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完整版)(1)汇编

合集下载

政治高中必修四部分复习提纲

政治高中必修四部分复习提纲
1.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追求真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 目的) 认识论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无限、 上升性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单元线索】
本单元讲的是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第七课) 总特征—— 发展的观点(第八课) 唯物的 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第九课) 辩证法 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第十课) 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观点 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联系的观点 孤立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承认矛盾 否认矛盾 是否承认矛盾
世界观(原理)
(对应)方法论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对立统一规律 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2、矛盾的普遍性
矛 盾 的 观 点
3、矛盾的特殊性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 盾
坚持两 分 点论与 重点论 析 相统一 的方法
4、矛盾的普遍性 把一般方法(要求)和具体 和特殊性的辩证 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共性与 关系 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 要矛盾辩证关系 点,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
世界观 1、联系的 普遍性 辩 2、联系的 证 客观性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性;但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或创 新条件,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的 联 3、联系的 系 多样性 观 4、整体和
1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论) 世界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目 的),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 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重视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复习提纲思想政治必修四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岀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岀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必修四政治复习提纲

必修四政治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二、规律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规律是普遍的(整个世界在其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③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1)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意识: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2、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观创造性、自觉选择性3、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所用。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是世界(4)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反之,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二、真理1、特点①客观性(基本属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具体的;③有条件的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上升的过程③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

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

以下是一个简略的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调整:
一、哲学与生活
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二、物质与意识
1. 物质的定义及特性
2.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实践与认识
1. 实践的定义和特征
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 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过程
4.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联系与发展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因果联系与偶然联系
3.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 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
5.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6.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五、矛盾与辩证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 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
4.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事物分析的根本方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六、历史唯物主义(也称唯物史观)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3. 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改革和科学技术革命等
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个人价值的条件和社会责任。

必修4 政治复习提纲

必修4 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述两点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 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一)世界观、哲学区别:1.含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觉形成的。

3.存在:世界观人人都有, 哲学不是人人都有的.(二)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三)错误倾向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错误倾向(1)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2)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注意:并不是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1.文化的作用:(1)对社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生活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③优秀文化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对个人: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4.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①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面对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5.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移、教育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一1、物质的概念及其特点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2、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3、意识的本质是①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大脑的机能;③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常考方式】选择题居多4、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体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5、实践的概念及其特点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②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6、真理的概念及其特点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②具有客观性、条件性与具体性的特点。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7、联系的概念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8、矛盾的概念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9、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1)基本属性: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②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相互关系:①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共处于统一体当中,不可或缺;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10、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想复合的陈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政治必修四提纲

政治必修四提纲

政治必修四提纲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基本原理部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主要是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唯物论的辩证关系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即:自然界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方法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时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填空)

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填空)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2.哲学源于人们对。

3.哲学是一门的学问,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4.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5.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

2.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把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的统一;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的概括和总结3.方法论的含义: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A.区别:1)含义不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形成过程不同。

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它。

3)特征不同。

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B、联系: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经过概括和总结,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就成了哲学。

2)哲学与世界现都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认识和研究的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

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A、区别:1)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表现不同。

世界观是怎么去“想”,是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怎么去“做”,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B、联系: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最终版)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最终版)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2、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撑(2)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为人们提供了大批量的文化产品(3)文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得文化产品3、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喜”的表现: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忧”的表现: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③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4、应该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应全面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5、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原因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5、大众文化的含义“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政治必修4提纲.doc

政治必修4提纲.doc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哲学基本理论(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3课)1、哲学的概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2、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3、哲学的基本派别一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划分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4、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一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5课)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K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K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K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提纲(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提纲(全)
5、怎样实现人生价值(P102-106)★★
2、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P55-56)★★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P56-57)★★
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P57-58:abc)★★
5、 系统优化法原理(P59)★★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P63)★★
2、事物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P64-65)★★
3、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P66)★★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提纲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
4、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2、真理的原理
3、认识发展原理
4、时间的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P54)★★
改革的性质、目的、作用(P92)★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过程(P91)▲
4、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原理(P95)社会历史的主体
1、价值观的作用(P97-98)★★
2、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P99、101)▲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p100)★
4、人生价值在于哪里(P96)★★
5、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P73)★
6、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
7、P67▲P68▲P73▲
注意:a.以上矛盾的6原理(尤其是原理中的方法论)都属于矛盾分析法
b.两点论和重点论一般可表述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必修4 政治复习提纲1-7课

必修4 政治复习提纲1-7课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述两点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 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一)世界观、哲学区别:1.含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觉形成的。

3.存在:世界观人人都有, 哲学不是人人都有的.(二)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三)错误倾向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错误倾向(1)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2)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史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7、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8、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者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9、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原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人物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0、哲学的作用:生活: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地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学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社会变革: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是: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其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是: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好夸大唯一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9、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批判地吸取)]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前提,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体现:人类社会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方法论:承认人类社会客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和客观相结合。

3、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5、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6、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7、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哲学依据:①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②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的要求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方式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两层基本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5、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6、真理的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只能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真理只有一个。

7、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同一个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9、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互相转化10、认识的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发展也有一个过程。

11、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