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错落有致的地形》

合集下载

4.1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4.1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二)讲授新知
1. 详细讲解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影响,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过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成因和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与地貌的关系,强调地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详细讲解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影响,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过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成因和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与地貌的关系,强调地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5. 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我实施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这些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各种地貌类型的实例,让他们在直观感受中认识地貌特点。
2. 结合当地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地貌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貌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各种地貌类型的实例,让他们在直观感受中认识地貌特点。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地貌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貌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讨论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拓展思路。
3.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地貌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讨论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拓展思路。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地貌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4.1常见地貌类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1常见地貌类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三)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提出一些与地貌类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请你们小组分析一下这个地区的地貌类型,并解释其形成原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如:请同学们来说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地貌类型,它们的特点和成因是什么?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和分析地貌类型的特点及其成因。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5.反思与评价: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他们回顾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到地貌类型的魅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亲身体验各种地貌环境,从而加深对地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和分析各种地貌类型的特点及其成因。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学会应有地形图》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学会应有地形图》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要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课例研究综
自然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空间

逻辑思维转换能力较弱,因此,借助数字地球软件实现
平面到立体的转换,使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地理实践力
的培养,主要通过与身边的地理事物相结合,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学会应有地形图》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学会应有地形图》

(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说明课题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主要内容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和判读、地形剖面的绘制与判读,是地理综合思维、区
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
(按最新版《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维度)
1.将立体地形景观与等高线的相结合,正确判读等
高线地形图;
2.学会应用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培养区域认知的核
教学目标 心素养;
3.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综合思维的
核心素养;
4.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增强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分析学生在本课中所需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 主,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请您选择本课中最关注的一个学生学习活动,详 细描述这个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并描述您针对上述学生 学习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
重难点突破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将通过 四个环节来突破。
一、自制微课,讲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二、用三维数字地球绘制天人中学到楚雄紫溪山紫 教学过程 顶寺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运用微课所学方法,绘制 天人中学到紫顶寺的地形剖面图。再与三维数字地球软 件实际分析得出的地形剖面图进行比较,得出地形剖面 图的判读技巧。 三、小结判读方法,四及时巩固练习。设计意图: 高效学习知识点,将知识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及时应 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突破两个重难点以后,结合生活实际,三维数字

第4章地貌总复习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4章地貌总复习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类活动与地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地貌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地貌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貌类型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貌类型进行研究。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类活动与地貌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实践性的地理活动: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地貌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地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章节教学案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这些亮点,本章节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地貌案例,提出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地理信息工具,对地貌现象进行判断和描述,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类活动与地貌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根据评价结果,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地方课《错落有致的地形》

地方课《错落有致的地形》
返回
浙江省的各条山脉之间有许多盆地, 面积较大的有金衢盆地、永康盆地、 新嵊盆地、仙居盆地、天台盆地等。 金衢盆地是浙江最大的盆地,也 是中国著名的红色盆地之一。盆地中 有金华和衢州两个城市。盆地东西长 220千米,南北宽度在10~20千米之间。
返回
浙江省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杭州湾两 岸,这里地势平坦,河道纵横,人口稠密。面积 较大的平原有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此外,在 东南部还有温台平原。 杭嘉湖平原因杭州、嘉兴和湖州三个城市而 得名。这个平原位于杭州湾以北,是长江三角洲 的一部分,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冲击平原。这里地 势低平,海拔多在10米以下,平原上水网稠密, 河网密度居全国首位,素有“水乡”之称,是浙 江省粮食、蚕桑生产的重要基地和工业生产水平 最高的地区。
组员:孙驰原、赵寄望、王颢程、 程弘振 --------------我是分割线--------------吴承泽
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 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 周群山怀抱、中间低平的 大小盆地,构成了浙江省 地形的美貌,也为浙江经 济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 的基础和条件。
排列有序的山脉 和网密布的平原
游戏规则:请同学们说出被我们盖 住的城市名称!
返回
返回
浙江聚宝盆
金衢盆地的底部大多地势平坦,由 河谷平原和低丘岗地组成,从河谷向 两侧呈明显的阶梯形,海拔在40米至 100米之间,是浙江省粮食、棉花、糖 蔗、柑橘、生猪和奶牛生产的重要基 地,被称为“浙江聚宝盆”。
返回
宁 绍 平 原 上 的 宁 波
返回
返回
1:浙江省大多数山脉的走向呈( 西南)——(东北方向) 2:金衢盆地是浙江最大的盆地,也是中国著名的 红色 ( ) 盆地 之一 3: 杭嘉湖平原因( )( )和( )三个城市 而得名 杭州 嘉兴 湖州 4:金衢盆地的底部大多地势平坦,由( )和 河谷平原 ( )组成 低丘 5 :宁绍平原,位于杭州湾以( ),是浙江省的 岗地 南 ( ) 第二大平原 大树华盖闻九州 )”之誉的天目山 返回 6:素有“(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与反思《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与反思《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与反思《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
优质课资料《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
xxxx实验学校xx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能够分析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培养观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并通过从地图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为指导现实生活,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打好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同时能够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和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位置,我国地势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地图、展示图片等方式,为
学生呈现出直观、形象的地理课堂。

2.启发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提出启发式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以得出结论,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讨论,相互补充,解决问题,体现“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

4.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教学地图。

第19课 错落有致的地形

第19课 错落有致的地形

第19课错落有致的地形活动目标1、热爱祖国河山,家乡的魅力,体会浙江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在地理、气候、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是如何蓬勃发展的。

2、关注浙江的资源,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总体构想本次活动是以学习《人、自然、社会》为活动契机,以大眼看浙江为活动核心,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进行的专题系列活动。

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我安排了四次活动。

四项活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第一项活动侧重了解“浙江的组成”,第二项活动重在让学生了解这个海陆兼备的多山省份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项活动是通过收集各项资料,让学生了解浙江作为一个鱼米之乡的富饶资源,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项活动则是让学生在了解了浙江的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后,感受浙江近几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巨大变化。

最后一项活动则是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总结自己参加活动的收获,作为自我评价。

活动方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资料法,调查法,讨论法和实践法。

六、活动内容与设计第一项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浙江省的区域拼图进一步熟悉浙江的组成。

我要求学生先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浙江有几个市区组成,然后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并把它们画下来,制作成一幅幅的拼图。

在小队之间开展“浙江地图知多少”的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找到了宁波北仑在浙江省中的位置。

第二项活动侧重让学生以学习《海陆兼备的多山省份》、《错落有致的地形》《海洋大省看浙江》、、《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气候》这几课内容为契机,力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科书、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浙江省的气候与地形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这一环节中,实现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整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地理下册《地形四类》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地理下册《地形四类》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地理下册《地形四类》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掌握地形四类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地形四类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各种地形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够分析地形四类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地形四类的定义和特征;- 各种地形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地理下册课本;- 大白纸张和彩色笔;- 电子投影仪和电脑;- 实地考察地图;-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简单描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不同地形。

2. 研究地形四类(20分钟)学习地形四类(20分钟)- 教师介绍地形四类的定义和特征,并用白纸和彩色笔画出每个地形的示意图;-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地形示意图,加深对地形的理解。

3. 地形形成原因(20分钟)地形形成原因(20分钟)- 分组讨论各种地形的形成原因,并选择一种地形进行简短的小组报告;- 学生可以利用课本、电脑或其他教学资源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4. 地形与人类活动(20分钟)地形与人类活动(20分钟)- 分组讨论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水力发电厂建设、农业发展、城市规划等;- 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展示对地形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思考。

5. 课堂练(15分钟)课堂练习(15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与地形四类相关的练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独立完成练题,并相互讨论答案。

6. 课堂总结(10分钟)课堂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地形四类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提问和提供反馈,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交流。

人教二下地理第2课地形错错综综说课稿

人教二下地理第2课地形错错综综说课稿

人教二下地理第2课地形错错综综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地理学中的地形概念;2. 掌握地形的主要分类和特征;3. 分辨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点地形的分类和特征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地球仪和地形模型3. PPT课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精美的地理景观图片,引起学生对地形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2. 提出问题(5分钟)提问学生,他们是否知道地理学中的地形是指什么,以及地形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3. 探究地形分类(1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形模型,向学生介绍地形的主要分类,包括山脉、高原、平原和丘陵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准备好分享给全班。

5. 小组展示(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6. 总结归纳(5分钟)通过总结前面的讨论和展示,对地形的分类和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强调地形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五、教学延伸为了巩固学生对地形的理解,可布置一些相关的练题和小作业,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观察身边的地形特征。

六、板书设计地形的分类和特征- 山脉- 高原- 平原- 丘陵特点和形成原因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对地形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加深他们对地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地势西高东低_地形多种多样作业设计方案》

《地势西高东低_地形多种多样作业设计方案》

《地势西高东低_地形多种多样》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地势和地形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观点,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深入了解地势西高东低和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形分析能力。

二、设计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势西高东低和地形多种多样的基本观点;2. 提高学生的实地考察和地形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实践能力。

三、设计内容1. 理论进修:在教室上介绍地势和地形的观点,让学生了解地势西高东低和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去附近的山地或平原地区,进行地形的实地考察,记录地势的变化和地形的多样性;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地考察所得数据,进行地形分析和统计,总结地势西高东低和地形多种多样的规律;4. 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撰写地形考察报告,并进行展示。

四、设计步骤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去指定地点进行地形实地考察,记录数据和观察地势的变化;3. 数据整理:学生回到教室,整理实地考察所得数据,进行地形分析和统计;4. 报告撰写:每个小组根据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撰写地形考察报告,并准备展示;5. 展示交流:每个小组进行地形考察报告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交流。

五、评判标准1. 实地考察记录准确完备;2. 数据分析清晰逻辑;3. 报告撰写规范详细;4. 展示表达清晰流畅;5. 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表现。

六、设计意义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认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进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珍爱和钻研。

希望通过这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千姿百态的地形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千姿百态的地形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千姿百态的地形》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观点和分类;2. 精通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点;3. 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的影响和利用。

导学内容:一、地形的观点和分类1. 什么是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升沉和变化,包括山脉、平原、丘陵、河流等各种地貌特征。

2. 地形的分类地形主要分为陆地地形和水域地形两大类。

陆地地形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等;水域地形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

二、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点1. 地形的形成原因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构造、气候、地表作用、地质力学等多种因素影响。

比如山地是由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造成的,平原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2. 地形的特点不同地形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山地地形多为高耸陡峭,平原地形宽广平坦,丘陵地形升沉不对等。

三、不同地形对人类的影响和利用1. 山地地形山地地形对人类的影响较大,不仅具有防护作用,还能提供水源、矿产资源等。

人们可以利用山地进行旅游观光、农业种植等活动。

2. 平原地形平原地形适合农业进步和城市建设,人们可以在平原地区进步农业、建设城市,提高经济水平。

3. 丘陵地形丘陵地形适合进步林业、畜牧业等产业,人们可以利用丘陵地形进行林木种植、牧草养殖等活动。

导学活动:1. 观看地形图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形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分组谈论不同地形对人类的影响和利用,展示效果并进行沟通。

3. 制定不同地形的保卫和利用规划,提出详尽措施和建议。

导学评判:1. 参与谈论和展示的乐观性;2. 制定保卫和利用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3. 对地形的熟识和理解水平。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定义和分类;2. 精通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征;3. 能够区分不同地形类型并理解其地质意义;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地球表面的形态变化。

二、导学内容:1. 地形的定义和分类;2. 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征;3. 不同地形类型的地质意义;4. 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诠释。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各地不同地形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同砚对地形的爱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千姿百态的地形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千姿百态的地形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千姿百态的地形》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3. 了解不同地形对人类的影响;4. 探究地形与自然灾害的干系。

导学内容:一、地形的定义和分类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貌特征,是地球表面的立体形态。

地形可以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不同类型。

二、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1. 地质构造运动: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地壳变动,形成地形。

2. 风蚀、水蚀、冰蚀等自然力量的作用:自然力量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形。

3. 人为因素:人类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破坏也会影响地形的形成。

三、不同地形对人类的影响1. 山地:山地常常具有险峻的地势,对人类的居住和交通有一定的影响,但也是重要的水源和旅游资源。

2. 平原:平原地形平坦,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是人类重要的居住区和农业发展区。

3. 高原:高原地形海拔较高,气候条件苛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的挑战。

四、地形与自然灾害的干系1. 地震:地震常常发生在地质构造运动频繁的地区,山地和平原地区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

2. 洪涝:平原地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3. 滑坡:山地地形容易发生滑坡灾害,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形的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

2. 地形模型制作:让学生利用泥土、石头等材料制作地形模型,理解地形形成的原理。

3. 地形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形的特点和地貌景观。

4. 自然灾害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形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并探讨应对措施。

导学延伸:1. 了解世界闻名的地形景观,如大峡谷、喜马拉雅山等。

2. 进修地形图的阅读和制作方法,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 探讨地球表面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

小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深入了解地形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了解不同地形对人类的影响,探究地形与自然灾害的干系,从而提高地理学科知识水平宁环境认识。

4.2地貌的观察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4.2地貌的观察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4.信息技术融合: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地貌观察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提高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提醒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注意观察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强调作业的完成质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创新,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强:本节课通过户外实地考察、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我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貌的多样性。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地貌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思考。
4.介绍地貌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5.结合实例,讲解地貌观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请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貌类型进行分析。
3.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地貌观察报告、地貌模型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三下地理第14课多元的地貌说课稿

人教三下地理第14课多元的地貌说课稿

人教三下地理第14课多元的地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地理第14课 - 多元的地貌》。

这是一门地理课程,将引导学生研究地貌的概念和分类,并了解不同地貌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貌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平原、山地、高原和盆地的基本特征;- 了解不同地貌的形成原因;- 了解不同地貌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地貌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貌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貌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地貌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这些地貌的认识和了解。

2. 新课呈现(10分钟)介绍地貌的概念和分类,并重点讲解平原、山地、高原和盆地的基本特征。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地貌的形态和分布。

3. 深化与拓展(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貌类型,制作相关的海报或模型,并介绍该地貌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合作与表达能力。

4.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地貌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不同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同时,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保护自然地貌,推动可持续发展。

五、说板书设计- 地貌的概念和分类-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的特征- 不同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保护自然地貌,推动可持续发展六、说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地图的展示,结合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对地貌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了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合作与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把握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

以上是对《人教三下地理第14课多元的地貌说课稿》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复杂多样的地形(精制课件精编精选)课件

-1复杂多样的地形(精制课件精编精选)课件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活动五:连一连四大高原与景观图片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即便是同一种的地形,景观差异也很大。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我国五大地形俱全,那么人们在生存过
程中怎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处理人与自然 的关系?
腾冲
我国城市分布与地形有什么样的关系? (1)我国人口、城市密集在东部地区
东部(平原、丘陵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人口密集; 西部(高原等地区):地势高陡、崎岖,交通不便, 人口稀少。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长江和黄河等大江大河都是自西向东流,这与地势有关吗?我 国的水电站为何都建在三级阶梯交界处?说说你的理由。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地形种类齐全。
(4)主要丘陵和平原
活动四:请在图5—13中找出中国的主要丘陵和平原。
(面积最大、海拔最 高、纬度最高 )
辽东丘陵
(第二大)
山东丘陵
(第三大)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形类型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平原、盆地
种植业比较发达(如水稻、小麦等)
山地 高原 丘陵
林业比较发达 畜牧业比较发达 种植经济作物(如茶叶、果树)
由此可见,地形在一定程度上会 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哪种地形面积最广?(山地) 2、按习惯,把哪几种地形统称山区?

第19课 错落有致的地形

第19课 错落有致的地形

中国地势
中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 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包括准噶 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其东面的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 江中下游平原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其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过北纬32°线,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 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 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 山脉 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 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燕山;中列为昆仑 山—秦岭—大别山;南列为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 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东北一条:小兴安 岭。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六盘山,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 断山脉和( )。
),横
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 ( )、祁连山脉、( ), 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 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 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 著名的山脉为( ),分布在 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 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千姿百态的地形导学案》

《千姿百态的地形导学案》

《千姿百态的地形》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点;3. 能够描述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地理意义;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地球表面的特点和变化。

导学内容:一、地形的定义和分类1.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2. 根据海拔高度和地势升沉,地形可以分为高山地形、低山地形、高原地形、丘陵地形、平原地形等。

二、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点1. 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影响;2. 高山地形主要由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形成,具有陡峭、峰峦升沉的特点;3. 低山地形多由河流侵蚀和沉积形成,具有升沉不平的特点;4. 高原地形是由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共同作用形成,具有平坦辽阔的特点;5. 丘陵地形是由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具有升沉连绵的特点;6. 平原地形是由河流冲积和海岸沉积形成,具有辽阔平坦的特点。

三、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地理意义1. 高山地形的特征是气温低、植被稀疏,对气候和水资源有重要影响;2. 低山地形的特征是植被丰富、水资源丰富,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3. 高原地形的特征是气候干燥、植被稀疏,对畜牧业和资源开发有重要影响;4. 丘陵地形的特征是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对农业和旅游业有重要作用;5. 平原地形的特征是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对农业和工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地形的变化和影响1.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随着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2. 地形的变化会影响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导学活动:1. 观看地形图和卫星影像,了解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分布;2. 分组讨论各种地形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展示钻研效果;3. 实地考察当地地形特征,记录观察结果并撰写实地报告;4. 分析地形变化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提出改善建议并展示效果。

拓展阅读:1. 《地理学》2. 《地貌学》3. 《自然地理学》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地形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掌握了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地理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地球表面的特点和变化。

4.2地貌的观察地貌观察内容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4.2地貌的观察地貌观察内容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注重将地貌观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地貌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观察、描述、分析等手段,对不同的地貌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通过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地理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地貌观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2.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2地貌的观察地貌观察内容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貌的观察”,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地貌特征,理解地貌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以我国著名的黄山、张家界等地貌景观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地貌的形成过程,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地貌现象,如城市地貌、河流地貌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通过对黄山、张家界等地貌景观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地貌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掌握地貌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敏感度,提高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分析等方法,对地貌特征进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完美结合:本节课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地貌观察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浙江聚宝盆
金衢盆地的底部大多地势平坦,由 河谷平原和低丘岗地组成,从河谷向 两侧呈明显的阶梯形,海拔在40米至 100米之间,是浙江省粮食、棉花、糖 蔗、柑橘、生猪和奶牛生产的重要基 地,被称为“浙江聚宝盆”。
返回
1.浙江的主要平原有杭 嘉湖平原 宁绍平原 松古 平原 2.包括嘉兴市全部, 湖州市大部以及杭州市 的东北部。
辽东丘陵:在辽东半岛上 山东丘陵:山东半岛上 东南丘陵:面积最大,包 括江南丘陵、浙 闽丘陵、 两广丘陵等
返回
1:浙江省大多数山脉的走向呈( 西南)——(东北方向) 2:金衢盆地是浙江最大的盆地,也是中国著名的 ( 红色盆地之一 ) 杭州 3: 杭嘉湖平原因( )(嘉兴 )和(湖州 )三个城市 而得名 4:金衢盆地的底部大多地势平坦,由( 河谷平原)和 ( 低丘岗地)组成 5:宁绍平原,位于杭州湾以( 南),是浙江省的 ( 第二大平原 ) 6: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 )”之誉的天目山 返回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最大内流河 准噶尔盆地: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 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 河,多为固定沙丘。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 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 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 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最大的成都平原。(成 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
返回
浙江省的各条山脉之间有许多盆地, 面积较大的有金衢盆地、永康盆地、 新嵊盆地、仙居盆地、天台盆地等。 金衢盆地是浙江最大的盆地,也 是中国著名的红色盆地之一。盆地中 有金华和衢州两个城市。盆地东西长 220千米,南北宽度在10~20千米之间。
返回
浙江省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杭州湾两 岸,这里地势平坦,河道纵横,人口稠密。面积 较大的平原有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此外,在 东南部还有温台平原。 杭嘉湖平原因杭州、嘉兴和湖州三个城市而 得名。这个平原位于杭州湾以北,是长江三角洲 的一部分,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冲击平原。这里地 势低平,海拔多在10米以下,平原上水网稠密, 河网密度居全国首位,素有“水乡”之称,是浙 江省粮食、蚕桑生产的重要基地和工业生产水平 最高的地区。
宁 绍 平 原 上 的 宁 波
返回
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 的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 市境内,距杭州84公里,在杭州至 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主峰仙人顶 海拔1506米。古名浮玉山,“天 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 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
天台山在中国不止一处,汉字简化是 导致现在全中国有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 “天台山”的原因所在。历史上的天台山 就是特指浙江天台山,“台”字读“胎”, 其他的天台山的“台”字都是繁体字 “台”,读“抬”。因此正宗的天台山就 是指浙江天台山。其他的包括山东省日照 市天台山,四川省邛崃市天台山,河南省 信阳市天台山和贵州省平坝县天台山。
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 平原组成。是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的 平原,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 地。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 冲积而成。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 频发的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 湖密布,为著名水乡。
返回
思考:各式各样的地形对我们 有利还是无利?
有利: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 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 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困难。 同时,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落 后,并造成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多大山,相对高度较 小多雪山、冰川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 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千沟万壑。但本地区有丰富的煤、铁、有色金属等矿产 资源。 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分布,多喀斯特地 貌。地表崎岖不平,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 地,称为“坝子”,是当地的耕作区
小游戏 视频
看一下上一张的图片。你可 能对模糊不清的山脉手足无措, 觉得要找出规律十分困难。如 果把手指当做山脉放在地图上 比画,你会发现山脉的总体走 向有什么规律呢?大家可以参 照一下书上的图。
浙江省大多数山脉的走向呈西南—— 东北方向。 这些山脉大致可以分成相互平行的三 列: 西北列包括浙江和安徽交界的百际山 和天目山,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以西地区。 中列有仙霞岭、千里岗、龙门山、大 盘山、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其中 的天台山延伸入海构成了舟山群岛。 东南列则由洞宫山、雁荡山、括苍山 等山脉组成。
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 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 周群山怀抱、中间低平的 大小盆地,构成了浙江省 地形的美貌,也为浙江经 济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 的基础和条件。
组长:陈仡鹏 组员:陆泠、陈羽煊、蔡宇浩、 王子西、费宇杰。
排列有序的山脉 和网密布的平原
大大小小的盆地 山脉、盆地、平原 课外知识
交流
链接 考一考
游戏规则:请同学们说出被我们盖 住的城市名称!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玩完游戏,让我们重 新回到学习中吧!
/u97/v_NjI5NDI3MDI.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