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阶段专项复习卷——材料题(七年级下册)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元朝采用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建立朝廷和官府。
辅相者被称为“中书省”,军事负责人被称为“枢密院”,主要负责弹劾和纠正的人被称为“御史台”。
对于较远的地方,___被用来管理。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
与汉、___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2)元朝如何有效地管理西藏?这种管理对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3)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元朝创立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答案】(1)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元朝在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中央由___直接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这种管理使得西藏正式成为___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行省制度。
为了有效地管理广阔的国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行省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基本得以延续,影响深远,我国的省级行政区设立始于元代。
解析】文章已经没有格式错误,但是有一些表述不够清晰,需要改写。
改写后的文章如下: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元朝采用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建立朝廷和官府。
辅相者被称为“中书省”,军事负责人被称为“枢密院”,主要负责弹劾和纠正的人被称为“御史台”。
对于较远的地方,___被用来管理。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
与汉、___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
七年级历史下册历史材料题专项(含答案)
材料题专项练习专项一:隋朝大运河材料一:右图1.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隋炀帝2.三点、四段、五河、六省分别指什么?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3.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4.上述两则材料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有何不同?答: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
而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专项二:唐宋经济的发展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诗中的描写说明了什么?说明唐代农业发达、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材料二:写出上图农业工具名称 A 曲辕犁 B 筒车唐宋经济对比:唐代商业繁荣,地点受到限制——市、坊分开时间受到限制——仍有日中为市的规定宋代商业进一步繁荣,地点不再受到限制——街道及宅巷都可以开设店铺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专项三:科举制的演变材料: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1.回答上述材料与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有关?这一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一时期,标志是什么?科举制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2.回答历代科举制的演变。
隋朝: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北宋:增加科举考试名额;明朝:实行“八股文”,考试范围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含解析)
(2)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
【答案】(1)北方战乱较多。
(2)南宋时期。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迁往南方的原因是由于北方战乱。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可知是唐太宗在位时期。结合课本所学,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由材料二“武周时期”可知反映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历史上称武周时期;由材料三“(开元时)重用姚崇、宋璟”可知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也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一的“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可以看出选拔官吏的标准是门第。分析材料二的“机会均等”可知选拔官吏的标准是才能。
【详解】
(1)依据图片信息“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刘家港”“明”“古里”“红海”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15世纪初,明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即位后,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派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_(含答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年级下册练习题一、选择题。
1、“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C )A. 郑国渠B. 白渠C. 大运河D. 都江堰2、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下列的繁荣局面与唐太宗在位时期有关的是( B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3、中国古代帝王除有姓名之外,还有庙号、谥号和年号。
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
请你判断下列属于年号的是( B )A.太祖 B. 开元 C. 高宗 D. 文帝4、下图是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
它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D)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玄宗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C )A.朝鲜B.印度C.日本D.越南6、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7、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D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8、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B )A.标有年代的活字印刷品B.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C.隋代初年留存的印刷品D.北宋时期的佛经印刷品9、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佳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是( B )A.“路漫漫其修远兮。
【历史】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含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请你一起来参与。
材料一:材料二: 唐太宗说: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材料三: 唐玄宗统治初期, 曾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 表示不再用奢华物品。
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颇有作为, 他能够任用贤能, 进行一些改革。
如任用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 这些人都是有名的忠臣。
在唐玄宗统治期内, 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材料四:公元755年12月, 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 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 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2)从材料二的内容中, 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3)材料三中描写的是哪一盛世景象?请列举一条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4)材料四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 联系所学知识, 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答案】(1)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2)百姓的重要性;减少百姓服役天数, 允许用实物代替劳役, 以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开元盛世;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4)安史之乱;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勤于政事, 以民为本, 发展生产等。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唐朝中央行政机构图”反映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该制度的积极作用体现在有利于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2)根据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七年级历史下材料解析题附答案.doc
七年级历史下期末专题复习——材料解析题(附答案)1.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
茶叶以及历法。
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皇帝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2)材料二中“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当时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什么?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3)清朝初期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理,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册封之外,康熙帝时,清军入藏平定分裂势力,并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封号是什么?(4)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5)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2.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
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请回答:(1)与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有关的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2)图三反映了明朝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相当活跃,为此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4)材料三中“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5)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终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含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
——文莹《湘山野录》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1)材料一体现了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商业较唐朝有哪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3)结合所学,材料三反映了宋时外贸主要通路是什么?为此,宋朝朝廷设置哪一机构负责管理?(4)结合所学,材料四“仰给东南”体现了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说一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统治者的重视引进新的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2)地点不受限制(打破坊市界限),时间不受限制(3)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4)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府重视。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分析概括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统治者的重视,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依据材料二信息“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分析概括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商业较唐朝有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是地点不受限制(打破坊市界限),时间不受限制。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宋时外贸主要通路是海上丝绸之路,为此,宋朝朝廷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历史02卷(历史七年级下册全部)中考专项训练测试卷(全解全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02历史·全解全析(考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1-21课)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
”该贡献是指()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C.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D.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南下灭陈,完成祖国南北统一,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故选B项;察举制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隋朝确立科举制选拔人才,排除A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排除C项;秦始皇时期,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排除D项。
2.下面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A.安史之乱贞观之治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C.澶渊之盟安史之乱D.贞观之治澶渊之盟【答案】B【解析】根据隋唐历史时间轴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境形势也日益紧张。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因此①是贞观之治,②是安史之乱,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①是贞观之治,②是安史之乱,排除A项;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1005年缔结的盟约,排除C项;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1005年缔结的盟约,排除D项。
3.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诗句描述的是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展B.丝织工艺的精湛C.垦田面积的扩大D.长安商业的繁荣【答案】D【解析】分析白居易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其意为:众多户人家好似围棋棋盘,十二条街如同排列整齐的菜地。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解析)1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评价一“贼臣杨镐、袁崇焕先后卖国。
”—(明)朱舜水《朱舜水集》评价二“袁崇焕……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
彼时主昏政暗(君主昏庸政治黑暗)……深可悯恻(哀怜)。
”—《清高宗(乾隆帝)实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
(3)请以“袁崇焕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
(要求: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答案】(1)原因: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评价: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
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力挫后金军,解围京师”“率军抵抗后金屡获大捷”,可以看出,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是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依据材料二评价一“袁崇焕先后卖国”,评价二“尚能忠于所事”,可以看出,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有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
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按照要求写作,注意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标题可以是:我眼中的袁崇焕。
袁崇焕抗金有功,保卫边疆安全,是忠君爱国的英雄。
袁崇焕没有卖国,是被冤枉的。
【点睛】(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依据材料回答。
解答时,就紧扣材料,找到关键语句,译为现代汉语,概括回答即去掉不必要的字句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
解答时,按照要求写作,做到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注意有理有据,提出观点,给出证明。
2.科举制经宋明两代不断完善,逐渐定型,日趋规范。
通过这项制度,不仅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实行科举制的一千三百多年中,进士总数接近十万人,举人、秀才以百万计。
事实证明,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科举考试,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十万进士、百万举人,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底层。
初三历史阶段专项复习总结卷——材料题(七年级下册).doc
初三历史阶段专项复习卷一材料题(七年级下册)班级: 姓名: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X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那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3 )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2•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
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
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2)请你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3)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成就?(4)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有何影响?3•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①n 河西走廊匚)今新疆地区匚》西亚匚二欧洲图1(1) 图1中①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填写的地点是【图片赏析】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材料训练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海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结合所学,材料中所说“磁石”指的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制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指南针。
(2)观点:中国的古代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论述:中国古代众多科技发明的产生和传播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例如: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的应用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品,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磁石”指的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传播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根据材料中“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可以归纳出论点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或者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在围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古代科技发明进行论述,列举具体的史实,史论结合,层次清晰。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梵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试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赵匡胤。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解析】(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点睛:关于北宋的知识,需要掌握北宋建立的过程;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历史】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英国大百科全书》记录,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朝选官制度的不同点。
材料二贞观初年,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描述的选官制度的名称,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该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则天在位时期是如何发展该制度的。
材料四白居易评价该制度“唯秉至公,以为取舍”。
孙中山认为该制度是“平民政治”,而且优过“民主政治”,是“极端平等政治”。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该制度的确立对隋唐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由上层权贵垄断,看重门第。
隋朝时期选官注重学识,通过考试选官。
(2)科举制度(科举取士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由上层权贵垄断,看重门第。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复习卷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复习卷考点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答:唐太宗(李世民)(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答:①意思:国家君主就像船,老百姓像水,老百姓可以支持君主统治,也可以推翻君主统治;②认识到的问题:说明他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答:①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②具体体现:唐太宗和武则天设立管辖西域的机构,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玄宗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等。
(4)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答:①镜子:魏征;②人才:房玄龄和杜如晦。
(5)在他执政之后,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请你简要写出出现这一局面的政治方面的原因。
答:①统治局面:贞观之治;②原因:唐太宗采取有效的政治措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任用贤才,重视纳谏;合并州县,改革吏治等。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1)材料二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中国什么时候正式形成?唐太宗时主要有哪些科目?答:①制度:科举制;②形成:隋炀帝时正式形成;③科目:主要有明经和进士两科(2)举例说明唐朝完善这一制度的措施?(至少两例)答:唐太宗时,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开创了殿试、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材料三中的措施什么时候形成?根据材料三,说说这一措施有何影响?答:①时候:明太祖时(明朝);②影响:使考试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全)1、.请将下列史实的代号填在相应的历史时期。
(10分)①开凿大运河②开始设立行省制度③设置台湾府④册封班禅⑤设置宣政院⑥修建赵州桥⑦设立锦衣卫⑧郾城大捷⑨贞观之治⑩杯酒释兵权A.隋朝:①___⑥_________________ B.唐朝:____⑨________________C.宋朝:______⑧____⑩__________ D、元朝:②_____⑤_______________E、明朝:____⑦________________F、清朝:③_____ ④_______________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1)材料一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犯。
(2)材料二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态度?(1分)以天朝大国自居,妄自尊大,闭目塞听。
(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4分)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2分)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4分)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对外交流。
3、材料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唐太宗材料三: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材料四: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1)材料三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诞生于何时?(2分)答:科举制(1分)。
隋朝(1分)(2)请从以上图片、文字材料一二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这种制度的历史作答:图文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利于统治者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人才;有利于不同阶层有能力的读书人通过平等竞争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与英国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训练及答案在七年级历史下册的试卷中材料题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必要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对该类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的材料题训练及参考答案,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训练:第1题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材料二“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2)宋朝时为了管理对外贸易,设置了哪一专门机构?(2分)清朝政府特许的利用商人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海一号”沉船重要的研究价值。
(4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训练:第2题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瓦舍勾栏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卖药材,卖古玩、字画的……十分热闹。
大的瓦舍勾栏,可以容纳几千人”这个地方的存在,真是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人教版中国历史下册》(1)材料一中娱乐场所被称为什么?(2分) 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在这里工作的主要是从事哪两种职业的人?(2分)材料二 (3)左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这种纸币在当时叫什么?最早出现于哪一地区?(4分)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训练:第3题3. (12分)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民族团结、友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附答案)1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试题(附答案)1⼀、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唐太宗和唐⽞宗前期的统治——根据⼈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材料⼆唐⽞宗本⼈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
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度。
在⽤⼈⽅⾯,⽞宗不再是任⼈唯贤,⽽是专⽤投其所好者。
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受重⽤的。
李林甫是“⼝有蜜,腹有剑”的⼈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被皇帝所重视的⼈,他都千⽅百计的将其除掉。
⾯对各种社会问题,⽞宗毫⽆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之中,每年⼗⽉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
安禄⼭为了讨好⽞宗和杨贵妃,在得知⽞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即在范阳以⽩⽟⽯制成鱼龙凫雁,还有⽯莲花,置于池中,使⽞宗喜悦异常。
——摘編⾃⽩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请回答:(1)唐太宗和唐⽞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根据材料⼀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较唐⽞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
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答案】(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2)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度;任⼈唯亲;沉迷酒⾊、不理朝政;(3)后果:社会危机严重;认识:发展经济,关注民⽣;重视⼈才的培养与任⽤;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唐⽞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的共同原因是善于⽤⼈、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根据材料⼆“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度。
在⽤⼈⽅⾯,⽞宗不再是任⼈唯贤,⽽是专⽤投其所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历史阶段专项复习卷——材料题(七年级下册)班级:姓名: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那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2.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
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
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2)请你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3)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成就?(4)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有何影响?3.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图1(1)图1中①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填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片赏析】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图2 图3 图4 图5(2)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史料分析】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图6 图7(3)图6和图7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图7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历史感悟】(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4.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某校拟举办一次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设计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
(3)举办图片展,填写图片说明。
人物:______________ 人物:郑成功 人物:______________事迹:抗击倭寇 事迹:________________ 事迹: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唐朝有两位女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 ● 西汉、清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5.史海泛舟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不得照抄材料)(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6. 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请回答:(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3)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AB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的商船最远到了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南宋的财政收入中海外贸易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后又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关闭其它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说出沟通中西陆上通道的名称及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图中信息举出唐朝与A、B两地交往的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初期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5)综合上述材料说出我国古代从汉、唐、宋到清在对外交往上的特点。
8.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1)右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材料四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4)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科举制度诞生于何时?废除于何时?(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一中费正清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理由。
10.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l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
……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3)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
1.(1)秦始皇(嬴政);太尉、御史大夫。
(2)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3)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答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官员没有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可适当给分。
)2.(1)张骞出使西域。
(2)唐与日本:鉴真;唐与天竺:玄奘。
(3)指南针。
(4)闭关锁国政策;影响:①积极: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1)长安(2)指南针(3)郑和下西洋(4)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4.(1)采意给分。
(2)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西域都护、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
(3)戚继光;收复台湾;康熙帝。
5.(1)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
(2)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扩大了明朝的影响。
(3)郑和下西洋是友好和平往来。
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
6.(1)祖国边疆(海疆)安宁。
抗击倭寇(2)荷兰澎湖巡检司(3)沙俄或俄国派清军进攻雅克萨或发动雅克萨之战。
(4)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
7.(1)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言之成理即可)。
(2)鉴真东渡日本(或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玄奘西游天竺(印度)。
(3)市舶司(4)“闭关锁国”(5)由开放到封闭;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符合题意即可)。
8.(1)赵匡胤。
女真。
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民族融合。
回族。
(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9.(1)隋朝。
清朝回答1905年也可)。
(2)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3)不矛盾。
费正清肯定了科举制度曾经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到了明清时候,科举制度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消极作用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10.(1)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
作用: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现象: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
原因:科举制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
(3)原因: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