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在当今社会,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压力的加大,畜牧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资源利用不合理1. 饲料资源浪费:目前,畜牧业普遍存在饲料资源的浪费问题。
许多农民过度依赖进口饲料,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2. 水资源浪费:畜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然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却较低。
传统养殖方式没有有效控制水资源的使用,导致浪费现象频繁发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饲料资源多样化、规模化生产,通过科学配方和饲养管理,提高能量和营养素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
2. 推广节水型畜牧业模式:引进先进的节水饲养设备和技术,优化畜禽舍、挖掘蓄水池等,实现循环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二、环境污染问题1. 水土资源污染: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泄物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水体受到畜禽粪便和排泄物的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影响水环境的健康。
2. 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尤其是甲烷气体的排放。
这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开展生物气体化利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2. 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对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的推广。
三、动物健康与安全问题1. 饲养环境差:许多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差等问题,导致畜牧动物健康状况下降。
2. 兽药滥用:传统畜牧业中兽药的滥用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为确保动物健康与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1. 改善饲养环境:建设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畜牧场,并加强饲养条件的监管,确保畜牧动物能够良好生长,并减少疾病的传播。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片重要草地区域,也是全球高寒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青藏高原的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一、草地退化问题的成因根据研究,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放牧:由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寒和半干旱地区,造成草原缺乏水源,导致牧民为获得更多收益而过度放牧和过度牧畜,导致草原土壤严重受损,草原植被趋向单一化。
2、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草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温等气候变化使得草原植被生长条件不佳,从而促进草原退化的加速。
3、自然因素: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复杂,地貌起伏较大,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导致草原土壤流失严重,从而形成了淤积、荒漠化、石漠化等现象。
4、农业活动: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加速,使得大量耕地和牧场的开垦和生产活动的推广,严重影响了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了大量草原退化现象。
二、草地退化的影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影响范围广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为:1、农牧业收益下降:草原植被严重退化,导致牧草生长缓慢,牛羊成长缓慢,对农牧民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
2、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后,对于土壤、水资源的保护和保持有所削弱,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危害到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3、气候影响:草原植被面积的锐减对于青藏高原的环境质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于高山过程形成和冰雪融化也有很大的影响。
4、物种灭绝:草地退化极大地影响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乃至滞留,使得许多动植物数量下降或灭绝等一系列问题。
三、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决青藏高原草地退化问题,科学家们展开了多项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
目前,草地生态修复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和改善草地土壤:通过土壤改良和保护技术,提高草地土壤的肥力和水保持能力,从而促进草原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年第3期专论与综述畜牧业属于青藏高原的传统产业,也是青藏高原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影响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而且还会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
本文对如何推动生态畜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如下探究。
1高原牧区发展现状生态畜牧业不同于传统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强调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
畜牧业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利用生产技术,构建完善、科学、环保的生态畜牧循环经济系统。
只有确保畜牧业经济发展循环化、生态化,才能够促使其持续、健康发展。
但是对现阶段畜牧业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可知,多数地区对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视不够,只有极少数地区认识到了减少资源消耗、环保、生态的重要性。
多数农村牧区对生态畜牧业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会对我国生态畜牧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应对策略分析为了促使畜牧生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改变畜牧养殖人员的传统思想理念,帮助其树立畜牧经济生态理念。
(1)要进行大力宣传。
大部分畜牧养殖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先进的思想接受较慢,为了尽快让基层养殖人员树立生态畜牧的思想观念,政府要对其进行大力宣传,可以采用广播、电视宣传等途径,并深入到基层,向相关人员讲解生态畜牧业经济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要传播生态消费观念,树立起良好的生态消费观念,以促使生态畜牧业经济长久、稳步发展。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要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对绿色畜牧产品进行大力推广,促使畜牧生产者树立科学、长远的经济发展意识。
首先要大力培育新型畜牧品种,科学合理应用饲料。
相关科研部门要重视对培育优良畜牧品种,将劣质种源及时淘汰和更新,对优质饲料要加强推广,最大程度上减少催肥饲料与药物的应用。
对畜牧加工设备进行及时更新,对新型工艺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加强动物检验检疫,相关部门要对检验检疫标准进行不断完善,促使动物疫病预测机制、风险评估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对饲养场用药次数、规格进行严格管理,合理处理残药,防止污染生态环境。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就是从持续农业的角度和我国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使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因素与畜牧业的发展相协调,寻求一条可行的途径,以确保当代人和后代人对畜产品的需求得以满足。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市场供应,增加了农民收入,稳定了物价,而且带动了饲料、兽药、食品、屠宰加工、皮革、制药、冷藏贮运、毛纺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尽管这样,我们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出现了饲料原料不足、环境遭到污染、畜产品药物残留严重等一系列制约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分析如下:一、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1、众多的人口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已达12亿多,虽然人口的增长速度已得到很大控制,但由于基数庞大,每年仍有1500多万人出生,净增人口1000多万,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29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4倍。
据预测,我国人口增长的态势一直要持续到下一世纪中叶才能进入年增长状态。
届时人口总数将达到16亿人,比目前的总人口数多了3亿多人。
这么多的人口,对食物,包括对畜产品的需求,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品质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这对我国畜牧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资源的匾乏,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障碍。
畜牧业与自然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畜牧业不如种植业那样直接与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形成生产体系,但是畜牧业是以种植业的第一性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没有第一性的生产为畜牧业提供饲草、饲料原粮,就不可能有畜牧业的生产。
所以自然资源是畜牧业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尤其是农业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农业自然资源日益紧缺,且利用率低,利用方式粗放落后,浪费严重,破坏更是严重,竭泽而渔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成为制约农业、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过度放牧等问题,需要采取草原综合治理和科学放牧管理等对策来保护草原生态平衡。
草原综合治理包括生态恢复、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等措施,有助于减缓草原退化速度。
科学放牧管理则要求合理制定放牧秩序,避免草场过度利用。
草原畜牧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努力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草原管理制度,推动农牧民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草原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草原畜牧管理、问题、对策、生态环境、过度放牧、草原综合治理、科学放牧管理、总结、展望未来、畜牧业、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草原畜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承载着广大牧民的生计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
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草原土地退化严重,草原草资源逐渐枯竭,畜牧养殖业面临着严重的过度放牧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也给牧民的生计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加强草原畜牧管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解决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实施草原综合治理,加强科学放牧管理,推动草原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草原畜牧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当前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草原畜牧管理中存在的生态环境恶化和过度放牧等问题,我们旨在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本研究也将探讨草原综合治理和科学放牧管理等对策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随着草原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问题分析1.草原生态环境退化草原作为牧业的重要资源,其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着牧草的生长和畜牧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过度放牧和草原过度开垦等行为导致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草原退化现象严重,牧场草量减少,造成畜牧业生产能力下降,给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畜牧业管理体制不合理目前,草原畜牧业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领导、监管不到位等方面。
这导致了在资源保护、生态恢复、牧业生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滞碍,无法有效解决目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草原畜牧生产技术滞后我国目前的畜牧业生产技术存在滞后现象,农牧民在养殖技术水平、畜牧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导致了畜牧产业的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畜牧业发展存在不稳定性受气候变化、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这给农牧民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也增加了畜牧业的经营成本和经济压力。
二、对策建议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过度放牧和荒漠化的治理力度,推进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工作。
加大对生态保护工程的投入力度,推动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完善畜牧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畜牧业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规范畜牧业生产和经营行为。
建立统一的畜牧业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草原畜牧业的监管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3.加强畜牧业技术创新加强畜牧业生产技术创新,培育和推广适合草原畜牧业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
加强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陆仲(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1、高寒草地的基本概况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以其鲜明的自然、经济与社会人文特色在我国以及世界的草地畜牧业领域和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我国高寒草地面积之大居各种类型草地之首,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59亿公顷,其中:西藏0.57亿公顷,青海0.38亿公顷,川西北0.073亿公顷,甘南0.036亿公顷,占全国北方草原区2.2亿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8.2%。
高寒草地的分布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牦牛放牧高度最高可达6200米,创造了放牧高度的世界之最。
高寒草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寒冷干燥,长冬无夏,仅有冷暖季之分,绝大多地区年均温在0℃以下,古有“五月解冻,八月草黄”之说。
由于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10-18℃,绝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温度低于10℃,大于0℃的年积温小于2000℃,大于10℃的积温多在500℃以下,持续期不多于2个月。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不少学者将青藏高原列为地球南北极之后的世界第三极,颇有道理。
高寒草地水源充沛,降水不均。
大河纵横湖泊遍布,年均泾流总量65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泾流总量的23%,相当亚洲全部泾流量的3.8%,全区降水不均,年降水量100nn-1000mm以上不等,但就牧区而言,降水偏少。
高寒草原区土壤发育年轻,植被稀疏由于高原面上气候干寒,土体中微生物活动程度低弱,有机质分解缓慢。
畜牧业集中区的土壤类型即大陆性荒漠土——草原土、草甸土系统普遍表现质地粗松,土层浅薄,砾砂化严重。
生长在各类高寒草原上的植被均受到气候条件的抑制,植株大多矮小,干物质产量低,植被覆盖度差,有机质积累明显减少。
高山草甸植被覆盖度较高,但腐殖化程度低,形成明显的草根层。
未开发的河滩阶地、堆积扇风蚀沙化严重。
高寒草地寒旱生草本植物占有优势,总盖度约达70%,植物种类较少,每平方米草种不超过15种,禾本科植物在高寒草地植被组成中占据最重要地位,是高寒草地放牧家畜的主要牧草来源。
青海高寒牧区自然灾害对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 主要 灾害及影响 11 草原 雪 灾 .
雪灾是指冬春季因降雪量大 ,气温低 ,造成积雪 持续不能融化.致使家畜采食困难或不能采食而发生 , 的不同程度的牲畜伤亡事件 ,并可能伴有牧民冻伤 、
交通 阻塞 、电力 和通讯 线路 中断 等灾害 的发生 。 1月 2 3 l 发 生的雪灾 称为前 冬雪 灾 ,翌年 l2 1 前 E ~ 月发 生 的
5 厘米 ,气温降至… 2 2 %, 0 4 ̄ 4 C 道路被封 ,交通中 断。由于降雪早 ,大部分牧民在秋季草场或转场途 中,人畜被困,饥寒交迫 ,受灾地 区达 l 个县市的 6
4 个乡 ,面积 达 1 3 万 多公 顷草场 、1 万人 口,共 7 3 3 2
19 年 ,全省 017 99 . 亿公 顷草场遭受严重旱灾 , 0 全 省 有 10 2 万人 、80 2 万头 牲 畜饮 水 出现 困难 ,旱 情
中 图分 类 号 :¥ 1 8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7 — 4 3 2 1 )7 0 2 — 3 3 8 0 (0 0 — 0 7 0 6 0
青 海牧 区 自然条件 恶劣 ,是一个 灾害 多发 区 ,干
雪 灾称 为后 冬雪 灾 ,翌年 3 至 5 l 月 月 5日发生 的雪灾 称 为春季雪灾 。 111 雪灾 概况 :青南地 区是青 海牧 区雪灾 的易发地 .. 区。草原雪 灾一般 来势迅 猛 ,覆 盖面 大 ,灾情持 续时
摘
要 措 施
要:对青海高寒牧 区主要 自然 灾害的致 灾程度进行分析,指 出雪灾、旱灾是 目前最主要的灾害,是青海高寒畜
牧业遭受重要损失的灾害。并指 出不断进行防灾工程建设 ,加强饲草基地 建设以及开展设施畜牧业是应对 自然灾害的重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
1.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畜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饲料来支撑养殖规模,但由于一些地区资源紧张,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2.环境污染严重:畜牧业养殖规模扩大带来的废水、废气和粪便等排放物质造成环境污染,例如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3.动物疾病频发:畜牧业中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不到位,容易导致畜禽死亡和传染疾病的蔓延,进而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资源禁养:加强对畜牧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建立健全畜牧业资源准入机制,合理规划土地使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利用,优化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环保监管: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管和治理力度,建立严格的环保排污标准,推广生态畜牧业模式,采取有效的废物处理措施,加强废弃物的利用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预防体系建设,加强畜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
提高动物防疫水平,加强动物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4.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畜牧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鼓励农民转变养殖方式,发展低耗、高效的畜牧业模式,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5.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畜牧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服务,推进畜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深度融合,提升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解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畜牧业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西藏畜牧业是西部山区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一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藏畜牧业发展也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政府投入的有效诱导,西藏畜牧业综合效益已形成明显的改善,但是目前畜牧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给西藏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威胁。
首先,农牧地质量差是西藏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西藏地处高原,地形复杂,地质地貌条件难以满足农牧业技术要求。
许多已开发的土地质量稍差,贫瘠,甚至有部分土地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条件来满足农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从而影响西藏畜牧产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无成熟产业基础也是西藏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
当前,西藏畜牧业发展刚刚起步,缺乏健全的产业基础体系,技术水平落后,缺乏规范的生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措施等均是对西藏畜牧业发展的制约。
此外,山地地形是西藏畜牧业发展普遍困难的突出表现。
西藏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原环境,山地复杂,地形多样,传统的放牧技术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地环境,将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另外,医药技术、学历和组织能力等人力资源条件也是西藏畜牧业发展所遇到的主要障碍。
西藏入境外技术难以实现,且技术相对落后,保护兽医技术更是落后,畜牧业经营者可能无法控制较好的畜牧健康指标,使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此外,当地社会自身组织相对比较薄弱,服务能力较弱,形成一定的障碍。
针对上述困难,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投入,稳步推进农牧地开发。
基础设施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为��牧业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坚持政府投入,努力完善供水、供电、公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确保农牧业发展和经营的有效性。
二是推行畜牧产业化发展模式,重视技术更新和村落结构调整。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行产业化运营模式,充分从市场优势中发挥出质量,效益和竞争优势,提升畜牧业质量效益。
三是加强人力资源技术和管理能力建设。
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思考
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思考对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思考一、引言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我国的重要农牧业区域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西藏农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利用、畜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对西藏农牧业发展进行全面的思考。
二、土地资源利用1. 土地资源现状西藏是高原地区,土地资源相对有限。
大部分土地是高寒草甸和沼泽湿地,适宜耕种的土地较少。
由于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土壤肥力低下也成为制约农牧业发展的因素。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利建设:通过修建水库、引水渠等手段改善灌溉条件,提高耕作效率。
(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3)加强土壤改良:通过施肥、翻耕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三、畜牧业发展1. 畜牧业现状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和适宜放牧的自然环境。
目前,西藏畜牧业以养殖牦牛、绵羊和藏马为主,但规模较小,生产水平相对低下。
2. 发展畜牧业的措施(1)提高养殖技术: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和畜牧户的养殖管理水平。
(2)改善饲料供给:增加饲料种植面积,推广高产优质饲料品种,提高饲料利用率。
(3)发展特色养殖业: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种,如藏羊、藏猪等。
四、农业科技创新1. 农业科技现状西藏是一个科技相对滞后的地区,在农业科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和设备,限制了农牧业的发展。
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1)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适合西藏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如精准施肥、高效节水等。
(2)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加大对农业科研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农牧业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五、发展现代农牧业1. 现代农牧业发展现状目前,西藏仍以传统的自然放牧为主要方式进行畜牧业生产,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 活动的加剧,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开展《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 绿色发展研究》对于保护草原生态 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
探索适合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模 式。
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公平参与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定期公开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相关信息,增强社 会监督力度。
支持公众参与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决策 和实施过程,提高社会公平性和参与度。
加强舆论引导
发挥媒体作用,宣传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 意义和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 发展研究》
2023-10-30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现状分析 • 绿色发展理念在青藏高原草原畜
牧业中的应用 • 促进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发
展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地区, 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独特的生态 环境。
力。
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保护青 藏高原草原生态环境,维护 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
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可 加快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的 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
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青藏高 原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途径,有助于确保畜牧
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然而,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草原退化 、环境污染等。
近5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近5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近5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摘要: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其气候变化对于该地区的农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包括温度上升、降水变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这些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的农牧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改变了农牧民的生产方式、影响了生态系统平衡、加剧了草原退化等。
因此,必须加强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研究,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牧业发展战略,确保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土地条件赋予了这个地区丰富的农牧资源。
然而,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对该地区的农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1. 温度上升: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气温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超过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
气温上升会导致冰雪融化加快、山地湖泊水位上升等问题,对该地区的农牧业产生一系列影响。
2. 降水变化:青藏高原的降水呈现出不规律的变化,其中有些地区降水量增加,而有些地区则减少。
频繁的降水变化使得该地区的农牧民生产出现困难,如无法确定合适的播种期和收割期等。
3.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暴雨等发生频率增加,造成灌溉困难、农作物损失、牧区草原退化等问题。
三、农牧业的影响1. 生产方式的改变:青藏高原的农牧民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得不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
例如,由于降水减少,农民选择种植旱作物来适应干旱的环境。
牧区农牧民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他们必须调整放牧策略,以适应草原退化等问题。
2. 生态系统平衡破坏: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导致了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问题。
这对农牧民的生产活动造成了许多困难,他们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思考
展的实践主体是人 ,是 “ 人类在开发利用草地资源获 得商品价值的同时,按照草地家畜的自然规律和经济 规 律进行 开发利 用 ,既 不使其 退化或 消亡 ,又不使 环 境遭 到破 坏 ,同时维持 在草地 生态 系统 的负担能力 范
围内 ,永续地提 高人 类生活 的质量 ” 。 2 影响青藏 高原 草地可持续发 展的原 因分 析
21 植 被 气候 方 面 .
原有的生态格局 ,也阻碍了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可持
续 发展 的道路 。然而人 口的增 长 、社会 经济 文明 的发 展 又是不 可逆 的 ,在青 藏高原 如何扬 长避短 ,兴利 除
211 植被 特征 :青 藏高原 西起 帕米尔 ,东 迄横 断 山 ..
脉 地 区 ,北 界 昆仑 山 、阿 尔 金 山 和祁 连 山 ,南 抵 喜 马 拉雅 山 。幅 员辽 阔 、地 势高 亢 ,平 均海 拔 4O 0 0 m
增 加 一 草地 过 载一 草地 退 化一 生 态失 衡 ” 的恶 性 循
的价 值评 价维 度 ,客 观反 映 了生态 科 学 的合 理边 界 。
因此 ,这就要 求我们 将草地 畜牧业 可持续 发展 与人类 生存 相联 系做 出正确 的价值 判断 ,认识 到草业 生态 系 ‘ 统是 人 的生 态 ,生 态学是生 存 的科 学 ,毕竟可 持续发
肪 、高 蛋 白 、高 无 氮 浸 出物 和纤 维 素 含量 低 ) 的特
能量传递的动态平衡为基础的草业生态系统。包括前
初级生 产 、初 级生产 、次 级生产 、后次级 生产 四个层 次 ,由 3 界面即 草丛一 个 地境界 面 ( 面 A) 界 、草地 一 动
物界 面 ( 界面 B )和草 地一 经营管 理界 面 ( 面 C 界 )连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原因与防治措施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原因与防治措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面积达5.2万平方千米。
其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给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原因以及可能的防治措施。
造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降雨量也在减少。
这导致了高寒草地的水源减少,土壤湿度下降,植被生长受到限制。
同时,气候变化还引发了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等,更加剧了高寒草地的退化。
除了气候变化外,人类活动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是其中最主要的人为因素之一。
青藏高原是牧民居住的地区,牧民们依赖畜牧业为生。
然而,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放牧方式导致了大量的草地过度利用和过度退化。
牲畜过量食用草地,超过了草地可持续承载的能力。
不仅如此,过度放牧还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加速了高寒草地的退化。
此外,未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也是造成高寒草地退化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农田、道路和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无序的城市化和农业活动侵占了大片草地。
未进行适当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了草地面积减少和植被破坏,进一步加剧了高寒草地的退化。
为了防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采取以下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
各国应共同努力,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加大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减少其对高寒草地的影响。
其次,加强保护和管理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退化草地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同时,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限制牲畜的数量和放牧区域,制定合理的放牧政策和管理措施。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大对高寒草地退化机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科学技术在草地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
青藏高寒区发展的限制因素和解决措施
青藏高寒区发展的限制因素和解决措施青藏高寒区地处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从而形成了终年低温的高山气候。
热量成为青藏高寒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种植业在这里几乎难以发展,只能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种植适应高寒环境的青稞(大麦的变种),而畜牧业也只能放牧牦牛、藏绵羊等适应高寒环境的牲畜。
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青藏高寒区的农业发展受限,导致人口容量很小,从而使得当前生活的人口不多。
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因此制约其种植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
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畜牧业是西藏地区重要产业支柱,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西藏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草地退化问题加重,草地牧区所承载力下降,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受到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促进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草地畜牧业;西藏地区;生态保护引言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西藏地区草地辽阔,对畜牧业发展的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
因此,对西藏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展开研究,帮助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转型,使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促进西藏地区产业兴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草地畜牧业发展条件充分草地畜牧业是西藏地区的主导产业,也是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草地畜牧业得以发展可以提升牧民的经济收入,也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兴旺带动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西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关键。
西藏地区草地面积大,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优势,西藏地区草地面积高达120097.55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占85.86%,是天然放牧业发展的绝佳位置,比如西藏的阿里、那曲等地草地面积占比到底85.39%。
除了大面积的草地之外,西藏地区还拥有大面积的湖泊和积雪,这些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牲畜出栏率较高随着政府对畜牧业的支持和大型企业进入到西藏地区,加强对养殖技术的宣传和培训,牧民也加强对于牲畜的疾病防疫,所以近年来西藏地区的牲畜出栏率也随之提升。
2020年西藏地区的牦牛出栏是147.67万头,与五年前相比,西藏地区的牦牛出栏率增长了25.18%;在2022年西藏地区的牦牛出栏更是突破了150万头。
(三)畜牧加工产业状态良好西藏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天然养殖牧场,加上国家对西藏地区畜牧业的大力支持,大量的畜牧加工企业入驻西藏地区,加强畜牧业的产业链。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陆仲(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1、高寒草地的基本概况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以其鲜明的自然、经济与社会人文特色在我国以及世界的草地畜牧业领域和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我国高寒草地面积之大居各种类型草地之首,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59亿公顷,其中:西藏0.57亿公顷,青海0.38亿公顷,川西北0.073亿公顷,甘南0.036亿公顷,占全国北方草原区2.2亿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8.2%。
高寒草地的分布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牦牛放牧高度最高可达6200米,创造了放牧高度的世界之最。
高寒草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寒冷干燥,长冬无夏,仅有冷暖季之分,绝大多地区年均温在0℃以下,古有“五月解冻,八月草黄”之说。
由于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10-18℃,绝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温度低于10℃,大于0℃的年积温小于2000℃,大于10℃的积温多在500℃以下,持续期不多于2个月。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不少学者将青藏高原列为地球南北极之后的世界第三极,颇有道理。
高寒草地水源充沛,降水不均。
大河纵横湖泊遍布,年均泾流总量65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泾流总量的23%,相当亚洲全部泾流量的3.8%,全区降水不均,年降水量100nn-1000mm以上不等,但就牧区而言,降水偏少。
高寒草原区土壤发育年轻,植被稀疏由于高原面上气候干寒,土体中微生物活动程度低弱,有机质分解缓慢。
畜牧业集中区的土壤类型即大陆性荒漠土——草原土、草甸土系统普遍表现质地粗松,土层浅薄,砾砂化严重。
生长在各类高寒草原上的植被均受到气候条件的抑制,植株大多矮小,干物质产量低,植被覆盖度差,有机质积累明显减少。
高山草甸植被覆盖度较高,但腐殖化程度低,形成明显的草根层。
未开发的河滩阶地、堆积扇风蚀沙化严重。
高寒草地寒旱生草本植物占有优势,总盖度约达70%,植物种类较少,每平方米草种不超过15种,禾本科植物在高寒草地植被组成中占据最重要地位,是高寒草地放牧家畜的主要牧草来源。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资源基础西藏的畜牧业独具特色,源远流长。
西藏具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有各类天然草场QS 亿公顷,占全国天然草场总面积的l / 5 左右。
其中,有人区067 亿公顷,无人区013 公顷。
可利用草场053 亿公顷,占全区草场面积的663 %。
西藏天然草场面积占西藏总土地面积114 亿公顷的712 %。
草地面积在各类土地面积中所占比例之高,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
西藏拥有的草地资源丰富多彩,其中高寒地类型是草地的主体,面积为076 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49 %。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除牧区有天然草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外,农区可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人工饲草饲料。
西藏发展畜牧业,优势是拥有辽阔的牧场和丰富的水源,气温适宜。
但是,西藏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家畜种资源远不及新疆、内蒙古等其他地区丰富,但却具有独特的生产性能和开发价值,耗牛、羊、马为主要牲畜,除此之外,还有黄牛、驴、骡、猪等牲畜。
近几年,随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鸡、鸭、鱼等的饲养量也开始增加。
目前,西藏的畜牧业得到了巨大发展。
直到今天,传统的畜牧业仍在西藏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产品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对全区国民经济的贡献非常大,年相关产业产值达到8 亿多元,西藏75 %以上的外贸出口商品是畜牧产品或以畜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
畜牧业累计对城镇经济和二、三产业提供的原始积累已达15 亿元以上。
历史悠久的传统畜牧业仍然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西藏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仍束缚西藏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西藏高原草的脆弱性,限制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放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这种拯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在西藏的大部分牧区沿袭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陆仲(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1、高寒草地的基本概况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以其鲜明的自然、经济与社会人文特色在我国以及世界的草地畜牧业领域和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我国高寒草地面积之大居各种类型草地之首,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59亿公顷,其中:西藏0.57亿公顷,青海0.38亿公顷,川西北0.073亿公顷,甘南0.036亿公顷,占全国北方草原区2.2亿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8.2%。
高寒草地的分布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牦牛放牧高度最高可达6200米,创造了放牧高度的世界之最。
高寒草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寒冷干燥,长冬无夏,仅有冷暖季之分,绝大多地区年均温在0℃以下,古有“五月解冻,八月草黄”之说。
由于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10-18℃,绝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温度低于10℃,大于0℃的年积温小于2000℃,大于10℃的积温多在500℃以下,持续期不多于2个月。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不少学者将青藏高原列为地球南北极之后的世界第三极,颇有道理。
高寒草地水源充沛,降水不均。
大河纵横湖泊遍布,年均泾流总量65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泾流总量的23%,相当亚洲全部泾流量的3.8%,全区降水不均,年降水量100nn-1000mm以上不等,但就牧区而言,降水偏少。
高寒草原区土壤发育年轻,植被稀疏由于高原面上气候干寒,土体中微生物活动程度低弱,有机质分解缓慢。
畜牧业集中区的土壤类型即大陆性荒漠土——草原土、草甸土系统普遍表现质地粗松,土层浅薄,砾砂化严重。
生长在各类高寒草原上的植被均受到气候条件的抑制,植株大多矮小,干物质产量低,植被覆盖度差,有机质积累明显减少。
高山草甸植被覆盖度较高,但腐殖化程度低,形成明显的草根层。
未开发的河滩阶地、堆积扇风蚀沙化严重。
高寒草地寒旱生草本植物占有优势,总盖度约达70%,植物种类较少,每平方米草种不超过15种,禾本科植物在高寒草地植被组成中占据最重要地位,是高寒草地放牧家畜的主要牧草来源。
在这1.059亿公顷的高寒草地上,每年生产近2亿吨的可食牧草,由1300万头牦牛,5000万只绵羊和其他一些草食家畜转化成近30万吨牛、羊肉,2万吨羊毛和近40万吨的鲜奶及奶制品。
是近200万牧民世代繁衍生息赖以生活生产的家园。
2、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青藏高原面积占全国的26%,草原面积占全国的33.2%,是我国最大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的特殊性,极为丰富的草业资源,以及强烈民族特色,所以在全国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经济功能草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最为主要的生态——经济系统,它自古以来是当地少数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
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性直接关系到当地人民子孙后代的生存和社会安定。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是高寒草甸植被,包括典型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灌丛草甸。
四川的川西北、青海省的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和甘肃的甘南州等地的草地共同构成了青藏高原草地中最为精华的部分。
是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最发这的地区,有800万头牦牛、2000万只藏羊集中于该地区。
这里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高,在未退化的草地群落中的物种数每平方米可达60余种。
它不仅仅是放牧家畜的良好的天然放牧场,也是高原其它各类动物活动、栖息和繁延的场所。
高寒草甸植被的植物性生产力很高,草地在放牧条件下的鲜草产量5620.8kg/hm2,高者可达9000kg/hm2。
在暂时封育禁牧的地段上鲜草产量可达15000kg/hm2。
2.2 高寒草地的生态功能2.2.1 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作用青藏高原雄居亚洲大陆中部,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又是“江河源”、“生态源”和“中华水源”,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所以,高原的植被状况和水流直接制约着中下游的流量。
江河上游地区植被盖度约为60-90%,土地侵蚀模数为45t/km2·年,而在黄河长江的中上游地段自然植被盖度只有30-50%左右,土地侵蚀模数为4000t/km2·年。
以此计算,植被覆盖度平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土地侵蚀模数增加65t/km2·年,其对全国的生态重要性可见一斑。
2.2.2 防止风沙的作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由于海拔高、地势多开阔,冬春季节风力大,一般是每年12月至翌年5月的风力最大,大风持续时间与植物枯黄季同步。
在牧草覆盖较好的高寒草甸区,平均每年8级以上风速为17m·s-1的大风持续时间为77天,最多时达到121天。
高原上的大风又多为西北风,吹向东南方向。
一般来讲,风速为6m· s-1时即可扬起沙尘,高原上的植被状况直接影响着空中的沙土含量。
裸露的地表,8级大风每小时刮起0.1mm厚的沙土,则每平方米刮起的沙土为0.0001m3,每亩为0.0667m3沙土。
如每次大风持续5h,则每亩刮起约0.335m3沙土。
如果植被覆盖度为60%,则每亩每次因大风扬起的沙土量约为0.02668m3。
2.3.3 高寒草地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高而又最年青的高原,在冷湿气候和高海拔,而地势平缓条件下发育的,湿地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是高寒草地生态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丰富了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使高寒草地由气候、地貌垂直分布导致植被和整个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布,形成了比较复杂和完备的垂直带谱。
青藏高独特的水原,复杂的地貌结构,使这里江河纵横,形成了面积区很大的河流湿地。
青藏高原上还有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青藏高原上湖泊总面积约4.5万多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五分之二。
青藏高还分布着广袤无边的草丛湿地,总面积达3万多平公里,草丛湿地以草类为优势的植物,由于草本植物适应性强,所以它成为高原湿地的主体。
由于高原湿地的存在,才使高原万物竟生,才使这壮美的高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生物多样性。
这块巨大的高原,成为地球上独特的基因库。
物种数量不算最多,但却极具特色,有不少物种还是绝方仅有的唯一。
据调查,青藏高原上湿地面积达75万公顷,由于湿地的存在,才维护了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才孕育了高原的草地文明。
2.2.4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的启动区和调节区。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地球之巅的珠穆浪玛峰作屏障,75万公顷的各种类型的湿地、1.059亿公顷的草地和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众多的河流以及4万多平方公里的湖泊总面积和河谷的原始森林,所以,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对北半球甚至全球的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
3、高寒草地及草地畜牧业的现状:3.1 据近期有关资料显示,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上饲养着1.08亿个羊单位,比40年前牲畜数量翻了两翻,畜产品增加了7倍,畜牧业年产值约占全国畜牧业总产值的1.73%,牛羊肉年产量约占全国牛羊肉总产量的3.6%。
每公顷草地年生产能力为2-4个羊单位,和国外相比,差距甚远,和新西兰、荷兰、丹麦和其他西欧国家每公顷草地可收获300-450个畜产品单位;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每公顷草地可生产45-75个畜产品单位;澳大利亚每公顷草地可生产20个畜产品单位;蒙古、毛里塔尼亚、阿根延每公顷草地生产不到1个畜产品单位,中国的高寒草地则处于上述第3、4类之间。
当然,高寒草场的建设水平、资金的投入决不可和第一、二类地区相比,而自然条件则是最为严酷的。
这种比较也只是参考而已。
3.2 尽管高寒草地生产水平很低,畜产品产值行业份额很小,但由于不合理的利用,严重的超载滥牧,超载率已达60-120%,不适当的人类活动有增无减,再加上不可抗拒的全球气候变暖,致使高寒草场严重退化,特别是占高寒草地总面积35%的冬季草场(冬窝子)退化表现最为严重,高寒草地退化面积已达40-60%。
主要表现为草地植物成分和结构变坏,复盖度减少,优良牧草密度和高度降低,致使牧草生产力下降,草地退化即使是轻度退化,首先表现在产草量的下降,随着退化的加重,牧草产量也就不断下降,高寒草地中最优秀的四川阿坝、甘肃玛曲的高寒草甸草场,近20年(1980-1999)产草量下降了27-70%,由于过牧和鼠害,草皮结构被破坏,形成大面积的次生裸地和岛状裸地,裸露率由10%上升为30%,使草区秃斑化。
在较干旱的草地,土壤基质较粗,土壤层很薄,含砂量大,草皮被破坏后,沙化十分严重。
草地退化、植被低矮稀疏,给鼠类的繁衍与活动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据测定高寒草甸草场的地下鼠由每公顷8-10只增加到30只之多。
由于草原退化,严重地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更为严重,长江上游泥砂含量增加12倍,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泥砂含量增加了70%以上。
水资源日渐枯竭,发源于高寒草场的河流,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等河流,流量减少量在30%以上,湖泊枯干已成为普遍现象,湿地减少面积达40%,地下水位成倍下降,缺水草原面积不断扩大。
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严重破坏,在高寒草甸地区,植被的覆盖度下降了20-40个百分点,种的减少量超过40%,每平方米不足10种,野生动物及猛禽种群数量锐减。
无数的事实证明,脆弱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已进入了恶性循环,由于草地退化、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大幅下降,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就不断扩大牲畜数量和挖掘药材及淘金,进一步破坏草原植被,加强草原退化的速度和扩大退化面积,使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在更低层面上求得暂时平衡。
周而复始,直至高寒草地系统崩溃而进入高寒荒漠——沙漠生态系统。
3.3 草地畜牧业存在着严重的草畜平衡失调在草原退化的情况下,草畜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饲草总量供应不足总量供应不足即全年的饲草供应不能满足家畜的需要。
例如甘南天然草原牧草总生产量(鲜草)约为103.9亿kg,加上1.67hm2的人工草地牧草3.75亿kg,饲草总供应量约107.65亿kg,而实际饲养的家畜年需草量为177.45kg,缺口高达69.8亿kg,即总量不足近40%。
饲草供应季节不平衡高寒地带,牧草生长季只有4-5个月,而枯草季长达7-8个月,夏秋牧草生长繁茂,供应较充足,冬春牧草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下降。
放牧家畜对牧草数量、质量的的要求是长年相对的均衡供应,而天然草地牧草数量、质量供应在全年却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这个矛盾造成了饲草供应季节不平衡,它是草原牧区放物家畜夏活、秋肥、冬瘦、春死的内在原因。
季节不平衡使家畜在漫长的枯草季营养严重不足,大量掉膘,形成著名的“春乏”问题。
“春乏”给畜牧业造成的损失极大,据调查和测定,高寒牧区放牧家畜在冬春枯草期,掉膘幅度10%-30%,死亡5%-10%,这两项相当于损失了14.5%-27%的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