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原理课件4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PPT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PPT课件
4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4-1-1 根轨迹
闭环极点随开环根轨迹增益变化的轨迹
目标
系统参数 连续、运动、动态
开环系统中某个参数由0变化到 时,
闭环极点在s平面内画出的轨迹。一 个根形成一条轨迹。
5
例4-1 已知系统如图,试分析 Kc 对系统特征根分布的影响。
R(s)
_ Kc
1
C(s)
s(s+2)
解:开环传递函数 G(s) Kc 开环极点:p1 0
s(s 2)
开环根轨迹增益:K * Kc 闭环特征方程:s2 2s K * 0
闭环特征根
2 s1,2
4 4K* 1
2
1 K*
p2 2
6
研究K*从0~∞变化时,闭环特征根的变化
K*与闭环特征根的关系 s1,2 1 1 K*
引言
时域分析法
优点:可以直接分析系统的性能 缺点:不能在参数变化时,预测系统性能;
不能在较大范围内,给出参数优化设 计的预测结果
系统的闭环极点
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的动态性能
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根
高阶方程情形 下求解很困难
系统参数(如开环放大倍数)的变化会引起其 变化,针对每个不同参数值都求解一遍根很麻 烦。
1 绘制依据 ——根轨迹方程
R(s) _
C(s) G(s)
闭环的特征方程:1 G(s)H(s) 0
H(s)
即:G(s)H(s) 1 ——根轨迹方程(向量方程)
用幅值、幅角的形式表示:
G(s)H(s) 1
G(s)H(s) [G(s)H(s)] 1(2k 1) G(s)H(s) (2k 1)

《自动控制原 》课件

《自动控制原 》课件

信号流图
总结词
表示信号传递和处理的图形表示
详细描述
信号流图是表示信号传递和处理的图形,通过信号流图可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 性,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
03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建立和解决自动控制系统的微分方 程来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
VS
详细描述
时域分析法是一种直接的方法,通过建立 系统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并求解该方程以获得系统的响应。这种方 法可以提供关于系统性能的详细信息,如 超调量、调节时间、稳态误差等。
有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等。
05
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总结词
温度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中常 见的一种,主要用于工业和家庭中 需要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的场合。
详细描述
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并 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控制器根据设定 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进行调节,控制加热或制
冷设备,使温度维持在设定范围内。
《自动控制原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自动控制原理简介 • 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自动控制用实例
01
自动控制原理简介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
01
通过自动调节、控制、监视等手段,使某一设备或系统按照预
定的规律运行的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 2
按控制方式分类
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等 。
按被控参数分类
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 。
3
按控制规律分类
比例控制系统、积分控制系统、微分控制系统等 。
02

自控原理_课件

自控原理_课件
这些装置相互配合,承担着控制得职能,通常称之为控制器(或控 制装置)。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都就是由被控对象和控制器两部分 所组成得。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1
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被控对象和自动控制装置按照一定 方式连接起来,完成一定控制任务得总体(能够对被 控对象得工作状态实现自动控制得系统)
控制系统得组成
被控对象
No Image
控制系统
控制装置
测量元件 比较元件
放大元件 执行元件 校正装置 给定元件
控制系统得组成 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得装置、物理 系统或过程(室内空气) 。
控制器: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得装置称为 控制器,有时也称为控制元件、调节器等(放大 器) 。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得元件称为执行 元件(空调器) 。
No Image
➢温度偏差信号经电压、功率放大后,用以驱动执行电动机, 并通过传动机构拖动调压器动触头。当温度偏高时,动触 头向减小电流得方向运动,反之加大电流,直到温度达到给 定值为止,此时,偏差u=0,电机停止转动。
[实质] 检测偏差 纠正偏差
No Image
No Image
系统原理方框图
控制系统得工作原理
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起控制作用得设备得总体 被控对象:需要控制得设备或生产过程
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装置+被控对象 测量元件
控制器
执行元件
自动控制系统得方框图
➢ 方框图可直观得表达控制系统得组成及信
号之间得传递关系
出水量
水位给定值 +
偏差
控制器
进水量
进水调节阀
水池
水位实际值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1.破除前向通道上多余的积分环节,使积分环节改为 惯性环节
2.改变调节器的控制规律,引入一阶微分环节,破除 积分环节。
系统的特征方程不在缺项,可以通过调节系统参数, 使其满足一定的条件,系统达到稳定。
解:当系统满足零初始条件时的输出响应为
C(t)= 2.5 - 5e-t + 2.5e-2t
零状态响应=稳态响应 + 瞬间响应
当系统不是零输入时的输出响应为
C(t)= 2.5 - 5e-t + 2.5e-2t + 3e-t - 2e-t
非零状态响应 = 零状态响应 + 零输入响应 = 稳态响应 + 瞬间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
2.劳斯判据的特殊情况
◆某行第一个元素为零,其余均不为零
例.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3 - 3s 2 0 试应用判据判别实部为正的特征根的个数。
解:
s3
1
s2 0
-3 2 改变一次
s
-3 -2
s0
2
0
改变一次
有两实部为正的根。
自动控制原理
b.劳斯表某行全为零
说明特征方程中存在一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根。
本章主要讨论控制系统在阶跃函数、斜坡函 数、脉冲函数等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分析内容 ❖ 瞬态性能 ❖ 稳态性能 ❖ 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
4.1系统输出响应组成分析
4.1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求输出响应
G(s)=C(s3;2)
1) C(0-)= . C(0-) = 0 2) C(0-)= C(0-) = 1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系统的数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

G3(s)
G2(s)
H3(s)
E(S)
R(s)
G1(s)
H1(s)
H2(s)
C(s)
P2= - G3G2H3
△2= 1
P2△2=
梅逊公式求E(s)
P1= –G2H3
△1= 1
N(s)
G1(s)
H1(s)
H2(s)
C(s)
G3(s)
G2(s)
H3(s)
R(s)
E(S)
四个单独回路,两个回路互不接触
e
A
100%
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无零点的一阶系统 Φ(s)=
Ts+1
k
, T
时间常数
(画图时取k=1,T=0.5)
单 位 脉 冲 响 应
k(t)=
T
1
e-
T
t
k(0)=
T
1
K’(0)=
T
1
2
单位阶跃响应
h(t)=1-e-t/T
h’(0)=1/T
h(T)=0.632h(∞)
h(3T)=0.95h(∞)
h(2T)=0.865h(∞)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飞机示意图
给定电位器
反馈电位器
给定装置
放大器
舵机
飞机
反馈电位器
垂直陀螺仪
θ0
θc
扰动
俯仰角控制系统方块图
飞机方块图
液位控制系统
控制器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
课件3 ~6为第一章的内容。制作目的是节省画图时间,便于教师讲解。 课件6要强调串联并联反馈的特征,在此之前要交待相邻综合点与相邻引出点的等效变换。 课件7中的省略号部分是反过来说,如‘合并的综合点可以分开’等。最后一条特别要讲清楚,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课件10先要讲清H1和H3的双重作用,再讲分解就很自然了。 课件11 、12 、13是直接在结构图上应用梅逊公式,制作者认为没必要将结构图变为信号流图后再用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理论(第版)》邹伯敏课件第4章

《自动控制理论(第版)》邹伯敏课件第4章

i1
n
n
s n pl s n1
pl
l 1
l 1
3、用分子除以分母得
GsH s
K0
s nm
n l 1
pl
m i 1
zi s nm1
2020/5/4
第四章 根轨迹法
14
自动控制理论
当s 时,
令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W s
s
K0
A
nm
K0
snm
n
m
s nm1
A
1 W s 0,有n m条根轨迹分支,它们是由实轴上s σA点出发的射线,
图4-4 一阶系统
2020/5/4
图4-5 图4-4系统的等增益轨迹和根轨迹
第四章 根轨迹法
6
自动控制理论
结论:
根轨迹就是s 平面上满足相角条件点的集合。由于相角条件是绘制根轨迹 的基础,因而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步骤是:
➢找出s 平面上满足相角条件的点,并把它们连成曲线 ➢根据实际需要,用幅值条件确定相关点对应的K值
例4-4
已知GsH s
ss
K0
4s 2
4s
20
求根的分离点
图4-12 例4-4的根轨迹
解:1)有4条根轨迹分支,它们的始点分别为0,-4,-2±j4
2) 渐近线与正实轴的夹角
2k 1 , 3 , 5 , 7 , k 0,1,2,3
4
44 4 4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2020/5/4
-A
422 4 第四章
规则2:根轨迹的分支数及其起点和终点
闭环特征方程:
n
m
s pl K 0 s zi 0
l 1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课件)一、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控制方法,使系统在受到扰动时,能够自动地、准确地、快速地恢复到平衡状态。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类型、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内容,帮助学员全面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按照预定规律运行的过程。

自动控制的核心在于控制器的设计,它能够根据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自动地调整控制量,使系统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的闭环系统。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控制的物理过程或设备,控制器负责产生控制信号,传感器用于测量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执行器则根据控制信号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

三、控制系统的类型1. 按控制方式分类(1)开环控制系统:控制器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直接产生控制信号。

开环控制系统简单,但抗干扰能力较差。

(2)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器依赖于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通过反馈环节产生控制信号。

闭环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但设计复杂。

2. 按控制信号分类(1)连续控制系统:控制信号是连续变化的,如模拟控制系统。

(2)离散控制系统:控制信号是离散变化的,如数字控制系统。

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是描述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微分关系。

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系统在不同时刻的输出值。

2. 传递函数模型传递函数模型是描述控制系统稳态性能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频率响应关系。

传递函数可以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得到,它是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重要工具。

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 根轨迹分析:通过分析系统特征根的轨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自控原理课件ppt

自控原理课件ppt
自控原理课件
目录
• 自控原理概述 • 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 自动控制系统实例
01
自控原理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自控原理是研究如何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特定目标的一门学科。它涉及控制 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以实现系统的稳定、准确和高效运行。
特点
自控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 管理等领域。它强调系统的闭环控制,通过反馈机制来不断调整系统状态,以 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作。
系统优化
03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05
自动控制系统实例
温度控制系统
总结词
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控制器根据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 差来调节加热或制冷装置,以控制温度维持在设定范围内。
详细描述
温度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家庭和科学实验等领域,如 恒温箱、空调系统等。通过合理选择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 器,能够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 质量。
自控原理的应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
航空航天
在制造业中,自控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 线的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等,以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飞行器控制中,自控原理用于实现飞行 姿态的稳定、导航控制等,以确保飞行的 安全和准确。
交通运输
能源管理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自控原理用于实现车 辆的自动驾驶、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等,以 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02
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各个环 节之间没有反馈,系统的输入直
接决定了输出。
开环控制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 控制精度一般较低,抗干扰能力

《自动控制原理》PPT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PPT课件

i1
j1
i1
j1
f
G(s)
K G (1s 1)(22s2 22s 1) s (T1s 1)(T22s2 2T2s 1)
KG'
(s zi )
i1 q
(s pi )
i1
前向通道增益 前向通道根轨迹增益
KG'
KG
1 2 2 T1T2 2
反馈通道根轨迹增益
l
(s z j )
H(s) K H '
狭义根轨迹(通常情况):
变化参数为开环增益K,且其变化取值范围为0到∞。
G(s)H (s) K s(s 1)
(s) C(s) K R(s) s2 s K
D(s) s2 s K 0
s1,2
1 2
1 2
1 4K
K=0时 s1 0 s2 1
0 K 1/ 4 两个负实根
K值增加 相对靠近移动
i1
i1
负实轴上都是根轨迹上的点!
m
n
(s zi ) (s pi ) | s2 p1 135
i1
i1
负实轴外的点都不是根轨迹上的点!
二、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一、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二、根轨迹分支数 三、根轨迹的连续性和对称性 四、实轴上的根轨迹 五、根轨迹的渐近线 六、根轨迹的分离点 七、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 八、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九、闭环特征方程根之和与根之积
a
(2k 1)180 nm
渐近线与实轴交点的坐标值:
n
m
pi zi
a= i1
i1
nm
证明
G(s)H (s) K '
m
(s zi )
i 1 n

自控第四章

自控第四章

(4-7)
K 式中:
* H
为反馈通道的根轨迹增益。
* * G ( s) H ( s) K G K H
( s z ) ( s z
i 1 q i j 1 l i 1 i i 1
f
l
j
) )
(4-8)
( s p ) ( s p
j
j
K*
( s z ) ( s z
• 闭环特征方程 D(s)=1+G(s)H(s)=0 (4-11) 闭环极点就是闭环特征方程的解,也称为特征 根。 • 根轨迹方程 G(s)H(s)=-1 (4-12) 式中G(s)H(s)是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该式明确表 示出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极点的关系。
设开环传递函数有m个零点,n个极点,并假 定n≥m,这时式(4-12)又可以写成:
最后绘制出根轨迹如图4-7所示。
图4-7
例4-3根轨迹
五、根轨迹的渐近线
渐近线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2k 1) π a nm
渐近线与实轴相交点的坐标为
a
p z
i 1 i j 1
n
m
j
nm
例4-4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K * ( s 1) G ( s) H ( s) s ( s 4)( s 2 2 s 2)
•根轨迹法可以在已知开环零、极点时,迅速求
出开环增益(或其他参数)从零变到无穷时闭环 特征方程所有根在复平面上的分布,即根轨迹。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一、根轨迹的分支数
分支数=开环极点数 =开环特征方程的阶数
即为max(n,m)条。
二、根轨迹的连续性与对称性 根轨迹是连续曲线,对称于实轴

自控原理(4)

自控原理(4)
2
j=1
m
* Kg =
i=1
n-υ
* Kg
∏ (τ i)
i=1
∏ (-Pj)
j=1
根轨迹方程 根据定义及集合的概念,定义根轨迹方程为 1+G(S)H(S)=0 或 G(S)H(S) = -1 ,即:
m m
Kg∏ (S-Zi)
i=1 n-υ
Kg∏ (S-Zi)
i=1
= -1 或
n
= -1
SV
∏ (S-Pj)
说明:设G(S)H(S)的开环零点数是 m ,开环极点数是 n 。 当m≤n时,将有 n-m 条根轨迹的终点在无穷远处; 当m>n时,将有 m-n 条根轨迹的起点在无穷远处。 在无穷远处(在G(S)H(S)没有出现)的零、极点称 为无 限零、极点; 点;
在G(S)H(S)出现的且数值有限的零、极点称为有限零、极
- 1
5) 分离点 得到 6) 3 d
2

d 1 =0 ds G(S)H(S)
+ 6 d + 2 = 0 d1 = - 0.422, d2 = - 1.578 (舍去)
起始角 θ P1 = 180°+[ -(0°+0°)]= 180° θ P2 = 180°+[ -(0°+180°)]= 0° θ P3 = 180°+[ -(-180°+180°)]= 180
2003 . 9. (4-3)
自动控制原理
首 1 型:
m
Kg∏ (S-Zi)
i=1
其中,
Kg----根轨迹增益 Zi----开环零点(Zi =-1/τ i) Pj----开环极点(Pj =-1/ Tj)
G(S)H(S) =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精品)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精品)

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CATALOGUE
05
总结词
工业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原理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涉及各种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
总结词
工业控制系统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高效、安全、可靠生产的关键。
详细描述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业控制系统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为工业生产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详细描述
工业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常见的工业控制系统包括过程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等。
总结词:航空航天控制系统是保证飞行器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总结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实现家庭智能化和舒适性的重要手段。
THANKS
准确性的提高方法
通过减小系统误差、优化控制算法和采用高精度传感器等手段,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CATALOGUE
04
系统分析方法用于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分析系统的响应和频率特性等指标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总结词
系统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通过分析系统的阶跃响应、脉冲响应等时域指标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频域分析法则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如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VS
闭环控制系统是一种控制系统的类型,其控制过程不仅取决于输入和系统的特性,而且还受到输出反馈的影响。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将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因为它的输出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但是,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解决一些稳定性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 ppt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  ppt课件

ppt
12
美国的“铺路爪”雷达
——相控阵雷达
ppt
13
自动控制理论的开端
• 1868年英国麦克斯韦尔的“论调速器”论 文指出:
• 不应单独研究飞球调节器,必须从整个系统 分析控制的不稳定。
• 建立系统微分方程,分析微分方程解的稳定 性,从而分析实际系统是否会出现不稳定现 象。这样,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变成了 判别微分方程的特征根的实部的正、负号问 题。
ppt
30
ppt
31
炉温控制系统方框图
ppt
32
+ RP1 ug R0 R0
R1
- + uc
+
udo
M
-
-ut
RP2
TG
+
直流电机调 速系统
扰动
给定 ug
ue 放大器
触发器
晶阐管可 udo 电动机
n
装置
(-)
控制装置
控整流器
受控对象
ut
转速反
馈装置
方框图
ppt
33
ppt
34
ppt
35
关键点:
ppt
23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 实例(示意图)
ppt
人工(手动)控制:
(1)对象:储液系统 (2)目标:液位 (3)眼睛:观察
液位变化 (4)大脑:分析、比
较、判断 (5)手/脚:动作执行
24
• 实例(示意图)
信号驱动设备
传 感 器
信号
ppt
自动控制:
(1)对象:储液系统 (2)目标:液位 (3)传感器:检测
液位变化 (4)控制器:控制功能 (5)执行器:完成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6
§ 4.2
规则5 规则5
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根轨迹的分离点
系统的特征方程可写成
∏(s− P ) i
n
∏(s− Zj )
j= 1
i= 1 m
= −Kr
,
n (s ∏ −P ) i d i=1 =0 m ds (s ∏ − Zj ) s=d j=1
上式称为分离点方程。 上式称为分离点方程。 分离点方程 分离点方程的另一种形式为
∏(τ
j =1 h i= 1
s +1 ) = K2r
4
∏(s − z
j= 1 h i=1
)
∏(T s +1)
i
∏(s − p )
i
§ 4.1
根轨迹的概念
G(s)H(s) = K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m ∏(τ j s +1)
j =1
s
ν
K = K1 ⋅ K2 Kr = K1r ⋅ K2r m = f +l
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通常, 通常,我们把以开环根轨迹增益 为可变参数绘 制的根轨迹叫做普通根轨迹(或一般根轨迹)。 )。绘制 制的根轨迹叫做普通根轨迹(或一般根轨迹)。绘制 普通根轨迹的基本规则主要有7 普通根轨迹的基本规则主要有7条: (1) 根轨迹的起点与终点 根 轨 迹 的 基 本 规 则 (2) 根轨迹的分支数 (3) 实轴上的根轨迹 (4) 根轨迹的渐近线 (5) 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离点 (6) 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 (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10
21
§ 4.2
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由此可得虚部方程和实部方程为
Im1+ G( jω) H( jω) = 0
Re 1+ G( jω) H( jω) = 0
解虚部方程可得角频率 ωc , 即根轨迹与虚轴的 交点的坐标值; 代入实部方程, 交点的坐标值 ; 用 ωc代入实部方程 , 可求出系统开 环根轨迹增益的临界值 Krc 。Krc 的物理含义是使系 统由稳定(或不稳定)变为不稳定(或稳定) 统由稳定(或不稳定)变为不稳定(或稳定)的系统 开环根轨迹增益的临界值。 开环根轨迹增益的临界值。它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系统 参数、使系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有重要意义。 参数、使系统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有重要意义。
14
§ 4.2
规则3 规则3
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实轴上的根轨迹
若实轴上某线段右侧的开环零、 若实轴上某线段右侧的开环零、极点的个数之和 为奇数则该线段是实轴上的根轨迹。 为奇数则该线段是实轴上的根轨迹。
15
§ 4.2
规则4 规则4 渐近线
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当开环极点数n 当开环极点数n大于开环零点数 m 时,系统有 n-m 平面的无穷远处, 条根轨迹终止于 S 平面的无穷远处,这 n-m 条根轨 迹变化趋向的直线叫做根轨迹的渐近线,因此, 迹变化趋向的直线叫做根轨迹的渐近线,因此,浙近 且它们交于实轴上的一点。 线也有 n-m 条,且它们交于实轴上的一点。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位置 σa 和与实轴正方向的交 n m 角 ϕa 分别为 ∑ pi − ∑z j j =1 σ a = i=1 n−m 2k+1 (k = 0,1,2,L, n− m−1) ϕa = π n− m
3
§ 4.1
R(s)
根轨迹的概念
s)
开环零、极点与闭环零、 4.1.2 开环零、极点与闭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G(s) H(s)
G(s) = K1
∏(τ
j =1
f
j
s +1) = K1r
i
∏(s − z
j =1
f
j
)
s
ν
∏(T s +1)
i=1
l j
q
s
ν
∏(s − p )
i=1 i
l j
q
H(s) = K2
h
φ(s) =
K1r ∏(s − z j )∏(s − pi ) s
ν
∏(s − p ) + K ∏(s − z )
i=1 i r
5
n− ν
j=1
i=1
m
j=1
j
§ 4.1
根轨迹的概念
(4-2)
由第三章,系统的开环增益(或开环放大倍数) 由第三章,系统的开环增益(或开环放大倍数)为
K = limsνG(s)H(s)
s→0
是开环传递函数中含积分环节的个数, 式中 ν 是开环传递函数中含积分环节的个数,由它来确定 该系统是零型系统( ,Ⅰ型系统 型系统( 该系统是零型系统( ν = 0),Ⅰ型系统( ν =1)或Ⅱ型 系统( 系统( ν = 2)等。 将(4-1)代入(4-2)可得 代入(
K = limsν G H = limKr (s) (s)
自动控制原理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1
第四章
根轨迹法
4-1 4-2 4-3 4-4 5-5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广义根轨迹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2
§ 4.1
4.1.1 根轨迹图
根轨迹的概念
根轨迹图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即闭环极点) 根轨迹图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 即闭环极点) 随开环系统某一参数由零变化到无穷大时在S 随开环系统某一参数由零变化到无穷大时在S平面上的变 化轨迹。 化轨迹。
18
§ 4.2
P 1
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θ p1
[s]
P 3
0
σ
P 2
θ p2
图4-1(a)
图4-1(a) 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 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
19
§ 4.2
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s]
p1
θz1
z1
0
z2
σ
θz2
p2
图4-1(b) 根轨迹的 起始角和终止角
20
§ 4.2
规则7 规则7
j= 1 n i= 1
j
| =1 |
n
Kr
∏| s− p
j

∏| s− p ∏| s− z
j=1 i=1 m
n
i
| = Kr |
i
j
满足相角条件的表达式为
m j= 1 i= 1 i
∑∠(s− z ) − ∑∠(s− p ) = ±180° + k⋅ 360°
9
(k = 0,1,2,L )
§ 4.2
13
§ 4.2
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规则2 根轨迹的分支数、 规则2 根轨迹的分支数、连续性和对称性 根轨迹是描述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S 根轨迹是描述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的 分布,那么, 分布,那么,根轨迹的分支数就应等于系统特征方程 的阶数。 K 由零到无穷大连续变化时, 的阶数。当 r 由零到无穷大连续变化时,描述系统 特征方程根的复变量s在平面上的变化也是连续的, 特征方程根的复变量s在平面上的变化也是连续的, 因此,根轨迹是n条连续的曲线。 因此,根轨迹是n条连续的曲线。由于实际的物理系 统的参数都是实数,若它的特征方程有复数根, 统的参数都是实数,若它的特征方程有复数根,一定 是对称于实轴的共轭复根,因此, 是对称于实轴的共轭复根,因此,根轨迹总是对称于 实轴的。 实轴的。 结论: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系统的闭环极点数。根轨 结论: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系统的闭环极点数。 迹是连续且对称于实轴的曲线。 迹是连续且对称于实轴的曲线。
22
§ 4.3
4.3.1 参数根轨迹
广义根轨迹
前面介绍的普通根轨迹或一般根轨迹的绘制规则是 为可变参数的, 以开环根轨迹增益 Kr 为可变参数的 , 大多数系统都属 于这种情况。但有时候,为了分析系统方便起见, 于这种情况。但有时候,为了分析系统方便起见,或着 重研究某个系统参数(如时间常数、反馈系数等) 重研究某个系统参数(如时间常数、反馈系数等)对系统 性能的影响, 性能的影响,也常常以这些参数作为可变参数绘制根轨 迹 , 我们把以非开环根轨增益 Kr 作为可变参数绘制的 根轨迹叫做参数根轨迹 参数根轨迹( 广义根轨迹) 根轨迹叫做参数根轨迹(或广义根轨迹)。
11
§ 4.2
分三种情况讨论: 分三种情况讨论:
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m=n时 即开环零点数与极点数相同时, 1.当m=n时, 即开环零点数与极点数相同时,根轨 迹的起点与终点均有确定的值。 迹的起点与终点均有确定的值。 m<n时 即开环零点数小于开环极点数时, 2.当m<n时, 即开环零点数小于开环极点数时,除 条根轨迹终止于开环零点( 称为有限零点) 有 m 条根轨迹终止于开环零点 ( 称为有限零点 ) 外 , 还 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点(称为无限零点), ),如例 有n-m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点(称为无限零点),如例 4-1。 m>n时 即开环零点数大于开环极点数时, 3.当m>n时, 即开环零点数大于开环极点数时,除 条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 称为有限极点) 有 n 条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 ( 称为有限极点 ) 外 , 还 条根轨迹起始于无穷远点(称为无限极点) 有m-n条根轨迹起始于无穷远点(称为无限极点)。
n 1 1 =∑ ∑d − Z i=1 d − P j= 1 j i
m
式中, 为开环零点的数值, i 为开环极点的数值。 式中,Zj 为开环零点的数值,P 为开环极点的数值。
17
§ 4.2
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规则6 规则6 起始角与终止角 当开环传递函数中有复数极点或零点时, 当开环传递函数中有复数极点或零点时,根轨迹是沿 着什么方向离开开环复数极点或进入开环复数零点的呢? 着什么方向离开开环复数极点或进入开环复数零点的呢? 这就是所谓的起始角和终止角问题, 先给出定义如下: 这就是所谓的起始角和终止角问题, 先给出定义如下: ⑴ 起始角 θp1 根轨迹离开开环复数极点处在切线方向 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参看图4 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参看图4-1(a)中的 θp1 和 θ p2 。 ⑵ 终止角 θ zl 根轨迹进入开环复数零点处的切线方向 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参看图4 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参看图4-1(b)中的 θ zl 和 θ z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