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题地球运动(有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检测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3cb825b307e87101f69678.png)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检测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面地球自转速度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A、B、C、D、E、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点是A.点A、F B.点B、A C.点C、D D.点E、B2.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A.0个B.5个C.3个D.4个3.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为A.23时56分4秒B.24时C.23时3分56秒D.一个恒星年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A.43º08′ B.46º52′ C.23º26′ D.26º2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赤交角的大小影响地球自转速度B.黄赤交角度数即为回归线的度数C.黄赤交角始终不变D.图中α是黄赤交角2010年6月26日出现月偏食,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此次出现月偏食时,地球公转的大致位置是A.A点后的几天B.B点后的几天C.C点后的几天D.D点后的几天7.当地球公转到A点后的几天内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速度达最慢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速度达最快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速度达最快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速度达最慢8.当地球公转到B点附近时A.夜弧和昼弧不等长B.北极圈内为极夜C.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D.南半球为春季下图为2018年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的昼长长短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10.该日过后,四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A.甲地昼长夜短,昼渐长 B.乙地的昼长逐渐增长C.丙地极昼现象立即消失D.丁地昼短夜长,夜渐短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22°57'S,43°12'W)举办,左图示意该市部分地理景观位置.北京时间8月13日2时完成的男子20公里竞走决赛中,中国选手王镇以1小时19分14秒的成绩夺得冠军,成为第三位夺得奥运会金牌的中国男子田径运动员.直播期间电视台播放基督像(位于山顶,高30米)拥抱太阳的画面成功抢镜(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画面拍摄地点位于A.①B.②C.③D.④12.若想在该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场景,合适的日期是A.5月1日B.5月31日C.11月3日D.12月1日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本次世界杯决赛于北京时间7月15日23时在莫斯科的卢日尼基体育场进行.下图为俄罗斯世界杯赛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第21届世界杯举办期间,下列城市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索契B.伏尔加格勒C.莫斯科D.圣彼得堡14.第21届世界杯决赛开始时,下列城市收看直播临近正午的是A.巴黎(2°E) B.巴西利亚(48°W)C.东京(140°E)D.洛杉矶(118°W)读110°E经线M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0°,回答下面小题.15.M地的纬度位置为A.23°26′N B.20°NC.23°26′S D.20°S16.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A.46°34′ B.43°26′C.86°34′ D.83°26′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7.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A.圣保罗(46°W) B.华盛顿(77°W)C.开普敦(18°E) D.莫斯科(38°E)18.据题设条件回答,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升起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读图,外圆为晨昏圈,中心点O为太阳直射点,N为北极点,A点地理坐标为(66°34′N,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O点的地理坐标为A.0°,0°B.23°26′N,0°C.23°26′N,180°D.0°,180°2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E点和F点都在回归线上B.E点和F点都在赤道上C.O点此时昼夜平分D.AEB为昏线21.此时北京时间是A.6月22日20时 B.6月22日8时C.12月22日8时 D.12月22日20时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为遮阳板设计原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23.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该地的纬度是A.90°N B.66°34′N C.90°S D.66°34′S25.关于地球上昼夜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至日,地球上昼半球大于夜半球 B.冬至日,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C.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D.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越长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5小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6.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的位置示意图和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12分)(1)在图中的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________.(2)右图所示的光照情况对应左图中的____(填图中字母)位置,其节气为____.(3)当地球位于左图中的B、D两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4)右图中的EF线为____(填"晨"或"昏")线,E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F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__小时.(5)左图中从A到B的一段时间内,山西省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__.(6)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半球正值____(填季节).此时全球出现极昼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下图中,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黄赤交角取23.5°,b点的纬度为30°S.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b点的区时是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2)此时,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___________.(3)下图中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上图一致的有___________.(4)图中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__;白昼由长到短,排列是_________.(5)为了充分利用阳光,人们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做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在b 点所在纬度,这种支架可调节的角度幅度应不少于______(度数)这一天,人们会将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调节到_______(度数)(6)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时,a点(北极圈)所在纬度将会变__________(大、小)地球上的五带中范围变大的有____________,范围变小的是___________.28.读图,回答下问题(箭头表示太阳光线,C点经度为30°E,虚线表示回归线或极圈). (10分)(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日期为_______月______日前后.(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经度_____,纬度_______,株洲市的昼夜长短状况如何____________.(3)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______.三地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排序是_________.(4)图中B地______时日落,C地昼长比A地昼长长________小时.29.下图为某时刻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10分)(1)此刻太阳直射的经度为___________.P点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自传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____.(3)如果A点的时间为19时20分,B点所属时区是____________,B地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_.(4)若此日以后周口的昼长变短,则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_(方向)移动,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点.(5)PA为晨昏线中的_________线.30.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6分)(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________日前后,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区是________.(2)A地经度是______,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______.(4)一年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_______.答案第Ⅰ卷(选择题)【答案】1.A2.A3.B【解析】本题组以地球自转速度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地球自转线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和自转周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图中A、F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A符合题意.图中B点的纬度比和A点大,自转线速度B点比A点小,排除B.图中C点的纬度比和D点小,自转线速度C点比D点大,排除C.图中E点的纬度比和B点大,自转线速度E点比B点小,排除D.2.北极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为0,而图中A、C、D、E、F五点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因此,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0,A 符合题意.3.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就是以太阳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应为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选项B符合题意.如果以恒星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因此A、D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转没有一个时间为23时3分56秒的周期,因此C不符合题意.【答案】4.C5.B【解析】4.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26',C项正确.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与黄道面呈66°34"的交角,故黄赤交角始终为23°26",C项正确.5.黄赤交角的大小并不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决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并非不变的,它一直有微小的变化,但由于变化较小,所以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β是黄赤交角,故B项正确.【答案】6.A7.D8.D【解析】6.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6月26日是在夏至日之后,图中A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说明为夏至日,因此此次出现月偏食时,地球公转的大致位置是A点后的几天,正确答案为A.7.据材料和所学知识,A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当地球公转到A点后的几天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且地球向远日点公转,公转速度达到最慢,故正确答案为D. 8.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B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为二分日,顺着地球公转方向,B点日期之后的C点为冬至日,因此B为秋分.秋分日时,夜弧和昼弧等长,A错.该日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B、C错.此时为北半球秋季,南半球为春季,D对.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9.B10.D【解析】9.2018年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平分.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相比而言,乙地昼长为12小时,昼夜平分,所以乙地位于赤道,纬度最低.一般而言,地球上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所以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乙地,故选B.10.读图可知,甲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乙地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丙地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丁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所以甲地昼渐短,A错;乙地位于赤道,全年昼夜平分,B错;丙地不一定刚好位于南极圈上,若丙地位于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现象不会立即消失,C错;丁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依然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正确,故选D.【答案】11.B12.A【解析】11.材料信息表明,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8月13日2时拍摄图示画面,经计算可知,里约热内卢(43°12'W)的地方时约为15时7分,为下午时间,当地位于直射纬线以南,正午太阳在正北,下午太阳应位于西北风,则拍摄地点应位于雕像的东南方,图中①、②、③、④地分别位于雕像的偏南方、东南方、偏东方、偏北方,因此画面拍摄地点位于②,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2.若想在该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场景,则合适的日期应与8月13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相同.8月13日处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约52天,则直射点在相同纬度的日期处于夏至日之前52天,即5月1日前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13.D14.B【解析】13.世界杯开赛日6月14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四城市中圣彼得堡纬度最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D正确.故选D. 14.世界杯决赛时间是北京时间(东八区)7月15日23时,巴黎(2°E)位于北京西边8小时左右,为15时左右,巴西利亚(48°W,西三区)位于北京西边11小时左右,为12时左右,东京(140°E)位于北京东边1小时左右,为24时左右,洛杉矶(118°W,西八区)位于北京西边16小时左右,为7时左右,收看世界杯决赛直播正值当地正午前后的城市是巴西利亚,B正确.故选B.【答案】15.B1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学生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15.南北回归线上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6°52′,由材料可知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0°,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C错误;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2月22日,所以说该地位于北半球,B对D错误.所以选B.16.从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2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46°34′,选择A.【答案】17.B18.D【解析】17.根据晨昏线的分布及题干信息可知,此图是南半球的经纬网图,AB一线的西侧是白天,东侧为黑夜,AB线是昏线.B点是18点,北京时间是12点,与北京不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是60°W向西到180°之间,由此可得只有华盛顿在此范围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根据C点的日出越来越早可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由A点是68°S可判断此时应为6月底,地球上非极昼极夜的地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尼罗河正为洪水期,马达加斯加岛纬度低于塔斯马尼亚岛,因此马达加斯加岛白昼长于塔斯马尼亚岛.D正确,ABC错误.故选D.【答案】19.C20.B21.B【解析】1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点是北回归线;A的经度是0°,O点的经度与A点经度构成经线圈,所以经度是180°.故选C.20.E、F经度差是180°,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E点和F点不可能在回归线上,A 错.赤道上始终昼夜均等,E、F经度差是180°,可能交与赤道,平分赤道,B对.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C错.顺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D错.故选B.21.由以上分析可知,O点为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180°,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180°经线为地方时12点,则可求出北京时间为8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22.D23.A【解析】该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2.根据图示和题目叙述:遮阳板收起目的是为了采光,应为冬季.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表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较小,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选D项.23.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夏季室内光照面积大.应该加长遮阳板,可以起到遮阳作用,或者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安装的高度.所以选A项.【答案】24.D25.C【解析】24.从图可知,该地冬至日出现极昼,夏至日出现极夜,由此可知该地位于南极圈,即66°34′S,D正确,故选D.25.无论什么时候,昼半球和夜半球都相等,A错误.冬至日,南极圈内全部是极昼,B错误.纬度越低昼夜变化幅度越小,相反,变化幅度越大,C正确.直射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D错误.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26.(12分)【答案】(1)逆时针方向(2)C;北半球的夏至日(3)从赤道向两极递减(4)晨;0或24;0(5)白昼渐长,黑夜渐短(6)冬季;66°34'N(66.5°N)及其以北地区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解析】(1)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2)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节气为夏至日.在公转轨道图中,主要利用地轴倾斜方向判断冬(夏)至日.相对于垂直方向,地轴左倾,左侧为冬至;地轴右倾,右侧为冬至,因此公转轨道图中A位置为冬至日,C位置为夏至日.(3)左图中A位置为冬至日,C位置为夏至日,因此B位置为春分,D位置为秋分.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因此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4)沿纬线做出地球自转方向,过EF线后将进入昼半球,因此EF线为晨线.图中F点所在经线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因此地方时为12:00,E点与F点地方时相差12小时,因此E点的地方时为0或24时.图中F点无昼弧,为极夜现象,因此F点的昼长为0小时.(5)左图中从A到B,时间为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因此山西省昼短夜长,但白昼渐长,黑夜渐短.(6)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为夏至日,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白昼达全年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27.(12分)【答案】(1)(23.5°N,120°E)3时(点) 12时(点)(2)2/3(3)A、D(4)cab acb(5)47°53.5°(6)小热带和寒带(热带和南北寒带)温带(南北温带)【解析】题目通过半球太阳光照侧视图,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及地球运动等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1)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可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30°E,可知30°E地方时为6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可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0°E.因此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5°N,120°E).从图中看b点所在经线在30°E西侧45°,因此地方时比30°E晚3个小时,为3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为12点.(2)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30°E地方时为6点,60°W为0点,新一天的范围从60°W向东到180°,新的一天共240°,占全球2/3.(3)可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A、D两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与日照图中所示日期一致.B图中全球昼夜平分,表示二分日,C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4)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昼长自北向南递减.c位于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5°,昼长为12小时.a 位于66.5°N,正午太阳高度为47°,昼长为24小时.b位于30°S,正午太阳高度为36.5°,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为c、a、b.昼长由长到短为a、c、b.(5)b位于30°S,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为47°,这种支架可调节的角度幅度应不少于47°.这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5°,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人们会将太阳能热水器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因此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调节到53.5°.(6)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度数即极圈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时,a点所在纬度为65°,会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为南北纬25°,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扩大,热带和南北寒带范围会变大,南北温带范围会变小.28.(10分)【答案】(1)夏至 6 22(2)150°E 23.5°N 昼长夜短(3)A<B<C A<C<B(4)18 16【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26′N;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图中昼夜半球分界线东侧为昼半球,该分界线为晨线,其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则C点所在经线30°E为4点,则150°E地方时为12点,太阳直射该经线.该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西安位于北半球.(3)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其余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图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其次是B地,C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即A< B <C.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三地中A地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其次是C地,B 地线速度最大,即A<C<B.(4)图中B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6点日出、18点日落.C地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在日出,其地方时为4点,则该地昼长为16小时;A地位于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昼长为0,则C地昼长比A地昼长长16小时.29.(10分)【答案】(1)45°W 极昼(2)C C C(3)西十区4:40(4)南23(5)昏【解析】(1)此刻,阴影部分为黑夜,即夜半球中间的135°E经线时刻是0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是45°W,时刻是12点,太阳直射的经度为45°W.P点的昼夜状况是极昼,夜长为0.(2)图中越向北,白昼越长,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C.自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最小的是C.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最大的是C.(3)如果A点的时间为19时20分,是日落时间,135°E时刻是0点,即东9区的区时是24点.A点比135°E时刻晚4小时40分,B点与A点对称,时刻是4点40分,所属时区是西十区,B地日出时间为4:40.(4)若此日以后周口的昼长变短,则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此时,135°E时刻是0点,北京时间为23点.(5)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PA为晨昏线中的昏线. 30.(6分)【答案】(1)冬至(12月22日) 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2)180°8(3)(60°E,20°S)(4)46°52′【解析】(1)因AO为昏线,所以可判断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太阳直射20°S,那么其日期为冬至日前后.(2)因图示O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其地方时为24时,那么A点所在经线为日界线,其经度为180°;因赤道地区夜长为12小时,所以图示相邻经线差为30°,时间差2小时,所以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0时,又因A点位于昏线上,所A地的日落时间为20小时,那么夜长为8小时.(3)O点的地方时为24时,其经度为120°W,那么12时的经线为60°E,因此太阳的直射点位于60°E经线上.(4)A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所以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其值为43°08′,所以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90°-43°08′= 46°52′.。
高一地理地壳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地壳运动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612a4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4.png)
高一地理地壳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1. 简答题:请解释什么是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上地壳发生的各种变动和运动的总称。
这些运动包括地壳的隆起和下陷、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等。
2. 填空题:请填入合适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句子。
- 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动力是内部的热能。
- 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
3. 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 地壳运动是由以下哪种能量驱动的?
A. 风能
B. 太阳能
C. 内部热能
D. 水能
答案:C
- 以下哪种不属于地壳运动?
A. 地震
B. 地壳的隆起和下陷
C. 火山喷发
D. 河流的形成
答案:D
- 地壳运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B. 风力运动和地磁运动
C. 水能运动和光能运动
D. 动力运动和磁力运动
答案:A
4. 简答题:简要说明地壳运动对人类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壳运动产生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可以造成严重的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地壳运动还影响地貌的变化,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
人类需要充分了解地壳运动,以便更好地适应和预防可能的自然灾害。
以上是《高一地理地壳运动练题(含答案)》的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高二地球的运动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5b50c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0.png)
高二地球的运动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24小时B. 365天C. 27.3天D. 12月2.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 24小时B. 365天C. 27.3天D. 12月3. 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A. 椭圆B. 圆C. 椭圆和圆交替D. 不规则形状4. 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导致了:A. 春分与秋分的现象B. 白昼与黑夜的交替C. 季节的变换D. 月相的变化5. 地球的自转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 赤道附近B. 南极圈附近C. 北极圈附近D. 中纬度地区二、判断题1.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轨道运动。
A. 对B. 错2. 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自转的轴线,A. 对B. 错3.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
A. 对B. 错4.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A. 对B. 错5.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
A. 对B. 错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为什么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会导致季节的变化?3. 地球公转的周期和速度有关吗?为什么?4. 你认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人类有哪些重要影响?四、计算题1. 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每小时1670千米,求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2. 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是1.5亿千米,求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3. 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每秒29.8千米,求地球公转半个月需要多长时间。
4. 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如果地球公转岁差累积了100个周期,需要多长时间?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A4. C5. A二、判断题1. B2. A3. A4. A5. B三、简答题1.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周期大约为24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周期大约为365天。
2.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当某一半球离太阳更近时,该半球受到太阳辐射较多,温度升高,进入夏季;相反,当某一半球离太阳较远时,该半球受到太阳辐射较少,温度降低,进入冬季。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解析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0c7fc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8.png)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复习卷一、单选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甲地进行天文观测。
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2时20分甲地测得的太阳高度和夜晚测得的北极星高度。
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甲地位于北京的( )A. 东南方B. 东北方C. 西南方D. 西北方2.当太阳高度出现在图示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日为春分日B. 该日晨昏线为南北走向C. 该日当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D. 图中太阳高度和北极星高度测量时间间隔为12小时【答案】D、B【解析】1.北极星高度是45°,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即45°N;且北极星方向为正北方向,则甲地测得的太阳高度为太阳在正南方向时的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
当地正午,北京时间已经12时20分,则甲地位于北京西方,北京位于40°N,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
D项正确。
2.北极星高度是45°,正午太阳高度也为45°,可判断出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地太阳高度不是一年中最大值,A、C两项错误;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南北走向,B项正确;图中太阳高度为正午测得,但北极星高度测量时间为夜晚,不一定就是0时,D项错误。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
如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
据此回答小题。
3.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A. B. C. D.【答案】B、B【解析】3. 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全球各地一日中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即昼长和夜长越接近12小时。
根据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可算出表中①—④四个日期雾灵山的昼长分别为9小时36分钟、11小时44分钟、14小时54分钟、9小时27分钟,②日期雾灵山昼长最接近12小时,故选B项。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地球运动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地球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9b0a1e30242a8956bece4bd.png)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1 地球运动(高考北京卷)读图4,回答5-6题。
图45.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6.在6月到8月期间,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C. 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答案】B【解析】该题考察地球知识,有一定难度,但仍然属于传统主干知识,设问深度仅限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层面,考生只要认真读图,运用所学知识就能很好解答。
①为北纬30°,②为南纬15°,6至8月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①的太阳高度角总体大于②,排除A;④地位于北半球,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6至8月间,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排除C;⑤位于南极附近,最佳考察季节应该为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排除D;①③经度基本相同,但①比③昼长,故日出时间早。
(高考山东卷)图2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
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1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
读图回答5-6题。
30°图25.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A B C D(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表示①处位置)【答案】C【解析】从提干可知①处为东经450,当地日出时世界时(零时区)为4点可得地方时为7点昼长10小时,当地(马达加斯加)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太阳直射北半球故选C。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处该船逆水航行B. ②处风平浪静C. 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D. ④地森林密布【答案】C【解析】从题中可知此时船只此时驶向大西洋所以在①处顺马达加斯加暖流,②处西风带风大浪急③处地中海气候且正值冬季所以是雨季河流为丰水期。
(高考天津卷)为了引起人们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21fe2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c.png)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练习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哪个轴旋转?A. 北极轴B. 黄道C. 赤道D. 国际日期变更线答案:A2. 地球公转周期有多长?A. 大约24小时B. 大约365天C. 大约29.5天D. 大约12年答案:B3. 寒暑假的产生与什么运动有关?A. 自转B. 公转C. 黄道D. 赤道答案:C4. 地球的自转对哪些现象有直接影响?A. 季节变化B. 昼夜交替C. 潮汐D. 四季平均温度答案:B5. 夏至发生在地球的哪个位置?A. 南半球B. 北半球C. 赤道D. 两极答案:A第二节:填空题1.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花费的时间是_______。
答案:24小时2. 地球的公转轨道形状接近于_______。
答案:椭圆形3. 地球的自转轴与垂直于地面的直线相交于_______。
答案:北极和南极点4. 地球自转时速约为_______ km/h。
答案:1670 km/h5. 地球一年有_______个昼夜交替。
答案:365个第三节:简答题1. 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是指什么运动?它们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答案:地球自转指地球绕自身的轴旋转,公转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对生物的生长和生活节奏有重要影响;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变化和日照时间的改变。
2. 请解释地球的黄道和赤道分别是什么?答案:地球的黄道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在天空中呈现出一个圆环的形状。
赤道是指地球上位于南北半球之间的一个虚拟圆线,它与地球的自转轴相交于两个点,即北极点和南极点。
3. 什么是地球的倾斜度?它对地球的气候有什么影响?答案:地球的倾斜度指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
地球的倾斜度使得地球的各个季节温度和日照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分布。
4. 地球的自转速度有多快?它是否在变化?答案:地球自转速度约为1670 km/h。
目前地球的自转速度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可能会在微小的范围内产生变化。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各节配套训练含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各节配套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acbae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b.png)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C [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运行,在运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呈正相关,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要大。
]2.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A [俯视地球北极,地球是逆时针方向自转。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D各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点A B.点BC.点C D.点D4.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 )A.7个B.5个C.3个D.1个3.A 4.B [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A点自转线速度最大。
第4题,除去南、北极点之外,地球表面各地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所以其他各点的角速度都与B点相同。
]5.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总是与经线重合B.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断东移C.晨昏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D.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D [晨昏线只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A错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晨昏线不断向西移动,B项错误;晨昏线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其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C错误;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D正确。
]6.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A BC DB [A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背着太阳光的左半球为夜半球,a为昏线,b为晨线;B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为晨线,b为昏线;C、D两图是侧视图,C图中b 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
]读下图(A、B、D在晨昏线上),完成7~8题。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题目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aa46f7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b.png)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题目以下是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的题目:
1.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垂直
B.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C.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D.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的周期约为365天
B. 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
C.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D.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一周约为24小时
B. 地球自转产生四季变化的现象
C. 地球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D.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相同
C.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不同
D. 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明显
5.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
B. 地球自转产生四季变化的现象
C. 地球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D.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作业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作业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247b7ff02020740bf1e9b61.png)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基础过关]1.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A、D错误;西经度数顺着自转方向减小,东经度数顺着自转方向增加,B正确,C错误。
答案:B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
据此,完成2~3题。
2.图像最能反映(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流星运动D.恒星运动3.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 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时最接近的时间是( )A.23:00 B.22:56C.23:04 D.21:52解析:第2题,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特征。
地球的自转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星位置固定,而照相机的位置随地球自转而移动,故北极星附近星辰的运动轨迹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故图像最能反映地球自转,选A。
第3题,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周期。
以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即第二天看到的时间会较太阳日提前3分56秒到达同一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22:56,选B。
答案:2.A 3.B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 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
读图,完成第4题。
4.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A.∠XOF B.∠TOFC.∠FON D.∠TON解析:图中MN为赤道平面,E′F为黄道平面,所以∠MOE′或∠FON应为黄赤交角。
答案:C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读图,完成5~6题。
5.这一天,地球运动到图中的( )A.①和②之间B.②和③之间C.③和④之间D.④和①之间6.下列四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5题,根据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向及公转的方向判断,①位于夏至日附近,③位于冬至日附近。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检测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53f38d5727a5e9856a61d7.png)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检测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地球自转速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E、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点是A.点A、F B.点B、A C.点C、D D.点E、B2.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A.0个B.5个C.3个D.4个3.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为A.23时56分4秒B.24时C.23时3分56秒D.一个恒星年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A.43º08′ B.46º52′ C.23º26′ D.26º2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赤交角的大小影响地球自转速度B.黄赤交角度数即为回归线的度数C.黄赤交角始终不变D.图中α是黄赤交角2010年6月26日出现月偏食,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出现月偏食时,地球公转的大致位置是A.A点后的几天B.B点后的几天C.C点后的几天D.D点后的几天7.当地球公转到A点后的几天内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速度达最慢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速度达最快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速度达最快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速度达最慢8.当地球公转到B点附近时A.夜弧和昼弧不等长B.北极圈内为极夜C.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D.南半球为春季下图为2018年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的昼长长短示意图。
地球自转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地球自转测试题及答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605e894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2.png)
地球自转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A. 12小时B. 24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B2.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从东向西B. 从西向东C. 从南向北D. 从北向南答案:B3. 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A. 潮汐B. 季节变化C. 日夜交替D. 地球的倾斜答案:C4.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赤道上是:A. 0度/小时B. 15度/小时C. 30度/小时D. 45度/小时答案:B5.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A. 地壳运动B. 地磁变化C. 地壳的弯曲D. 地转偏向力答案:D二、填空题6.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小时,这导致了地球上的________现象。
答案:24;日夜交替7.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两极是________度/小时,在赤道是________度/小时。
答案:0;158.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答案:科里奥利力三、简答题9. 简述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风向和气候分布上。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这影响了风的路径和分布,进而影响气候类型和降水模式。
此外,日夜交替也会影响气温的日变化,夜间由于缺少太阳辐射,气温下降,而白天气温上升。
10. 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地球的自转。
答案: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地球自转是因为我们与地球一起运动,相对于地球表面,我们是静止的。
此外,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对稳定,我们的身体没有足够的感知能力去察觉这种缓慢且持续的运动。
结束语:通过本测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影响以及相关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地球自转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以及自然现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探索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综合检测卷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章末综合检测卷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b4ccaf2844769eae109ed9b.png)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0年1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下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架飞机所在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甲>乙>丁>丙B.四架飞机所在地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甲<乙<丁<丙C.飞机上的乘客感觉到他们所过的当天变长D.飞机上的乘客感觉到他们所过的当天变短解析:第1题,A图为地球的侧视图,不符合题意;乙位于北极点附近,C、D分别为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的俯视图。
故选B。
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图中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丙、丁、乙、甲,因此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丁<丙;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全球相等,因此,四地自转角速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丁;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由于四架飞机均沿纬线自西向东飞行,迎着太阳飞,乘客就会感觉到太阳向西边落下的速度更快,所以会感觉当天变短了。
答案:1.B 2.D2021年2月12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
据此,完成3~4 题。
3.“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4.“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③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②为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④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
2月12日为春节,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选C。
地球运动高中试题
![地球运动高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69ce5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9.png)
地球运动高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2.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 一年B. 一天C. 一月D. 一周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长短的变化B. 四季的变化C. 昼夜交替D. 五带的划分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交替B. 昼夜长短的变化C. 四季的变化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5.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一年B. 一天C. 一月D. 一周6.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A. 圆形B. 椭圆形C. 抛物线D. 双曲线7.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A. 每小时15度B. 每小时30度C. 每小时45度D. 每小时60度8.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A. 近地点快,远地点慢B. 近地点慢,远地点快C. 近地点和远地点一样快D. 近地点和远地点一样慢9. 地球自转的轴是()A. 赤道B. 黄道C. 地轴D. 子午线10. 地球公转的轴是()A. 赤道B. 黄道C. 地轴D. 子午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小时,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年。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和。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和。
4.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纬度最快,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在点最快。
5. 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在月,远日点在月。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 试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 A C C B6-10 B A B C B二、填空题1. 24,12. 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3. 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4. 赤道,近日点5. 1月,7月三、简答题1.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周期为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高中地理:攻克难点——地球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攻克难点——地球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970cf3312b3169a451a4e8.png)
高中地理攻克难点——地球运动试题1.金星大距是指从地球看去,金星和太阳的最大夹角。
2020年3月25日和8月13日,可分别观测到金星的东大距(黄昏天空中)和西大距(黎明天空中)。
图为金星与部分天体相对位置的北极俯视示意。
完下列小题。
东大距时,金星处在图中的位置是()A. ①B. ②C. ③D. ④2.在不考虑天气、地形等因素下,某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呈现下图形态(实线表示甲地、点划线表示乙地)。
结合图中信息可得出()A. 甲地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B. 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C. h1、h2差值为直射纬度的两倍D. 甲、乙地关于地方时0点对称3.下图为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其中a 为36.5°,c-b=10°,某日甲、乙两地都看到了天文奇观“水星凌日”。
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文计算,乙地纬度为()A.20°SB.30°SC.40°SD.50°S(2)关于“水星凌日”,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看到凌日后的水星位于太阳东侧B.水星凌日时地球上的人都能够看到C.甲地看到水星从左向右经过太阳表面D.乙地看到水星凌日方向与甲地相同4.北京时间2019 年11 月11 日20 点35 分开始出现“水星凌日”现象,即在地球上能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至12 日2 点04 分结束。
下图为世界政区简图。
完成下列小题。
(1)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小黑斑的移动方向大致呈()A.自南向北B.自东向西C.自西向东D.自北向南(2)英国伦敦、中国上海、美国华盛顿、新西兰惠灵顿四地中学生组织观测活动,并对这次观看作了下列记录,其中说法可信的是()A.伦敦:能完整的观测到水星凌日B.上海:全球最先看到水星凌日处C.华盛顿:观测不到最初的水星凌日D.惠灵顿:能看到水星凌日结束现象5.图甲乙示意海口市(20°N)某高中室外篮球场,其中甲图为某同学经常练习投篮的球场及投篮点示意图,乙图为该球场篮板侧视图,M、N分别为某日及半月后地方时12:00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
高中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精编版
![高中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957a919b89680203d82587.png)
地球部分(1)1、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º经线,这时其所在的地点的区时不可能的是()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30日12时5分D、12月31日12时5分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
据此回答2~4题。
2.该地的经度约为()A.120°E B.125°E C.115°E D.110°E3.该日可能在()A.11月B.9月C.7月D.5月4.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下题。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5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6.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 甲乙丙丁B 甲乙丁丙C 丙丁乙甲D 丁丙乙甲7.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8、右下图为某学生自制的刻有钟点时间的圆盘,中心垂直插上一根高为10厘米的标杆,7条放射状线是该生在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标杆阴影的长度。
正午时标杆影长10厘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此地纬度可能处北纬45°B.此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C.此地可能位于南半球D.此日全球昼夜平分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
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可能看到它。
在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
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A.①B.②C.③D.④10.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A.18时10分至19时B.16时10分至17时C.20时10分至21时D.21时10分至22时11.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公转方向公转方向A .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B .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C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D .金星、火星、土星、木星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
高中地理练习题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练习题地球的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16de45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7.png)
高中地理练习题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中地理教育的核心内容。
了解地球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地理现象的发生规律。
下面是一组高中地理练习题,涵盖了地球的运动相关知识。
请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并尽量回答完整。
1.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身的某一条轴线旋转。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地球自转的轴线与什么相交?b)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c) 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现象?2.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什么?b) 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恒定的吗?c) 地球公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季节变化?3. 地球的倾斜对季节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地球的倾斜角度是多少?b) 地球不同季节的倾斜角度有何变化?c) 地球倾斜导致了哪些季节现象的发生?4. 地球自转、公转和倾斜共同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气温。
请回答以下问题:a) 为什么地球赤道附近的气候炎热而且多雨?b) 为什么地球极地地区的气候寒冷而且干燥?c) 为什么地球中纬度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5. 地球的运动还造成了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变化。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地球自转是如何导致昼夜交替的?b) 地球公转是如何导致时间的变化的?练习题的答案:1.a) 地球自转的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
b)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约24小时。
c)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球表面风向、地球自转带来了科里奥利力等现象。
2.a) 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椭圆。
b) 地球公转的速度不是恒定的,根据椭圆轨道的运动规律,地球在近日点速度快,在远日点速度慢。
c) 地球公转给我们带来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
3.a) 地球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度。
b) 地球不同季节的倾斜角度变化不大,在一年中保持相对恒定。
c) 地球倾斜导致了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以及极夜和白昼的现象。
4.a) 地球赤道附近的气候炎热而且多雨,是因为太阳直射的热量集中在赤道附近,且空气湿度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图中的外圆圈表示30°纬线圈,O为海洋,∠AOD=75°。
1.若劣弧AD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落时刻(当地地方时)是()A.21时30分B.20时30分C.19时00分D.18时30分2.若劣弧AD表示2007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2007年2月28日,则北京时间为()A.2月28日13点B.2月29日13点C.3月1日1点D.2月28日1点3.当图中A点的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B.影响我国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寒潮C.成都必定处于下半夜D.B地一定处于白昼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A、29日12点05B、30日11时55分C、30日12点05分D、31日12点05分5、已知在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1100E,400N)比乙地(1150E,300N)白昼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A、日出早28分钟B、日出早56分钟C、日落迟20分钟D、日落迟48分钟图1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为昼弧,=α等于20°6.此时,太平洋标准时间为A.13时40分 B.22时20分 C.10时 D.9时40分7.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A.9小时20分 B.10小时40分 C.13小时20分 D.14小时40分当整个东半球正好进入夜半球时,某科学考察船上直立的桅杆的影子不见了。
8.其地理位置可能是………………()A.0°,110°W B.0°,70°E C.23°26′N,20°W D.23°26′N,160°E9.此时的日期可能是………………()A.6月22日左右B.12月22日左右C.春分日D.夏至日10.此日以后,有人看到太阳总在南方,自己的影子也总在南方,一直持续近半年。
此人的位置在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右图此时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中心点为北极点ANB为正三角形。
11、若非阴影部分为1月7日,阴影部分为1月8日,则北京时间为……A.7日0时B.7日16时C.8日16时D.8日8时12、此时,一艘由伦敦驶往上海的海轮正途经北印度洋海区,船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天,正午桅杆影子朝正南方向B.这一天,船员经历的昼长于夜C.这一天,船在行驶过程中顺风顺水D.这一天,日出时间堪培拉比上海早13、读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下图中最外圈为赤道,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为日期分界线,回答下列问题。
(16分)(3)如果有一架飞机沿着晨昏线从A飞到C,其飞行方向是(5)此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日影朝向是(6)此日过后,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7)此时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图上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
16.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17.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项选择)A 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 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C 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D 各地都无四季变化E 无大气环流现象F 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18.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七)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7分)19.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20.此时,900E的区时是月日时,北京时间是时。
21.此时,赤道下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22.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23.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多项选择)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两分日6:40 18:40 50°夏至日5:10 20:10 73°26′冬至日X Y 26°34′24)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25.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100°E、50°N B.110°E、40°N C.125°E、40°N D.130°E、50°N26.该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洪涝B.荒漠化C.酸雨D.地震27.下图甲图中曲线ABC的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1)此时日期为,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或慢);(2)此时北京时间为时;(3)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的分界线是、此时新的一天在地球上占。
(4)乙图中虚线小圆为极圈,在乙图中,画出此时的晨昏线,并标出夜半球。
根据某地区多年对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一月)和最热月(七月)日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热量日总量变化图,读图判断28.该地区,一月和七月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日总量,小于4186千焦/平方米·日的墙面朝向A分别朝北、朝东B.分别朝南、朝西C.分别朝西、朝南 D.均朝北29.在一月,该地区各朝向墙面上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以A.东南向最高 B.南向最高 C.西北向最高 D.西向最高30.在七月,该地区昼长夜短,基本上符合图2示意的A.① B.② C.③ D.④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33.7°N,73.1°E)、利雅得(24.6°N,46.7°E)、东京(35.7°N,139.8°E)、悉尼(33.9°S,151.2°E)、底特律(42.4°N,83.0°W)、和圣保罗(23.95°S,46.64°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
31、该企业于北京时间2007年3月1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A. 2007年3月1日19时B. 2007年3月12日8时C. 2007年2月28日21时D. 2007年2月28日19时32、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
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A. 8~9时B. 14~15时C. 15~16时D. 20~21时33、总部领导在北京盛夏时节乘飞机直航至某海外分机构考察,到达时当地正值冬季。
此海外分机构位于A. 底特律B. 利雅得C. 东京D. 悉尼我国甲地中学生与南半球乙地中学生相约在同一天观测太阳高度的变化,并将观测结果分别绘制成图(右),并且甲地学生发现此日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前一天小。
据此回答34.判断观测的这一天最有可能的是()A.3月21日前后B.6月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35.乙地位于甲地的()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地理学上的所谓“对趾点”,是指地球上过地心的一条直线与地面相交的两个点。
已知P地(67°W)和Q地(24°N)是对趾点36.P、Q两地始终相同的是()A.地方时B.正午太阳高度C.昼夜长短D.自转线速度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
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37.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B.甲、乙两地的地方时相同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的D.甲、乙两地当晚观看的星空景象相同38.该地图的比例尺为()A.1:24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C.六十万分之一D.1/600000039.下图“4幅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中(随影部分为黑夜),表示乙地的是()双项图9中ab、df线段为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某日晨昏线,读图回答。
40、该季节可能发生的情况有:A.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B.澳大利亚西南沿海炎热干燥C.华北平原小麦在田间生长D.南亚地区正遭受洪涝灾害41、关于图9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①③②④B.①地在④地的东南方,②地在③地的西北方C.①地位于西半球,②地位于东半球D.此时②地的日期比③地晚一天右图为某节气晨昏线图,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于p,此时伦敦为星期六,但北京已是星期日.4.此时北京时间为:( )A.星期六5时B.星期日5时C.星期六23时D.星期日23时5.正常年份,此日前后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B.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伏旱C.夏季风南撒至长江以南D.华南地区雨季结束如图所示,当地球上昼半球与东半球重合时,回答6-7题。
6.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A. 70°E,0°B. 90°W,0°C.90°N,0°D. 180°E,0°7.若该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3月5日,则P点时间为()A.3月5日6时B.3月6日6时C.3月5日12时D.3月6日12时下图中心表示南极,阴影区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为3月21日。
8.SA的经度是()A.600E B600W C.1800 D.009.此时下列地区的时间是()A.SA的地方时是3月22日24时B.SB的地方时是3月21日24时C.北京时间为3月22日12时D.伦敦时间为3月21日6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