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明(精编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说教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说教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七十九中语文教师,今天说的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学科上册第一单元教材。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教材进行解说。

一、《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课程标准的制定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预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第四学段的总目标从以下三个纬度进行归纳:知识目标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学会多种阅读方法。

4、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5、文明交际,综合学习。

能力目标1.发展语言能力。

2 .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5.学会使用语文工具书。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具体到本单元:1、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熟练使用工具书独立识字.具体贯彻到课内外字词及语言的学习过程中.2、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包括文言与现代文的教学中3、感悟欣赏能知道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在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方法,初步领悟作品的内容,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内容,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集中在第五课进行.三、教材分析1、地位与编写意图七年级语文教材,在六年级层进式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内容上由表现学生周围的生活扩展到了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象;体例上由六年级注重文章的综合性来组合单元,过渡到了兼顾不同的文章类型、按题材来组合单元。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文旨在对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进行分析。

该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包括《传》、《邯郸学步》和《行路难》三篇文章。

通过这几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等。

2. 课文核心知识点在研究这一单元的课文过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到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2.1 传该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英雄的故事,强调了勇敢、正直、忠诚等美德,并且展示了藏族民俗和藏传文化。

2.2 邯郸学步这篇文章通过一个父子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勤奋研究才能取得成功。

这篇文章主要教育学生要努力研究,不断进步。

2.3 行路难《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诗人行走的艰难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通过研究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豪迈的情感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3.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3.1 文化背景的讲解由于本单元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师需要通过解读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文化元素。

3.2 词语理解与运用本单元的课文中会出现一些生词和词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些词语,提高词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3 阅读技巧的培养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例如提取关键信息、推测上下文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 研究目标与评价方式在本单元研究结束后,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研究目标:-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掌握相关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与联系。

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阅读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以上是《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的内容概述,希望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材分析(说教材说课标)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材分析(说教材说课标)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材分析(说教材说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3步为主).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6、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7、通过观察、试验、类比、推断等活动,体验数、符号和图形能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8、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活经验中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

二、教材背景分析(设计思路)1、实际事例理解数学概念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引入有关数学概念,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第1节中通过现实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第2节中通过观察温度计和刻度尺上的刻度引入数轴的概念,进而引进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概念;第6节中通过厨师制作的拉面的场景引进乘方的概念。

力图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的本质。

2、生活经历和经验体会运算法则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从分析情境中的事理入手,提炼数学道理,引导学生感受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例如第4节中创设足球比赛的情境,通过计算某球队在主、客场比赛中的净胜球数,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加分法则;第5节中创设了水位升降的情境,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力图通过把具体事例先数学化,再探究其规律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3、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知识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4节中例题4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计算城市的日温差;还是第4节中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铁路巡道员离开住地的距离。

七年级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七年级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注重 评价 主体 的多 元与 互动
突出 语文 课程 评价 的整 体性 和综 合性
课堂 教学 资源
课外 学习 资源
19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教学建议
教 学 建 议
20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说建议
识字与写字 阅读
评价建议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评价
考察学生认 清字形、读 准字音、掌 握汉字基本 意义的情况 ;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运 用汉字的能 力;借助字 典等工具书 查检字词的 能力。
尊重和保护 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和积 极性,鼓励 学生运用多 种方法,从 不同角度进 行探究;充 分注意学生 解决问题的 思路和方法 。 21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评价建议
评 价 建 议
22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说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堂教学资源
课外学习资源
自然风 光、文 化遗产 、民俗 风情、 方言土 语、国 内外重 要事件 等。
17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散步》 课后研讨与练习 三、找出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结合上下文仔细品味,说说他们在文中所 起的作用 四、课文中多处运用对称式的句子,如例句所示。请画出两处这样的语 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18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选文符合学生的年龄需求,适合教学; 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
第一单元
1.散步 2.秋天的怀 念 3.羚羊木雕 4.诗两首 5.《世说新 语》两则
第二单元
6.我的老师 7.再塑生命 8.我的早年 生活 9.王几何 10.《论语》 十二章
第三单元
11.春 12.济南的 冬天 13.风雨 14.秋天 15.古代诗 歌五首

七上语文各单元说明

七上语文各单元说明

七上语文各单元说明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中,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

一、单元目标:1、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1、感受和赏析写景抒情作品的能力。

2、朗读优美诗文的能力。

3、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注意点:要具备整体教学的观念,将单元能力点分散到各课,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各课的训练重点应前后勾连,反复强化、巩固,稳步推进。

1、要避免单纯讲授、以讲代读,以老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

2、古代诗歌要读得慢些,吐字要清晰,要读出古代诗歌的音韵美感。

3、在朗读和默读时提示语言积累任务;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名篇、名段、名句,并尝试在写作文时自然而然地引用;还可以在赏析这些优美文句时,提示学生借鉴模仿,吸收化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4、要多启发教学,避免灌输式教学;可以让学生谈感受、理解,再落实到文学。

5、做好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四、课时安排:《春》2课时,《济南的冬天》2课时,《雨的四季》2课时,《古代诗歌四首》2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一、单元目标1、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所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二、内容概述本单元各篇课文,从内容主题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亲情单元”。

《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抒发对母爱的赞美;《散步》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世说新语>二则》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能让人感受到魏晋士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一、说教材1、单元说明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以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教材《春》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朱自清的《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四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把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夏感》是新选入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它替换了原来的《山中访友》,整个单元便有了多彩的四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四季之美吧。

梁衡的《夏感》围绕第一句从夏天到来的气象、夏天来到大地上呈现金黄的色彩、夏天来到了人们中三方面来赞美夏的旺盛生命力、赞美劳动,首尾呼应。

有人评价《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那是采天地之大美而凝结的精灵。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遵化市下石河中学张瑛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下石河中学教师张瑛,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说课的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定。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的目标和要求。

结合我将要说的第一单元的教材内容,我重点说一下课标在这五方面的要求。

识字与写字方面要求:书写姿势正确。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累计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会写正楷字,学习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书写美观,提高书写速度。

本单元,要求掌握49个词语。

除了课本要求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课下注释,来掌握积累更多的汉字和词语。

阅读方面要求: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不但会辨别,还要会运用。

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本单元的课文是三篇写景散文和四首古诗,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意并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幅幅图景。

写作方面的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善于从平凡的人和事中写出独特感悟,表达力求有创意。

会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

能修改自己的作文。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收集素材,从而爱上写作。

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和场合,交流文明得体,专注倾听,自信表达。

能就适当的话题做即兴讲话和主题演讲,并且有中心、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本单元的文体是写景散文,要求学生体会散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备课说明

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备课说明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说明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一、单元理解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在七年级上册起始单元,引导正迈入敏感时期的青少年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想关于人生的大问题,实在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个童心可爱,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引领我们去回味刚刚如晨星般悄悄隐去的童年,这是一串充满“情趣”的珍珠。

可是就要走出童年了,新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新奇和梦幻,还有更长更险的路,等着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地前行。

有几分恐惧,有几分勇气,更有几分向往,一步步脚踏实地,直到走出山的怀抱,走向山的那边,山的那边有什么?是一马平川,还是依然山重水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最后见到滔滔大海时,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在这遇险、脱险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成熟。

我们期待结果,我们更关注过程,在这长大与成熟的历程中,我们又会遇到什么?在险境中挣扎的飞蛾,在墙角缝中长出的香瓜子的小苗,在心上缓缓流过的紫藤萝瀑布,都无不让人感受到正在蓬勃跳动的生命的力量,生的喜悦消融了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心灵在宁静中咀嚼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思索着如何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就在这生命的点滴体验中,生活也就这样一天天变得充实,精神世界也就这样一天天更为丰富。

“我”就是这样成长的。

这就是正在成长的“我”。

二、教材处理基本策略㈠、指导思想1、一如既往地重视语文的工具性。

2、注意人文性在工具性基础上的自然延伸。

3、处理好教材与“学本”的关系。

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为了让学生有所为,教师必须有所不为。

4、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的关系。

突出全新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

5、处理好依循教材与改造教材的关系。

6、处理好利用教材资源与开发课内外资源的关系。

表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㈡、基本准则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注意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3、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解读与教学重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解读与教学重点

七上第一单元单元解读与教学重点本单元课文包括三篇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

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

《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雨的四季》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

四首现代诗,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

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点,一是感受和赏析写景抒情作品的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和个体认知,并将个体认知引导到规范化方向上来。

二是朗读优美诗文的能力。

三是揣摩、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

《春》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文字在学生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

3.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朱自清是散文大师,其散文处处都有值得借鉴的精彩语句,不仅优美,而且典范,是学生学习散文语言、培养文学语言感受能力的优良素材。

可以通过朗读、默读、摘抄、评点、仿写等方法进行。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比喻修辞的知识不难掌握,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大量文本,在实践中积累语感,懂得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学会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济南的冬天》教学重点:1.继续朗读训练,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在上一课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发音正确,语流顺畅,读出重音和停连,还要运用朗读中的变化读出语言中的感情。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感情。

融情于景是本文写作的重要特点,作者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写景状物,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欣喜、热爱的情感。

3.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通过朗读和默读,以及抓关键语句,深入地学习本文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素养。

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

比喻已经在上一课学习了,比拟是新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一修辞的要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四时之景”为主题,四篇课文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其中不乏写景抒情的经典名篇。

课文设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和古代诗歌,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体悟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知识与能力1.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掌握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文体及作家作品)。

3.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4.在朗读中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描写之美,感受情感抒发之妙。

5.学习比喻、比拟等常用修辞手法,仔细揣摩文章语言,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初步体会文学语言的表现手法。

6.培养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学会从生活中收集素材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1.教读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辨识音、形、义。

2.明确本单元涉及的文学常识,重点包括文体(散文、诗、散曲)和作家作品(朱自清、老舍、曹操、李白、王湾、马致远)。

3.教读课文,指导学生准确判断朗读的重音和停顿,通过朗读、品味来探情寻意。

4.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背诵、默写《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5.指导学生准确判断和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作用并在写作中准确灵活地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景物之美、情感之真,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和思考,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朗诵诗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陶冶情操,获得情感上的浸润。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学会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为培养语感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揣摩和品味作品的精彩句段,掌握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激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调动对事物的细微感觉,在头脑中再现诗文描绘的景与境,领略景物之美,获得主观上的情感体验。

第一单元备课说明【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备课说明【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概述、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

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

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

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

总的来说,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

三、单元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要做好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要了解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把学习的起点放置在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上。

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初中语文学习。

例如,学生在小学学过朱自清、老舍的散文,老师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的兴趣;又如,学生在小学习惯朗读,可以利用这一基础,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四、单元学习目标1.想象课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用书说明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用书说明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用书说明第1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用书说明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篇章。

有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作品,有外国作品。

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可以融会贯通。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

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语文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说明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新课标七级上册第单元说明[]

新课标七级上册第单元说明[]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明宋子江一、单元编写意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

进入初中学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少年,对未来展开了新的憧憬和想望,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

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的少年,也将面对种种困难。

集中地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

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领域,可想的,可说的,可写的,太多了,把语文与自己的生活首先联系起来,就打通了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渠道。

选编这个单元,又注意到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力求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

《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

《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小时候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

《生命生命》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

《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虫蚊、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从体裁、时代、国别上说,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教材使用者不难发现编选的匠心。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分析与提示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分析与提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可谓人生问题面面观,既谈理想,又谈奋斗;既写艰难历程,又写成功经验;既说到事业,又说到命运;既有痛苦,又有乐趣。

总之,本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与不幸。

初一新生入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

集中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可以从中受到很大的启迪,以便正确地对待自己,从容地面对未来,准确地把握人生。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形式多种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抓好基础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师对学生则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教学全过程,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教师要引导学生
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在内容上,可与《走一步,再走一步》比较阅读。

《童趣》极富于想像力,表现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教师要充分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和想像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可以多方面、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能力。

教师务必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搞好这项活动。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抒写人生感悟,体味生命真谛。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同时,要注重在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自觉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山的那边》“山”和“海”象征意义的体会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着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努力登攀,才能到达理想的巅峰;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总结与升华。

人生路上,困难重重,面对困难要坚定信心,将困难化整为零,化简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同时,也可以将本课作为探讨中西教育差异的一个契机,对中西教育的方式和理念的差异进行理性的探讨;
《生命生命》从三种人们常见的生活现象入笔,抒写对人生理性的思考,表达了作者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一首遥远而熟悉的人性真善美的绝响,人木同性,全文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衰败,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化生活丑为艺术美的典范。

儿时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生活以多彩多姿的色彩。

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下,人自能享受到许多物外之趣。

本文档由:碧水佳人编辑整理,引用请注明出处。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明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明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明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明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明宋子江一、单元编写意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

进入初中学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少年,对未来展开了新的憧憬和想望,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

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的少年,也将面对种种困难。

集中地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

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领域,可想的,可说的,可写的,太多了,把语文与自己的生活首先联系起来,就打通了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渠道。

选编这个单元,又注意到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力求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

《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

《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小时候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

《生命生命》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

《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虫蚊、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从体裁、时代、国别上说,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教材使用者不难发现编选的匠心。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学的整数观念,回顾小学学习的正、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比较大小规律,并能够合理地使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变化、海拔的高度变化、钱数的增减变化等;2.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能够找到相反数,并能够应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4.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相反数的概念,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运用正负数概念,如何理解相反数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8分钟)通过回顾小学学习的整数概念和正负数概念,为学生引入本章的学习内容。

2. 课堂讲解(20分钟)2.1 正负数的概念1.正数:大于零的数。

如:1、2、3等都是正数。

2.负数:小于零的数。

如:-1、-2、-3等都是负数。

2.2 相反数的概念1.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和为零。

如:-2和2是一对相反数,它们的和为0。

2.如何找相反数:•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如2的相反数是-2;•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如-3的相反数是3。

2.3 加法的概念和用法1.加法的概念:将两个数加起来,得到一个新的数。

加号可以用“+”表示。

2.加法的用法:•正数加正数:结果为正数,如2+3=5;•正数加负数:结果为正数或负数,看它们的绝对值大小,如5+(-3)=2或3+(-5)=-2;•负数加负数:结果为负数,如-2+(-3)=-5。

2.4 减法的概念和用法1.减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数。

减号可以用“-”表示。

2.减法的用法:•正数减正数:结果为正数或零,如5-2=3;•正数减负数:结果为正数或负数,看它们的绝对值大小,如5-(-3)=8或(-3)-5=-8;•负数减负数:结果为负数或零,如(-2)-(-3)=1或(-3)-(-2)=-1。

3. 练习(25分钟)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3.1 找相反数1.-5的相反数是多少?2.4的相反数是多少?3.-13的相反数是多少?3.2 计算1.4+5=?2.-3+6=?3.7+(-9)=?4.-4+(-8)=?5.12+(-5)-2=?6.20-(-3)-2=?4. 计算器的使用(7分钟)通过计算器的演示,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明一、单元编写意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

进入初中学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少年,对未来展开了新的憧憬和想望,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

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的少年,也将面对种种困难。

集中地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

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领域,可想的,可说的,可写的,太多了,把语文与自己的生活首先联系起来,就打通了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渠道。

选编这个单元,又注意到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力求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

《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

《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小时候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

《生命生命》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

《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虫蚊、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从体裁、时代、国别上说,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教材使用者不难发现编选的匠心。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

《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想望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

《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童趣》回忆的是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生命生命》说的几种生命现象,都是常见的,可是一般人往往熟视无睹,课文大有开发心智之效。

《紫藤萝瀑布》虽然说到当今少年未曾经验的遭遇,但是作者工笔细描的紫藤萝花是令人喜爱的。

单元编排顺序,常规是先精读后略读,本单元有所突破,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新学年开头的教学氛围。

第一课安排略读《在山的那边》,第二课安排精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上从粗线条到细线条,学习情绪趋向稳定之后再行精读,效果可能更好。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

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

本单元在初中学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二、课文和练习说明《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分两节,前一节写“小时候”,后一节写“今天”。

小时候就有一颗不甘蛰居闭塞山区之心,但是认识是幼稚的。

长大后,感悟了,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信念。

只要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懂得“海”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就是理想的天地,无座数山就是通向理想之路,就可以把握全诗的意蕴。

联想任何一种理想和奋斗,都会感到越读越亲切。

事情往往是这样,并不是爬了一座山,就能达到目的地的,要翻过无数座山,才能到达理想境界。

失望是因为对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足,认识深化了,就可以战胜失望,乃至不再失望,就能够“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诗人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认识深化的过程。

这首诗对人生是一个很好的艺术概括,当我们经过一番奋斗不能实现理想因而感到沮丧的时候,想起这首诗,就会鼓起信心,继续奋斗,继续前进。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值得咀嚼。

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

这篇课文,足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

善于感悟,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上也能写出好文章。

《生命生命》,先写三个关于生命的事例,再写三点思考,三个事例,先写小飞蛾,是动物,再写小瓜苗,是植物,最后写自己心脏的律动。

三点思考,内容很相近,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

作者举的动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不举大象狮子老虎等等庞然大物,只说一只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说明无论怎样卑微的生命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

作者从小现象悟到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

作者的思考也善于展开,一连说了三点。

这对学生也很有启发。

《紫藤萝瀑布》的主旨也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抒发自己由焦虑和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

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将主题提升到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的哲理上来。

这篇课文对于学生的观察、感受、联想、思考都很有启发。

从中也可以领悟,对生命的思考,既可以来自自身,也可以来自生物。

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

《童趣》很有情趣,三种物外之趣都是视觉加想像形成的,这种想像是把对象“大”化、美化、理想化,诸如蚊子成了白鹤。

这一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内容有趣,就不至于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

读懂了,会对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产生好感。

下面再说说练习。

练习称为“研讨与练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是需要自己动口动手做口头练习或书面练习的,有的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合作探讨的。

每篇课文只有两三道题目,五篇课文总计才14道题,体现“少做题,多读书”的原则。

14道题,大体可分五类。

朗读和整体把握;语言品味;结合课文内容的练笔或练说;比较阅读;搜集有关资料;这里,分类作些说明。

朗读是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重点。

每课练习都有朗读的要求。

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这种要求,语言的表述是不可能精细化的,“课标”对四个学段的朗读要求,措词完全一样,当然不是说对初中生的要求跟小学生一个样。

一方面,课文的程度在逐步提高,朗读不同程度的课文,要求不同水平的朗读能力,一方面,语言、语调和感情三个方面都是难以表述其区分度的。

总的原则是,要求,朝着总的目标,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整体把握题,根据课文特点,选择不同策略,以求更好更快的把握。

例如,《在山的那边》要求“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把握了这两个基本形象的意蕴也就可以说把握了诗意。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叙事性作品,要求“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从事与理的角度去把握。

《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都有议论,则要求从自己的见闻中举例印证,从举例中即可了解学生把握文意的准确性。

语言品味题,仅设计了一道,因为诗歌语言有高度凝练的特点,所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含蓄的词语,细加品味。

每篇课文最后一道题,有的是练笔,有的是比较阅读,有的是要求搜集资料。

这些题目是根据“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大原则设计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读了《在山的那边》,要求“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读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要求写自己与困难作斗争的经历和经验教训。

《生命生命》一课有同题文章的比较阅读。

《紫藤萝瀑布》则要求搜集资料,扩展阅读。

所有这些,意在学用结合,既走进课文,又走出课文,将学习的成果应用到语文实践中来,通过实践提高能力。

三、本单元教学的两个问题1.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第一单元,是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一步,开局关系全局,至关重要。

按照课程标准,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开局就应该有个新的学习方式。

教师与学生都在老路上走惯了,现在要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不可,非进行系统的改革不可。

“课程标准”内容相当具体,为使每一课的教学充分体现“课标”精神,本单元教参逐课提供了“教学设计”,大的原则和具体的操作都有了,这里不必再说,这里只说说用好课标,用好教参的一个根本办法。

根本的办法是什么呢?根本的办法就是备课时要先当学生,而且是按照课标精神先当一回学生。

例如,课标反复强调“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我们备课,就来个探究性学习,先不看教参,也不找资料,独立地探究一番。

教师若自己经过一番探究,那么怎样引导和组织学生探究也就自然而然有办法了。

不然,照搬教参也搬不好,苦苦思索这一课怎样教学生探究,也想不出好办法。

自己抱着探究的目的钻研课文,马上就能明白,探究总是在初懂的基础上,研究自己能够提出的问题,求得深入一步的理解。

自主探究,就是独立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常常说,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钻研就是探究的过程,吃透就是探究的目的。

我们是为教学而探究,要把自己探究的全过程摘要地记录下来,提出了哪些问题,每个问题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探究的结果是什么,探究的经验教训是什么,每一点只要记下几个字就行。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去看教参,看资料,见解相同的,你会生出“英难所见略同”的快感,见解不同的,你会进一步思考孰是孰非,发觉自己的偏误,就有新的教训,坚信自己的正确,可以平等对话。

自己思考不到的地方,也有一种教训,为什么没有朝这一方面去想呢,在思维广袤性上为什么有这样的缺陷呢,怎样弥补这种缺陷呢,都有教训可以吸取。

经过这一番探究,再考虑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成为自觉的要求,怎样引导、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心里也就有数了。

学生初读课文后理解到一个什么程度,这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的,我们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引导他们探究。

教师自己有了探究的经验,就知道探究首先要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能力,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学生发现不了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

教师自己有了探究的经验,就知道探究也无非是联系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有所思考和感悟,去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