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5.2土壤
ii第二节土壤准演练探究一观察土壤考向1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土壤重要的命名法则。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根据黑色命名土壤的是()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答案A解析东北地区黑土广布,黑土是根据土壤的颜色为黑色命名的土壤。
2.关于土壤颜色与地区的组合,正确是的()A.华北地区一红色B.南方地区一蓝色C.四川盆地一青色D.北方地区一黑色答案D解析华北地区的土壤是用黄色命名,南方地区的土壤是用红色命名,四川盆地的土壤用紫色命名,北方地区的土壤用黑色和黄色命名。
考向2土壤质地地表的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
图甲为地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入渗量曲线图;图乙为地表单位面积上的四类均质植被覆盖区(耕地、草地、古老的牧场、 大量放牧的牧场)的累积下渗量曲线图。
据此回答3〜4题。
3.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y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
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
据此判断甲图中分别表示壤土和黏土的是()A. 壤土一①,黏土一②B .壤土一①,黏土一④C 壤土一②,黏土一③D .壤土一③,黏土一④答案D解析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y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
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
与砂土和砂壤土相比,黏土的透水性较差,下渗量最小,而壤土次之,分别对应图中的④③,故D 项正确。
4.图乙的四条曲线中能反映耕地的是()A. I B .II C .III D .W答案D解析耕地由于长期耕作,与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相比,下渗量最小,读图可知,图中W 下渗量最小,故D 项正确。
考向3土壤剖面构造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图一为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早、干旱)作用下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土壤”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土壤”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及其分析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解读:教学中需重点落实的内容是“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其涉及自然与人文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要求。
教学方法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突出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对于本节内容,教材介绍了土壤的组成、如何观察土壤、土壤的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土壤的形成是各个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内容安排在大气、水、地貌、植被四个要素之后呈现,为学习本节内容作了知识铺垫。
通过土壤的形成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三、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学生在“地貌”一章学习掌握的“地貌景观的观察方法”对本节从不同维度观察土壤有借鉴意义。
之前学习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内容为“土壤形成因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但对于高一学生而言,许多相关的自然地理知识仍较为欠缺,并且城市学生对土壤相对陌生,这增加了本节内容的学习难度。
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搭建支架,提供必要的知识及信息支撑。
能力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描述和问题分析的能力,但野外观察、地理实验的经验较为欠缺,动手能力较差。
因此,本节课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观察和动手体验的机会,提升其地理实践力。
四、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和学情基础,预设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1、通过设计、组织与实施土壤考察活动,挖掘土壤剖面,采集土壤样本,通过动手、动眼、动脑来观察土壤颜色、质地、剖面构造、培养学生使用地理工具、野外观察、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2、综合分析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人类活动等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对成土过程的影响,培养时空综合和要素综合等综合思维(综合思维);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学习,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区域特征,观察不同区域的土壤景观,认识区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认知);4、认识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土壤发展生产的观念。
5.2土壤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针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土壤”进行教学。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土壤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表面生物生存的基础,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实际问题。例如:“调查你们家乡的土壤类型及利用状况,提出改进措施。”通过作业小结,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壤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真实案例、引入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土壤资源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土壤形成过程时,我引入了农民耕种、农作物生长的场景,让学生明白土壤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种情境创设使学生更加关注土壤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土壤的形成、分类、利用和保护。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既有助于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壤知识。
5.作业小结:我布置了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种作业小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作业小结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生活情境的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以及作业小结等方面。这些亮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含答案)
5.2土壤考点基础练考点一观察土壤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野外对土壤观察所需进行的方面有()①土壤颜色②土壤水分③土壤质地④土壤剖面构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从土壤质地看,土壤可分为()A.砂土、黑土、壤土B.砂土、壤土、黏土C.壤土、黏土、黑土D.壤土、黏土、红土【答案】1.C2.B【解析】1.土壤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其中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观察的是土壤颜色。
土壤的水分不属于土壤的观察内容。
①③④正确,C正确。
C正确。
2.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土壤质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
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
壤土质地中,三类不同粒径土壤比例差别较小,砂土、粉土、黏土均以一种粒径为主。
读实验相关数据表,回答问题。
C.黏土D.粉土4.丁土壤属于()A.砂土B.壤土C.黏土D.粉土5.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答案】3.B4.C5.D【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砂土是指土壤颗粒组成中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砂粒(粒径1-0.05毫米)含量大于50%为砂土,A错误;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甲土壤中砂粒、粉粒、黏粒各自比重相差不大,含量适中,因此应为壤土,B正确;黏土是含砂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而具有较好可塑性,甲土壤中砂粒比重占40%,黏粒较少,不是黏土,C错误;粉土砂粒比重小于20%,介于砂土和黏性土之间,D错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 积累⑨ 少 ,土壤肥力⑩ 低
地貌 通过影响水热条件和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来影响土壤发育
—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
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功能 (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 扎根立足 的条件; (2)土壤具有 蓄水 、保水功能; (3)土壤是人类种植 农作物 的物质基础。 2.养护: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律? 提示:可结合气候分布规律思考。 2.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水稻土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可以结合我国东北地区也有水稻土以及人类活动来分析回答。
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 (1)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减 慢,土壤养分的流失减少,土壤类型依次为砖红壤、红壤、黄壤、黑土、灰化土 等。 (2)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植被依次为森林 —草原—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从而出现了森林土壤—森林草原土壤— 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更替的现象。 另外,土壤分布还有垂直规律以及局部地区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如我国四川盆地 的紫色土。
5.用纸包住土块,握一握,纸上有水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水。把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 产生,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 √ ) 6.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的红壤具有“酸、瘦、黏”的特点,若改良可以采用增施熟石 灰、增施农家肥等措施。 ( √ )
自然界的土壤分布有何规律?
五色土是华夏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数千年来被赋予无限美好的寓意。五色土 象征着我们广博的中华大地:青土代表东边的大海;白土代表西部白色的沙漠;红土 代表南方的红土地;黑土代表北部的黑土地;黄土寓意黄土高原。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指的是地面上的疏松表土。 ( ✕ )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 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土壤质地是指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 ( √ ) 3.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 层。 ( ✕ ) 耕作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 4.黑土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 √ )
5.2.1土壤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土壤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相对较少,需要教师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评价: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网络资源、实验室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3.填空题:设计填空题,让学生补充完整关于土壤保护与利用的措施、方法等。
4.问答题: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答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提问:邀请学生回答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点评:针对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环境的基本构成和作用,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科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土壤的认识可能仍局限于表面,对土壤的形成、分类、性质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2.利用图表、数据、案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地理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土壤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土壤》。
第五章讲述植被与土壤。
我们生存的地球,因覆盖植被才变得生机盎然,而土壤为植被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植被与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形成要素,又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因此,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分布也具有显著的规律。
与大气和水一样,植被与土壤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上主要有哪些植被类型?如何识别主要的植被?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哪些因素影响土壤的形成?观察土壤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本章内容包括两节,讲述植被与土壤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尤为密切。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土壤,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9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第二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文字叙述、图片、活动与探究形式阐述如何观察土壤。
然后教材以文字叙述、示意图和活动形式阐释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最后教材以文字叙述、图片、案例形式阐述了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本节内容分为“观察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三部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视频等资料,结合自然实际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掌握观察土壤的方法;2.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3.明白土壤的功能及如何养护。
(二)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土壤的观察,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功能及养护,明白土壤与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5.2土壤(共30张PPT)
热胀冷缩
岩石裂隙中水的冻融
植物根系的生长
动物挖掘作用 1.岩石风化后的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矿物养分
苔藓、 地衣分 泌有机 酸以及 生物死 亡后腐 殖酸的
影响
探究一
• 思考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有哪些?
植物、动物、微生物
• 有机质、腐殖质、矿物营养元素是如 何相互转化富集到土壤表层的?
阳光 空气 水 矿物元素
• C.透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
• D.保肥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
• •
2.关于土壤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
B
)
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 C.淀积层有机质在此积累,含量高
D.母质层为坚硬的岩石
• •
3A..有寒关冷气的候气与候土条壤件的下关,系土,壤说中法的正有确机的物是含(量B少 )
观察土壤
• 1.土壤颜色 • 2.土壤质地 • 3.土壤剖面构造
红壤
黑土
棕壤
黑钙土
成分
砂 土
砂粒
壤 土
砂粒、粉粒、 黏粒比例适中
黏 土
黏粒
通气、透水 性能
强
蓄水、保肥 耕作情
性能况弱Fra bibliotek易耕作
强
强
理想
差
强
不易耕作
森 林
有机质层
土 壤
腐殖质层 ——黑色
剖 面
淋溶层 ——浅色
淀积层 ——棕色/红棕色
• 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少 • B.阳坡光照好,植被生长状况好 •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 D.阴坡坡度更大
8.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2土壤》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2土壤》练习题及答案第二节土壤基础练知识点1土壤的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土壤重要的命名法则。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根据黑色命名土壤的是( )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2.关于土壤颜色与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红色B.南方地区—蓝色C.四川盆地—青色D.北方地区—黑色和黄色知识点2土壤的物质组成和质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红壤、黑土、水稻土的土壤成分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对应( )A.水稻土、黑土、红壤B.红壤、水稻土、黑土C.黑土、水稻土、红壤D.红壤、黑土、水稻土4.关于土壤透水性的比较( )A.甲最好B.乙最好C.丙最好D.三者一样知识点3土壤剖面构造如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C.③为有机层D.④为淀积层6.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知识点4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2023·江苏徐州期末]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
如图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植被生长迅速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微生物分解缓慢D.成土母质矿物质多8.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 )A.成土母质B.地质条件C.岩石性质D.生物种群知识点5土壤的功能和养护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
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
据此完成9~10题。
9.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10.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D.增加日照时数易错练易错点1对土壤的质地及剖面判读不清我国南沙群岛多为珊瑚礁岛,大部分岛屿呈椭圆形,土壤发育于大小不同的礁盘上。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土壤
土壤(答案在最后)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和类型。
2.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土壤的形成因素。
3.结合具体土壤类型,合理利用土壤,进行土壤养护。
一、观察土壤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__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________、有机质、________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土壤观察的内容(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________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①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________的土壤________,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________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②森林土壤剖面③耕作土壤剖面【判断】(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
()(2)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
()(3)土壤与土地是一回事。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________也是最________的因素。
为土壤提供________,通过________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3.气候:(1)岩石风化的________和________与温度、降水量呈________。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________的分布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层________,________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
【判断】(1)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3)东北平原黑土是发育程度较好的土壤。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键环节。
(2)为________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土壤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 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 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 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 要成分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 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 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 年的历史了。
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为什么这么贫 瘠?还有什么能改良土壤的方法吗?
黏土
黏土
04课时作业
目录
一、观察土壤——土壤质地
黏砂壤土土土
黏土壤成土分砂中中土所黏成含粒分的占以砂优沙砾势粒、,占 通粉气粒优,、势透黏,水粒大性的孔差比隙,例多蓄适,水中毛、,细 保兼水有管性砂空能土隙强和少,黏,而土通且的气有优、机点透质,水 分不解仅性缓通强慢气,,、保易透水积水、累性蓄,能水保良性肥好能, 性而能且弱好蓄,,水而但、且质保有地肥机黏性质重能易,强分不,解, 易是与农保耕业肥作生性。产能理弱想,的但土易壤于质耕 地。作。
黄壤
风力搬运的 黄色粉土沉积物
01 观察土壤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红壤
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 色土壤,这种土壤含铁、铝成 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 土质黏重。低产贫瘠。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来自04课时作业目录
一、观察土壤——土壤颜色
紫色土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土壤类 型,是亚热带地区由富含碳酸钙 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上的初育土。 它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
01 观察土壤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04课时作业
目录
自学窗—地方病与土壤
01 观察土壤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04课时作业
目录
课堂总结
土壤
观察土壤
形成因素 土壤的功能
配套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
(1)比较M、N 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
答案:(1)差异:M 地土层厚度大于N 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 地。 原因:M 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 地低,且位 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 (2)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流失,有可能导致苹果 品质下降。 (3)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 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 保护土壤的意识。
D.母质层
2.图中D 层的特点是( )
A. 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B. 矿物质淋失,含量较小,颜色较浅
C. 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D. 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
土壤的形成受各种要素综合影响,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下图为生物影响土壤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谢谢观看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
解析:(1)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并且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 (2)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量越小,两者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厚度一 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的有机物质主要来自植被,③错误;地下径流量与气温关系不大,④错误。 答案:(1)D (2)A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5.2土壤 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汉字“土”的含义
《说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 者也。”
“二”即土壤位于岩石面之上、 地面之下的大地表层;
“|” 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物。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 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寻找土壤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 太湖之滨,环境优美,人杰 地灵。宜兴气候温暖湿润, 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多低 山丘陵,北部和西部分别为 平原区和低洼圩区。
宜兴素有“茶的绿洲, 竹的海洋”之称,农业发展 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宜林则林,宜农则 农”,是苏南重要的“鱼米 之乡”。
思考:宜兴这样的地理环境会形成什么类型的土壤呢?
学生实验1:探究土壤的组成物质
同学们课前设计了自主实验,对宜兴两种土壤进行了 探究,思考土壤的组成物质有哪些?
空气:土壤的空气来源于 大气,但其性质与大气明 显不同,它不连续,各处 成分不同,且湿度大。它 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空 隙中,它的含量取决于水 分的增减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 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 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森林土壤剖面
耕作层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 高,颜色较暗
1.森林土壤自上而下分为哪几层? 2.森林土壤不同层侧的土壤在颜色或质地方面有什么差异? 3.森林土壤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壤组成成分可能有什么差异? 4.两种土壤剖面的差异是什么?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森林土壤剖面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耕作土壤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