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水”、“辽海”地名考2

合集下载

“辽海”古称由来考实10页word

“辽海”古称由来考实10页word

“辽海”古称由来考实?お?今天的辽宁地域在古代有多种名称:辽东、辽海、辽左、关东等,其中辽海之称虽不是最早的,但从地理、历史、文化诸方面作全面考察,它却是今天的辽宁文化名称表意最为恰当的一个,那么,其由来何自?本文即寻源探流,从三个方面作考实以明确之。

一、至晚在魏晋之际辽宁地域已称辽海,这一称谓已有约2000年历史20世纪30年代,金毓黻修《辽海丛书》,考辽海名称最早出自《魏书》。

近日,笔者查阅文献,发现最早载“辽海”之称的文献是《晋阳秋》。

《三国志》卷42《蜀志•谯周传》裴注引《晋阳秋》云:(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桓温上表推荐谯周之孙谯秀,有“管宁之默辽海”之句。

这条史料足以确证,东晋时今辽宁地域称辽海,并非是晚至北魏(386―584)时才有辽海之称。

我们知道,魏、晋时今辽宁地域的行政区划名称是辽东、辽西,那么同时将这一地域称为辽海,当是当时社会上的习惯叫法,是泛指辽东、辽西较大范围地域。

我们还知道,地域名称往往都是有久远的历史继承性和延续性的,因此,在没有更新的史料发现之前,可以这样说:今辽宁地域至晚在东晋时就已有“辽海”之称,甚至可以追溯到曹魏时期,就是说辽海之称至少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

二、“辽海”是魏晋以降辽宁地域一贯的称谓自西晋陈寿所修《三国志》以后,历代所修正史如《晋书》、《魏书》、《周书》、《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皆有“辽海”的记载,计65条。

从这些条目中辽海一名所涉及史事的类型看,大致可分六类:(1)在辽海发生战争,如《晋书》卷113载:太和五年(370),“郭庆穷追余烬,慕容评奔于高句丽,庆追至辽海,句丽缚评送之”;《旧唐书》卷54云:“炀帝不恭,厌居皇极,自总元戎,以百万之师观兵辽海,天下始骚然矣”。

(2)述辽海人物,如,《北史》卷21《董谧传》:“谧父京,与同郡崔康时、广阳霍原等,俱以硕学,播名辽海”;《金史》卷103《纥石烈桓端传》:“贞?v四年,桓端遣王汝弼由海道奏事,宣宗嘉其功,桓端迁辽海军节度使、同知行府事,宣差提控如故”。

辽国地理志

辽国地理志

辽国地理志帝尧画天下为九州。

舜以冀、青地大,分幽、并、营,为州十有二。

幽州在渤、碣之间,并州北有代、朔,营州东暨辽海。

其地负山带海,其民执干戈,奋武卫,风气刚劲,自古为用武之地。

太祖以迭剌部之众代遥辇氏,起临潢,建皇都;东并渤海,得城邑之居百有三。

太宗立晋,有幽、涿、檀、蓟、顺、营、平、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十六州,于是割古幽、并、营之境而跨有之。

东朝高丽,西臣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赵宋,吴越、南唐航海输贡。

嘻,其盛矣!辽国其先曰契丹,本鲜卑之地,居辽泽中,去榆关一千一百三十里,去幽州又七百一十四里。

南控黄龙,北带潢水,冷陉屏右,辽河堑左。

高原多榆柳,下湿饶蒲苇。

当元魏时,有地数百里。

至唐,大贺氏蚕食扶余、室韦、奚、靺鞨之区,地方二千余里。

贞观三年,以其地置玄州。

寻置松漠都督府,建八部为州,各置刺史:达稽部曰峭落州,纥便部曰弹汗州,独活部曰无逢州,芬阿部曰羽陵州,突便部曰日连州,芮奚部曰徒河州,坠斤部曰万丹州,伏部曰匹黎、赤山二州。

以大贺氏窟哥为使持节十州军事。

分州建官,盖昉于此。

迨于五代,辟地东西三千里。

遥辇氏更八部曰鳷利皆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内会鸡部、集解部、奚嗢部,属县四十有一。

每部设刺史,县置令。

太宗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京,圣宗城中京,兴宗升云州为西京,于是五京备焉。

又以征伐俘户建州襟要之地,多因旧居名之;加以私奴置投下州。

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

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_辽海_地名渊源与辽海文化符号浅释_王禹浪

_辽海_地名渊源与辽海文化符号浅释_王禹浪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8日/第B04版专版“辽海”地名渊源与辽海文化符号浅释大连大学教授王禹浪大连大学讲师王文轶当前,以辽海文化冠名东北地域文化原因的探讨主要是从“辽海”地名的历史沿革、含义及其地域范围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关于“辽海”地名,金毓黻先生编辑《辽海丛书》时的考释是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他所引用的较早文献《魏书·库莫奚传》等,认为“故称辽东而赅辽西可也,称辽海而赅吉、黑亦可也”。

可见辽海之名由来已久。

关于辽海内涵,至少有四层含义:其一,辽海为辽东之别称;其二,辽海即辽河;其三,辽海为辽河上源之沙漠地区;其四,辽海意赅东北。

根据文献得知,“辽海”之名早于《魏书》之前的《后汉书》,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裴松之作《三国志》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注云:“虽园、绮之栖商、洛,管宁之默辽海,方之于秀,殆无以过。

”当然,我们并非说辽海地名始于南朝宋,但是可以说明“辽海”在这一时期已经使用,而且其出现时间可能早于文献记载。

虽然金毓黻先生把“辽海”引申为“东北”之别称,但从辽海地名的历史沿革及其地域范围来看,用辽海指代东北并非恰当。

那么,“辽海”是否适合冠名辽宁地区的历史文化呢?考证“辽海”作为地域文化之命名,其冠名符号使用时间较长,不过分夸大和缩小所表达的地域范围。

就此而言,“辽海”较“辽东、辽河、辽宁”冠名辽宁地域的历史文化更为适合。

辽海地名含义颇为丰富,据义县奉国寺内所藏的金代明昌三年《宜州大奉国寺续装两洞贤圣题名记》碑文:“自燕而东,列郡以数十,东营为大,其地左巫闾,右白霫,襟带辽海,控引幽蓟。

”碑文中的“辽海”不能理解为地域概念,而是分指辽河与渤海。

从地理分布上看,东营地区正是位于西辽河、下辽河与渤海的环抱之中。

所以,从“辽海”一词自身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加以揣摩,“辽”既可以象征辽地,又可以代表辽河,而“海”则体现了辽宁省的海洋文化。

以此言之,辽海堪称辽宁地域文化、流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集合体,能够反映出辽宁地域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适合冠名辽宁省的历史文化。

辽东地名考

辽东地名考

辽东地名考王禹浪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摘要:“辽东”地名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作为地名,“辽东”一词最早见于《管子》。

根据史料推断,辽东一名至少有2600多年的历史,其出现的时间要早于“辽水”。

其地名由来最初得名于其指代地域“远在九州之东”。

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辽东”一词逐渐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关键词:辽东、辽水在我国的古代文献,尤其是在涉及记载与中国东北历史相关的资料和典籍中,“辽东”地名经常出现。

虽然史学界对这一名称的来源和含义早有探讨,但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辽东”地名有了一些理解和认识,在此欲就“辽东”地名的源流、含义等方面进行考辨。

一、“辽东”地名研究概况邸富生的《辽东考》,刘发的《释辽》、贺政权的《辽东一词的由来及其它》,王成国的《关于“辽东”地名几个问题的探讨》是20世纪80年代考证“辽东”地名的代表之作。

其中探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关于“辽东”地名的由来。

贺政权先生在《辽东一词的由来及其它》一文中对此作了详实的论述。

作者在文中总结了关于辽东一名起始所流行的三种说法:“一曰,辽东之名始于秦灭燕置辽东郡;一曰,始于燕王喜走保辽东之时;一曰,始于战国燕置辽东郡”。

[1]但文中作者并没有肯定这三种说法,而是通过《管子·地数》和宋吕祖谦《大事记》中有关辽东的记载说明在燕置辽东郡之前便已有了“辽东”之名。

发表于同年的《关于“辽东”地名几个问题的探讨》[2]一文亦赞同此观点。

其二,关于“辽东”地名的含义。

金毓黻先生曾于1927年在《辽东文献征略》中指出“盖古帝王宅京于冀、幽、并、雍,辽地适当其东,故幽蓟以东之地,被以是名,非以辽水之东而名之也。

”与金毓黻先生观点相异,邸富生认为“‘辽’并非‘辽远’之意。

辽字原为潦。

因辽与潦古代音同,同音通假,遂转为辽。

”[3]而贺政权在《辽东一词的由来及其它》一文中解释,“辽东之‘辽’字,似因古‘潦水’而得,并在‘辽’字后缀以‘东’字,则示其方位,两字合而构成‘辽东’一词,即为辽水以东之意。

水经注·湿余水,沽河,鲍邱水,濡水,大辽水,小辽水,浿水(2)原文-翻译

水经注·湿余水,沽河,鲍邱水,濡水,大辽水,小辽水,浿水(2)原文-翻译

水经注·湿余水,沽河,鲍邱水,濡水,大辽水,小辽水,浿水(2)原文|翻译【注释】①高梁水:三国魏时开车箱渠,导漯水自今石景山南东接高梁水上源,又自今德胜门外分流东向至今通州区东注入潞河,亦称高梁水或高梁河。

②《刘靖碑》:在今北京市大兴区。

刘靖:三国魏刘馥之子,字文恭,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③武安:白起,战国秦将,事秦昭王,封武安君,坑赵降卒四十万人。

④遏():通塌,堤坝,堤防。

⑤并(bīnɡ)州:古州名,虞舜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

⑥石笼:元代王祯《王氏农书》中有记载:用藤萝或木条编成,圈眼,大笼长二三丈,高四五尺,内装石块,用木桩钉住,接连绵延可用来抵御洪水奔浪。

⑦乘:凌越,漫过。

⑧谒(y )者:官名,使者的别称。

汉哀帝时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

樊晨:人名,不详。

⑨刻地:规定旱地。

⑩渔阳:古郡名,治今北京市密云区。

潞(l )县:古县名,汉置,治今北京市通州区。

原隰(x ):广平与低湿之地。

底平:致功而平,言可耕种。

君:即刘靖。

弘:即刘靖之子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骁骑将军、平乡侯:刘弘的官名。

追惟:追念,回想。

兴复:恢复,复兴。

载利:运载优势。

襁(qiǎnɡ)负:用襁褓背负,指带着孩子。

《易》:亦称《》《》。

占筮书。

民忘其劳:出自《易经兑卦》彖(tu n)传。

郑渠:亦称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今陕西省渭河平原)的人工灌溉渠,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工郑国的建议开凿而成。

追述:述说过去之事。

成功:成就,功绩。

【译文】又有高梁水注入,高梁水上口在戾陵堰承接漯水,水北有梁山,山上有燕刺王旦的陵墓,所以用戾陵来命名这条堰。

河水从这条堰分出支流,东流经梁山南边,又东北流经刘靖碑北边。

碑辞写道:魏使持节都督河北道诸军事征北将军建城乡侯沛国刘靖,字文恭,登上梁山观望河川的源流,考察漯水审度地形地势,赞扬武安的通渠,羡慕秦地的殷富。

于是派部下丁鸿,督率军士千人,于嘉平二年(250)在水中筑堰,以引导高梁河,造了戾陵塌,开了车箱渠。

唯有辽海见峥嵘

唯有辽海见峥嵘

2020.10下文58辽海卫碑(现藏沈阳故宫)用什么文化符号为辽宁地域文化冠名比较贴切?什么样的地域文化符号有利于突出辽宁省的文化个性?在辽宁省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在《确立我省地域文化符号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的提案中,建议将“辽海文化”定位为辽宁的地域文化符号,这一建议曾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的很大兴趣,同时也引起学界的响应,辽宁史学会也多次举行专题研讨会,文学艺术界也参与讨论,并提出“辽海文学”与“辽海画派”的相应概念。

魏晋普遍使用“辽海”一词今天的辽宁省,西起山海关,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临黄渤海分界线,北至内蒙古,有海岸线2200多公里,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既有大河文明,又具海洋文明,受河海文明的双重影响。

在古代,辽宁曾有过多种名称:辽东、辽海、辽左、关东等。

但从地理、历史、文化诸方面作全面考察,史学专家顾奎相和陈琬认为,在这些称呼中辽海之称最为恰当。

陈琬说:“称辽宁为‘辽海’,在东晋时期就已开始。

那时,辽宁地域的行政区划是辽东、辽西,而社会上的习惯叫法将这一地域统称为“辽海”,即泛指辽东、辽西较大范围的区域。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20世纪30年代,修《辽海丛书》时,考证出“辽海”名称最早出自《魏书》,并且对“辽海即辽东”的论断早有精细考证。

对此,陈琬说:“最早载‘辽海’之称的文献是《三国志》: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上表推荐谯周之孙谯秀,有‘管宁之默辽海’之句。

这说明,东晋时辽宁地域就被称为辽海。

而且自西晋陈寿所修《三国志》以后,历代所修正史如《晋书》《魏书》《明史》《清史稿》皆称辽宁为‘辽海’。

”广义的“辽海”不仅指辽宁陈琬介绍,从魏晋以来,辽海一直是一个普遍使用的地域名称。

它是指东界至黄海,即辽宁东至朝鲜、北含吉林以至海,西至今河北辽海卫中千户所百户印2020.10下59本栏编辑/白华鲜省域,山海关内与长城相连的广阔地域。

这从一些历史上在辽宁发生的重要战争中得到证明。

辽代的西辽河水道与木叶山、永、龙化、降圣州考

辽代的西辽河水道与木叶山、永、龙化、降圣州考

心4•炳更地理,第十三辑w・护心*」〔亦「.:;"H・V注」]I-■-■■i i' -■-*;—■mDK:勺辽代的西辽河水道与木叶山、永、宠花:;降茎i君:「忠「、1」二张柏木叶山是契丹人的发样地、契丹人祖先的象征,是契丹人祀天地之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契丹人之于木叶山,凡四时.每兵戎心祀。

在《辽史》中,木叶山频频出现,凡五十余处,治辽代史地者无不涉及。

永州、龙化州、降圣州在辽代均为重要州城,而且此三州与木叶山距离较近,对于研究辽代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都有重要的意文。

木吐山与三州位置的考证,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辈出,意见纷纭,说法互异y莫衷-是。

笔者于余年来,一直考虑木叶山与三州等问题『翻道了有关史料,亦觉_片茫然。

然而,木册K与匕三州问题是治辽史必须回答的问题八負于*木叶山与三州的位置之所以难以考定*应当是亍千多年来地貌的变迁,「自然景物的变化,使木叶臥三州与自然景物之间失去了相互位置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寻找这些自然景物变迁时,留下的瘪迹,恢复一些当时的景物俚囂,做为参眾物,之后再进行比较研究;所以,笔者聲证木pt山与三州之就滑先讨.论辽代西辽迥的水道变迁问题'■「汽厂「:-;:■-■■-一、西辽河流域的地理宀;概况与河道特征地辱研究表明,两辽河冲积平原为一构造沉降盆地•这一盆地形成于侏罗纪,中生代、新生代乃至第三垦的沉积相继覆盖[鎗四纪末期厂这一沉降盖地以细中砂为圭站松散沉积物所填充。

根据钻探资禅F西丘濟冲积平原西部的开笹拗陷城祓邛第谊纪祛槪薙稅层可达210米。

;其岛坏淀加乘另第四纪晚期形成的並砂土和務;衍秒虐,谢Q156米左右为第四纪申期形成的中细矽笄萸看砂砾石层。

-这种地咸避皮映出.早在地质时期,西辽河水道就存在频繁改道命条祥?声、営?西迂河冲积平原总的殖舷是由:西肓东,南北囲宇部微紙「所攻滴剑瘫駅酋症河咖0胡船奧南文看老哈満矗乗输谑忘其扌尿写力韵c伽徐踰£靜旌膈石建;k新弁河攻北的洪积平又有騰格尔河诒北冰前讎満忙入乌麥務龔河后注入沼泽、沙圧艺申%矢举杭膚另吉木:伦河写乌势林其河世汇犬薪笄鼠◎支H西辽河冲积平原禹亲豢地橹秒逐甌河。

“辽水”、“辽海”地名考

“辽水”、“辽海”地名考
水 。 由于 “ 水 ” “ 东” 辽 与 辽 的悠 久性 和 代 表 性 , 一 系 列 以 “ ” 冠 名 的 地 名 的 衍 生 产 生 了重 要 的 影 对 辽 字 响 。 “ 海 ” 除辽 东 、 水 之 外 又 一 个 十 分 重要 的 “ ” 辽 是 辽 辽 字地 名 。 根 据 史 料 分 析 , 海 难 以 涵 盖 我 国 东 辽
北 地 区 , 基 本 涵盖 了今 天 辽 宁 的 大部 分 区域 , 时辽 海 一 名 充 分 体 现 了辽 宁 地 域 文化 、 域 文 化 和 海 但 同 流
洋 文化 的特 点 , 合 冠 名 辽 宁 的历 史 与 文化 。 适
[ 键 词 ] 水 ; 标识码 ] 文 A


“ 水 ” 名 考 辽 地
18 9 8年在 《 地名 丛 刊》 2期 发 表 的《 第 释辽 》 一
文 为代 表 。
( ) 辽 水 ” 名 沿 革 二 “ 地
( ) 水 地 名 研 究 概 况 一 辽
辽水 一名 最早 见 于 《 山海经 ・ 内东 经 》 海 :
辽 水为 我 国古 代六 川 之一 , 名 称 最 早 可 其
水也 。 据 《 清一统 志 》 奉 天通 志》 ” 大 和《 的考 证 ,
大辽 水 即 今 天 的辽 河 , 辽 水 即今 天 的浑 河 。 小 这一 观点 , 为后 来 大多学 者所认 同 , 此处 不再 赘 述 。然 而 , 于 《 关 山海 经 ・ 内东 经 》 辽 水 出 海 “ 卫皋东 ” 中的辽 水 当 为哪 一 条水 却 一 直 存 在 着 争议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 辽 水 乃 今 天 之 辽 河 。 此
第 3 1卷 第 1 2期 2 0年 1 01 2月

“辽海”地名渊源考

“辽海”地名渊源考

合焉 , 谓之辽海 。 ’ 此解 较 《 辽东 志》 为尤 晰 ) 。 近 人 释 辽海 之 义 者 , 谓 辽河 上 源 之地 有 广 大 之 沙漠 , 一望 如海。然终不若 刘经所 释之 明晰。 金人 张 浩构 ‘ 辽海亭 ’ 于 辽 阳 。高 士 谈 有 诗 咏 之, 又何 尝 限 以辽河 上 源 耶 ?《 辽东志》 之 释 辽
学 术界 已成 定 论 的 源 于《 魏 书》 的观点 , 而是源于《 后 汉 书》 或《 三 国志注》 二 书。此 外, 在 辽 宁 省 义 县 奉
国 寺 内有 金 代 明 昌年 间 宋人 张 绍 所 撰 写 的碑 文 中发 现 了“ 辽 海” 的字样 , 这是 第一手资料。
[ 关键词 ] 辽 海渊源 ; 《 魏 书》 ; 《 后 汉 书》 ; 《 三国志注》 ; 辽 海碑 文
“ 岭 南” “ 关中” 等 代 表 各 自地 域 的 文化 符 号 相 继 应 运 而 生 。 关 于 东北 这 一 地 域 的 文化 命 名 虽 然 有 过 讨 论. 但 始终没有达成统一 , 如“ 关 东 文化 ” “ 东 北 文化 ” “ 白 山 黑 水 文化 …‘ 辽 海 文 化 …‘ 辽 东文化” 等 。 尤 其 是“ 辽海” 文 化 中“ 辽海” 一 词 究 竟起 源 于 何 时 , 尚有 待 进 一 步 的探 索 。 经 考 证 “ 辽 海” 一 词 的 渊 源 并 非 是 王文轶( 1 9 8 1一) , 男, 辽 宁大连人 , 助理研 究 员, 主要 从事 东
北史研究 。

哈尔 滨 学 院 学 报
东也 , 曰辽 远也 , 以其 远在 九 州之 东 , 故 日辽 东 。 明人 于 山海关 外 概 称 之 日辽 东 都指 挥 司 , 盖 用 是义 。然 则辽 海 之 名 义 同 辽东 , 又 何 疑 乎 ?或 谓 辽 海命 名 之 义 , 敬 闻命 矣 。若 吉 林 、 若 黑 龙 江, 似非辽 海 所 能赅 。抑 又 不 然 。前 代 之 称 辽 东, 未尝遗 吉 、 黑 之 地 而 不数 。且 称 名 之 例 , 往

辽河的历史变迁.ppt

辽河的历史变迁.ppt
2.辽河口的历史演变 3.辽河平原交通的变化
辽河简介
辽河,作为我国的七大河流之一,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发源于河 北省七老图山脉光头岭,经流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个省。 与辽宁省盘锦市注入渤海。 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22.9万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 明的发源地之一。 辽河全流域由两个水系组成:一为东、西辽河,于福德店汇流 后为辽河干流,经双台子河由盘山入海,干流长516公里;另一为浑 河、太子河于三岔河汇合后经大辽河由营口入海,大辽河长94公里。
六、清末以后辽河平原交通的逐步改善
• 民国时期:拓宽台安县通往各地的道路 • 伪满时期:修筑大量公路和桥梁 • 建国时期:公路铁路遍布辽河平原
• •
四、明朝辽东边墙的修建与交通线的南迁
• 明朝将辽泽天险作为防御地带, 辽河河套的广大地区划 在边墙之外, 于是南路成为唯一的主干陆路交通线,沿 途设置了驿站。这条线路从辽阳始发,经鞍山驿、海州 驿至牛家庄,再西行经沙岭驿、高平驿、盘山驿、板桥 驿、十三山驿到达辽西地区。这条路虽然避开沮洳严重 地段,但也时常遭遇水患。 • 为保证驿路畅通, 明代疏浚路河, 修筑长广道。路河东 起海城县境,西至广宁,长200 余里,后缩短到170 里, 用以排泽水、运粮饷、防边墙,大体与广宁到牛家庄的 驿路平行,故称路河。后沿河修筑堤防,其堤岸即作为 陆路,称为“长广道”。这样一堤两用,改善了交通状况。 但是明代辽河泥沙增多,河流容易淤积决口,道路多次 被冲毁,终于至明末淤废。
辽河平原交通变化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辽河平原的交通 燕国秦开率军进入东北,击败东胡,开拓“辽 西道”。 其基本走向为: 北京——喜峰口(或称卢龙塞)——宁城县黑城 子——大凌河谷——朝阳,——义县、北镇— —辽阳。

“辽海”地名渊源考

“辽海”地名渊源考

The Origin of the Geographical Name of "Liaohai"作者: 王禹浪;王文轶
作者机构: 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611
出版物刊名: 哈尔滨学院学报
页码: 1-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2期
主题词: 辽海渊源;《魏书》;《后汉书》;《三国志注》;辽海碑文
摘要:近年来,地域文化研究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巴蜀""齐鲁""燕赵""吴越""荆楚""岭南""关中"等代表各自地域的文化符号相继应运而生。

关于东北这一地域的
文化命名虽然有过讨论,但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如"关东文化""东北文化""白山黑水文化""辽海文化""辽东文化"等。

尤其是"辽海"文化中"辽海"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有待进一
步的探索。

经考证"辽海"一词的渊源并非是学术界已成定论的源于《魏书》的观点,而是源于《后汉书》或《三国志注》二书。

此外,在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内有金代明昌年间宋人张绍所撰写
的碑文中发现了"辽海"的字样,这是第一手资料。

刍 谈 辽 阳 地 名

刍 谈 辽 阳 地 名

辽阳地名今古谈李生占李成功地名,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也是一种地区符号。

一个地方只是有了名称才可以在文字和言语上进行交流。

地名的形成、延用、变革、消亡,有着广博深远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原因。

今辽阳,战国时叫襄平,后来又有辽东城(北魏)、辽城(唐朝)辽州(唐朝)、昌平(新朝)、辽阳(辽朝)、平州(东汉末年))、东平(元、明朝代)、东宁(元、明朝代)、铁凤城(辽代)、鹤野城(辽代)、鸡山城(金朝)天福城(辽代)之称。

在古代诗人的诗词中,有人把今天的辽阳称作为辽海、辽天、辽地、辽鹤、辽东鹤、自在州、等等,这此证明地名是不断演变的。

辽阳这一地名称谓也是在变化的,秦汉时期,辽东郡有一个下属的縣,叫辽阳,其地址在今天辽中县茨榆坨偏堡子村。

辽天显十三年(公元938),契丹人误认为秦汉时的襄平城就是那时的辽阳城,于是把已经湮灭多年的辽阳县城名移到秦汉时古襄平旧址上,定名为东京辽阳府,而古襄平的称谓却被废掉了,从此古襄平城被称作辽阳城,后经金、元、明、清各朝一延用至今天。

研究变化着的地名,是研究地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研究辽阳地名,是研究辽阳地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振兴辽阳,弘扬辽海文化,应该认真的研究一下辽阳地名的深厚内蕴,为辽海文化建设作贡献。

辽阳的地名很多,形成的历史年代也个不相同,形成、延用、变革、消亡的原因也各不一样,我们只能在众多辽阳的地名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部分地名进行研究,而从地名研究中,突显出辽阳这座古城的灿烂輝煌的深厚文化。

一、里辽阳境内,带“里”字的地名很多,例如:里仁、西二里、东沟里、五里台、东八里、西八里、南八里、。

现代人多在这些地名上加一个“庄”字,表示是一个居民区。

这些地名的出现有着有不同的概念:有人认为,这些地方用与市区的距离远近来表示,如三里远、五里远、八里远等等。

但这个距离中心是从哪里测量的呢?这恐怕一时难于说明白。

这里的“里”字是真正指距离的吗?“里”,作为地名历史是得古远的,在啇、周时代就有许多地方叫什么里的!《管子.度地》中说:“百家为里。

“辽水”原为“潦水”考

“辽水”原为“潦水”考

“辽水”原为“潦水”考
张士尊
【期刊名称】《历史档案》
【年(卷),期】2008()1
【总页数】4页(P16-19)
【关键词】辽河流域;经济文化;东北;才能
【作者】张士尊
【作者单位】辽宁鞍山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X522
【相关文献】
1.古桓水与白水水系考析--兼谈邢澍《桓水考》 [J], 漆子扬
2."辽水"、"辽海"地名考 [J], 王禹浪;王文轶
3.P.3964号文书《乙未年赵僧子典儿契》中所见的“地水”——唐沙、伊州文书中“地水”、“田水”名义考 [J], 朱雷;
4.冬小麦“春浇一水”限水灌溉模式对浅层地下水采补平衡的影响--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为例 [J], 张雪靓;丁蓓蓓
5.评辽水、涎水、列水均指今滦河说 [J], 李健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评辽水、涎水、列水均指今滦河说

评辽水、涎水、列水均指今滦河说

评辽水、涎水、列水均指今滦河说
李健才
【期刊名称】《黑龙江民族丛刊》
【年(卷),期】1999()3
【摘要】辽水、水、列水当今何水,关系到古朝鲜的地理方位和燕、秦、汉与古朝鲜的边界在哪里的问题。

本文根据文献与考古资料指出辽水、水、列水均指今滦河说的错误,认为辽水并无汉武帝以前和以后之分,均指今辽河;汉初的水指今清川江,后汉到隋唐的水指今大同江;列水指今朝鲜的载宁江,而不是大同江,但列口则是指载宁江和大同江合流后的入海口。

【总页数】6页(P59-64)
【关键词】辽水;Pei水;列水;滦河
【作者】李健才
【作者单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今麦郎新品“三水齐发”软化水、维生素水、乳酸菌水“轻”装上阵 [J],
2.《吕氏春秋·察今》"表澭水"笺说 [J], 李先华
3.黄帝所居“姬水”新观察——今新郑潩水可能是古有熊国之姬水 [J], 刘文学
4.“辽水”原为“潦水”考 [J], 张士尊
5.《吕氏春秋·察今》“表澭水”笺说 [J], 李先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略论地名和辽河流域城市名称变迁史

略论地名和辽河流域城市名称变迁史

略论地名和辽河流域城市名称变迁史江西地名研究//地名的范围包括的内容很多、很广,如:山脉名称、河流名称,还包括国家行政区域名称。

国家行政区域名称中包括省、市、区、县、村等名称。

我国的《知识产权法》规定:人、单位、自然地域都享有名誉权(名称权),名誉权不仅是称谓,也是形象权,更是经济利益权和行政管辖权。

所以地区区划地名的工作是有着重要的社会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地区区划地名的工作应自觉的遵守和践行中央领导的有关指示:实事求是,发展是硬道理;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执行这十九个字的中央领导的指导原则,是做好地区区划地名工作的政治基础和科学基础。

地名内容广泛而繁杂,现就城市名称及变化进行探讨。

一个城市的名称就是代表这个城市的旗帜、是这个城市的灵魂。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资讯、信息得到空前的爆炸性的发展,各种资讯、信息非常丰富、非常复杂。

但是作为一个城市来说,首要的资源、信息就是城市的名称,城市的名称是城市的第一张名片,也是对城市的第一次“包装”。

城市名称对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的形象,扩大城市的影响都能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城市名称即是城市的宝贵无形资产,也是城市的宝贵有形资产。

城市名称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对城市名称的命名要求和条件也就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

一个城市的名称应具备的最优化的基本要求就是:“三实”和“三美”。

一、城市名称的高标准是“三实”和“三美”1.城市名称的“三实”就是使城市的名称应当尽量达到:(1)真实,(2)现实,(3)史实。

(1)真实。

城市的名称应符合城市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实际状况,反映城市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的客观特征。

新命名的地名应考虑有一定的前瞻性。

(2)现实。

城市的名称应该表达城市所在地域的当代政治、经济、军事的形势,反映城市所在地域的社会和人文科学的独特性。

(3)史实。

城市的名称应该表达城市所在地域自然地理的真实状况,反映城市所在地域的社会和人文科学发展繁荣的情况下,还应适当的考虑城市所在地域的历史延续和继承。

辽河历史名称辨析

辽河历史名称辨析

辽河历史名称辨析在现代许多有关辽河的文献中,几乎都引用了这样的一段文字——“辽河,古代称句骊河,汉代称大辽河,五代以后称辽河,清代称巨流河。

”这一说法不知起始于何时何处。

但是经过认真查阅历史资料,发现其中谬误颇多,与历史记载明显不符。

为了正本清源,避免以讹传讹,有必要一一加以辨析。

一,“古代称句骊河”。

此说至少有三方面不能自圆其说:1、假若作者将“古代”定义为秦汉以前,那么这一时期有关地理的著述屈指可数,其中只有关于辽水的记载,而没有句骊河的字样。

如《山海经》中的“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

”(据专家考证,潦水即辽水,卫皋为河北七老图山。

)《汉书·地理志》中的“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千二百五十里。

”等。

2、魏晋南北朝之前,中国的河流均以单字如泾、渭、淮和双字“X水”命名,隋唐以后才渐次改“水”为“河”。

如三国时期的《水经》和北魏时期的《水经注》,分别记述河流137和1252条,河流的名称均为“X水”二字。

3、句骊河一词最早见于清代的一些史籍,与此说显然存在时代误差。

二,“汉代称大辽河”。

如上所述,河之用语仅出现在隋唐之后,此说显然有失严谨。

不过汉代却有大辽水、小辽水的记载,如《水经》所云:“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

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

又东南,过房县西。

又东,过安市县。

西南,入于海。

又,玄菟高句丽县有辽山,小辽水所出。

西南,至辽隧县,入于大辽水也。

”据专家考证,大辽水、小辽水即今天的辽河和浑河。

三,“五代以后称辽河”。

此说似乎也不十分准确,因史料中鲜有记载。

辽河一名最早见于辽宋时期。

如北宋的著名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记载:“柳城,东至辽河,西至大海三百四十里。

”《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记载:“离兔儿涡东行,即地势卑下,尽皆萑苻沮洳积水。

[有河]名曰辽河。

濒河南北千余里,东西二百里,辽河居其中。

隋唐征高丽多经由此。

”而到了明清时期,辽河一名已被广为记录了。

四,“清代称巨流河”。

大辽河上之二十五—从辽一井到上口子

大辽河上之二十五—从辽一井到上口子

大辽河上之二十五—从辽一井到上口子大辽河,是辽宁省独流入海河流浑河与其支流太子河合流后形成的下游河段的别称,系指浑河干流在盘锦市三岔河与太子河汇合后,由三岔河起始,向西南方向流至营口市永远角的大辽河口注入渤海辽东湾的下游94公里河段。

辽河、大辽河从过去的连体婴儿,到如今的互不相干,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与巨变,都是盘锦的母亲河。

在历史上,浑河曾是辽河的支流,1958年以前,辽河下游入海河道分为两支,西支旧称双台子河,为今辽河唯一入海河道;南支旧称外辽河,南行至盘锦附近与浑河、太子河汇流,遂成为大辽河。

1958年政府实施了外辽河截断工程后,大辽河渐渐成为浑河干流下游的一部分。

大辽河全河为感潮河段,大潮可上溯至三岔河以上。

整个大辽河的流向是向西南,左岸仅有一级支流劳动河一条,右岸有一级支流南河沿排水总干、新开河等,全域流经鞍山、盘锦、营口三市,由三岔河经下坎子、石佛、赏军台、田庄台、水源、至荣兴农场附近,经鸭岛进入入海口。

浑河水系虽属于辽河流域,但不属于辽河水系,而是平行于辽河水系的独立水系,大辽河在1958年外辽河截断工程实施前属于辽河水系,该工程竣工后,大辽河应属于浑河水系浑河干流下游。

浑河古称辽水、小辽水,辽代以后称为今名,因水流湍急,水色混浊而得名,是辽宁省的主要河流之一,也是辽宁省的精华地区,流域内有沈阳、抚顺等著名大城市。

浑河上源又名纳噜水,或称英额河,沈阳市附近河段又名沈水,下游蒲河汇入后又称蛤蜊河。

发源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长白山支脉的滚马岭西侧,流经清原、新宾、抚顺、沈阳、辽中、辽阳、海城、台安、盘锦、营口等市县。

在三岔河与太子河汇流,又西流入渤海辽东湾,全长415公里,流域面积1.15 万平方公里。

2019年11月21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官网“标准地图服务”栏目披露的《盘锦市地图 1:60万32开》、《营口市地图 1:67万 32开》中,两市交界处的大辽河已正式更名为浑河。

此外,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官网“标准地图服务”栏目公开的省级标准地图也显示了上述河流更名后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水”、“辽海”地名考王禹浪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文轶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摘要:辽水为我国古代六川之一,其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

辽水之内涵为辽地之水。

由于“辽水”与“辽东”的悠久性和代表性,对一系列以“辽”字冠名的地名的衍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辽海”是除了辽东、辽水之外又个十分重要的辽字地名。

根据史料分析,辽海难以涵盖我国东北地区,但是基本涵盖了今天辽宁的大部分区域,同时辽海一名充分体现了辽宁地域文化、流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点,适合冠名辽宁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辽水、辽海一、“辽水”地名考(一)辽水地名研究概况辽水一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辽水出卫皋东”。

在《吕氏春秋》、《汉书·地理志》、《通典》、《通考》、《大清一统志》等其它古籍中也有关于辽水的记载。

《水经》中最早有关于大、小辽水的记载。

其文曰:“高句丽县有辽山,大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

”据《大清一统志》和《奉天通志》的考证,大辽水即今天的辽河,小辽水即今天的浑河。

这一观点,为后来大多学者所认同,此处不再赘述。

然而,关于《山海经·海内东经》“辽水出卫皋东”中的辽水当为哪一条水却一直存在着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此辽水乃今天之辽河。

如,贺政权在《辽东一词的由来及其它》(发表于《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2期)、邸富生在《辽东考》(发表于《地名丛刊》,1985年1期)等文中均从此说。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此辽水应为今天的浑河。

持此说者主要以刘发于1988年在《地名丛刊》第2期发表的《释辽》一文为代表。

(二)“辽水”地名沿革辽水为我国古代六川之一,其名称最早可查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辽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辽阳。

”至东汉有辽水和大辽水之别。

《汉书·地理志》:“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千二百五十里。

”“高句丽,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

”大约与此同时或稍后时期又见小辽水之称。

《水经》云:“高句丽县有辽山,小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小辽)水出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会。

”“小辽水又西南经襄平县为淡渊,晋永嘉三年涸。

小辽水又经辽队县入大辽水。

”从史书记载有关大、小辽水的流经方向、流经地域等因素不难判断,大、小辽水虽相汇但不同源,当为两水。

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考,“浑河在司西北,一名小辽水,源出塞外,西南流。

”又有《奉天通志》考:“大辽水即今辽河,小辽水即今浑河。

”辽河、浑河之称均始于辽代。

《辽史·地理志》载:“辽河出东北山口为范河,西南流为大口,入于海……浑河在东梁与范河之间。

”因此,大辽水为辽河古称,小辽水为浑河古称早已为史学界所公认,但是关于《山海经·海内东经》和《汉书·地理志》中的“辽水”是否为同一河流目前尚有争论。

《汉书·地理志》中的“辽水”其发源地、流经路线与《水经》中关于“小辽水”的描述如出一辙,故而可以断定此“辽水”为小辽水(浑河)无疑。

至于《山海经·海内东经》之“辽水”,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为大辽水(辽河);一为小辽水(浑河)。

主前者主要依据《水经》:“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

”疑“卫白平”为“卫皋”之误写。

[1]主后者则认为“卫皋”应读“窝集”,乃古肃慎语,浑河上游女真人称纳鲁河,《盛京通志》所考纳鲁河“源出纳鲁窝集,流入安巴尼雅勒山,即为浑河。

”[2]就此二观点而言,我们认为均是对史料语言的一种推断。

前者是从字形的角度,后者是从读音的角度,仅此是很难判断哪一种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的。

如果从河流的流经方向的角度来考虑就比较明朗了。

古代浑河是从东北向西南流,于辽队(今三岔口)注入辽河,西南注入渤海,与《山海经·海内东经》“辽水”的流经方向相左。

辽河有东西二源,西源出今内蒙古境内的白岔山东南流,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附近与东辽河汇合后折向东南至铁岭地区折向西南,注入渤海。

因此,从辽河的大体的流经方向及其发源地与入海口的位置比较来看,基本为东南流,过辽阳,注渤海,符合《山海经·海内东经》关于“辽水”的记载。

可以推断,《山海经·海内东经》之“辽水”当为大辽水(辽河),而其语序亦应当为东南入辽阳, 注渤海。

继《汉书·地理志》以后,“辽水”之称又再次发生变化而专指“大辽水”,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大辽水”条:“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

”《大清一统志》辽河条:“唐时,辽水已合东西二源言之”等。

(三)“辽水”地名释义辽水一名虽然得名较早,但缺乏对其含义的考证和记载。

有学者认为辽与潦古为同音通假字,而潦又有涝音,同涝,所以辽有涝之意,如“辽泽泥潦,车马不通”等[3]。

我们认为,辽与潦同liao音,而潦与涝同lao音,不能把辽简单的代换为涝,二者并非等量关系。

如果可以代换,为何不见把辽水异写成涝水或把水涝异写成水辽呢。

而且,辽河自古中下游水量较为充沛,其主源西辽河流经干燥的半荒漠、黄土地区,就其干流而言根本谈不及水涝。

故此,把辽水的由来[1]刘子敏.关于“辽东”的考辨[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1).[2]刘发.释辽[J].地名丛刊,1988,(2).[3]邸富生.辽东考[J].地名丛刊,1985,(1).归结为水涝是很难讲得通的。

在考辽东一条时,我们已有考证,辽东含义有广狭之分,其内涵虽源于方位名词,但却表示一地域概念,其范围西起努鲁儿虎山和滦河一线,东到清川江一带,即“辽地”(可参见作者《“辽东”地名考》一文)在此基础上理解辽水,我们认为应当释为辽地之水。

在对辽东、辽水地名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地名现象,这就是在我国东北地区存在大量以“辽”字冠名的地名,其中县级以上的辽字地名就有40多个。

统观这些辽字地名,虽然其名称没有出现在同一历史时期,但却呈现出相近的分布特点和命名规律。

按其名称属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别:行政建置名称: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辽中县、辽源市、辽东州、辽东省、辽西省、辽北省、辽东郡、辽西郡、辽海卫、辽阳行省、辽东属国、辽东都司、辽东国、辽东城、辽东道、辽州、辽阴、辽队、双辽市、通辽市、东辽县区域名称:辽东、辽东外徼、辽左、辽西、辽北、辽南、辽海、辽东半岛自然地理名称:辽河平原、松辽平原、辽河、辽山、辽东湾、辽水、大辽水、小辽水、辽东故塞、辽泽、东辽河、西辽河通过对以上辽字地名的分类、比较,可以看出这些辽字地名多以“辽”字冠名,其命名具有继承性和对称性。

如大辽水、小辽水、辽河是对辽水一名的继承,辽东州、辽东省、辽东郡、辽东属国、辽东都司、辽东国、辽东城、辽东属国、辽东道等是对辽东一名的继承;辽东与辽西相对称,辽北与辽南相对称,辽东郡与辽西郡相对称,大辽水与小辽水相对称,辽东省与辽西省相对称,东辽河与西辽河相对称等。

就其分布而言,这些辽字地名集中存在于今天的辽宁地区以及辽宁、吉林两省交界地区。

从流域的角度来看,大多分布在辽河流域。

这种命名特点和分布规律说明了人们对“辽地”这一地域概念的认知,也相对清晰的反映了辽地的地理范围。

结合上文对辽东含义和辽水的考证:辽东有辽地的含义,辽水即今辽河。

那么这种分布也恰恰说明了辽东、辽水是其它辽字地名的源流,影响着其它辽字地名的分布和命名。

这种影响从这些辽字地名的名称中也不难看出。

在上述的44个地名中,有14个以辽东冠名,辽东一名的影响力由此可窥一斑。

以辽水冠名的虽然只有3个,远不及辽东,但许多辽字地名是直接或间接因其而得名,并多分布在其流域附近。

如辽河、东辽河、西辽河即直接得名于辽水;辽源因位于东辽河之发源地而得名;双辽于1940年10月1日,按伪满洲国国务院勒令第5号命令,将双山、辽源两县合并,取两县县名之首字,称为双辽市;辽阳因遵循“山南水北”曰阳的命名规律,地处小辽水之北而得名,等等。

总之,辽字地名的命名与分布反映了辽东、辽水对众多辽字地名的命名和含义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了辽地这一地域概念的相对稳定性,并且为辽宁地域文化的命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即辽宁地名文化对辽字的热衷与重视这一特殊的地名文化现象。

二、“辽海”地名渊源与辽海文化符号浅释近些年来,地域文化的研究在一度低弥之后又逐渐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热爱,“巴蜀”、“齐鲁”、“燕赵”、“吴越”、“荆楚”、“岭南”、“关中”等代表各自地域的文化符号相继应运而生。

关于东北这一地域的文化命名虽然有过讨论,但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如“关东文化”、“东北文化”、“白山黑水文化”、“辽海文化”、“辽东文化”等。

那么哪种命名更加适合概括东北这一地域的文化呢?2004年10月、2006年11月,辽宁省历史学会先后两次在大连召开了“辽海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

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即是讨论以“辽海文化”冠名东北地域文化的原因及其文化特征。

通过阅读“辽海历史文化讨论会”的会议综述及亲自参加2006年度的“辽海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使我们有机会对“辽海文化”的研究状况有一个基本掌握。

有感于斯以及基于对辽海地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考虑,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辽海地名渊源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专门考释。

因此,本文把对辽海地名的考证作为单独的一章进行论述。

当前,对用以辽海文化冠名东北地域文化原因的探讨主要是从“辽海”地名的历史沿革、含义及其地域范围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的。

“辽海”地名的历史沿革和含义,金毓黻先生早在编辑《辽海丛书》时就曾作过考释:“命名辽海,何也?考《魏书·库莫奚传》云:‘乃开辽海,置戍和龙’。

《北史·突厥传》云:‘其地东至辽海,以西至西海万里’。

《唐书·薛仁贵传》谓,‘仁贵威震辽海’。

此辽海一名之所由出也。

宋人之《乘轺录》载辽馆伴刘经之语曰:‘辽海即辽东也,乐浪、玄菟之地皆隶焉。

’此一义也。

《辽东志》谓:‘艾河源出那丹府,西流与土河会,别名辽海。

’又谓:‘辽海源接艾河,西流入梁房海口。

’此云辽海即指辽河,此又一义也。

(《明史·地理志》:‘三万卫西有大清河,东有小清河流合焉,下流入于辽河,东北有艾河流合焉,谓之辽海。

’此解较《辽东志》为尤晰)。

近人释辽海之义者,谓辽河上源之地有广大之沙漠,一望如海。

然终不若刘经所释之明晰。

金人张浩构‘辽海亭’于辽阳。

高士谈有诗咏之,又何尝限以辽河上源耶?《辽东志》之释辽东也,曰辽远也,以其远在九州之东,故曰辽东。

明人于山海关外概称之曰辽东都指挥司,盖用是义。

然则辽海之名义同辽东,又何疑乎?或谓辽海命名之义,敬闻命矣。

若吉林、若黑龙江,似非辽海所能赅。

抑又不然。

前代之称辽东,未尝遗吉、黑之地而不数。

且称名之例,往往以大赅小,如元人之称辽阳行省,非辽阳一地所能限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