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迈向电气时代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第七单元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授课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简况1、时间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大范围内确立3、表现(1)、新能源的利用(2)、电讯业的兴起(3)、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温故知新1.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以后)2.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要了解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重大飞跃,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情况。
请大家打开课本124页,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电气时代”的到来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课件展示,分层提取信息)A.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弟)B.谁研制出发电机?(西门子)C.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9世纪70年代)D.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E.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F.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德国)“发明大王”爱迪生1.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作“发明大王”?(他发明了电灯等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种之多)2.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它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步入“蒸汽时代”,下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为我们深刻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了重要铺垫。
2.教材结构“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和飞机的问世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使用对人类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重点和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促成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
汽车和飞机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教材仅从少数事例入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学生难以深入感知。
二、教法分析1.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读懂教材,同时带着问题来看教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讲读法可锻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与在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多媒体演示法借助图片,音像资料等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认识。
三、学法分析1.知识迁移学习法多学科知识相互结合,可锻炼学生知识迁移与整和的能力。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人教版
2.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电力的广泛应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等。
3.电气时代具有高效能、便捷性、创新性等特点,与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电气时代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气时代的特点。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电气时代的特点。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A.电灯
B.留声机
C.电视
D.发电机
5.下列关于电气时代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电气时代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B.电气时代的特点与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C.电气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D.电气时代的出现对人类社会没有太大的影响
正确答案:1. B 2. D 3. C 4. C 5. A
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能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爱迪生的发明、电气化交通工具等。
2.学生能够认识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如电力的广泛应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等。
3.学生能够掌握电气时代的特点,如高效能、便捷性、创新性等,并能够将这些特点与之前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
4.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分析电气时代的发明和影响,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九年级上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尤其是电气时代的到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认识电气时代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热爱和敬佩之情,树立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其意义;2. 电气时代到来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气时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气时代?它为何重要?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和电气时代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以爱迪生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其在电气时代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理解电气时代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科技发展产生热爱和敬佩之情,树立追求创新的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上历史教材;2. 图片:电气时代的图片;3. 视频: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纪录片;4. 网络资源: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第二课时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九年级上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范文
九年级上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认识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 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科技发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分析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生活。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在讨论中的疑问,进行解答,详细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5.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认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创新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并理解这些发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能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从历史角度看待科技发展,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认识。
七、教学准备:1. 教材:九年级上历史教材《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相关章节。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它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步入“蒸汽时代”,下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为我们深刻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了重要铺垫。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环节相互促进的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回顾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学习,根据导学案的学习提纲,学生自主本课史实,通过与其他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本课介绍的史实进行完善,从而突出重点。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处理办法:可以联系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精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综合和分析能力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于历史学科,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们也应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因此,在讲课中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来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说教法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辅助教学。
以导学案为学习线索,贯穿课堂始终,多媒体课件展示主要成果,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配合老师精讲点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实识记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和史料,详细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教材内容,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
2.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科技创新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对于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理解深度。
3. 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2. 图片资料: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发明和成就的图片。
3. 视频资料: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短视频。
4. 网络资源: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伸阅读材料。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课后作业。
九年级上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范文
九年级上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范文第一章:电力的发展与电气时代的来临1.1 教学目标了解电力的发现和发电机的发明,认识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了解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电力的发现和发电机的发明:介绍19世纪前期电学的发展,电力的发现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
电气时代的来临:阐述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介绍电灯、电话、电车、电影等重要的发明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电力的发展和电气时代的来临。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电力发展和电气时代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电气时代对社会的影响的分析。
第二章:电力的应用与工业革命2.1 教学目标掌握电力在工业、交通、通讯等领域的应用,了解电气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认识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2 教学内容电力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介绍电力在制造业、矿业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以及电气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电力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阐述电力在铁路、电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中的应用,以及电气化对交通革命的影响。
电力在通讯领域的应用:介绍电力在电话、无线电通讯等通讯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电气化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电力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气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电力应用和工业革命的理解。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电气化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的分析。
第三章:电气时代的变革与挑战3.1 教学目标理解电气时代对社会生活、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认识电气化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探讨电气时代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2 教学内容社会生活的变革:介绍电气时代对家庭生活、娱乐、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如电灯、电视、电脑等的使用。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一篇: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2.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一、选择题1.进入“电气时代”,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领先一步的是()A.美国、德国B.英国、美国C.英国、法国D.法国、德国2.19世纪80年代,内燃机的发明者是()A.西门子B.卡尔·本茨C.法拉第D.莱特兄弟3.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后出现的新事物是()A.火车B.飞机C.汽车D.轮船4.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社会带人()A.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B.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C.蒸汽时代和自动化时代D.蒸汽时代和信息时代5.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A.“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B.“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C.“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D.“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第二篇: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反思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反思反思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反思课前,我主要按照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教学建议进行备课。
但考虑到世界史的内容要放在初二年级上,在上课前我把有关工业革命的内容印发出来,先让学生接触了一下。
并且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没有陌生感,我刻意地突出本课内容与中国历史及今天生活的联系。
现在回过头看这节课,有些以后上课值得发扬的优点,也有以后要尽量回避的不足。
九年级上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形成历史概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
3. 课堂讲解: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科技发展。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
2. 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科技发展。
3. 搜集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成就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改变的理解程度。
3. 考察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影响的认识。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上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相关章节。
2. 图片资料: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时代背景。
3. 视频资料:播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视频,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知。
4. 网络资源:搜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伸阅读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我打算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理念等六个方面来展开说课:一、说教材分析:首先来说教材分析。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是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这一课讲的就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历史。
这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类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飞机的问世;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给人类带来巨大方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感受着这次科技革命的魅力。
这次科技革命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他们彼此之间竞争激烈。
而第二次科技革命既为这种竞争推波助澜;又为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下伏笔,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上承工业革命,下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目标确定为:掌握两大知识:掌握电力发明和广泛应用的相关知识;掌握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及使用的相关知识。
加深三种认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科学研究需要创新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科技,合理利用科技。
锻炼四种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定位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
之所以将此知识确定为难点,主要是因为本课内容教材所讲比较简单,学生很难完全理解,有待于教师引导,以形成理性认识。
四、说教法、学法:基于对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结合九年级的知识储备多和抽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与此对应,我的学法指导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景体验、联想记忆下面我就来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九年级上《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九年级上《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九年级上《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姜xx,任教于枝江英杰学校,来自美丽的水电城市xx,xx被称为世界电都!这里建有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水利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与电有关——《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下面我将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当堂评价七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课标解读本课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标准为:(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我的解读:课标为教学的“保底”要求,根据学情,可以适当超越。
在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具体表述为以下三性:(1)层次性:“列举”、“了解”、“知道”等描述内容为“识记”层次;“讲述”、“认识”等描述内容为“理解”层次。
尽管上述课标没有“运用”层次的要求,但根据学情,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预设了“比较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为“运用”层次的要求。
(2)过程性:要通过导学案、材料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组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上述三种层次的学习内容。
(3)启迪性:通过学习与探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有以下收获:通过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归纳新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上第七单元第20课。
本单元资本主义已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演变。
九年级上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范文
九年级上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3)认识电气时代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2)运用比较法,分析电气时代与蒸汽时代的不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3)电气时代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各项发明之间的联系;(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电气时代与蒸汽时代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蒸汽时代的影响;(2)提问:蒸汽时代有哪些重要发明?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各项发明之间有何联系?它们如何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4. 课堂讲解:(1)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2)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3)阐述电气时代的基本特征。
5. 比较分析:(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电气时代与蒸汽时代的不同;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了解了电气时代的基本特征,认识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四、课后作业:1. 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三项重要发明,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发明人和影响;2. 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比较法,分析电气时代与蒸汽时代的不同;3. 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电气时代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价值观。
九年级《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设计
九年级《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设计九年级《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设计重点一: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过程:实践出真知!“电力的广泛运用”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的疑点。
为化解重点,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电力的优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实验。
指导学生观察理解体会电能的优点,随后设问:“请同学们想象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有哪些巨大变化?”从而顺利解决“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这一重点。
接着我以谈话的方式,说出几个生活中的电器,然后让学生也来以“七嘴八舌”话电器的方式,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
意图:电力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要理解它的优点只有观察这种动力的工作状态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学生学习这个重点时我安排这个物理实验,既能直观显示电力的.部分优点,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自己得出结论,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重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过程:我的故事会。
本课介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电灯、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我先让各小组利用无线网络收集资料,请三位学生在组内讲述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的故事,再请一位同学在全班讲述“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的故事。
随后,我引导学生齐读书本125页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并趁势追问:“这些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科学家们具备刻苦钻研,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导学案的最后我设计了7个小题的演练,用于学生自评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当堂评价本节课我依据课标要求,从我校九年级的学生实情出发设计了一个评价表格,在上课前画在黑板上,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评价表的得分,让各组学生直观了解本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互助学习和在竞争中学习,并按最后的总分评选出本节课的“学习之星”小组给予鼓励。
九年级上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范文
九年级上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主要发明和影响。
掌握电气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做贡献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2.难点:电气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如发明、影响等。
(2)提出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发展有哪些新的变化?2.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1)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如科学技术的积累、工业革命的推动等。
(2)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如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电车等。
(3)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如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等。
3.分析电气时代的特点(2)讲解电气时代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变革、思想观念的更新等。
4.案例分析(1)选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某一发明,如电话,让学生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2)教育学生要珍惜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课后作业1.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并简要介绍其作用。
2.分析电气时代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2.主要发明3.影响二、电气时代的特点1.生产力的飞跃2.生活方式的变革3.思想观念的更新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电气时代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了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年级历史《人类迈向电气时代》说课稿
九年级历史《人类迈向电气时代》说课稿
人类迈向电气时代说课稿九年级历史
一、说学情
授课的对象是重点中学初三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表现欲望强烈,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
课堂上教师应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技创新是世界近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发展则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流之一,而电气化时代是世界近代科技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
因此,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近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及“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初中历史9下第7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包括《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两篇课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最基本的推动力,在继承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基础上,又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世界格局,促成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
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造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东沟中学李俊文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它讲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
这次革命在继承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基础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此,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同时也为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作了铺垫。
2、教学目标:⑴课标解读本课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标准为:①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②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③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爱迪生及其成就,汽车及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②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创设情境,采用分组导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①通过学习电力的应用,认识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②学习“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事迹,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③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
3、重点、难点重点: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依据: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变化,它促成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
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汽车和飞机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领域,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气时代的背景,认识电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理解电气时代对科技发展的影响;3.了解发明家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并理解他对电气时代的贡献;4.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掌握电气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理解爱迪生的发明和他对科技进步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1.理解电气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深刻影响;2.理解爱迪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课前图片展示(包括灯泡等电气装置)与学生引入课题;2.引导学生思考“电气时代”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
2. 学习教材(25分钟)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电气时代的背景与特点,并分析电气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深刻影响;2.通过分组探讨,让学生总结出电气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3. 讲解发明家爱迪生(20分钟)1.讲解爱迪生创新思维和科技实践,鼓励学生学习他的求知精神和实践经验;2.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来了解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并理解他对电气时代的贡献;3.让学生自主浏览相应网站,结合自己对“电气时代”的理解,来探究爱迪生的创新思维和个人价值观。
4. 讨论与总结(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电气时代的影响和爱迪生的重要性;2.提醒学生注意总结讨论内容和重要观点;3.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加深教学印象。
5. 写作练习(20分钟)1.让学生根据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写一篇有关电气时代和爱迪生的文章,文体和主题不限;2.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结构、表达方式和文章内容的质量;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写作技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电气时代以及爱迪生对科技进步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法、阅读课文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写作法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电气时代的气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迈向电气时代说课稿一、说学情授课的对象是重点中学初三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表现欲望强烈,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
课堂上教师应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科技创新是世界近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发展则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流之一,而电气化时代是世界近代科技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
因此,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近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及“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初中历史9下第7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包括《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两篇课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最基本的推动力,在继承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基础上,又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世界格局,促成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造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此学好本课是学好下一课的前提,本课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知道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4.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类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课后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5.通过分析和认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的异同,学会比较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6.通过介绍中国飞机设计师冯如的成就,掌握古今、中外贯通联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通过学习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4.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和发明家科学贡献的介绍,尤其是分析爱迪生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2.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1.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涉及的发明创造与当今社会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故采纳谈话法、问题教学法教学为主,拉近历史与现实、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师生互动、一系列问题的设置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二是采用比较法、联系法教学,启发学生在分析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它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三、鉴于本节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故要对该单元的阶段特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初步形成学生的“大历史观”,所以运用整体认知方法去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掌握清晰的历史脉络。
2.理论依据:①《课标》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知识,学以致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本课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理念为指导,争取反映出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先进理念。
②心理学告诉我们: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感知体验,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在循序渐进中自然地得出新的感知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办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在设计本课时争取加强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一些学生熟悉的环节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四、说学法及理论依据《课标》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所以指导学生学会将旧知与新知紧密结合,通过比较法来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从课内外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储量;引导学生领略历史人物的探索精神,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一)设疑导思,引入新课教师有意给学生制造一个学习障碍:把教室里的灯关掉,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惊讶、好奇,趁势抛出问题“如果某天甚至是某一周断了电,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生产产生什么影响?”其中有学生以08年雪灾为例,得出一个结论:没有电,生活和生产会乱成一团。
(教师也参与说上一两点感受,)由此引入课题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二)引领探索,新课讲授1.“电气时代”的到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设疑释疑、比较、联系来突破重点内容:(1)电是什么时候开始被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的?(2)哪些著名的科学家为电的发明和应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由学生简单说说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物理课上讲过相关知识)(4)引导复习旧知。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那时被广泛应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它的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什么时代?从此,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电力作为新的动力首先应用于哪个领域?(6)电力与蒸汽动力相比有什么优点?(7)电力后来又开始在哪个领域广泛应用?(8)你们知道至今还在广泛使用的家用电器中有哪些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吗?课后去了解当时还有哪些发明创造,并了解其中哪些创造至今还在造福人类?(9)电力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人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导入框的文字)(10)想想编者将《19世纪末的美国纽约街头》这幅图片安插在此处是什么意图?学生分析后得出结论:电力在美国被广泛应用。
(11)当时在电力技术方面领先世界的是哪些国家?(12)由上题引问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不同特点?学生得出结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英国首先开始,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在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进行。
(13)本课第一小节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象语文学习一样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归纳出电力在生产生活领域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设疑和比较、联系旨在把重点知识讲透,达到提高学生归纳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达到充分提高初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2.发明大王爱迪生我通过以下4个问题的提出以及解答来充分发挥历史的德育教育功能。
(1)同学们已经知道没有电是万万不能的,要是没有了电灯,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由此开始讲解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贡献。
(2)请学生讲讲爱迪生的故事(3)“人们称爱迪生是什么?”他对人类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4)“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5)人们称他是天才,但他自己却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怎么看待他说的这句话?他这么说是否也是这样做的呢?请看课本阅读材料对他发明电灯泡的过程的介绍。
总结: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他的起点很低,却被人们称为光明的使者,对世界作出这么大的贡献,而我们都是小知识分子了,只要我们也能学习他那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锲而不舍的干劲,相信大家在今后也能为人类造福。
3.汽车和飞机的问世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生产和生活领域涌现出了大量的科技创新,促使交通领域也出现了重大的发明创造。
联系现实生活设置如下问题:(1)如果明天你去北京旅游,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2)这些交通工具中,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3)火车是用什么做动力机器?—蒸汽机。
而汽车和飞机是用什么做动力机器?—内燃机(4)内燃机和蒸汽机作为动力机器,哪一种更有优越性,为什么?(5)汽车和飞机的发明者分别是谁?接下来展示一系列早期至现代汽车图片,以及《20世纪初美国的汽车工厂的生产流水线》,说明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6)汽车发明前人类在陆地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马车(7)汽车与马车相比有什么优点?对现代人类而言汽车有什么作用?(8)书本上P127的动脑筋题目中两个人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们应该怎么看?通过分析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9)为人类实现与鸟共翱翔梦想的发明家是谁呢?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了解莱特兄弟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和他们试飞的情况,并讲解中国飞行设计师冯如的事迹,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目旨在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自觉学习这些发明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尝试的可贵品质以及树立为人类造福的高尚理想。
4.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指导学生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特点, 因为答案分散和隐藏在本课的各目中,需要总结归纳才能得出结果,所以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攻破难点的:步骤1:由五位学生完成表格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步骤2: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并在屏幕上出示课件。
通过回顾和分析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注意:讲影响时要承上启下,为下一课埋下伏笔。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继承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基础上,又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世界,它促成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造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下一课将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课堂小结。
用表解法小结。
屏幕出示表解板书:(四)课堂作业。
联系两次工业革命,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学生讲完后教师总结并屏幕出示课件: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中国要走科技强国之路3.科学家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五)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多渠道收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资料,了解更多的科技发明和科学家的故事,目的是使他们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