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点荧光猝灭法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钴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金属元素的研究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金属元素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研究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Cloud Point Extraction-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简称CPE-FAAS)在测定痕量金属元素方面的应用。
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测定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其浓度极低,常规的分析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因此,开发高效、灵敏、准确的痕量金属元素分析技术一直是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浊点萃取作为一种新兴的液-液萃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萃取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痕量物质的分析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则是目前最常用的金属元素分析方法之一,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将浊点萃取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痕量金属元素的萃取效率,还能通过光谱法实现痕量金属元素的快速、准确测定。
本文首先介绍了浊点萃取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实验方法,包括萃取剂的选择、萃取条件的优化、光谱测定条件等。
接着,通过实际样品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限制。
对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痕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文的研究将为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浊点萃取技术概述浊点萃取(Cloud Point Extraction,CPE)是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相分离现象的液-液萃取技术,它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特殊性质,当溶液的温度达到某一特定值时,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和疏水基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表面活性剂聚集并形成胶束,从而使溶液分为两个不相溶的相,即富集目标分析物的胶束相和贫分析物的水相。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
第35卷第1期辽 宁 化 工V ol.35,N o.1 2006年1月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January,2006分析检测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 王壮坤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锦州121001)摘 要: 在HCl介质中和α,α-联吡啶存在下,α,α’-联吡啶可活化Cu2+催化H2O2氧化1,4-二羟基-9,10-蒽醌转化无荧光化合物,导致体系荧光急剧猝灭,据此建立了催化H2O2氧化1,4-二羟基-9,10-蒽醌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
关 键 词: 铜;荧光猝灭法;蒽醌中图分类号: O65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06)01005902 用蒽醌作为指示物较少见,本文报道了以1, 4-二羟基-9,10-蒽醌为指示物,荧光动力学分析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
实验研究发现,在HCl介质中和60℃、10min的条件下,1,4-二羟基-9,10-蒽醌能发射强而稳定的荧光,α,α-联吡啶可活化Cu2+催化H2O2氧化1,4-二羟基-9,10-蒽醌转化无荧光化合物,导致体系荧光急剧猝灭,据此建立了α,α-联吡啶活化Cu2+催化H2O2氧化1,4-二羟基-9,10-蒽醌荧光猝灭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
α,α’-联吡啶存在时,△I f值提高5.9倍。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7.2×10-13g Cu2+/m L,比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检出限为1.92×10-9g/ml)[1]、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检出限为4×10-12g/m L)[2]、荧光猝灭法(检出限2.2×10-10g/m L)[3]、二级管阵列检测-激光诱导荧光光度法(检出限5.0×10-10g/m L)[4]、硫化镉荧光探针荧光猝灭法(检出限2.3×10-10 g/m L)[5]、原子吸收光谱法(检出限为3.5×10-10 g/m L)[6]等方法的检出限低,灵敏度高。
293: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UDC662.613.1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43.422.062GB4634—84Determination of potassium,sodium,iron,cslcium,magnesium snd nanganese in coslash by atomic absorption国家标准局1984-08-07发布1985-05-01实施本标准适用于煤灰及煤矸石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
方法要点:样品经氢氟酸、高氯酸分解,在盐酸介质中,使用空气-乙炔火焰进行原子吸收测定。
加入释放剂镧盐或锶盐消除铝、钛等对钙、镁的干扰。
1仪器设备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正式产品。
1.2光源:钾、钠、铁、钙、镁、锰元素空心阴极灯。
1.3分析天平:准确到0.0002g。
1.4电热板:温度可调。
1.5聚四氟乙烯坩埚:30mL。
2试剂所用试剂除特别规定外,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重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1氢氟酸(GB620—77)。
2.2高氯酸(GB623—77)。
2.3盐酸(GB622—77)。
2.4镧溶液(50mgLa/mL):称取三氧化二镧(99.99%)29.4g于400mL烧杯中,加50mL水,缓缓加入1∶1盐酸100mL,加热溶解,冷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入塑料瓶中。
2.5锶溶液(50mgSr/mL):称取经重结晶提纯的氯化锶①(SrCl2・6H2O)152g于4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入塑料瓶中。
2.6铝溶液(1mgAl2O3/mL):称取氯化铝(AlCl3・6H2O)4.736g于4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溶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入塑料瓶中。
2.7钾标准储备溶液(1mgK2O/mL):称取在500℃灼烧30min的氯化钾(优级纯)1.5829g于4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入塑料瓶中。
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Hg^2及其猝灭机理研究
伴随现代工 业 的 迅 速 发 展,部 分 重 金 属 离 子 通过多种途径被 排 入 江 河 湖 海,对 人 体 健 康 和 环 境造成了极大 的 危 害[1-4],其 中 Hg2+ 被 世 界 野 生 动 物 基 金 会 (WWF)确 认 为 近70 种 环 境 因 素 中 最 危险且普遍存在 的 无 机 污 染 物 之 一,它 通 过 水 循 环和食物链的富集效果 最 [5-6] 终在人体内 积 累,对 人类的健康和生 命 造 成 严 重 威 胁,如 大 脑 及 中 枢 神经 的 损 伤、肾 脏 衰 竭、DNA 破 坏 等,对 汞 污 染 的研究逐渐成为各国环境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目 前对 Hg2+ 的 测 定 分 析 技 术 也 较 为 成 熟,如 原 子 吸收 光 谱 法[7]、电 化 学 分 析 法[8]、生 物 传 感 器 法[9]、分 光 光 度 法[10]、电 感 耦 合 等 离 子 体 质 谱 法 等 [11] ,但由于设备昂贵、样 品 预 处 理 复 杂,这 些 方法 均 不 太 方 便,因 此 迫 切 需 要 发 展 先 进 的 Hg2+ 检测分析技术。与上述多 种 方 法 相 比,荧 光 光谱法检测 Hg2+ 具 有 灵 敏 度 高、选 择 性 好、用 量 少、光 学 性 质 稳 定 和 易 于 实 现 表 面 功 能 化 等 优 点 。 [12-14] 近年来,碳 量 子 点 的 荧 光 分 析 已 经 成 功 应用于重金属离 子 检 测 之 中,并 获 得 了 良 好 的 检 测分析效 果。 郭 颖 等 以 [15] 氨 基 葡 萄 糖 盐 酸 盐 为 碳源,通过水热法 合 成 了 水 溶 性 好 的 荧 光 碳 量 子 点,发现 Hg2+ 对 碳 量 子 点 荧 光 有 良 好 的 猝 灭 作
cu2+对碳点的荧光猝灭机理研究
cu2+对碳点的荧光猝灭机理研究Cu2+对碳点的荧光猝灭机理研究碳点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材料,它在电子传输、气体传感和量子光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碳点在能源存储和太阳能技术方面得到了很多研究。
除了量子点的光学特性外,其荧光猝灭行为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金属离子对碳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Cu2+离子对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机理研究。
Cu2+在自然界中有着广泛分布,它以溶液形式存在,其浓度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此外,Cu2+可以很容易地被金属离子或其他分子吸附,并且可以被生物体吸收,因此它在某些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Cu2+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容易地将其纳入量子点表面,从而实现碳点的改性。
碳点的荧光猝灭是指金属离子和分子进入碳点内部,并与碳点表面上几种元素(如C,N,O)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导致其荧光强度明显下降的现象。
实际上,碳点表面上的元素和原子间存在着氢键,当金属离子作用于碳点表面时,重整氢键,从而影响碳点的荧光强度。
有研究发现,Cu2+的表面活性强,它可以有效地根据碳点表面的氢键进行定向结合。
由于Cu2+离子比其他金属离子的半径更小,因此它可以更快地进入量子点的内部,从而影响其表面氢键的构成,并最终使荧光强度降低。
此外,Cu2+还能够影响碳点内部结构,从而影响其荧光特性。
此外,针对Cu2+在碳点表面的作用,还有一些其他的机制也需要考虑,例如,碳点表面配体的形成。
这是指在Cu2+离子接近碳点表面时,金属离子和碳点表面原子之间可能形成五价配体,如Cu N ,Cu C ,Cu O 等,从而影响量子点的荧光特性。
由于Cu2+可以通过改变表面结构来影响碳点的荧光猝灭,因此,对Cu2+在碳点表面的作用以及其与量子点内部机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在当前文献中,对Cu2+离子对碳点的荧光猝灭行为的研究较少,只有少数研究关注了其机理,且还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因此有必要探讨碳点的荧光猝灭机理。
极谱法测定维生素b12中的痕量钴
极谱法测定维生素b12中的痕量钴
维生素B12在人体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营养状况。
但是,由于它的痕量掺入,因此它的含量很难测定。
极谱法是一种测定痕量物质的有效方法,在测定维生素B12中的痕量钴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一般来说,在测定维生素B12中的痕量钴之前,先要采用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将维生素B12从大量的有机和无机杂质中分离出来,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接着,采用粗分离维生素B12中的痕量钴,将其放入极谱仪中进行测量。
另外,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要对极谱仪进行校正。
在极谱仪测量之前,可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的方法进行实验前的校准,以确保极谱仪的准确性。
质谱仪可以以不同的灵敏度和精度,但需要提前定义色谱参数。
在极谱仪测定维生素B12中痕量钴的标准物质时,应采用极限感应率,在确保结果准确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检测效率。
极谱法测定维生素B12中的痕量钴时,需要首先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将维生素B12从其他杂质中提纯出来,然后将样本放入极谱仪中测定,采用极限感应率的测量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也可以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极谱仪校准,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维生素B12中的痕量钴测量是研究维生素B12在人体代谢中作用的重要研究指标,但难以测定。
极谱法是一种测定痕量物质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提高维生素B12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同时还能够确保测
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维生素B12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铬(ⅵ)的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效应及其应用
铬(ⅵ)的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效应及其应用铬(ⅵ)的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效应及其应用1 引言随着碳材料的发展,黑碳材料已经成为当今光子学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1]。
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是一种非常小的碳纳米结构,介于石墨烯和金属纳米粒子之间[2]。
它们是由聚碳酸酐结构(PolyCarbonate,PC)衍生的,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诸如荧光功能、可与其他材料结合等,使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2]。
由于CQDs的光学特性,研究人员们开始尝试利用其进行荧光猝灭(FluDetox),以此来对分子表征、生物感知和医学探针等有效地实现信息传输。
铬(ⅵ)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金属,常用于大规模行业。
最近,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铬(ⅵ)来控制和调节CQD的荧光特性[3],这可以实现生物分子检测、抑制和了解细胞内细胞色素的运动,以及医学诊断和生物活性成分的检测,功能构建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基础研究。
因此,研究利用铬(ⅵ)进行CQD荧光猝灭及其应用,在此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能会为人们提供新的分子诊断工具和医学分子活性的检测方法。
2 铬(ⅵ)CQD的荧光猝灭机制CQD的荧光猝灭是指在施加了外场时,由于CQDs内电子肬体放射过程而导致其衰减或熄灭荧光。
CQDs可以通过 Electronic Spin Resonance(ESR)和Absorptionand Emission(AES)效应来实现荧光猝灭。
ABS效应主要是由于CQDs沉积到特定载体表面上而发生吸收势能而产生荧光,而ESR效应涉及碳量子点中的精确调控,主要是指粒子内部的电子对。
用铬原子来掩护CQDs是一种新的机制,可以使CQDs的荧光性质受外部环境的控制[4]。
此外,使用铬(ⅵ)等金属离子掩护可以有效地抑制其荧光,从而产生新的作用,实现信号调节[5]。
3 铬(ⅵ)CQD在细胞检测中的应用CQD-Cr(ⅵ)组合物在生物检测和分子探针方面应用很多。
混凝土中痕量元素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痕量元素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但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中出现痕量元素的存在。
这些痕量元素可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混凝土中的痕量元素进行检测。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痕量元素检测的技术规程。
二、检测方法混凝土中痕量元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混凝土中痕量元素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元素的原子吸收特性,通过对样品中元素的原子吸收进行分析,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度较高,适用于多种元素的检测。
检测步骤:(1)样品制备:将混凝土样品研磨成粉末,并加入适量的稀酸溶解。
(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将适量的样品溶液吸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通过对元素的原子吸收进行分析,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元素分析方法,适用于多种元素的检测。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元素离子化,然后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检测步骤:(1)样品制备:将混凝土样品研磨成粉末,并加入适量的稀酸溶解。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使用:将适量的样品溶液喷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将样品中的元素离子化,然后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三、检测内容和标准混凝土中痕量元素的检测内容和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常见的检测内容和标准有以下几种:1. 检测内容(1)铅(Pb)含量(2)铬(Cr)含量(3)镉(Cd)含量(4)汞(Hg)含量(5)镍(Ni)含量2. 检测标准(1)中国国家标准:GB/T 50140-2018《建筑材料中有害元素限量》(2)美国标准:ASTM C 1140-11《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Material Finer than 75-μm Sieve in Hydraulic-Cement Concrete》(3)欧洲标准:EN 12390-8:2009《Testing hardened concrete - Part 8: Depth of penetration of water under pressure》四、检测仪器和设备混凝土中痕量元素的检测需要使用一些专用的仪器和设备,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是检测混凝土中痕量元素的常用仪器之一。
基于碳点的荧光分析法
基于碳点的荧光分析法
碳点荧光分析法是用于研究物质和分子交互作用的分析技术。
分析过程中,通过在特定的水合物中交替地施加微是量的光和其他反应物,将碳点的能量从可见光到非可见光转移到能量比较容易的蓝色绿色荧光状态。
此外,添加的碳点还可以与其他物质交互,对其形成能量转移的荧光模式。
碳点荧光分析法可以用来测定各种分子的细胞交互作用,如:蛋白与多聚糖及其他细胞外液体;融合蛋白与胞外单核苷酸复合物等分子的作用。
碳点荧光分析法由一个碳探头组成,这种探头可以发出微小的可见光束,以监测活跃细胞的可见荧光反应,并在实验过程中检查物质和分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在不同体系物质的特定状态下,光可见性,荧光强度和荧光状态等变化。
碳点荧光分析法可以测量荧光谱宽度,以及荧光能量间隔。
此外,将标准碳点与分子或细胞活化剂进行混合,也可以用于测定分子膜和抗体-抗原结合的信号传导作用。
碳点荧光分析法虽然简单实用,但是由于碳点的反应性较弱,因此有其局限性,只能用于小分子传感与特定的技术。
碳点荧光分析法最近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检测聚肽-多肽交互作用、与特定碳探头匹配的蛋白表面抗原活性等。
此外,碳点荧光分析法也可以用于逆转基因等技术,进一步评估和分析细胞状态。
因此,碳点荧光分析法能够为生命科学的进展提供很多帮助。
总之,碳点荧光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技术,它可以用来研究物质与分子的交互作用,也可以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对于细胞状态的分析以及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灰中化学成分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灰中化学成分摘要:采用熔融制样法,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煤灰中的常量、少量和微量成分SiO2,Al2O3,Fe2O3,CaO,TiO2,K2O,Na2O,MgO等。
选用锂盐混合熔剂和脱模剂,利于钾、钠含量的准确测定。
同时通过选用煤灰标准样品和页岩等标样解决了煤灰成分标准样品不足的问题。
通过谱线选择和仪器基体效应校正,所得结果与化学法的分析结果相符合。
关键词:X射线荧光光谱法;煤灰;化学成分1 前言煤灰分是煤在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并完成了所有变化之后,所残留下来的矿物质,而灰成分就是这种残留矿物质的化学组成,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钾、氧化钠等。
由于在炼焦过程中,煤中的灰成分要全部转入焦炭中去,煤灰成分组成及含量影响灰熔点、碱金属量影响焦炭的热性能和易在高炉壁上富积,影响高炉寿命和顺行,因此准确测定煤灰成分非常重要。
煤灰中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钾、氧化钠等元素均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这些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虽有较高准确度和精密度,但其分析周期更长,不适用于日常生产检测,而且效率低。
本课题采用四硼酸锂、碳酸锂作熔剂,溴化锂作脱模剂,高温熔融成玻璃熔片,用标准样品制作校准曲线,建立了煤灰成分的X荧光光谱法[1][2][3][4][5],用于测定煤灰中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钾、氧化钠等成分,精密度、准确度较好,可以用于日常生产检验。
2 实验部分2.1 主要仪器和试剂2.1.1 X射线光谱仪ARL ADVANT XP(美国热电公司)。
测量条件见表1。
表1 测量条件2.1.2铂黄金坩埚(Pt95%+Au5%):底部直径不小于34 mm,厚度不小于1 mm,底部内表面平整,定期抛光。
2.1.3 马弗炉:带控温装置,耐温1200℃以上。
2.1.4 四硼酸锂:在650℃灼烧4h后,放于干燥器中备用。
2.1.5溴化锂溶液(200 g/L):贮于棕色瓶中。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钼(Ⅵ)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钼(Ⅵ)罗道成;刘俊峰【摘要】在0.01 mol/L H2SO4介质中,痕量钼(Ⅵ)对过氧化氢氧化乙基紫(EV)的褪色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钼(Ⅵ)的催化光度新方法.对反应介质、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干扰离子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研究袁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90 nm,钼(Ⅵ)质量浓度在0~50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检出限为0.11μg/L.方法可直接用于粉煤灰中钼(Ⅵ)的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相符,6次测定值的RSD<3%.【期刊名称】《冶金分析》【年(卷),期】2010(030)007【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催化光度法;乙基紫;钼(Ⅵ);过氧化氢;粉煤灰【作者】罗道成;刘俊峰【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2粉煤灰中含有一些重要的微量金属元素,随着堆积废弃时间的延长,这些金属元素会溶解成金属离子进入地下和水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2],而且重金属能在植物中积累[3-4],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如果重金属在体内累积过量时,就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钼是这些微量金属元素之一,因而对其准确测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钼的测定中,主要有分光光度法[5-10]、原子光谱法和催化极谱法。
催化光度法由于仪器设备简单、测定灵敏度高而应用广泛,但利用钼(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乙基紫(EV)的褪色反应测定痕量钼(Ⅵ)的研究报道极少。
研究表明,在0.01 mol/L H2SO4介质中,钼(Ⅵ)对过氧化氢氧化EV的褪色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催化程度与钼(Ⅵ)的量成正比,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钼(Ⅵ)的新方法,并将其用于粉煤灰的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要求。
UV-1100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分析仪器厂);p HS-3型酸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CS-501SP型超级数显恒温器(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厂)。
碳点-荧光桃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在铜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碳点-荧光桃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在铜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陶慧林;孙超;廖秀芬;徐铭泽;王海洋;易忠胜;覃宏伟【摘要】在pH8.4的溶液中,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和荧光桃红(Fluorescent pink,FP)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而使后者的荧光增强.体系中加入痕量Cu2+后,FP的荧光被猝灭,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河水、农田水、自来水中痕量Cu2+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9.42~23.55 μmol/L,检出限(3σ/k)为3.14 μ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河水、农田水及自来水中Cu2+的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0.91%,加标回收率为98.7%~99.0%,结果令人满意.【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年(卷),期】2015(034)002【总页数】6页(P177-182)【关键词】碳量子点;荧光桃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痕量Cu2+【作者】陶慧林;孙超;廖秀芬;徐铭泽;王海洋;易忠胜;覃宏伟【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O614.121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因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可塑性等被广泛用于冶金、地质、环境、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
铜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多种酶的代谢活动,且是30多种酶的活性成分,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造血、影响铁代谢、强壮骨骼、软化血管、增强防御机能等功能。
绿色前体合成的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快速检测药物中痕量铁离子
绿色前体合成的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快速检测药物中痕量铁离子1. 引言药物中的微量金属离子污染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些金属离子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其中,痕量铁离子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
因此,开发一种快速、灵敏且可靠的方法来检测药物中的痕量铁离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绿色前体合成的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来快速检测药物中的痕量铁离子。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可用于实际应用中。
2. 碳量子点和荧光猝灭原理2.1 碳量子点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在生命科学、能源储存和传感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碳量子点具有较小的尺寸(通常在1-10纳米之间)、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荧光探针。
2.2 荧光猝灭原理荧光猝灭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外加某种物质后荧光强度减弱或消失的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利用碳量子点与药物中的铁离子相互作用引起的荧光猝灭现象来实现对铁离子的快速检测。
3. 绿色前体合成碳量子点方法本文采用了一种绿色前体合成碳量子点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天然有机物作为碳源,无毒、环保且易得到。
以下是具体步骤:1.准备天然有机物(如柠檬、茶叶等)作为碳源。
2.将天然有机物切碎并置于高温炉中进行干燥处理。
3.将干燥后的天然有机物放入炉管中,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高温裂解反应。
4.将裂解产物溶于适当溶剂中,并通过过滤和离心等操作得到纯净的碳量子点溶液。
4. 碳量子点与铁离子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碳量子点与铁离子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关系。
当药物中含有铁离子时,铁离子会与碳量子点表面的官能团发生配位作用,导致荧光信号被猝灭。
这种猝灭现象可以通过荧光光谱检测来实现对药物中痕量铁离子的快速检测。
5. 荧光猝灭法快速检测方法5.1 样品处理将待检样品(如药物片剂、注射液等)溶解在适当溶剂中,并经过必要的预处理步骤(如稀释、过滤等)得到待测样品溶液。
荧光碳点
荧光碳点的应用
细胞体内 外成像
1 生物传感
4
2
催化
3
疾病诊断
荧光碳点的应用
• 生物体组织的荧光成像和在体观察
A
B
C
碳量子点在小鼠体内的荧光成像,其中A为明场 照片,B为荧光照片,C为A与B的叠加,荧光强度用不
同颜色表示。
荧光碳点的应用
生化分析检测 细胞成像及靶向示踪
基于Eu3+介导的碳点荧光猝灭恢复过程检PO43-示意图
3500
1
3-370nm(400-600)
2
4-370nm(400-6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360 380 400 420 440 460 480 500 520 540 560 580 600
Wavelength(nm)
微波前加VC
4500
4000
4
1-350nm
abc荧光碳点的应用生化分析检测细胞成像及靶向示踪基于eu3介导的碳点荧光猝灭恢复过程检po43示意图碳点的制备方法无机碳源合成路线a电化学制备法b普通氧化制备法a直接有机物碳化法b微波辅助制备法c在模板上制备有机碳源合成路线c激光辅助制备法小组实验150s190s微波辅助制备碳点示意图tem成像图红外光谱图荧光碳点的表征cdotsunderaultraviolet330385nmbviolet400410nmcblue460495nmdgreen530550nmandeyellow545580nmlightexcitation
4-330nm(360-550)
2
500
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460 480 500 520 540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痕量钴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痕量钴
于光
【期刊名称】《安徽化工》
【年(卷),期】2006(32)5
【摘要】应用Fe(Ⅲ)-S2O32-1,10-二氮菲催化动力学体系测定痕量钴,它是基于Co(Ⅱ)催化Fe(Ⅲ)氧化S2O32-反应.该法灵敏度高,检出限4.87×10-10g·mL-1,测定范围为0~0.72μg·mL-1,重现性好,用于测定煤中痕量钴,得到满意结果.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于光
【作者单位】中煤集团牡丹江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质检中心,黑龙江,牡丹江,15701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
【相关文献】
1.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矿山废水中的痕量钴 [J], 黄元;张先飞
2.阻抑甲基橙褪色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Ⅱ) [J], 杨洋;杨森;张琪;王洪福;何黎明
3.过氧化氢-橙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的研究 [J], 高芝;高楼军;柴红梅
4.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的痕量钴 [J], 周福林;宋少飞;弓巧娟;蔡雪梅;张稳婵;高美虹
5.钴(Ⅱ)-过氧化氢-DCF偶氮胂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中草药中痕量钴 [J], 缪吉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六价铬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六价铬
痕量六价铬荧光猝灭法测定
痕量六价铬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污染物,它现在在环境中和四价铬混杂,识别它比较困难,但是对于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很重要。
痕量六价铬荧光猝灭法是当今测定痕量六价铬的一种新方法。
痕量六价铬荧光猝灭法的原理是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能量转化为可见光发射出来,被称为荧光,这种荧光可以被特定的探测器探测到,由于痕量六价铬的存在,可以测估其定性和定量。
痕量六价铬荧光猝灭法的分析过程包括样品的准备、曝光照射、读取检测数据、测定痕量六价铬,更高程度地精确测定。
痕量六价铬荧光猝灭法还可以通过相邻回弹去调节测量结果,抑制背景光,提高测量精度。
一般来说,痕量六价铬的荧光猝灭法测定更灵敏、准确,对环境污染检测有重大意义,进一步把痕量六价铬降至安全水平,保护下一代人们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点荧光猝灭法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钴罗道成;罗铸【摘要】在pH 6.80的B-R缓冲溶液中,基于钴离子对水溶性碳点(CDs)的荧光具有显著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钴离子的荧光光度法.在5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5 mL 3.6×10-4 mol/L荧光碳点溶液(以碳计)、1.0 mL pH 6.80的B-R缓冲溶液和适量的钴离子标准工作溶液后定容,室温下反应10 min,以350 nm为激发波长,440 nm为测定波长测定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结果表明,钴离子浓度在2×10-6~7.6×10-5 mol/L范围内与CDs的相对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1.008 7+0.031 25×10-6 c(mol/L),相关系数r=0.998 5,方法检出限1.2×10-7 mol/L.方法用于粉煤灰中痕量钴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GB/T 15922-2010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9%~1.0%,加标回收率在98%~104%之间.【期刊名称】《冶金分析》【年(卷),期】2015(035)009【总页数】6页(P62-67)【关键词】碳点;粉煤灰;钴;荧光猝灭法【作者】罗道成;罗铸【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煤炭清洁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正文语种】中文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放的废弃物,在粉煤灰研制水处理药剂时,钴是被公认为毒性较强的微量金属元素,对于水处理药剂的应用前景有很大的影响,钴含量太高,会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对粉煤灰中钴的准确测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测定钴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1-3]、催化光度法[4-6]、滴定法[7]、化学发光法[8]、原子吸收光谱法(AAS)[9]、荧光光谱法[10-1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1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13]等。
碳点(Carbon Dots,CDs) 作为新型荧光纳米材料,具有同半导体量子点一样优异的宽而连续的激发光谱,其具有荧光稳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可调,没有光漂白现象、水溶性好、廉价、低毒[14-15]等优点。
这些性质决定了碳点在生物成像与生物探针领域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碳点的荧光可以有效地被电子受体或者电子给体所猝灭,这说明碳点既是电子受体,也是给体。
这种光引发电子转移的性质将使其广泛地应用于光能量的转换,光伏设备和相关领域,也可作为Cu2+、Hg2+、Ag+ 等金属离子的检测探针[16-17]。
由于碳点具有比半导体量子点更优异的性能,在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以葡萄糖为碳源,以聚乙二醇-200(PEG-200)为分散剂和表面修饰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水溶性的荧光纳米碳点,利用其作为荧光探针,在pH 6.80的B-R缓冲溶液中,基于Co2+对碳点的荧光具有显著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Co2+的荧光光度法。
该法用于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钴,结果满意。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RF-5301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pHS-3C型酸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78-磁力加热搅拌器(江苏金坛金城国盛实验仪器厂);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HH-S2型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坛大地自动化仪器厂);UP型纯水仪(上海优普实业有限公司);202-00A型台式电热恒温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Co2+ 标准溶液:2.0 mmol/L,准确称取0.05 82 g Co(NO3)2·6H2O,用水溶解并定容于100 mL容量瓶,摇匀,使用时用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B-R缓冲溶液:pH 6.80,在100 mL三酸混合液(磷酸、乙酸、硼酸,浓度均为0.04 mol/L)中,加入50.0 mL 0.2 mol/L NaOH溶液;葡萄糖;聚乙二醇(PEG-200);己二胺;硝酸钴(Co(NO3)2·6H2O);硼酸;乙酸;磷酸。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电阻率为18.2 MΩ·cm)。
1.2 实验方法1.2.1 荧光碳点的制备荧光碳点按照文献[18]的方法制备:准确称取0.270 0 g葡萄糖,将其溶于25 mL 聚乙二醇和水体积比为1∶1的溶液中,并转移至反应釜中,在180 ℃下反应3 h,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加入一定量己二胺粉末于上述反应液中,于120 ℃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反应12 h进行钝化,即可得到棕红色的碳点溶液,用水定容至25 mL,该溶液中荧光碳点的浓度为0.36 mol/L(以碳计,下同)。
将制备的碳点溶液用水稀释至0.003 6 mol/L,作为碳点储备液于4 ℃保存备用。
使用时稀释为需要的浓度。
1.2.2 Co2+的测定方法在5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5 mL 3.6×10-4 mol/L 荧光碳点溶液、1.0 mLpH 6.80的B-R缓冲溶液和适量的Co2+标准工作溶液,用水定容,摇匀。
室温下反应10 min后,以350 nm为激发波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体系在440 nm处的荧光强度F;按同样的方法测定试剂空白的荧光强度F0,计算相对荧光强度ΔF=F0/F。
仪器激发和发射狭缝宽度均为10 nm。
2.1 荧光碳点的光谱性质荧光碳点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激发波长为350 nm)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1可知,碳点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50 nm;由图2可知,在350 nm激发波长下,荧光碳点在440 nm处得到一个很强的发射峰,这与在紫外灯下发射的明亮青色荧光相一致,充分说明该合成的碳点是荧光碳点。
由图1和图2还可看出:该荧光碳点的激发光谱连续,同时具有很宽的荧光激发波长范围;荧光发射峰峰形对称,半峰宽较窄,荧光强度高,表明合成的荧光碳点光学性质稳定,发光性能良好。
2.2 荧光碳点在不同激发波长的发射光谱为了进一步快速确定荧光碳点的最佳发射波长,将制备的荧光碳点储备液依次稀释后,增大激发波长,考察其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
根据图1荧光碳点紫外吸收光谱的性质,在340~450 nm激发波长下考察碳点的荧光发射光谱,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随着激发波长的增大,荧光发射峰位置发生红移,荧光强度也先增大后减小;激发波长为350 nm时,荧光碳点的荧光发射强度最大。
因此,实验选择350 nm作为荧光碳点的激发波长。
在此激发波长下,荧光碳点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40 nm,这与前面的实验结果吻合。
2.3 Co2+ 对荧光碳点的猝灭室温下,在荧光碳点中加入不同体积的Co2+标准工作溶液、1.0 mL pH 6.80的B-R缓冲溶液,并用水定容后测定,考察了不同浓度的Co2+对碳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当激发波长为350 nm时,随着Co2+浓度不断增大,碳点的荧光强度逐渐下降,荧光峰形变宽,而碳点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并没有明显变化,仍在440 nm处。
这说明加入Co2+后体系发生变化,导致碳点的荧光猝灭。
这可能是由于Co2+与碳点表面羟基形成的氧负离子结合后,降低了碳点表面的负电荷,减小了碳点的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拉近了碳点之间的距离,导致碳点聚集荧光猝灭[19]。
实验选择440 nm为测定波长。
2.4 pH值按照实验方法,考察了1.0 mL不同pH 值的B-R缓冲溶液对碳点荧光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碳点荧光光谱的峰位不随B-R缓冲体系pH值改变而发生位移,但其相对荧光强度ΔF发生了变化;当B-R缓冲体系pH 值在4.00~8.50范围内时,碳点相对荧光强度ΔF经过一个由低到高再减弱的过程;在pH值为6.80时,其相对荧光强度ΔF达到最大值,这说明此时Co2+对碳点的猝灭作用最强。
实验选择pH 6.80的B-R缓冲溶液。
2.5 反应时间试验表明:未加Co2+离子时,碳点的荧光强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加入Co2+后,猝灭作用非常迅速,碳点溶液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但此时不够稳定。
反应10 min后,体系的荧光强度趋于稳定,且至少可以保持在3 h以上。
实验选择反应时间为10 min。
2.6 荧光碳点浓度及用量试验表明:碳点浓度太低时,荧光猝灭作用不明显,且线性范围窄;而碳点浓度太高时,分析灵敏度较低。
当碳点浓度为2.0×10-4 ~5.5×10-4 mol/L范围内,荧光猝灭程度达到最大;实验选择碳点的浓度为3.6×10-4 mol/L。
进一步试验表明:当碳点浓度为3.6×10-4 mol/L时,随着碳点溶液用量的增加,碳点与Co2+ 的作用增强,荧光强度的猝灭值随碳点溶液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3.6×10-4 mol/L 碳点溶液的用量为0.5 mL时,荧光猝灭程度趋于平缓且达到最大。
实验选择0.5 mL 3.6×10-4 mol/L 碳点溶液。
2.7 校准曲线和检出限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分别取不同浓度的Co2+ 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碳点溶液中,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以Co2+ 浓度(mol/L)为横坐标,以相对荧光强度值ΔF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结果表明:Co2+ 浓度在2×10-6~7.6×10-5 mol/L范围与碳点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F=1.008 7+0.031 25×10-6c(mol/L),r=0.998 5。
连续进行11次空白试验,按3δ/k计算(δ为11次空白溶液的标准偏差,k为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方法检出限为1.2×10-7 mol/L。
按照实验方法,加入60.0×10-7 mol/L Co2+ 溶液进行测定,平行11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
2.8 共存离子的影响在选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当相对误差控制在±5%范围内时,对粉煤中常见的金属元素进行了干扰试验。
结果表明,对含有50 μmol/L Co2+的5 mL溶液,共存离子的最高允许量(mg)如下:K+、Na+ (15.0);Ba2+、Ca2+(5.0);Pb2+、Cd2+(4.0);Hg2+、Al3+、Zn2+ (1.5);Ti、Cr (0.8);Ga3+、V(0.5);Sc、Ge(0.30);Mn2+(0.25)。
但Fe3+、Cu2+、Ni2+的允许量低,对测定有干扰。
加入0.4 mL 20 g/L酒石酸溶液可掩蔽Fe3+ (0.5 mg),加入0.4 mL 30 g/L 硫脲溶液可掩蔽Cu2+ (0.6 mg)、Ni2+ (0.3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