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复习教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doc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doc

9. 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某些图形屮变量Z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牛活实际的学习,学牛体会到变量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1、找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在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中: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英屮小车下滑的时间t随支撑物的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支撑物的高度h是自变量,小车下滑的时间t是因变量。

这节课我们尝试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引入新课,认定目标)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图形,1、决定一个三角形面积的因素有哪些?2、课件演示:(高一定)变化中的三角形(如图4-1)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提出思考问题:如果A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

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BC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吋,三角形的僧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AABC中的哪些因素在改变?(1)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⑵绡(稣),另哙角丿mwiy (W2)o⑶违撤长从12厘米变化JIJ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枳从cnf变化到cnf.学生活动:(1)同学们能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的表格吗?根据三角形的底边长为/(厘米),和三角形的面积y (厘米b的关系式填表:Z(cm)• • •10987654• • •X(cm2)• • •• • •(2)通过填表、探允,同学们能说出用关系式表达变量间变化关系的优势在哪些方面吗?四、巩固提高例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可为十小时。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教案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教案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3. 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相关系数图。

4. 让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定义。

2. 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

3. 相关系数图的绘制。

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概念,判断方法,相关系数图的绘制。

2. 教学难点:相关系数图的绘制,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定义、判断方法和绘制相关系数图的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关系解决问题。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概念。

2. 讲解:讲解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定义、判断方法,并进行相关系数图的绘制演示。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关系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系数图的绘制,并分析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三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包括相关系数图的绘制和实际问题的分析。

(3)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1)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认是否全面覆盖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概念、判断方法和实际应用。

(3)课堂互动: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作业布置:检查作业的难度和量,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拓展与延伸1. 相关研究:介绍变量间相关关系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如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

2. 实际案例:分析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相关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表达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表达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表达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3.练习法:通过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身高和鞋码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身高和鞋码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和穿衣厚度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温度和穿衣厚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3岁,小红的年龄是12岁,请用表达式表示小明的年龄。

最新鲁教版初中数学六年级下册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1

最新鲁教版初中数学六年级下册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1

课题§12.3用图像表示变量关系(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学生通过观察图象中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了解变量间的对应关系。

2、学生会根据图象中观察反映温度变化的一些特征,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这些特征。

3、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例子用两变量间的关系的图象进行描述表达,初步形成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

教具:幻灯片二、过程与方法: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变量关系图象,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经历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教学难点:根据图象特点,解决实际问题教法:自学讨论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学情分析:通过学生所熟悉的气温变化图,引入变量之间的第三种表示法——图象.图象表示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本节课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将学生在图象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提高.为帮助学生对图象表示的理解,每一问题都有实际背景为依托,并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讨论和学习的步步深入.一、复习(4分)1、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二、导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只要你留心去发现,就会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方面:下图是我国某天的气温分布图,你能根据此图说一说家乡的气温吗?你还能从图中看出什么?三、自学指导(10分):1. 小组思考思考讨论KP123--125(5分钟)2.小组讨论预习结果(5分钟)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4分)小组进行讨论后的阐述,并把疑问提出来。

五、精讲点拨(15分):1.小组间互相交流预习结果,出示幻灯片3---6,教师进行点拨。

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9.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4.搭建脚手架,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脚手架,如示例、提示、引导性问题等,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难点。
5.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逻辑思维,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7.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8.教学策略:
(1)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具等,直观演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2)案例教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规律,学会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如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2.介绍用表格表示变量关系的方法,强调表格的标题、列标题和行标题的设置。
3.示例讲解:以购物为例,列出不同数量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1.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运用表格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意识。
2.针对学生对表格数据处理的难点,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逐步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019-2020年鲁教版数学六下《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word教案

2019-2020年鲁教版数学六下《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word教案

2019-2020年鲁教版数学六下《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word 教案【学习目标】:1、 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2、 能据情况,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 能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自学指导】:1、 根据图形中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①长方形的面积S=_________;②正方形的面积S=_________;③直角梯形的面积S=_________________;④圆的面积S=__________;⑤若AD 、BE 、CF 分别为△A BC 的三条高,则△ABC 的面积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下列几何体的体积表达式①长、宽、高分别为a 、b 、c 的长方体的体积V=________;②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V=______;③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的圆柱的的体积V=_________;④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的圆锥的体积V=_________;⑤半径为r 的球的体积V=_____________。

3、 阅读课本120—121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

4、 ________与_________都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_________的值。

5、 完成121页的随堂练习和122页的习题。

【自主练习】:1、卷轴式窗帘的宽为120㎝。

当窗帘被拉开或卷起时,窗帘展开的部分是长方形,其面积随展开的高度而发生变化。

设窗帘展开的高度为x ㎝,展开部分的面积为y ㎝2。

①在窗帘拉开的过程中,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是因变量;③在这个问题中,y 与x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④当高度从20㎝展开到115㎝时,窗帘展开面积从________㎝2变到________㎝2;⑤当窗帘展开高度为______㎝时,窗帘展开面积为6000㎝2。

12.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

12.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

课题: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探索具体情景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能力目标:学生在探讨小车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抽象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得到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学生体会到变量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学会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1、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2、找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教学难点: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讨论教学工具:课件、实物投影仪、小车、木板、直尺、温度计、电热水壶、弹簧称、砝码教学过程:一、想一想:1、同学们每天从家里骑自行车上学,距离学校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有什么变化关系?2、黄河上某处的水位y与时间t之间有什么变化关系?3、(课件演示)小汽车从斜坡长度相同但陡度不同的坡顶向下行驶,哪个最先到达坡底?(由同学们的回答,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二、做一做:活动:每个小组发一块木板、小车、直尺,测量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时,通过木板所需的时间,记录数据,填写表格(组内讨论书上问题,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小车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三、试一试:1、活动一:1--4组同学测量一壶水在0、1、2、3、4、5、6、7、8、9分钟时的温度,设计表格,填上数据。

(1)温度为60℃时,水烧的时间是多少?(2)如果用c表示温度,t表示水烧的时间,随着c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每增加10,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c=10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活动二:5—8组每组发一个铁架台、弹簧称、砝码,测量砝码由50g—300g时弹簧的伸长长度,记录数据,填写表格。

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鲁教版小学学科

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鲁教版小学学科

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鲁教版小学学科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鲁教版小学学科[学习目标]2.借助表达式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3.探索具体问题中变量间的关系,并能用表达式表示出来.[审查和相互检查](由两人团队完成)1.如果△abc的底边长为a,为h,那么面积s△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长度分别为a和B,高度为h,则面积s梯形=____3。

如果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为s=__4.圆锥底面的半径为r,高为h,体积v圆锥=_______________.【问题导学】1.看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如图中的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着底边所在直线向b点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二(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厘米)可以表示为________.(3)当底边的长度从12厘米变为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_2.学们还记得上学期见过的“数值转换机”吗?看如图:直观地表示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即“输入”一个x的值就可以“输出”一个y的值.例如:输入x=2,则就可输出y=________.3.(I)如图所示,圆锥体的高度为4cm。

当圆锥体底部的半径从大变小时,圆锥体的体积也会发生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r (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厘米3)与r的关系式为________.(3)当底面半径由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__厘米变化到________厘米3.三(二)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当圆锥的高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2)如果圆锥的高为h(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厘米3)与h的关系式为________.三(3)当高由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_厘米变化到_______厘米3.【自学检测】三角形的底边是8厘米。

鲁教版 第12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复习与回顾

鲁教版 第12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复习与回顾
S
终点
S
终点
S
终点
S
终点
t A B
t
C
t D
t
1.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变量之间 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2. 举出生活中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 变化而变化的例子. 变化而变化的例子. 请拿出你们所收集到的材料来交流! 请拿出你们所收集到的材料来交流!
本章框架图: 本章框架图: 自变量和因变量 丰富的现实情境
对本章内容以及你所收集 的材料中还有哪些疑问? 的材料中还有哪些疑问?
学习了本章后, 学习了本章后,你有哪些收 获和体会? 获和体会?
课本复习题A、B组中三种 课本复习题 、 组中三种 类型各选一题
100 90
摩托车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自行车
时间(小时) 时间(小时)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本次旅行甲用了8小时 )本次旅行甲用了 小时 (2)甲比乙晚到 小时 )甲比乙晚到2小时 (3)甲出发 小时后走了全程的一半 )甲出发3小时后走了全程的一半
例2: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 与提出概念所 :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 用的时间x(单位: 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0≤x≤30) 用的时间 (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 )
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 提出概念所用时间 2 5 7 56.3 10 59 12 59.8 13 59.9 14 59.8 17 58.3 20 55
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47.8 53.5 对概念的接受能力
(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 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是因变量? (2)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10分钟时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几分钟时, 能力最强? 能力最强? (4)从表格中可知,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 从表格中可知,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 步增强?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步增强?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根据表格大致估计当时间为23分钟时, 23分钟时 (5) 根据表格大致估计当时间为23分钟时,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 力是多少. 力是多少.

中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12.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学案(第3课时) 鲁教版五四制 学案

中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12.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学案(第3课时) 鲁教版五四制 学案

第十二章 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3)一、学习目标:1、 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 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二、情景引入:如图, OA ,BA 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的运动 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开始运动的时候,甲乙二人 相距 千米,二人经过 小时相遇(2)甲的速度为 千米/时 (3)乙的速度为 千米/时 (4)两个人同时出发,相遇时甲比乙多走 千米。

学生先观察图形,然后回答问题。

1、 探究释疑:某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准备租 一辆面包车,经考察,捷运公司 与公交公司的月租金的计算方法 如图所示观察图象,你能得到 哪些信息?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到的信息 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租来的车没有行驶是否也要缴租金?缴多少金?是哪个公司的? (2)当一个月行驶约750千米的时候,租哪家公司的车较为合算?15 2 1 3 4 5510 2025 O t/时50010001500150030004500 O/千米若一个月行驶约1250千米的时候,租哪家公司的车较为合算?(3)当一个月恰好行驶1000千米的时候,两家公司的租金分别是多少? (4)公司估计租的车每月行驶的路程约为2000千米,租哪家公司的车合算?(5)在多少路程范围内租捷运公司的车合算?在多少路程范围内租捷:运公司的车不合算? 友情提示:(1)首先在图中确定两公司的交点,即当S =1000千米时,两公司租金相同。

(2)通过画图找交点的方法,得到当S <1000千米时,租捷运公司合算。

(3) 通过画图找交点的方法,得到当S >1000千米时,租公交公司合算 可以根据路程的远近选择合适的租车公司。

2、 题组训练(1)如图,甲乙反映两弹簧的长ycm 与所挂物体质量xkg 间的图象,甲每挂 1kg 物体所伸长的长度为y 甲,乙每挂 物体1kg 伸长的长度为y 乙,则( ) A y 甲>y 乙 B y 甲<y 乙 C y 甲 = y 乙 D 不能确定(2)如图(1),线段l 甲l 乙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 在自行车比赛中所走路程s 与时间t 的关系,由此 图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如果l 甲与l 乙变为如图(2)所示的关系,你又能从图中读出什么信息? 与同伴进行交流。

六年级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鲁教版

六年级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鲁教版

六年级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每个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的高度下滑的时间,30 40 50 60 70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多少?(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h=11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四、议一议再看生活中的一个变化关系:(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变化的?“小车下滑时间”问题中支撑物高度h和小车下滑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其中t随h的变化而变化,h是自变量,t是因变量。

问:人口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因变量?练习: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氮肥施用量/0 31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千克/公顷土豆产量/15.18 21.36 25.72 32.29 34.03 39.45 43.15 43.46 40.83 30.75 (吨/公顷)(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2、关系式表示变量议一议(1)决定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因素有哪些?(2)若△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BC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这个过程中哪个量是自变量,哪个量是因变量?(4)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厘米2)可以表示为什么?(5)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______厘米2变化到_____厘米2。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变量之间的关系 同步学案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变量之间的关系 同步学案

变量与函数「概念课」一次函数的引入视频助学学习数学视频【一次函数的引入】「概念课」变量与函数学习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变量与常量以及自变量的意义视频助学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变量与函数】,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引导问题1 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00:00-08:38)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不发生)变化的量.常量:在变化过程中,的量.2.在本节视频中(1)卖的大叔说:自从下了地,从小长成大,的个头大小、重量都(发生/不发生)变化,所以它们都属于(变量/常量);(2)开出租的师傅说:在路上行驶的距离和计价器显示的车费都是(变化/不变化)的,所以它们都属于(变量/常量);而出租车的起步价是13元,超过3 公里之后每公里收费2.3元,上面这些量都是(变化/不变化)的,所以它们都属于(变量/常量).(3)数学“贾教授”说:圆的面积公式是S =πr2,在这个公式中,、属于变量,因为它们(会发生/不会发生)变化;属于常量,因为它(会发生/不会发生)变化.引导问题2 什么是函数?什么是自变量?(08:38-18:20)3.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常量)x、y ,如果x 每取一个值,y 都有的值与它对应,那么x 就是,y 就是x 的.自变量的意义:一个变化过程里的两个变量,(先/后)发生变化的变量就是自变量.自变量常用x 来表示.举例:生长过程中,的重量和生长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在这个例子中,(生长时间/ 重量)是自变量.4.在函数关系中,一个x 值可以对应个y 值,而一个y 值可以对应个x值.A.1 B.2 C.3D.无数E.以上选项都对5.下列关系式中,y 是关于x 的函数的是()?A.y =x2B.y2=x2C.x =y2请你说明原因:.6.函数可以看成两个变量间的,所以函数(是/不是)个数7.在圆的面积公式里S =πr2,S 和r 分别是什么?()A.S 是自变量,r 是函数B.r 是自变量,S 是函数引导问题3 什么是函数的值?(18:20-19:32)8.函.数.值.的.定.义.:如果x =a 时y =b ,那么就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9.求当一个圆的半径r 分别为2 、4 、6 时,对应的面积S 的函数值.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学习目标函数的解析式「概念课」函数的解析式☐知道解析式的格式☐能够根据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列出解析式☐能根据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给定一个变量,相应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视频助学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引导问题1 函数解析式的格式是什么样的?(00:00-02:03)1.写成3x-y+1=0格式的是(函数/方程).写成y=x+3格式的是(函数/方程).原因是:引导问题2 如何根据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列出解析式?(02:03-04:11)2.李狗蛋有100 元钱,羊肉串5 元一串,串数x ,剩下的零花钱y ,写出y 与x 函数关系的解析式.分析:找等量关系:剩下的钱=总钱数-买串的钱即:剩下的钱=总钱数- ⨯∴剩下的钱=100 -5 ⨯能够列出的解析式即:(0 ≤x ≤ 20 ,x 为整数)3.田豆包练长跑,已知他每小时匀速跑8km ,他跑出的距离y 和跑步时间x 的函数解析式是下面哪个()?A.x = 8y (y ≥ 0)B.y = 8x (x≥ 0) C.y =18x引导问题3 如何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变量的值?(04:11-06:00)4.回到李狗蛋买羊肉串的问题,根据剩下的零花钱y 和羊肉串的串数x 的关系:y=100-5x(0≤x≤20,x为整数),请回答:(1)如果狗蛋买5 串羊肉串,还剩多少钱?解:把代入y =100 - 5x ,则y = = .(2)如果狗蛋买了7 串羊肉串呢?解:把代入y = 100 - 5x ,则y = = .买其他的串数,结果以此类推.5.(1)如果李狗蛋买完羊肉串,最后只剩下10 块钱了,那他买了()串羊肉串?A.19 B.18 C.17分析:把代入y =100 -5x ,得,解得.(2)如果李狗蛋买完羊肉串,最后还欠老板15 块钱,那他买了多少串羊肉串?请你写出分析过程.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提出疑问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学习目标解析式有意义「解题课」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实际意义能够根据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拔高练习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数学视频【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实际意义】讲题. 1.狗蛋能够买“ -5 ”串羊肉串吗?(能/不能).狗蛋能够只站在串摊边上看一看,买0 串羊肉串吗?(能/不能).狗蛋只有100 元钱,羊肉串 5 元一串,狗蛋最多能买 串羊肉串. 狗蛋能够买2.3串羊肉串吗? (能/不能). 综上,狗蛋买羊肉串的问题中, x 的取值范围为 “, x 为” .2.如图,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的解析式和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解: 列出解析式:Q x 是边长 ∴可知: x > 0又根据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① 两边之和第三边② 两边之差第三边∴可知: ⎧⎩综上, x 的取值范围是:3. 在面积为36 的正方形内画圆,可以碰到正方形的边但不能越过,圆面积 S 是其半径 r 的函数,则自变量 r 的取值范围是.检查梳理 看视频【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实际意义】,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线上练习 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x学习目标「解题课」保证解析式有意义保证三种常见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并由此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拔高练习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数学视频【保证解析式有意义】讲题. 1.解析式中有分.式.,如y = 1,必须满足: .x解析式中有二.次.根.式.,如 y = ,必须满足:. 解析式中有零.次.幂.,如 y = x 0,必须满足:.2.已知 y =x 0 x -1没有意义,则 x 的值为?( )A . 0B .1C . 0 和1D .所有负实数, 0 和13.函数 y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由题意可知:≠ 0 且2 - x ≥ 0综上可得: 2 - x解上面的不等式可得:,即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4.函数 y =)A . x > 2B . 2 < x < 3C . x > 3D .任意实数检查梳理 看视频【保证解析式有意义】,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线上练习 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2 - x3 x 2 - 5x + 6学习目标解读函数图象「解题课」读图象找数字能够从函数图象中找出需要的数字,并知道数字代表的意义拔高练习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数学视频【读图象找数字】讲题. 1.Linda 发烧住院了,下图是 Linda 最近三天的体温图,你能帮助医生从图象中得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吗?O6 12 18 06 12 1806 12 18时间(时)4月7日 4月8 4月9日(1) Linda 在4 月8 日晚上18时的体温大概是 度.(2) 这三天当中,Linda 在体温最低,最低是 度.(3) 这三天当中,Linda 的体温在 段内一直在下降.2.狗蛋去医院看望 Linda ,他出发之后离家的距离 S 和出发的时间t 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通过图象你能回答下列的问题吗?S (千米)5 4 3 2 1 A B O1015CD 2127t (分钟)体温(度)40 393837 3639.5 ABC 36.5鲁教版-六年级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1)狗蛋等公共汽车对应图中的哪一段?()A.OA B.AB C.BC D.CD(2)图象中的CD 段对应着狗蛋什么过程?.(3)公交车站离狗蛋家距离千米,医院离狗蛋家距离千米.(4)求狗蛋坐汽车从医院回家,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5)观察图象中的OA 和BC 段,它们的倾斜程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你说明一下原因.检查梳理看视频【读图象找数字】,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线上练习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学习目标「解题课」读图象找信息会通过观察、分析函数的图象,获取常见的有用的信息拔高练习 不.看.视.频.先.试.试.!.做完再看数学视频【读图象找信息】讲题. 1.一个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通过观察、分析函数的图象,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 特殊点:① 最高点为,即当 x =时, y 有最 值为. 最低点为 ,即当 x = 时, y 有最值为.y,2)xOH (6,0)G (4,-2)② 与 y 轴的交点为,即当 x = 时, y 值为 . 与 x 轴的交点有个,分别为:,,.(2) 升降趋势:函数图象在哪些段内是一直上升的?()A . AC 段和GK 段B . AB 段和 FK 段AC 段:当≤ x ≤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 .GK 段:当≤ x ≤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同理可知CG 段:当≤ x ≤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3)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本图象中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检查梳理 看视频【读图象找信息】,核.对.拔.高.练.习.标.准.答.案.并.订.正.,最后完整梳理一遍解题过程. 线上练习 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C (-3,5)D (0,4)E (1,2) K (7F (2,0)B (-5,0)A (-6,-4)。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9.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9.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9.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案鲁教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关系式求值。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发展符号感.二.教学重点:1、列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根据关系式解决相关问题.三.教学难点: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将它用关系式表示出来.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你还记得什么是变量么?请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的变量。

并指出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本章主要讨论的是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变量,讨论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理解、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解决一些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因此导入环节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有关素材供课堂讨论教师要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体会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不是形式地讨论函数的有关概念).2合作探究一:如图:三角形底边BC上的高AD是6cm,当三角形该底边BC的长短发生变化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AB拖我(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决定该三角形的面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3)若△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BC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若BC的长为x(cm),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平方厘米)可以表示为?(5)当边长从12cm变化到3cm时,三角形的面积如何变化?(运用数学的语言、方法、知识去理解、刻画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是本章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个目标,借助多媒体技术,注重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过程,并尝试用语言和符号去刻画).3合作探究二:如图,圆锥的高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变化到大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9.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9.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上表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表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3)下面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式子是( )(A) b=2d (B) b=d 2 (C) b=d+25 (D) b=d 21 二、探索:1、如图所示,△ABC 底边BC 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 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1)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变量是______其中自变量是_____,因变量是___.(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 (厘米2)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3)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 的面积从________厘米2变化到_______厘米2.2、如图所示,圆锥的高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d (cm ) 50 80 100 150 …b(cm)25 40 5075…(1)指出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其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2)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r (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厘米3)与r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3) 当底面半径由1 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厘米3变化到_____厘米3.3.如图所示,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 厘米,当圆锥的高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 指出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其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2) 如果圆锥的高为h (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厘米3)与h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3)当高由1 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__厘米3变化到_______厘米3.三、应用规律,巩固新知:。

六年级数学下册 12.2《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下册 12.2《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下册 12.2《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学案鲁教版五四制12、2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学案学习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况,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知识链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1、(1)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C= ;面积S= ;(2)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S= ;(3)三角形的一边为a,这边上的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 S= ;(4)梯形的上底、下底分别为a、b,高为h,则梯形的面积S= ;(5)圆锥的底面的半径为r,高为h,则圆锥的体积V=;(6)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圆柱的体积V=;2、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n1234567m45678910(1)表格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的关系?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m是怎样随n而变化的?探究新知:1、变化中的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着底边所在直线向B点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3)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变化到。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到表示了三角形的底边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它是变量随变量变化的关系式。

因此,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表示变量关系的方法表格法和关系式法。

用表格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只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的有限个值,但较直观,而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自变量的任何一个值,便可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同学的分析很精彩。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见过的“数值转换机”吗?看图直观地表示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即“输入”一个的值就可以“输出”一个的值,例如:输入,则就可输出2、变化中的圆锥巩固新知:4厘米如图,圆锥的高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积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变化的量,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预测未来,为此,同学们在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一、结构梳理
二、知识梳理
本章内容分为以下四节:
第一节通过探讨小车下滑时间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借助人口统计表,土豆氮肥施用表等素材,学习如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发展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通过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讨论由底边长(或半径、高)的变化引起面积或体积的变化,并由此引出运用代数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用形象的“机器输入输出图”渗透自变量和因变量值的对应思想,为以后理解函数的概念做铺垫.
第三节通过学生所熟悉的气温变化图,引入变量之间关系的第三种表示方法——图象,图象表示以其直观性有着其他表示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是将关系式和数据转化为图象形式,是“看见”相应的变化规律的途径之一.
第四节通过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用语言描述图象所表示的变化过程,加强对图象表示的理解,发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根据上述分析请你阅读并填空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数量叫,应该一个变量y随着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把x叫,y叫
2.在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是表达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
三、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重点:通过经历探索和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对表格、图象、关系式等多种表示方式的体验,能读懂表格、图象、关系式所表示的信息,并能运用表格和关系式刻画一些具体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达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然后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考点: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函数的基础,变量关系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应用广泛,因而成为中考热点之一,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①表格中数据对应关系的应用;②根据表格预测(利润、产值、用点量);③利用关系式计算;④从图象获取变量、自变量的对应值;
⑤识别图象是否正确;⑥利用图象说明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四、易混、易错问题辨析
解题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但必须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1.概念混淆致错
例1.下表反映了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体重情况,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错解:(1)此表反映了年龄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其中体重是自变量,年龄是因变量;
(2)年龄岁体重的增大而增大.
剖析:此解将自变量当成因变量,同时对变化趋势表述不准确.
正解:(1)年龄是自变量,男、女孩体重分别都是因变量;
(2)男孩体重岁年龄增长而增长,女孩体重岁年龄增长而增长.
2.忽视书写要求致错
例2.王刚同学用30元钱买笔记本,写出购买总数a(个)与单价n(元)的关系式错解:变化关系式为①,②.
剖析:此解写出的变化关系式,①未分清自变量,②写成方程的形式,没有把因变量单独放在等式的左边,自变量与常量放在等式的右边.
正解:变化关系式为,其中n是自变量,a是因变量.
3.忽视横、纵轴的意义致错
例3.如图1所示的图象中表示足球守门员用脚踢出去的球是().
错解:选(C).
剖析:此解中未弄清横、纵轴表示的意义,(C)图中纵轴表示足球运动的距离,即距离由0变为0,表示踢出的球回到了原地,这不符合实际.
正解:选(D).
4.注意两种图象的区别
“s----t”型图象:这种类型的图象是s随t的变化而变化,如图2,
①表示物体匀速运动;②表示物体停止运动;
③表示物体反向运动直至回到原地,显然,线段
(或射线)与横轴所夹的锐角越大,则速度越快;
夹角越小,则速度越慢.
“v----t”型图象:这种类型的图象是v随t的变化而变化,如图3,
①表示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②表示物体匀速运动;
③表示物体减速运动到停止.
注意:在应用这两种类型图象时,一定要区分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具体
意义,不要混用.
五、典型例题分析
1.观察表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4.下表是天马冰箱厂2006年前半年每个月的产: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否根据x的变化,得到y的变化趋势?
(2)根据表格你知道哪几个月的月产量保持不变?哪几个月月产量在匀速增长?哪几个月产量最高?
(3)试求2006年前半年的平均月产量是多少?
分析:用表格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简明易懂,便于寻找变化规律,估计预测未知量,因此在解题时,要仔细观察表格中有关数据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1)随着月份x的增大,月产量y正在逐渐增加;
(2)1月、2月两个月的月产量不变,3月、4月、5月三个月的产量在匀速增多,6月份产量最高;
(3)(10000+10000+12000+14000+18000)÷6≈13000(台).
故2006年前半年的平均月产量约为13000台.
2.归纳变量关系式,解决问题
例5.某移动通信公司开设了两种通信业务,“全球通”:使用时首先缴5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自付话费0.4元;“动感地带”: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本题的通话均指市内通话),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方式的费用分别为元和元
(1)写出、与x之间的关系式;
(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3)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钟,应选择哪种移动通信合算些?
分析:本题需要建立实际问题的变量的关系式,结合方程等知识,讨论确定最优方案,获得最佳效益.
解:(1);
(2)由=,即,解得x=250,当每个月通话250分钟时,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3)当x=300时, =170, =180,<,所以使用“全球通”合算.
3.根据题意,读懂图象,解决问题
例6.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如图4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内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分析:此图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水平线”代表汽车匀速行驶或静止,
“上升的线”代表汽车的速度在增加,“下降的线”
代表汽车的速度在减少.
解:(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24分钟,汽车最高时速是90千米/时
(2)大约在2分到6分,18分到22分之间汽车匀速行驶,速度分别是30千米/时90千米/时.
(3)此时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可能是遇到红灯等情况,回答合理即可.
(4)这里关注的是对变化过程的大致刻画,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六、链接中考
例7.(常德市)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骑车速度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米)关于时间t(分)的函数图像,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A
解:根据题意,结合图象信息,很容易选(C).
例8(2005年常州市)某水电站的蓄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某天0点到6点,进行机组试运行,试机时至少打开一个水口,且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给出以下3个判断:
①0点到3点只进水不出水;②3点到4点,不进水只出水;③4点到6点不进水
不出水. 则上述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③
解:根据题意,结合图象信息,很容易选(D).
例9.(大连市)小明、爸爸、爷爷同时从家里出发到达同一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小明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爷爷去时是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爸爸往返都是步行。

三人步行的速度不等,小明和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每个人的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9中的A、B、C表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图象中哪个对应小明、爸爸、爷爷?
(2)小明家距离目的地多远?
(3)小明与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爸爸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解:(1)根据题意,结合图象信息,C对应小明;A对应爷爷C对应爸爸
(2)小明家距离目的地1200千米
例10.(资阳市)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相同路线由A地到B地,行驶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7. 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
(1) 谁先出发?先出发多少时间?谁先到达终点?先到多少时间?
(2) 分别求出甲、乙两人的行驶速度;
(3) 在什么时间段内,两人均行驶在途中(不包括起点和终点)?在这一时间段内,请你根据下列情形,分别列出关于行驶时间x的方程或不等式(不化简,也不求解):①甲在乙的前面;②甲与乙相遇;③甲在乙后面.
解:(1) 甲先出发;先出发10分钟;乙先到达终点;先到5分钟.
(2) 甲的速度为每分钟0.2公里,乙的速度为每分钟0.4公里 .
(3) 在甲出发后10分钟到25分钟这段时间内,两人都行驶在途中.
设甲行驶的时间为x分钟(10<x<25),则根据题意可得:
甲在乙的前面:0. 2x>0.4(x-10) ;
甲与乙相遇:0.2x=0.4(x-10) ;甲在乙后面:0.2x<0.4(x-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