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小课题总结
浅谈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114 学法教法研究1.寓教于乐,明确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切忌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而忽视了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应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切忌背离教学目标。
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中要恰当运用,切忌使小学生的注意力过度停留在情境中,应当及时地将小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知识学习中。
2.因材施教,立足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数学知识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切忌将所有知识都用生活化教学法。
“因材施教”不仅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是不同的知识内容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生活情境创设中一定要立足教学实践,并结合生活实际,类似于“小明上午吃5根香蕉,下午吃了4根香蕉,晚上吃了6根香蕉。
请问小明一天一共吃了几根香蕉?”这些脱离生活常识的问题切勿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3.授人以渔,尊重学生需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本着“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质疑精神、数学思维、知识迁移、运算等能力,从小学生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面,教师要通过开展教学反馈来了解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教学反思,以便下次课堂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立足于小学生已有经验和亲身经历,通过教学使小学生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要想克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误区,就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立足于教学实践和生活实际制定恰当的生活化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1] 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李淑萍.当代教研论丛.2018(02)[2] 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乔虹. 新课程研究. 2011(07)地理空间能力的定义地理空间能力是个体对地理事像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从而在头脑中对他们再造的一种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空间位置判定,确定空间分布状态并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能力。
初中地理区域地理总结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地理区域地理总结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理解区域地理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 通过对各地区地理特征的总结,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区域地理的特点和规律2. 各地区地理特征的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各地区地理特征,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
2. 提问:我国地理位置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各地区地理特征之间有什么联系?二、区域地理的特点和规律(10分钟)1. 讲解区域地理的特点:地域性、差异性、联系性。
2. 分析区域地理的规律: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
三、各地区地理特征的总结(10分钟)1.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地形平坦,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2.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地形多样,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3.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地形高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4. 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地形高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四、地理实践能力培养(10分钟)1. 提问:请举例说明各地区地理特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我们要学会适应和利用地理环境。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特点和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各地区地理特征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总结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与创新能力
针对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引入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 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GIS、遥感等,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和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望未来地理教育发展方向
更加注重实践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地理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通过更多的实地考察和实践活 动,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 应用相结合。
未来的地理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 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提出新的理论和 观点。
跨学科融合
未来的地理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 科的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解决问 题的能力。同时,地理信息技术和虚 拟现实技术等新兴科技手段也将在地 理教育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地理 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学手 段和资源。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反思与改进建议
对当前教学方法的反思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地理教学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学生参与度不足
现有教学方法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探 究的机会,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缺乏实践环节
地理教学缺乏实践环节,学生难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地理知识 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A积极参与校外地理观测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当地地形、气候 、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研析发现,几乎题题都有图,要求根据地图提供的地理事物提取出相关信息去解决地理问题。
所有的地理事物最后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上来表述,因而较强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可以帮助考生快捷的提取有效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能力是高考文科地理解题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文综的门槛,越过门槛,在高考中能获得更好的成绩,故提高地理区域的空间定位能力还有助于提高高考地理试题成绩。
通过高三地理教学多年的摸索,积累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方法和措施,为中学地理教师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供提供参考并进行探讨和磋商。
一、必须全面掌握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一)地图的基本知识。
(1)极点与赤道的空间定位—这是区域空间定位的原始起点。
(2)经线和纬线—应注意高、中、低纬度经纬网投影后的形状变化,逐步建立起图形的基本感觉以提高解题效率。
(3)经度与纬度—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空间分布规律是定位的前提。
(4)重要的图例与注记—掌握重要的山脉的地形类型、河流、湖泊、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家和省市界线,可以辅助定位。
(二)熟悉《中国地图》。
涉及“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石油生产、消费、进口与石油安全问题”等热点话题在高考中屡屡出现,这就要求师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用用中国地图的能力。
(三)熟悉《世界地图》。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重要区域、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于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重要。
对世界安全、稳定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热点地区、热点问题的了解,必须在世界这一巨大的空间来进行。
二、必须全面了解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要求(一)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
(二)确定东西、南北半球的位置,海陆位置等。
(三)判断地理事物所在的区域、具体的名称。
三、必须准确把握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一)根据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相对位置定位。
初中工作总结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
初中工作总结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初中工作总结——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和多种教学手段,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
本文将总结我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取得的成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课堂教学策略1. 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地图、图片、PPT等资源,直观地展示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通过观看地理实景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实地考察和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带领他们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地调查,让学生深刻体验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 项目学习和合作学习设计并引导学生进行地理项目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激发他们的地理兴趣,并能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
二、学生地理空间意识的提高1. 知识技能的提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
他们能够准确使用地图、地理标志和地理工具,较熟练地解读地图上的地理信息,并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空间思维和观察力的培养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锻炼。
他们学会观察和发现地理现象,能够准确判断和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并能够形成自己的空间认知。
3. 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的发展在项目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批判思维。
他们能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地理资源的不足学校在地理资源的投入上较为薄弱,比如地理实验室设备不齐全,实地考察经费有限等。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将向学校提出建议,增加地理资源的投入,扩大地理实践与实地考察的范围。
2. 学生兴趣的不一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差异较大,其中一些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增加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区域地理教学反思(五篇材料)
区域地理教学反思(五篇材料)第一篇:区域地理教学反思区域地理教学反思马锦南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发挥“平台”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学生熟悉各区域的区域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1.树立正确的区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在学习区域地理时,首先应给学生讲清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如果对区域不能准确的定位,那么分析的思路就会发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准确了。
所以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区域地理的学习定位十分重要,并非简单的机械式记忆那么简单。
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高考题,让学生体会自己去体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
我建议老师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一些读图或画图的活动。
2.认识区域地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区域的研究内容和结构:(1)地理位置: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及范围等(2)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地形地势概况、气候特征及成因、河流湖泊、资源等(3)人文地理环境差异:工业生产及区位分析、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和优劣分析等、交通运输与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格局等(4)综合探究:结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联系实际和时事综合分析、探索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提出相应的发展举措等老师应以第一个区域为例,分析介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其它的区域则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
3.充分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区域地理比较法是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
在学生的导学学案中,建议老师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区域特征的比较,比如在学习南美洲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南美洲和非洲的气候特征,还可以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征等等。
第二篇: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空间定位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空间定位的培养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工具,学好地图知识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前提。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认知地图、解读地图能力是非常欠缺的,这样学生就欠缺了学好地理学科的前提。
如何提高学生认知地图、解读地图的能力,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地理空间结构的认知能力和定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理空间定位区域性地图中图分类号:g623.4现在高考考试试题要求的地理能力中,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思路,以区域地图、等值线图、晨昏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不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为入手点,来考察这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如果学生定位错误,就有可能导致全题皆输,现今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一眼定位置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不是靠一时能提高的,需要长时间的认知地图、练习、积累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平时上课中就应该给学生灌输一些认知地图、解读地图的方法,而且要花很多时间来练习空间定位。
下面谈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一、通过模型演示、多媒体(动画、视频、图片、课件)、学生参与、野外观察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结构。
例如在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讲授中,本章前3节主要讲授的是宇宙、太阳系、地球等天体和天体系统最基础的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方面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视频、图片等)演示宇宙的产生过程、各种天体的形态,太阳系的形态、组成和运动,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世界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感,而且体现了政治的唯物主义观点;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小故事讲述神五、神六载人飞船研发、发射过程中的感人事迹,来引导出中国人实现飞天梦的艰苦历程,实现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教会学生充分利用好各种地图,尤其是每个同学手中的地图册。
如何提高学生的区域空间定位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区域空间定位能力一、问题聚焦我上学期带高二地理,在上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地理很努力,但是其地理学科成绩却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初中地理学习不重视,学习方法不对,区域空间定位能力低下。
这些学生在头脑中不能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地理空间观念模糊不清,因此学习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变成了我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要解决的重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由此也可以看出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地图的根本则是空间定位,如果不能掌握这幅地图是哪个地方,根本不可能联系到该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考试想获得高分也就成了空话,所以空间定位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三、须突破的难点如何能让学生准确记住地图,诸如经纬网图、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河流湖泊图、交通线路图、农业工业图、自然资源图等等,并会准确地进行空间定位,说出这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能游刃有余地解决有关地图的各类问题,确实难度很大。
四、预期目标及解决路径上学期的中国地理教学中,我尝试了一种可以提高学生区域空间定位能力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画图,每学完一节后,就在作业本上画相应的地图。
先画中国的经纬网图,标出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如北回归线、北纬30度、北纬40度、北纬50度,东经80度、东经90度、东经100度、东经110度、东经120度、东经130度等等;在图中再画中国的政区图,包括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轮廓、简称、省会,注意观察其与经纬网的相对位置;在图中再添置我国的主要山脉,包括名称、位置、走向,注意观察其与经纬网的相对位置;再一个一个画其他类型的地图。
总之要多画图、多看图、多记图,形成心里地图。
“新区域地理学”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地理能力
“新区域地理学”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地理能力区域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区域地理学”提出的新的研究视角决定了区域地理教学对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具有新的特定作用,文章探讨了“新区域地理学”背景下如何实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原则。
新区域地理学能力实现原则一、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差异规律的科学,它以区域研究为基础,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西方区域地理脱离了以描述为主的治学方式而转变为对特定地点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空间性质的剖析了。
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出现了一种新的区域地理学思潮,即新区域地理学,其核心概念是“地方”、“行为主体”和“体系”。
“新区域地理学”是相对于传统区域地理学而言的。
传统区域地理学主要以静态的描述或以记流水账的方式为主来记录一个地区的景物,倾向于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哲学;新区域地理学虽然也把“区域”研究放在第一位,但它的“区域”理念是社会的、结构的、惟一的和具体的,侧重于人在区域性质的产生、延续与演变时所起的作用,倾向于结构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维,强调区域的个性,强调人的能力及角色与社会结构在区域特性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中学区域地理教学必须把握这一新的变化实现学生能力培养途径与方式的转变。
二、新区域地理学背景下区域地理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区域地理学背景下,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地理空间觉察能力、区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和区域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成为能力目标培养的核心。
1.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区域地理架构下能够科学审视地理事件以及理解空间相互关系,学生应该能够达到如下基本目标:第一,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第二,能运用区域地图来反映区域地理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第三,能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第四,能运用地图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和原因。
加强学生空间定位训练,提高地理基本素养
加强学生空间定位训练,提高地理基本素养空间定位是学好地理的入门和基础。
从近几年高考综合题来看大多从地理空间入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最终解答问题。
如果考生对地理空间判断错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
一、强化空间定位的重要性,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通过课堂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明白空间定位是地理的门槛和工具,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地理空间位置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
只有掌握区域空间定位,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对于刚进入高二的文科学生由于基础较差,上课时老师常常会发现学生对地理空间位置不熟悉,作业做起来比较困难,对地理科学习有畏难情绪。
所以老师有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熟悉地理空间位置,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
二、了解空间定位类型,明确其学习方法(一)地理坐标定位法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纬度来确定。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在空间定位时可利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法来记忆。
如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北部,而祁连山大约在40°n、100°e附近。
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
(二)海陆位置定位法某一区域或深居内陆,或大陆东岸或西岸,或被海洋所包围。
特别是在掌握各地气候时,大陆东西岸和内陆地区的气候特征要很大的区别。
(三)相对位置定位法与周围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其地理位置。
如太行山以东为河北、以西为山西,洞庭湖以北为湖北、以南为湖南。
区域地理教师教研总结
一、前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与研究涉及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领域。
作为区域地理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拓展学生视野的重要使命。
本学期,我们围绕区域地理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教研活动,现将教研成果总结如下。
二、教研活动概述本学期,我们区域地理教研组共开展了10次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讲座、课题研讨等。
参与教研的教师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教学经验的教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氛围。
三、教研活动成果1. 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教研组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每次备课前,教师们共同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
2. 教学观摩,促进教师成长本学期,我们组织了3次教学观摩活动。
教师们通过观摩同行的优质课,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同时,观摩课后,教师们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专题讲座,拓宽知识视野为了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区域地理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
通过讲座,教师们不仅更新了知识,还提升了教学能力。
4. 课题研讨,深化教学研究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共开展了2个课题研究。
课题分别为“区域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深入探讨了区域地理教学的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教研活动反思1.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养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地理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2. 注重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研活动要紧密联系教学实践,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指高中生在地理空间环境中察觉、理解、描绘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地理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其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高中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普遍存在着不足之处。
在现代化城市中,高中生往往对周围的地理环境缺乏认识和理解,无法准确把握自己所处的位置,缺乏基本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中生在地理空间定位方面的培养渠道较为匮乏,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研究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策略,对提高高中生地理认知水平,增强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地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的策略,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为高中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指学生在地理空间环境中准确把握位置、方位、距离等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中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和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分析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现状和特点,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探讨影响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因素,为制定有效培养策略提供依据;三是提出针对高中生的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策略和实践活动设计,以期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高中生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能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初中地理教育实践总结
一、前言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
在初中阶段,地理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人在初中地理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将实践总结如下。
二、实践内容1. 教学内容改革(1)注重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家乡特色、时事热点等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加强地理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地理展览、开展户外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改革(1)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有所收获。
(3)强化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强化评价反馈。
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三、实践成果1. 学生地理素养得到提高。
通过实践,学生的地理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2.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成绩逐年提高。
3. 师生关系融洽。
通过加强师生互动,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反思与展望1. 反思(1)在教学内容上,应更加注重地理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方法上,应进一步探索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区域地理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着重于研究地理现象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
对于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区域地理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不同地理现象在区域内的分布规律,例如河流的分布、气候的变化等。
因此,我会通过实地考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水库、湖泊等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观察并记录不同地理现象的分布情况,然后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
第三,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现代社会,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我会将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到区域地理教学中,通过利用地图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展示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例如,通过使用电子地图软件,让学生能够实时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区域地理的概念和内容。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区域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会通过组织实地考察、设计小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不同区域的产业分布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工厂参观,让他们亲自了解产业在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方式,分析产业分布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最后,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地理教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趣味性的学科。
我会通过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例如,设置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探索活动等,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人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现将实践情况进行总结。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学内容(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地图的基本知识。
(2)世界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人文地理。
(3)中国地理:中国自然地理、中国人文地理。
(4)地方地理:本地区地理。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比较法将不同地理事物、现象进行比较,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特点和规律。
3. 情景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实践1. 教学设计(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设计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2. 教学实施(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解地理知识。
(3)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总结提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2)教学不足: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等。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
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1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所有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做个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
本学期我担任了6个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量比较多,但课时不多,各班成绩水平也不一样,各班进度稍有不同,但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复习工作顺利进行,不负学校期望。
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时刻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
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
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除了联系实际以外,还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
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但也存在个别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质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况。
今后应注重思想教育,加强辅导,端正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
本学期的作业分了好几部分:填图、绘图、课堂作业、同步练习以及训练卷的形式给学生增加做题方法和技巧。
二、积极认真参与教研活动与备课活动每周星期四第二、三节的教研和备课活动,大家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效果,反思学生情况,组织练习工作,交流各自的教学进度,安排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赵文娴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赵文娴发布时间:2021-09-16T17:04:44.912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7月作者:赵文娴[导读]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必备的关键能力。
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
赵文娴江苏省常州市滨江中学 213003【摘要】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必备的关键能力。
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空间思维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7-011-0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应作为地理学科素养中的基本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在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以更好的衔接高中教学,是当下初中教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初中生缺乏地理空间观念,不具备空间思维,教师自身也没有意识到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没有侧重,往往是侃侃而谈。
一、培养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地理学以地球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它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空间性。
主要研究各个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位置、分布、相互组合及其相互联系,并以此揭示区域特征,进而阐明人地关系。
初中地理的核心课程理念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地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认识世界、交通出行等方面都要用到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如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验探究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切实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因为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能更好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知识,学会用空间思维思考问题,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小课题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构思
本学期文科班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环境保护和区域地理,学生在学习环境保护的时候没什么问题,而在学习区域地理部分比较困难,尤其是在涉及到空间定位的时候。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明明学习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上课也大部分能听懂,可一到做题的时候却得不到多少分,特别是当试题中出现不熟悉的区域地图的时候,更是无从下手,出现地理学习困难,有些学生因此丧失信心,失去了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兴趣。
造成学生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缺乏,所以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刚好这学期进行的是区域地理的教学,促使我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
我们在分析影响某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一般把位置的因素放在首位。
众所周知,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而某两个区域间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者在地表上所占据的位置不同。
位置对人文地理影响也是明显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传授地理位置知识的同时,要高度关注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而近几年的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考查比较多,空间定位能力更是其中重要的考查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和技巧,是十分有必要的。
所谓空间定位能力,“是指在认识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时,运用地图、略图、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大部分是通过区域地图来实现,因此在本课题研究中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也是学生对区域地图进行快速、准确定位的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因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相关,所以我将所任教的高二24班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研究。
鉴于课题研究的构思,我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首先通过空间定位知识的专项测验,初步了解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其次通过网络和相关资料,以及向老教师请教,并结合自己的一些看
法,总结区域地理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并在随堂测验中检测。
(一)地理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
在进行区域地理——经纬线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同时,我带领学生们了解重要的经纬线经过的地区(让学生自己在地图册上找出来,落实到地图上才能有深刻的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张A4纸作经纬网图,将这些地区全部画到纸上相应位置,进行空间定位能力的初步培养。
1、根据重要纬线确定相应区域
重要纬线经过地区(自西向东)
①赤道:
10°E非洲中部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 40°E印度洋
100°E马来群岛130°E太平洋80°W安第斯山、亚马孙平原 50°W大西洋10°E
②北回归线:
20°W撒哈拉沙漠 35.5°E红海 38.5°E阿拉伯半岛 58°E 阿拉伯海67°E 印度 90°E 中南半岛 90°E中国 122°E太平洋 110°W 墨西哥100°W大西洋20°W
③南回归线:
5°E 非洲 30°E 印度洋 113°E 澳大利亚 153°E 太平洋 70°W 南美洲40°W 大西洋 5°E
④ 40°N纬线:
10°W 伊比利亚半岛 0°地中海、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27°E 小亚细亚半岛 50°E 里海 53°E 卡拉库姆沙漠 73°E 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渤海、辽东半岛 124°E朝鲜半岛 128°E 日本海 139°E 本州岛142°E 太平洋 125°W 美国 10°W
⑤北极圈
14°E 欧洲 60°E 亚洲 170°W 白令海峡、北美 30°N大西洋 14°E
2、根据重要经线确定相应区域
重要经线穿过的地形单元(自北向南)
0°经线依次穿过:
大不列颠岛、西欧平原、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阿特拉斯山脉、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
30°E经线依次经过:
东欧平原、黑海、小亚细亚半岛、地中海、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德拉肯斯山脉。
60°E经线依次经过:乌拉尔山、图兰平原、伊朗高原、阿拉伯海。
90°E经线依次经过:
中西伯利亚高原西侧、阿尔泰山、天山、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
120°E经线依次经过:
中西伯利亚高原东侧、大兴安岭、渤海、山东半岛、长江中下游平原、台湾海峡、马来半岛、维多利亚沙漠。
150°E经线依次经过:东西伯利亚山地、日本以东洋面、大分水岭。
180°经线依次经过:白令海、太平洋中部、新西兰以东洋面。
60°W经线依次经过:格陵兰岛西侧、拉布拉多半岛、马拉开罗盆地、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
3、根据海陆位置定位
在学习陆地和海洋这一块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海陆位置的固定性进行区域定位。
利用海陆位置定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如亚洲和北美洲濒临三大洋,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等。
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等。
除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外,世界一些重要的海、海湾、海峡(要求学生记住重要海湾、海峡的大致轮廓)也是进行海陆位置定位的重要参照系。
4、根据区域轮廓进行空间定位
即根据熟悉的区域轮廓的典型、明显特征,进行空间定位的方法。
区域具有一定形状,大到大洲、大洋,小到湖泊、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我们可以根据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进行定位。
地理事物的轮廓包括面状,线状 (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
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的前提是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识记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识别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以及一些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成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也要关注。
(二)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训练
在总结归纳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后,我将这些方法用于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
下面列举两个案例。
【案例1】
我设置该案例主要是用以落实“能运用地图确定一地与特殊纬线(如赤道、回归线、极圈等)的位置关系”“运用地图确定一地所跨的纬度范围”“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海洋的相互关系”“熟悉不同位置类型观察与描述方法”等培养目的。
1.观察并描述如下模拟区域的纬度位置。
要求: ①读图Ⅰ说出该区域赤道从其中部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训练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确定一个区域与重要纬线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②读图Ⅱ说出该区域大致处于北纬30º─40º之间。
训练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确定一个区域所处的大致纬度范围
为强化学生对上述两种方法的掌握,形成相应的空间定位能力,我还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设置了类似的问题情境,如让学生观察非洲、东亚、加拿大、台湾等地区和国家的纬度位置。
图1 模拟区域的纬度位置示意
【案例2】
在进行空间定位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作相应的推理,帮助学生以地理位置为依托,构建地理知识结构。
例如在学习东亚——日本时,我按如下教学思路构建关于日本的地理知识结构。
图2 依据地理位置的推理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关于空间定位的课题是我之前一直想做的,这个学期终于付诸行动。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研究内容,特别要感谢我的师傅和组内的各位老师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我参照相关的理论依据和资料,编制了一套跟空间定位有关的试题,通过空间定位知识的专项测验,初步了解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其次通过网络和相关资料,以及向老教师请教,并结合自己的一些看法,总结区域地理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关案例,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并在随堂测验中检测。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最后一次的空间定位知识检测结果来看,本课题的研究还是小有成效的,学生已初步具备空间定位的能力。
由于本学期我还带理科班的会考,时间比较仓促,课题研究的有些问题仍待落实实施,如空间定位能力的针对训练,还可以继续深入强化。
而且学生空间定位的能力的培养是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这个我仍然会延续下去,并坚持高度重视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期许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