、概念 2、作用 3、分布
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属于我国季风区,温度和降水 条件好,雨热同期,属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水源充 足,土壤肥沃 北方 旱地; 东北地区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 花、花生、甜菜等。 水田; 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或三 熟; 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 菜、甘蔗等。 南方
棉花主要分布在南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南疆绿洲区 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农产品出口基地
发展花卉、蔬菜、水果、鱼、禽 畜生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蚕桑生产基地
四川盆地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最大的天然林区)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第二大天然林区)
东南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山区(人工林)
三、牧业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区,东北部 的呼伦贝尔草原因降水较丰而成为我国水 草最丰美的牧场和打草场,三河一带出产 的三河牛、三河马,闻名全国; 宁夏所产的滩羊是稀有的优质裘皮羊品种; 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 山腰以云衫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上以 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 季牧场,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所 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中国的农业(60张ppt)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黑龙江
南迁北移
辽宁 黄淮海平原
长江流域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甘蔗
生长习性:喜温 、喜湿 、生长期长
• 是我国主要制糖原料。 •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24°N以南的热带、亚热
带地区
• 广东、福建、台湾、海南、云南、四川、
广西等省区
甜菜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40°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新疆
内蒙古自治区
黑龙江 吉林
南蔗北菜
甜菜 甘蔗
四川 云南
广西
福 建
广东
台 湾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
甘蔗
生长期长。
糖
分布:台湾、海南、广东、广西、
料
福建、云南、四川是主要产区 (热带、亚热带)
作
物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
甜菜
旱,生长期短。
分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
解 决
保护耕地;
我
国 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
粮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食
问 题 的 主
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 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
要 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
途 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粮基地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成都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我国9大商品粮基地
建立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高、商品率高,便于统 筹管理的地区
中国农业知识点
中国农业知识点
中国农业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农业的知识点:
1.主要农产品: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
米、棉花、油菜籽、茶叶、糖、水果(如苹果、橙子、柚子)、蔬菜等。
2.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分布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
东北次之、西南最少的特点。
东南部分地区因气候和土地条件
适宜,农业发展较为集中。
3.农业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农业逐渐引入现代
农业技术,包括精准农业、无人机农业、农业物联网等,提高
了农业的效益和产量。
4.农业政策:中国政府实施的农业政策涉及农业补贴、
价格支持、农业保险、土地制度改革等,旨在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5.粮食安全: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国,中国一直关注粮
食安全问题。
政府通过粮食储备、农业投入、农业技术创新等
手段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6.农村经济改革:农村经济改革是中国农业改革的一部
分,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村民经济组织发展、农村金融改革等,
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7.农业环境问题: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张,中国也面
临一些农业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水资源过度利用、农药残
留等。
8.农村社会发展:中国农业发展还关系到农村社会发展,
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知识点展示了中国农业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农业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基石,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农业_LL
4、农业生产 的地区差异
400mm等降水量线
东部 :
水产业 种植业 林业
西部: 畜牧业
秦岭、淮河
北部旱地农业:
南部水田农业:
小组讨论1
从自然因素分析:
我国农业格局“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
• 为何“东耕西牧”? • 为何“南稻北麦”?
中国地形
中国气候
二、中国种植业
1、自然条件要求: 土地: 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气候: 适宜的光照、热量、水分 水源: 灌溉水源充足 2、分布: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 丘陵、盆地地区
耕作制度:
指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耕作方式
北方:旱地
秦岭—淮河: 南北方分界线 南方:水田
种植业南北差异的原因?
水分
气候差异 热量 耕地类型差异
耕作制度差异
▲中国南北种植业的生产差异
项目 耕地类型
秦淮以北
旱地
秦淮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 棉花 甘蔗、油菜
四、中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偏低: 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抗灾能力弱、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 农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小。
既不利于经济效益提高,还会造成生态 环境的破坏。
读图思考:我国农业产值构成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构成是否合理?为什么?
水稻的分布:
南方(集中):长江流域(最 大)、珠江三角洲等华南各省 、台湾西部平原
北方(分散):华北的河湖洼 地、东北一些河流及山间平原 、西北灌溉区(宁夏平原、河 西走廊)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
16.(08北京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 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 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 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我国粮食安全状况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是处于低水平、偏紧张的供求阶段。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
(1)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巨大 (2)资源环境问题 ① 农业缺水; ②耕地减少,质量下降; 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④灾害频繁(洪涝、干旱、蝗灾等)。 (3)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种粮效益低,产粮区经济条件 差,粮农缺乏积极性。 (4)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生产条件、经营方 式、粮食转化程度、区域矛盾、贮存和流通安全等均存 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 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原因是:从西(东) 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 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 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 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3)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 全保障体系。
(4)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 (5)加强节粮建设,倡导 适度消费。
(08江苏)下图为“我国江南 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 结构的饼状图”。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 理的主要原因是 A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中国的农业 (共46张PPT)
( A、D )
A.自然条件
B.交通条件
C.劳动力因素 D.产业化基础
22.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C )
A.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C.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D.缩小地区差距
三、林业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 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 区域布局规划》,四种 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 如图7所示。读图7回 答20—22题。
20.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 D )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21.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乱砍滥伐森林 ⑵图中人的做法会引起哪些不良后 果? 森林面积锐减,森林的环境效益 减小甚至消失,气候更加干燥, 风沙天气增多,土地沙漠化,水 土流失严重等。
⑶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目前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成片建设速生丰产林,
以及开展全民植树运动。
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在营造用材林、薪炭往北逐渐 减少 ,一般 来说海南岛可以一年 三 熟,淮河以南可以一年 两 熟, 华北平原是 两年三熟 或一年 两 熟,东北是一年 一 熟。
3、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有东北的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四 川的 成都平原,湖南的 洞庭湖平原,湖北的 江汉平原 ,江西 的 鄱阳湖平,原广东的 珠江三角洲,江苏、安徽北部的江淮地区, 江苏南部的 太湖平原 。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
农村社会结构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变革, 农村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 化,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社 会矛盾。
现代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农业科技与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 阶段,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产 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农业发展受限, 主要种植特色农产品和畜牧业。
中部地区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 物和油料作物。
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农业产值
随着农业科技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 农业产值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 放缓。
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差距 仍然较大,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 和发展。
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信息化
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实 现精准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
循环农业
推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低碳农业
推广低碳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 放,应对气候变化。
农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ntents
目录
• 农业概述 •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 中国农业现状 • 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中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01 农业概述
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写中国农业的句子
写中国农业的句子
1.中国农业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最具有传统特色的农业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
2.中国农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老的农耕社会逐步演变为现代化、科技化的农业体系。
3.中国农业以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为亿万人口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所需。
4.农民是中国农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勤劳耕作、守望田园,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面对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6.中国农村地区正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
7.生态农业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贡献力量。
8.中国农业面临着气候变化、土地资源紧张等挑战,需要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9.农业在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反映了人们对丰收和生活富裕的期盼。
10.中国农业不仅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更是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农业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
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
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
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二)、种植业(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和质量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商品率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河南——花生是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区;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 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丘陵山区。
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是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三)、林业、牧业和渔业(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现状:世界上少林国家。
天然林采伐过度,面积缩小措施: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开展全民性义务植树,生长量超过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
除营造用材林、薪炭林,大力发展经济林商品粮 基 地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最大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2)畜牧业牧区畜牧业: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宁夏(滩羊)农耕区畜牧业:饲养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3)水产业有利条件: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生产情况:总体海水产品产量大,捕捞海产品产量大,养殖淡水产品产量大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因素:水域面积大,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四)、农业的发展(1)成就粮食、棉花、肉类、花生、油菜籽、水果世界第一农业生产条件、装备、机械化水平提高(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结构现状: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结构调整原因:畜、林、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济效益高,畜、牧业生产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化调整方向:稳定粮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3)科技兴农(4)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大部分地区的个体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过程简单,缺少市场联系渠道,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产业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企业带动个体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5)农业发展前景农业发展方针:“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前景: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6)WTO与中国农业1、粮棉生产受到冲击,油料、蔬菜和园艺业等生产更具竞争优势,养殖业面临发展机遇。
2、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方向:两高一优动力:科学技术具体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即“公司加农户”(五)、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1、世界粮食问题的内容及其实质粮食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人民营养不良,特别是缺粮严重的中非、西非、东非等国家,本身没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粮食,也没有足够的外汇大量进口粮食。
因此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状态。
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粮食“过剩”,商品粮积压严重。
粮食问题的实质是粮食的地区生产不平衡,是贫困问题。
2、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①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
②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
③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仍较落后,国家贫困,人口增长过快。
3、.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①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
②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该长期注意此问题。
③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4、中国粮食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原因是:(1)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2)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3)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粮食需求量大;(4)粮食生产是实现我国农业合理布局的关键。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尚只有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综合生产力尚比较低,“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粮食生产波动还比较大,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水平还不很高;农业结构还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商品率低,农民收入少,农村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
根据我国国情,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1)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要依靠科学种田,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产粮食;(3)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多种需求;另一方面使农民收入真正得到提高。
5、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
如从1992年到1996年间,尽管每年都有自然灾害发生,但全国粮食总产量均保持在4.5亿吨以上水平,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粮食402千克,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在总产量增长的同时,还努力发展食物多样化生产。
在21世纪,随着农业生产新局面的到来,中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完全可能的。
⑵.中国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潜力很大①提高粮食单产。
据推算,我国长江流域栽培的水稻,若太阳辐射利用率提高到1%~3%,则亩产就能增加2~3倍。
另外,目前我国耕地中有2/3是中低产田,如果加以改造治理,粮食单产可提高到1500千克以上。
②开发后备耕地资源。
我国宜农荒地资源中可开垦为耕地的约有 1.47×107,公顷。
今后在加强对现在耕地保护的同时,应加快宜农荒地的开发和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此举同样具有很大生产潜力。
③依靠科技进步。
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农业科技共取得获奖成果2万多项,这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我国粮食在播种面积调减近1.5亿亩的情况下,总产量从1978年的3亿多吨增加到现在的4.9亿吨,连续上了4个台阶。
江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
这就要求农业科技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如提高复种指数、改造中低产田等)④集中力量建设大规模粮食生产基地,保证商品粮供应。
从全国着眼,重点抓好耕地集中连片、生产条件好、基础扎实、潜力大、粮食生产商品率高的长江流域中下游的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平原,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华北黄淮海平原,(九大基地还有珠江三角洲)共8大片以商品粮为主的全国性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承担粮食生产的重头任务。
国家要给予特别支持,使之巩固、提高。
设法扭转改革开放以来南方粮食减产的局面。
⑤利用非粮食食物资源。
中国的水域、草地、林地资源丰富,尤其是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可供利用,发展食物多样化生产潜力巨大。
现在,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大国,而且我国的禽蛋和肉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⑥节约粮食潜力很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有可为。
例如全国每年酿酒用粮已超过250亿千克,要减少或控制烈性白酒生产,减少白酒在酒类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以发展果酒来补充替代。
再如粮食每年在收割、运输、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损失竟达225亿千克之多,完全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将各环节的损失降至合理范围,至少可节约100亿千克粮食。
6、世界粮食生产从世界来看,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和玉米三种。
其中小麦是播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
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干旱、半湿润区。
美国、中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阿根廷和印度产量最大。
除中国、俄罗斯、印度外,其他国家都有大量出口。
水稻在前面已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
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都有分布,其中美国的产量就大约占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目前,世界上人均粮食产量最多的是大洋州和北美洲。
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均产量较低,非洲则最低。
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有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