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中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一、目的为规范消化科疾病的诊疗,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操作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范适用于消化科诊室的医生和护士,以及参与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医务人员。
三、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1) 检查患者的病历、体征、病史、药史及过敏史。
(2) 检查消化内镜设备及附件是否完好,准备内镜镜头、生物钳、注射器等工具。
(3) 阐明内镜检查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2.消毒准备(1) 内镜及工具清洗:使用洗涤剂和蒸馏水清洗内镜和工具,去除污渍和细菌。
(2) 内镜及工具消毒: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药品消毒。
消毒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内镜、生物钳等工具,保持其无菌状态。
3.操作步骤(1) 局部麻醉:给患者口腔内或直肠内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减轻疼痛。
(2) 内镜检查:将内镜插入患者口腔或直肠,检查消化道腔道。
(3) 活检或治疗:如发现异常病灶,可进行活检或治疗操作。
4.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熟悉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严格遵守内镜及工具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4) 操作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掌握良好的操作技巧和操作节奏,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
四、操作效果评估和记录(1) 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内镜检查或治疗的结果和发现,如病理学检查结果等。
(2) 对术后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和观察,记录术后病情及治疗效果。
(3) 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等信息,保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操作风险及应对措施(1) 内镜检查及治疗操作的术前准备和操作流程一定要严格执行,否则会增加操作风险。
(2) 操作过程中如出现意外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应对措施。
(3) 如出现内镜穿孔、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抢救,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附件3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为规范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内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术前准备室、诊疗室、麻醉恢复室、内镜清洗消毒室等相关场所和设备。
1.消化内科。
床位不少于30张,有独立的病区、护理单元和门诊。
每年完成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
2.普通外科。
参见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要求。
3.术前准备室(区域)。
术前准备室(区域)的人员配置应能满足患者术前准备需要。
4.诊疗室。
(1)操作间数量设置应当满足服务需求,保障诊疗质量和操作安全。
(2)每个操作间的面积原则上不小于20m2,保证内镜操作者及助手有充分的操作空间。
(3)消化内镜设备安放要采取集成的移动推车或吊塔,能集成内镜主机、显示器、高频电发生器、医疗气体管道、电器信号线及网线、各种引流瓶及气体接口,可灵活地移动到医师操作所需的任意位置。
(4)操作间内的物品与设施均须参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包括通风、水、电、吸引、氧气、电脑接口、急救设备、空气净化灭菌设备、清洗消毒、药品、贮存柜等。
操作间应设有独立的通风系统。
(5)诊疗室应配备监护仪、除颤仪及抢救车,保证相关设备组件运转正常,储备充足。
(6)开展无痛内镜诊疗时,必须配备麻醉机等相关设备。
(7)诊疗室须符合消防安全、电力保障等相关要求。
5.麻醉恢复室。
(1)麻醉恢复室的规模应与内镜诊疗室的规模相适应。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一、术前准备1、术前必须患者禁食或清淡饮食,并且让患者排空肠道。
2、术前仔细阅读患者相关的病历资料,包括基础疾病、既往病史、药物过敏等方面,确保准确无误。
3、术前需进行细致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4、准备好必需的消化内科诊断工具,如内窥镜、超声胃镜、胃部盲肠气压计、消化系统激素测定仪等设备。
二、内镜检查1、准备好内镜检查所需的所有器具,包括内窥镜、光源等,确保器械完好、干净、无菌。
2、患者应身体平躺,全身放松,并行注射麻醉药物。
3、内镜检查前,必须进行口腔清洁,口服麻醉剂制止,这项工作必须非常的到位。
4、在检查过程中,必须留意患者的情况,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并随时进行监测。
5、内镜检查后,将器具消毒,并且进行好相应记录。
三、胃部盲肠气压检查1、准备好需求的气压计以及导管,并严格消毒好。
2、患者约束体位,抬头稍稍向上,取好嘴角至胸口的距离后便可进行操作。
3、导管位置摆放正确,开始吹气,患者必须十分配合,保证气囊充分膨胀,不能出现漏气、疼痛等异常。
4、操作完毕后,需要缩小注入的气体,并缓缓将导管拔掉,观察患者情况,保证其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四、超声胃镜检查1、超声胃镜检查的器具需要消毒,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洁和准确。
2、患者体位舒适,病情轻微的患者可以不行注射麻醉药物。
3、操作人员必须非常配合,并因应患者的难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缓解其疼痛症状。
4、操作时,要注意留意患者的情况,仔细判断内脏器官的状态,并且时刻注视仪器所展现出的图像。
五、消化系统激素测定仪检查1、此项技术所需的器具也需要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消化系统激素测定仪能够洁净和有序工作。
2、操作人员必须注意患者情况,并对其进行精心的观察,不能出现过度刺激或过度紧张的情况。
3、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明患者的口腔、胃部环境、血液等物质,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
4、操作完毕后,需要缩小气压,调整设备,以保证后续使用该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一、通用规范操作1、消化内科技术工作必须有相应资质,并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2、使用前需检查设备、器材的状态,防止出现故障,有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
3、消毒设备、器材、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非一次性使用的器材要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4、操作前需提醒患者,告知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5、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程序,不得随意变造。
6、术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避免发生意外事件,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二、支气管镜检查规范操作流程1、设备的准备:a、选择适合的支气管镜,检查亮度是否达到可用状态。
b、准备好相应的氧气瓶和药物,方便在操作过程中使用。
c、准备好支气管镜刷、洗消灭菌液、干净的毛巾、手套等。
2、患者检查前的准备:a、提醒患者要有空腹,做好消化道准备,说服患者配合操作。
b、患者换好手术服,脱掉首饰,保持舒适的状态。
c、准备好相应的镇静剂,以便在操作过程中使用。
3、操作流程a、接上氧气瓶和支气管镜并调试好亮度和观察角度。
b、给患者口腔内涂上麻醉药物,以减轻刺激感。
c、慢慢进入气管,到达支气管之后注入润滑剂,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d、依照观察到的情况按需给与各种药物。
比如应用冲洗液,清洗痰液等。
e、检查完毕后,将支气管镜慢慢取出,让患者逐渐恢复呼吸。
f、把设备、器材、用品归还原处,并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三、胃镜检查的规范操作流程1、设备准备:a、选择适合的胃镜,检查亮度是否达到可用状态。
b、准备好相应量的麻醉药和镁代铝混悬液。
c、准备好氧气瓶、毛巾、手套等材料。
2、患者检查前的准备:a、提醒患者禁食禁水6 小时,告知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b、患者换好手术服,并去掉手、脚上的饰品,保持舒适的状态。
c、医生应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然后作出根据患者病情配合的医疗方案。
3、操作流程:a、给患者喷麻醉剂,进入口腔前进给予吸氧。
b、将胃镜缓缓进入患者口腔,涂抹咽喉麻醉药,经过进食管,进入胃部。
消化内镜中心操作规程
消化内镜中心操作规程
《消化内镜中心操作规程》
一、消化内镜中心的基本概况
消化内镜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负责进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消化内镜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二、患者术前准备
1. 在进行内镜检查前,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必须了解内镜检查的目的、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2. 患者需在指定时间内进行禁食,并按照医嘱进行清肠准备。
3. 对于需要进行麻醉的患者,医务人员要在术前对其进行评估,确定麻醉方案。
三、内镜设备操作规程
1. 内镜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清洁工作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设备的卫生和安全。
2. 内镜检查时,医务人员必须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保持清洁。
四、内镜检查操作规程
1. 在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正确插入内镜、适当调整内镜视野等。
2.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医务人员要及时记录并向患者进行说明。
五、术后处理规程
1. 检查结束后,医务人员要对内镜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并妥善保存。
2. 对于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医务人员要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六、文书记录
1. 所有内镜检查过程和结果必须如实记录在病历中,并注明医务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2. 对于特殊情况和意外事件,医务人员要及时向上级主管进行汇报。
消化内镜中心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提高内镜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利益。
希望医务人员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消化内镜检查的工作。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为规范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内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术前准备室、诊疗室、麻醉恢复室、内镜清洗消毒室等相关场所和设备。
1.消化内科。
床位不少于30张,有独立的病区、护理单元和门诊。
每年完成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病例不少于1000例。
2.普通外科。
参见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要求。
3.术前准备室(区域)。
术前准备室(区域)的人员配置应能满足患者术前准备需要。
4.诊疗室。
(1)操作间数量设置应当满足服务需求,保障诊疗质量和操作安全。
(2)每个操作间的面积原则上不小于20m2,保证内镜操作者及助手有充分的操作空间。
(3)消化内镜设备安放要采取集成的移动推车或吊塔,能集成内镜主机、显示器、高频电发生器、医疗气体管道、电器信号线及网线、各种引流瓶及气体接口,可灵活地移动到医师操作所需的任意位置。
(4)操作间内的物品与设施均须参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包括通风、水、电、吸引、氧气、电脑接口、急救设备、空气净化灭菌设备、清洗消毒、药品、贮存柜等。
操作间应设有独立的通风系统。
(5)诊疗室应配备监护仪、除颤仪及抢救车,保证相关设备组件运转正常,储备充足。
(6)开展无痛内镜诊疗时,必须配备麻醉机等相关设备。
(7)诊疗室须符合消防安全、电力保障等相关要求。
5.麻醉恢复室。
(1)麻醉恢复室的规模应与内镜诊疗室的规模相适应。
消化内镜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技术操作规范电子胃肠镜检查昀意义消化道疾病是人类的多发病、常见病。
电子胃肠镜检查是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及直肠各种炎症、溃疡及肿瘤的重要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段;是诊断消化道疾病最好的方法,结合病理活检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其准确性与可靠性高,可直观地发现微小的、早期的粘膜病变及其部位,又可在镜下治疗,所以,目前尚无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替代该项检查。
消化内镜检查确实不舒服,但其在诊断胃肠道疾病上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不容置疑。
本院开展的消化内镜诊疗项目(一)常规胃肠镜检查(二)无痛胃肠镜检查(三)小儿胃镜检查(四)超声内镜检查(五)十二指肠镜检查(六)各种内镜下的治疗1.上消化道大出血及大肠病变出血的镜下止血治疗。
2.通过胃镜急诊取出食管、胃及大肠的异物。
3.息肉的电凝电切术及圈套。
4.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及套扎术。
5.粘膜下肿物切除术。
6.早期胃癌内镜下根治术。
7.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下扩张和封闭治疗。
8.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的扩张术及内支架置入术。
9.能熟练开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扩张术、取石术;胆道狭窄扩张放支架、胆道内外引流术。
10.通过胃镜进行胃造瘘术等。
(七)开展急诊胃镜检查和急诊治疗。
胃镜检杏的适应症对凡是怀疑有食管炎症(包括化学性和反流性)、食管溃疡、肿瘤、狭窄裂孔疝和食管静脉曲张者;怀疑有胃粘膜炎症(包括急、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肿瘤、胃癌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球炎、球腔变形、憩室、癌及上消化道异物等疾病都可由内镜作出诊断。
因此对下列病人可行内镜检查:1.上腹不适,疑是上消化道病变,临床不能确诊者;2.失血原因不明,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者,可行急诊胃镜检查;3.对X线钡餐检查不能确诊或疑有病变者;4.需要随诊的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5.需内镜治疗者;6.体检。
胃镜检查的禁忌症在多数情况下禁忌症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而以下情况是内镜检查的绝对禁忌症。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标准[详]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消化内镜学规章制度
消化内镜学规章制度一、消化内镜操作规范1. 操作前准备:(1)确认患者身份、患者病史、诊断需求等信息;(2)检查消化内镜设备是否正常工作;(3)安装好内镜镜头、灯源等配件;(4)准备好消毒润滑剂、麻醉药品等必要器材。
2. 操作流程:(1)术前细致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同意;(2)消化内镜进入患者体内时,需配合患者呼吸动作,减少不适感;(3)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内镜的导向,避免损伤患者黏膜;(4)对于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操作步骤,确保患者安全。
3. 操作后处理:(1)记录术中所见,术后情况及处理措施;(2)对内镜设备进行彻底清洁消毒;(3)安全存储内镜设备,避免损坏;(4)及时将病理标本送检,确保诊断准确性。
二、消化内镜设备维护保养规范1. 内镜设备日常保养:(1)定期检查内镜设备连接处是否松动;(2)保持内镜设备表面清洁,避免灰尘积累;(3)避免内镜设备受潮或受热,以免影响使用寿命。
2. 内镜设备定期维护保养:(1)定期维护内镜设备,确保各部件功能正常;(2)定期更换内镜设备配件,避免因配件老化导致操作失灵;(3)定期对内镜设备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性能可靠。
三、消化内镜消毒规范1. 消毒润滑剂选择:(1)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润滑剂;(2)使用前检查消毒润滑剂是否过期,避免使用过期产品。
2. 消毒程序:(1)消毒前将内镜设备清洁干净,去除残留污物;(2)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消毒、化学消毒等;(3)消毒后对内镜设备进行彻底清洗,避免残留消毒剂。
四、消化内镜学规章执行1. 经常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规章内容;2. 制定规章执行情况考核机制,对执行不到位的医务人员进行纠正和指导;3. 建立规章执行档案,记录医务人员执行情况和培训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总之,消化内镜学规章制度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务人员应切实履行规章要求,确保内镜学工作的规范顺利进行。
消化内镜中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中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一、人员配置1,医师(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
在有条件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
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台数计算)。
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
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1.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
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
消化内镜的规范化操作
・195・・述评・消化内镜的规范化操作杨云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
北京100853)关键词:消化内镜;规范化操作[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541X(2008)04・195—02消化内镜对消化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应用相当广泛,在我国从基层卫生院到大学教学医院或大的医疗中心,都有消化内镜在使用。
消化内镜已从最初的胃镜、结肠镜,发展到目前的小肠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以及复杂的内镜下治疗等。
鉴于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治疗越来越多、作用与风险越来越大,对内镜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近年关于消化内镜规范化或标准化操作越来越被重视、并已逐渐制定出相应的共识、指南或操作程序,指导内镜培训与实践操作。
规范的操作来源于规范化的学习和培训,本文就内镜操作人员的要求、培训、规范化的诊断治疗程序等进行简要的论述。
1学习内镜操作的人员条件内镜技术与操作是--I"1专业性很强、要求很高的在人体腔内进行诊疗工作的学科。
学习内镜技术或操作的人员需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不是仅有一定医学背景知识的人都可以进行内镜技术的学习、开展内镜操作的。
将内镜操作认为简单、好学,会插镜看看,随意安排人员学习内镜操作的思想或认识是片面的和不规范的,也不可能培养出理想合格的内镜医师或消化专科医师。
学习内镜操作的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①具备普通内科学或普通外科学的临床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心肺复苏抢救等。
②能够把内镜和病人的整体病情进行统一评估和解释。
③能够独立判断具体病人的适应症、禁忌症、内镜操作的轻重缓急、风险及操作利害关系。
④熟知元痛内镜使用的镇静剂、麻醉药品的药理,副作用及抢救方法。
⑤掌握内镜设备的技术特点,清洗消毒要求,附件、活检或细胞学用途,计算机图文使用。
⑥能够和病人满意交流,取得知情同意、向病人解释病情、指导进一步的诊疗。
⑦能够清楚描述内镜操作过程,准确识别和解释病变。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得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得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与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得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得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得辅助科室与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她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得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与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得内镜设备与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与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与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得执业医师与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得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得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得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得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得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得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得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操作步骤分级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操作步骤分级1.诊断技术1.1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1.1.1 操作步骤1.空腹准备:术前8小时禁食、禁饮水,术前2小时禁止吸烟。
2.患者准备:让患者脱掉上衣,并穿上医疗服。
让患者侧卧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微后仰。
3.局部麻醉:喷洒表面麻醉剂。
4.内镜插入:将内镜插入口腔,通过咽喉,进入食管、胃。
5.检查过程:内镜逐段检查食管、胃,观察黏膜情况。
6.内镜取出:患者咳嗽,内镜插管退出。
1.1.2 注意事项患者在检查前需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疾病史等。
检查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检查结束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1.2 结肠镜检查1.2.1 操作步骤1.空腹准备: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2小时禁止吸烟。
2.患者准备:让患者脱掉上衣,并穿上医疗服。
让患者侧卧位,双膝屈曲。
3.局部麻醉:喷洒表面麻醉剂。
4.结肠插管:将结肠镜插入肛门,逐段检查直肠、乙状结肠、回盲部等。
5.检查过程:检查结肠是否有异常,观察黏膜情况。
6.结肠镜取出:患者深呼吸,结肠镜慢慢退出。
1.2.2 注意事项结肠镜检查前,需清洁肠道,采用泻剂进行肠道清洗。
术前需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疾病史等。
结肠镜取出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2.治疗技术2.1 活检技术2.1.1 操作步骤1.确定活检部位:根据病变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活检技术。
2.局部麻醉:喷洒表面麻醉剂。
3.活检器具准备:准备活检钳、刷子、抹片等。
4.活检操作:先取活检样本,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2.1.2 注意事项活检前,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症状及必要的风险。
活检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及时处理。
2.2 激光治疗2.2.1 操作步骤1.激光设备准备:确保激光设备工作正常。
2.确定治疗部位:根据病变情况确定治疗部位。
3.激光治疗:将激光设备对准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2.2.2 注意事项激光治疗前,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症状及必要的风险。
激光治疗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原则。
3.总结本文档对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进行了目录的分类,并详细介绍了各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操作步骤分级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操作步骤分级一级操作步骤1. 麻醉准备- 1.1 确认患者麻醉适应症- 1.2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1.3 评估患者麻醉风险- 1.4 准备麻醉设备和药剂- 1.5 与患者沟通和解释麻醉过程2. 内镜准备- 2.1 内镜设备检查和准备- 2.2 确认内镜消毒和清洗- 2.3 准备适当的内镜操作工具和辅助器械- 2.4 确保内镜照明和图像传输正常3. 患者准备- 3.1 患者禁食和停止用药- 3.2 进行患者体格检查- 3.3 做好患者隐私保护- 3.4 确保患者合作和舒适二级操作步骤1. 内镜插入和进入消化道- 1.1 确定最佳内镜插入位置- 1.2 控制内镜进入速度和角度- 1.3 观察内镜行进路径- 1.4 进入消化道并确认位置2. 病变检查和诊断- 2.1 定位病变位置- 2.2 观察病变形态和颜色- 2.3 进行组织活检或细胞采集- 2.4 进行病变诊断和分级3. 治疗干预和操作- 3.1 消除病变或阻塞物- 3.2 行内镜下止血或缝合- 3.3 放置支架或引流管等辅助器械- 3.4 进行内镜下治疗干预三级操作步骤1. 并发症处理- 1.1 及时识别并发症- 1.2 迅速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1.3 监测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4 评估并记录并发症程度和后果2. 患者恢复和观察- 2.1 停止麻醉和药物- 2.2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3 监测患者术后反应和并发症- 2.4 提供患者恢复和饮食指导3. 消化内镜后处理- 3.1 内镜器械清洗和消毒- 3.2 记录和归档内镜检查结果- 3.3 编写内镜检查报告- 3.4 协调随访和治疗计划以上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目录的操作步骤分级。
请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步骤进行操作。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步骤和级别可能因病情复杂性和医生判断而有所调整。
在执行任何操作前,请充分了解相关操作规范和风险,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指导。
消化内镜操作规程
消化内镜操作规程1. 引言消化内镜操作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检查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消化内镜操作的流程与要求,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性。
2. 负责人员消化内镜操作由专业医生负责执行,辅助人员包括护士和技术人员。
所有参与操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标准。
3. 设备准备3.1 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包括内镜和相关器械。
3.2 清洁内镜和器械,确保无菌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3 检查相关设备的电源供应和连接情况。
3.4 检查药品和润滑剂的储备量,按照规定要求储存和使用。
4. 患者准备4.1 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前,详细告知患者操作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4.2 给予患者饮食和药物禁忌事项,确保消化道清洁。
4.3 在操作前,核实患者身份和检查区域,并进行合适的麻醉和镇静。
4.4 协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以便进行操作。
5. 操作步骤5.1 消化内镜操作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5.2 操作者应对内镜本身进行自检,包括连接状态、灯光亮度和显像质量。
5.3 操作者应通过口腔或肛门将内镜缓慢插入,注意避免损伤。
5.4 在检查过程中,操作者应注意观察病灶、取材和拍照。
5.5 必要时,进行活检或取物,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6 检查结束后,缓慢拔出内镜,注意观察异物和出血等并发症。
6. 操作注意事项6.1 操作者应熟悉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6.2 操作者应实施无菌操作,并定期检查内镜和器械的消毒情况。
6.3 操作者应处理好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不适。
6.4 操作者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6.5 操作者应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记录和报告相关数据和信息。
7. 操作后处理7.1 操作后,对内镜和器械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7.2 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关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内镜中心操作规程最新
内镜中心操作规程最新内镜中心操作规程(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镜中心的运营和管理,提高内镜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权益,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内镜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
第三条:内镜中心的运营和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内镜中心应配备合格的专业人员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第二章内镜检查第五条:内镜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和呼吸道内镜检查等。
第六条:内镜检查应由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师进行,并确保医师具备相应的资质认证。
第七条:内镜检查前,患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相关的术前准备。
第八条:内镜检查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和防护措施。
第九条:内镜检查后,应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向患者提供相应的医嘱和建议。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十条:内镜中心应配备先进的内镜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内镜设备的保养维修应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来进行,定期进行检验和维护。
第十二条:内镜设备的使用记录应做好,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设备情况等。
第十三条:内镜设备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修,并停止使用。
第十四条:内镜设备使用完毕后,应进行消毒清洗,并按照规定存放。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五条:内镜中心应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设备检查。
第十六条:内镜中心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归类、储存和处理。
第十七条:内镜中心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确保应急情况的处理。
第十八条:内镜中心应建立感染控制制度,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五章质量管理第十九条:内镜中心应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等方面。
第二十条:内镜中心应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并定期开展内部培训和外部评审。
第二十一条:内镜检查结果应及时汇总分析,定期进行质量统计和报告。
第六章知识管理第二十二条:内镜中心应建立知识管理制度,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传递。
第二十三条:内镜中心应定期开展学术讨论和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消化内镜诊疗操作规范
上消化道内镜(电子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降段的粘膜形态及如有病变可做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症)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需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需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需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1)术前6-8小时禁食。
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
幽门梗阻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
(2)咽部麻醉:检查前1-5分钟用2%-4%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也可含服麻醉祛泡剂。
有麻醉药物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
(3)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夏若碱10mg,或行清醒镇静麻醉。
(4)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并发症)1.咽部感染、咽部病变:可因咽部损伤继发感染咽后壁脓肿。
应予以休息及抗生素治疗。
2.食管穿孔:为严重甚至致死性并发症,尤其并发纵膈炎者手术缝合或引流创口。
3.胃穿孔:不如食管穿孔严重,须抗生素及手术缝合治疗。
4.出血:因粘膜损伤或活检时组织太深、撕拉过度引起。
多能自行停止,如出血过多,应内镜下止血。
5.心血管意外:可因咽喉迷走神经反射引起,有个别心脏骤停病例。
根据当时心脏情况,应予以相应的处理,包括吸氧、抗心律失常药物、复苏术等。
6.颏下、下颌关节脱位:患者用力咬牙垫时,易发生颏下、下颌关节异常运动引起脱位,可采用手法复位。
(注意事项)1.检查结束后足以患者全身情况,尽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比较安全的,仍应仔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镜中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中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一、人员配置1,医师(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
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
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
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1.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
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
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3.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4.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四、其他辅助设施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
包括:1.内镜检查用品每一内镜检查台必须配有足够数量的弯盘、牙垫、治疗巾、敷料缸、纱布、各类镊子、过滤纸片、标本瓶、消毒手套、消毒用桶等。
2.辅助器械除内镜器械外,尚须有:吸引器、玻片、标本固定瓶、喷洒管、硬化剂注射针、生理盐水、各种规格的空针、超声清洗机等。
3.浦毒液2%戊二醛,75%乙醇或离子水,必须使用经卫生部批准的内镜消毒液。
4.急救药品与用品可集中于1台急救药品车一内,便于流动抢救,包括氧气、吸氧面罩、简易球囊呼吸器、复苏药物以及局部止血用药(如肾上腺索、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凝血酶等)。
对重危患者进行检查应有监护设备。
二、内镜检查申请制度1.内镜检查必须严格执行申请、预约制度。
申请医师必须认真填写内镜检查申请单及告知书。
2.内镜检查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体检及规定的化验检查(如血清学肝炎指标),检测的有效期为6个月。
三、内镜检查后注意事项1.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患者检查后不得驾车。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
3.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建议行其他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提倡首检负责制。
4。
治疗性内镜应书写规范的内镜治疗报告,开好术后医嘱。
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无论是诊断内镜,还是治疗内镜,内镜操作均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一旦发生,须积极处理,并真实保存原始记录与资料,保证后续鉴定工作顺利进行。
一、并发症的预防1.下列人群,应作为预防并发症的重点:年龄李≥65岁;危重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肝、肾疾病患者,凝血机制障碍者;疑难、复杂、有风险的内镜治疗。
2.分级医疗负责制,即难度大的手术由上级医师担任者,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尚不能完全胜任手术并应建立术前讨论制度。
二、并发症的处理1.术后24h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2.应严格按医疗要求,处理各类并发症。
3,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或其他必要的治疗。
4.对已发生的并发症,应寻找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并发症的发生。
5.所有并发症均应分类登记,上报备案。
五、内镜室的管理制度1.内镜室应实施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医护人员必须在有关规章制度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2.内镜室应设负责医师〔或主任)及护士长(或护理小组负责人),共同管理好内镜室的日常工作。
3.内镜室工作应严格按《规范》的要求及标准进行工作,制定出符合各医院实际情况的内镜室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4.内镜室负责医师的职责(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完成内镜室日常诊断与治疗工作;(2)与护士(或组长)共同组织实施有关内镜室的管理规定与制度;(3)做好对下级医生和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4)负责内镜检查与治疗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预约、消毒制度;(5)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及业务学习制度,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5.内镜室护士的职责(1)做好术前局部麻醉与器械准备工作;(2)配合医师完成各种内镜检查与治疗工作,检查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协助医师处理;(3)负责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工作;(4)收发内镜申请报告及检查报告;(5)交待有关的医疗建议,解答患者的询问。
6.内镜室技术员的职责(1)负责内镜室全部器械的管理与档案记录,保证器械安全使用;(2)内镜及附件的报废与添置应上报科主任;(3)负责内镜室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与维修;(4)负责内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7.内镜室工作应保持整齐、清洁,工作期间,严禁家属及无关人员人室观看;医护人员在工作时间,应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不做、不讲与工作无关的事和话。
8.内镜室应有例会,布里、总结工作。
9.内镜室应保管好各类资料,如内镜检查、治疗申请单,治疗内镜术前同意书,内镜报告,内镜图像,消毒检测报告,器械维护记录等。
10,内镜室应制定仪器维修制度,及时报废陈旧器械,不断补充新器械,以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
六、消化内镜诊疗前知情告知与签字制度消化内镜诊疗属“微创”检查,术者应充分尊重患者对病情的知情权,诊疗前应对检查或治疗的目的、手术方法、可能达到的效果及风险等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以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并签署同意书。
一、诊断内镜(一)告知内容1.告知患者内镜检查的目的。
2.询向患者有否麻醉药物过敏史,结合体检情况,告知患者内镜检查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出血、消化道穿孔、并发感染等。
3.一旦发生并发症,医师将采取的措施。
(二)知情同意书举例xxxxx医院消化内镜检查知情同意书姓名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_因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须做(胃镜、肠镜、超声胃镜)检查,现将内镜检查有关情况告知如下:1.经医师介绍病情,我同意进行内镜检查是必要的。
2.目前尚无明显的检查禁忌证,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
病史与体检中发现有___________等疾病,可能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二、内镜治疗知情同意书基本内容1.经治医师巳向我和(或)家属告知了病情。
2.我和(或)家属已清楚知道内镜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方案。
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医务人员为防止发生并发症所采取的措施等,我和(或)家属同意诊断及治疗方案。
无痛苦消化内镜的清醒镇静麻醉内镜检查有一定的痛苦,患者会出现恶心、不适、咽部硬咽感、腹痛、腹胀等,还有一些患者对检查有恐俱感,不愿接受内镜检查。
无痛苦内镜具有术中无痛苦之优点,使患者愿意接受内镜复查和随访。
一、镇静麻醉内镜的镇静麻醉必须由麻醉科医师完成,同时配备麻醉监测设备及准备复苏室,必须配有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其他抢救设备;并应备有麻醉药拮抗药物如:纳洛酮,催醒药—氟马西尼(安易醒)等。
要有患者或家属签署的知情同意书。
1.术前评估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必须了解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
风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过大、过小,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妊娠,肥胖,吸毒,酗酒,高度不合作,有麻醉反应史,药物过敏史。
应注意调整麻醉用药方案,降低风险。
2.术中监护包括四方面:①意识状态;②肺通气;③血氧状态,④血流动力学。
(1)意识状态:镇静程度根据Ramsay分级评价。
1.级:患者焦虑,躁动不安;2.级:合作,清醒镇静;3.级:仅对指令有反应;4级:入睡,轻叩眉间或对声觉刺激反应敏感;5.级:入睡,轻叩眉间或对声觉刺激反应迟钝;6级:深睡或麻醉状态。
镇静麻醉以3级为好。
(2)血氧状态::氧合状态可通过脉冲血氧仪间接测出,已成为清醒镇静内镜检查的常规。
若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即应停止检查,给予吸氧,托起患者的下颌。
待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后,再进行检查。
二、常用药物对药物总的要求是起效快、苏醒快、可控性强,无蓄积作用、无心肺损害等毒副作用,常用药物有麻醉性镇痛药呢替吮(度冷丁)、芬太尼,神经安定镇静药地西洋(安定)、咪达哇仑(咪哩安定)等和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异丙酚)、乙托咪酪等。
1.苯二氮卓类属弱安定类,具有解焦虑、顺行性遗忘和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早期在内镜检查中常用的地西伴(daizepam)为高脂溶性,能迅速分布到脑组织,静脉注射5~l0mg 后lmin起效,维持9min,由于含有丙二醇,易产生局部静脉炎。
目前使用的咪达噢仑(midazolam),是苯二氮卓类的水溶剂,静脉注射对血管无刺激,脂溶性高,起效快。
一般成人剂量为静脉首剂推注2. 5~3mg〔以1 mg/30S的速度),总量不超过5mg。
年老体弱者剂量减半,总剂量不超过3. 5mg。
静脉推注后即起作用,可维持6~15min。
多数患者处于2~3级镇静。
但少数可达4级或5级。
个体差异很大,要密切观察。
呼吸抑制或心血管影响轻微,相对安全。
该药的特异性拮抗剂为氟马西尼(( f lumazenil ),必要时内镜检查结束后静注1~2mg,1~2min即清醒。
2.丙泊酚(异丙酚,propofol) 新型短时的无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起效快,静注丙泊酚1~2 mg/kg后0.5~1min,患者入睡,即可开始检查,必要时可分次静脉追加0.3~0.5mg/kg。
药物半衰期2~4 min,作用时间短,停药后5~15min清醒并能回答间题,是迅速而平和的静脉麻醉药物,用于多种侵袭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