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译文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三吴帖》行书。
纸本。
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
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纵30.6厘米,横6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
襄阳米黻上。
三吴有丈夫。
气欲吞海水。
开口论世事。
借箸对天子。
瑞节高如松。
—岁几繁使。
秋水浮湘月。
罇酒屡觏止。
言别不可攀。
寥虚看云驶。
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纵29.8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
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
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道林诗帖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
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砂步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掩桴。
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图。
米芾《砂步诗帖》,行书墨迹。
书法潇洒遒媚,体势修长,结构紧密,颇具欧阳询遗韵,为米氏早年书法风貌。
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暑憩多景楼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
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
世界渐双足,惟未入闽,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李太师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
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
真宜批帖尾也。
穰侯出关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穰侯出关穰侯去国缓驱车ju蔡泽还来取范睢ju恶客只应真可厌恠他汉相馆丘墟《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麻、楮混料纸行书纵29.4厘米横26.4厘米,宋绍圣(1094-1098年)间,约写于45岁左右吾友帖【释文】: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
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
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
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
《月仪》不能佳,恐他人为之,只唐人尔,无晋人古气苏太简参政帖上海博物馆藏【释文】:苏太简参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后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学士院印。
芾记。
叔晦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文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
宋米襄阳辨法帖真迹注释
宋米襄阳辨法帖真迹注释摘要:1.宋米襄阳辨法帖真迹的背景和意义2.法帖的定义和历史3.宋米襄阳辨法帖真迹的具体内容和方法4.宋米襄阳辨法帖真迹的成果和影响正文:1.宋米襄阳辨法帖真迹的背景和意义宋米襄阳辨法帖真迹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后世的书法研究和鉴赏有着深远的影响。
米襄阳,即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鉴赏家。
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他的行书和草书,被誉为“米家小楷”。
辨法帖真迹,就是鉴别法帖的真伪。
法帖,又称法书,是指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
在书法艺术中,法帖不仅是学习的范本,也是欣赏的佳作。
因此,鉴别法帖的真伪对于书法研究和鉴赏具有重要的意义。
2.法帖的定义和历史法帖,最早见于东汉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后逐渐成为书法领域的专有名词。
它指的是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通常以楷书、行书、草书为主。
法帖不仅是学习的范本,也是欣赏的佳作。
因此,鉴别法帖的真伪对于书法研究和鉴赏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唐代开始,法帖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许多书法家开始以法帖的形式创作。
到了宋代,随着书法艺术的繁荣,法帖的真伪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宋米襄阳辨法帖真迹应运而生。
3.宋米襄阳辨法帖真迹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米芾在辨法帖真迹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辨法帖真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纸张:米芾认为,纸张是辨别法帖真伪的重要依据。
因为古代的纸张制作工艺和现在的不同,因此,通过观察纸张的纹理、颜色和质地,可以初步判断法帖的真伪。
(2)笔迹:米芾认为,书法家的笔迹是辨别法帖真伪的关键。
他通过对比不同书法家的笔迹特点,来判断法帖的真伪。
(3)印章:印章是古代书法作品的“身份证”,它可以证明作品的流传经过。
米芾通过对印章的真伪、篆刻风格和年代等方面的研究,来判断法帖的真伪。
(4)内容:米芾通过对法帖内容的研究,来判断法帖的真伪。
例如,他通过对《兰亭序》的文辞和史实的研究,来判断《兰亭序》的真伪。
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译文
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译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2.宋米襄阳辨法帖译文3.宋米襄阳辨法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4.宋米襄阳辨法帖的学术价值和影响5.宋米襄阳辨法帖的版本和流传6.宋米襄阳辨法帖的评价和批评7.宋米襄阳辨法帖的现代意义和应用正文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宋米襄阳辨法帖,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所写的一篇辨析书法艺术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书法的演变历程,从古到今,书法如何从一个实用性的技能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
米芾在文章中对各种书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对书法的发展和演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宋米襄阳辨法帖译文:宋米襄阳辨法帖的译文如下:米芾在文章中讲述了书法的历史,他认为,书法最初是作为一种实用性技能出现的,主要用于书写文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
米芾对各种书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他认为,书法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笔法、结构和神韵等方面。
宋米襄阳辨法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宋米襄阳辨法帖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所写的一篇辨析书法艺术的文章,它反映了宋代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的书法家们致力于探索和创新,使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米襄阳辨法帖的出现,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宋米襄阳辨法帖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宋米襄阳辨法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书法的演变历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米芾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宋米襄阳辨法帖的流传和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了书法艺术,对中国书法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米襄阳辨法帖的版本和流传:宋米襄阳辨法帖的原本已经失传,现存的版本多为后人的传抄和拓本。
尽管如此,宋米襄阳辨法帖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后人研究和欣赏书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宋米襄阳辨法帖的流传和传播,也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北宋米芾书法十四帖欣赏
北宋米芾书法十四帖欣赏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米芾一个恪守法度却潇散奔放的人,一个高雅清新却痛快淋漓的人,米芾肆意游走笔尖,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全然飘逸、气势豪迈,险而不怪,奇正相生,千古唯有此人。
看完这14帖,你不爱他都难…1、米芾《陈揽帖》,纸本,行书,纵25.9厘米*横2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
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
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
芾顿首再拜。
2、米芾《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横2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译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
芾顿首。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
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丹阳帖》,《书法大辞典》称为《丹阳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换玉笔架书》。
此米芾“翰牍九帖”之一,此尺牍的书法风格,正是在追求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书札作风。
米芾名其居为“宝晋斋”,十分仰慕的正是晋人风流。
他研习二王甚勤,尤其《蜀素帖》,后半部全从右军《兰亭》中来。
但他最为倾心的是“破体”的小王,故《海岳名言》有谓:“子敬天真超越,岂父可比也。
”落笔痛快,气势开张,英俊豪迈,更契合于米芾的性格。
《丹阳帖》的写法就和献之笔札相近。
但是,既经“重法”的唐代,提按已是普遍的笔法,兼之米芾个性强烈,字势愈加跌宕,用笔更形起落,牵丝显露,出锋锐利,真是“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大胆而泼辣,尺素之间亦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与二王的散淡就有了距离.米芾毕竟还是米芾,米字到底还是米字,他能著名书史,开宗立派,不是没有缘由的。
3、米芾《甘露帖》,纸本,行书,纵35.5厘米,横50.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顿首再启。
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闲堂、漾月、佳丽亭在其后,临运河之阔水。
米芾经典作品集(附释文、作品简介)
米芾经典作品集(附释文、作品简介)米芾(1051-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
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
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
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
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元丰五年(1082)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只一年就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
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总觉得右军不如其子。
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小王,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米芾据说学过羊欣,李之仪说,“海岳仙人不我期……笔下羊欣更出奇”。
那么米芾学羊欣大概在卜居海岳庵,是元佑六年之后的事情了。
米芾学书帖原文及译文
米芾学书帖原文及译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米芾的背景和性格特点
2.米芾学书的经历和努力
3.米芾的书法作品和书法风格
4.米芾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族中多有文人墨客,这为他的成长和学术成就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米芾性格诙谲好奇,喜好广泛,不仅精通诗文,而且对书法、绘画等领域也有浓厚的兴趣。
米芾学书的经历可谓是曲折艰辛。
相传,他曾拜师学书,但三年过去了,字仍然写得平平常常,受到先生的责备。
然而,米芾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坚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后来,他遇到了一位秀才,得知对方书法造诣很高,便毫不犹豫地去请教。
经过不懈的努力,米芾的书法终于有了很大的提高。
米芾的书法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米芾索帖》和《水调歌头·中秋》等。
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独特的书法风格:字形优美、骨韵兼备、疏朗有致、气势磅礴。
米芾的书法融汇古今之长,而又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米芾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更重要的是他倡导了一种执着追求、勇攀高峰的精神。
他的学书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取得成功。
米芾的成就和精神,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激励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去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总之,米芾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师级人物。
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迹,带译文版
北宋书法家⽶芾的墨迹,带译⽂版⽶芾《盛制帖》,⾏草书墨迹,纵27.4厘⽶,横32.4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约元丰五年(1082年)。
释⽂:盛制珍藏,荣感。
⽇⼣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
寒光之作,固所愿也。
⼀两⽇⾯纳次。
黻顿⾸。
天启亲。
《叔晦帖》,⽶芾书。
纸本,纵24.5厘⽶,横29.6厘⽶。
现藏⽇本东京国⽴博物馆。
释⽂: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
故以秘玩赠之,题以⽰两姓之⼦孙异⽇相值者。
襄阳⽶芾、元章记。
叔晦之⼦:道奴、德奴、庆奴。
仆之⼦:鳌⼉、洞阳、三雄。
⽶芾《伯充帖》,⼜称《致伯充尺牍》、《伯⽼台坐帖》、《眼⽬帖》,⾏草书。
纸本。
纵27.8厘⽶,横39.8厘⽶。
信札⼀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五⽇。
纸上名家藏印累累。
释⽂:⼗⼀⽉廿五⽇。
芾顿⾸启。
辱教。
天下第⼀者。
恐失了眼⽬。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
同官⾏。
奉数字。
草草。
芾顿⾸伯充台坐。
⽶芾《箧中帖》,⼜称《致景⽂隰公阁下尺牍》、《天机笔妙帖》。
⾏草书。
纸本。
信札⼀则。
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
纵28.4厘⽶,横39.5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南宫天机笔妙(鲜于枢书)芾箧(qie)中怀素帖如何。
乃长安李⽒之物。
王起部、薛道祖⼀见。
便惊云。
⾃李归黄⽒者也。
芾购于任道家。
⼀年扬州送酒百馀尊。
其他不论。
帖公亦尝见也。
如许。
即并驰上。
研⼭明⽇归也。
更乞⼀⾔。
芾顿⾸再拜。
景⽂隰公阁下。
⽶芾《三吴帖》,⾏书。
纸本。
信札及五⾔古诗各⼀。
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纵30.6厘⽶,横63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
襄阳⽶黻上。
三吴有丈夫。
⽓欲吞海⽔。
开⼝论世事。
借箸对天⼦。
瑞节⾼如松。
—岁⼏繁使。
秋⽔浮湘⽉。
罇酒屡觏⽌。
⾔别不可攀。
寥虚看云驶。
《张季明帖》,⽶芾书。
纸本,纵26.0厘⽶,横34.5厘⽶。
现藏⽇本东京国⽴博物馆。
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译文
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译文(原创版)目录1.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2.宋米襄阳辨法帖译文3.宋米襄阳辨法帖的背景和历史意义4.宋米襄阳辨法帖的学术价值5.宋米襄阳辨法帖对后世的影响正文1.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宋米襄阳辨法帖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所写的一篇辨析书法艺术的文章。
原文如下:"辨法帖,吾乃敢言。
法帖者,何谓也?法者,规矩之谓;帖者,模范之谓。
夫规矩模范,藏之于内,而形之于外。
故曰:法帖。
辨之者,何谓也?辨者,分别之谓;分别者,辨其真伪也。
真伪既辨,然后可以论工拙。
工者,技之至也;拙者,艺之未至也。
技至艺未至,虽有小人,不能废君子之言。
法帖之传,始于晋唐。
晋唐之书,皆有法帖。
法帖之名,始于宋。
宋人之书,皆名法帖。
法帖之实,载于《晋书》、《唐书》、《宋书》。
《晋书》有《王羲之传》,《唐书》有《欧阳询传》、《虞世南传》,《宋书》有《苏轼传》、《黄庭坚传》。
法帖之辨,始于米芾。
米芾之辨,谓之《辨法帖》。
《辨法帖》者,辨其法帖之真伪也。
真伪既辨,然后可以论工拙。
工者,技之至也;拙者,艺之未至也。
技至艺未至,虽有小人,不能废君子之言。
吾闻之曰:"宋人之书,皆名法帖。
"吾曰:"宋人之书,岂皆名法帖哉!虽有法帖之名,未必有法帖之实。
法帖之实,在于其规矩模范,不在其名也。
"2.宋米襄阳辨法帖译文辨法帖,我才敢说。
法帖,是什么意思呢?法,就是规矩;帖,就是模范。
规矩和模范,藏在里面,表现在外面。
所以叫法帖。
辨析它,是什么意思呢?辨析,就是分别;分别,就是辨认它的真伪。
真伪辨认清楚后,才能评论它的工拙。
工,是指技巧的高超;拙,是指技艺的不足。
技巧高超和技艺不足,虽然有小人,但不能废除君子的言论。
法帖的传承,始于晋唐。
晋唐的书法,都有法帖。
法帖的名称,始于宋代。
宋人的书法,都称为法帖。
法帖的实质,记载在《晋书》、《唐书》、《宋书》中。
《晋书》有《王羲之传》,《唐书》有《欧阳询传》、《虞世南传》,《宋书》有《苏轼传》、《黄庭坚传》。
宋四家之一——米芾书帖赏读,附带释文解析
宋四家之一——米芾书帖赏读,附带释文解析“书画名家赏鉴”诚谢您的支持祝吉祥、顺意......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四家'之一。
释文: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一功夫想闻左右若得此十二万夫自将可勒贺兰不妄不妄芾皇恐释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芾顿首释文:敬闻命此石亦不恶业镜在台州耳芾顿首伯充台坐彦臣如何释文:真酥一斤少将微意欲置些果实去又一兵陆行难将都门有干示下酥是胡西辅所送芾皇恐顿首虞老可喜必相从欢释文: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平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宣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崇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独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落此卷则朴拙疏瘦岂其得意时心手两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见之当别说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陈浩题卷首图片省略日本前首相犬养毅题迎首鸢飞鱼跃释文: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释文: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衿□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 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释文:闻张都大宣德权提举榆柳局在杞(耜)者倘蒙明公荐此职为成此河事致薄效何如芾再拜南京以上曲多未尝浅又以明曲则水逶迤又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则无水头此理是否释文: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来用此石矣元章释文:芾顿首再启弊邑幸岁丰无事足以养拙茍禄无足为者然明公初当轴当措生民于仁寿县令承流宣化惟日拭目倾听徐与含灵共陶至化而已芾顿首再启释文:芾顿首早拜见值雨草草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可换更告批及今且驰纳芾皇(惶)恐顿首伯充防御台坐庭下石如何去里去住不过数日也释文:百五十千与宗正争取苏氏王略右军帖获之梁唐御府跋记完备黄秘阁知之可问也人生贵适意吾友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一旦光照宇宙巍峨至前去一百碎故纸知他真伪且各足所好而已幸图之米君若一旦先朝露吾儿吝万金不肯出芾顿首释文:芾再启贺铸能道行乐慰人意玉笔格十袭收秘何如两足其好人生几何各阏其欲即有意一介的可委者同去人付子敬二帖来授玉格却付一轴去足示俗目贺见此中本乃云公所收纸黑显伪者此理如何一决无惑芾再拜米芾〈褚摹兰亭跋赞〉释文:右米姓秘玩天下法书第一唐太宗既获此书使冯承素韩道政赵模诸葛贞之流模赐王公褚遂良时为起居郎盖检校而已此轴在苏氏命为褚模观意易改误数字真是褚笔落笔直书馀皆双勾清润有秀气转折芒锷备尽与真无异非知书者所不能到世俗所收或肥或瘦乃是工人所作正以此本为定熠熠客星岂晋所得卷器泉石流腴翰墨戏着谈标书存马式郁郁昭陵玉椀已出戎温无类谁宝真物水月何殊志专乃一绣缫金鐍猗欤元章守之勿失元佑戊辰获此书崇宁壬午六月大江济川亭舟对紫金避暑手装米芾释文:司谏台坐芾我思岳麓抱黄阁飞泉元在半天落石鲸吐水(点去)出湔一里赤日雾起阴纷薄我曾坐石浸足眠时项抵水洗背肩客时效我病欲死一夜转筋着艾燃(下注:关漼)如今病渴拥炉坐安得缩却三十年呜呼安得缩却三十年重往坐石浸足眠释文: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X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希声吾英友芾上竹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释文:黻顿首再拜后进邂逅长者于此数厕坐末款闻议论下情慰忭慰忭属以登舟即迳出关以避交游出饯遂末遑只造舟次其为瞻慕曷胜下情谨附便奉启不宣黻顿首再拜知府大夫丈棨下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芾顿首再拜释文:五月四日芾启蒙书为尉(通慰)审道味清适涟陋邦也林君必能言之他至此见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闽氏泛海客游甚众求门馆者常十辈寺院下满林亦在寺也莱去海出陆有十程已贻书应求倘能具事力至海乃可此一舟至海三日尔御寇所居国不足岂贤者欲去之兆乎呵呵甘贫乐淡乃士常事一动未可知宜审决去就也便中奉状芾顿首葛君德忱阁下释文:厚不敢着潜夫常贫须漫仕闲禄是身荣不托先生第终成俗吏名重缄议法口静洗看山睛夷惠中何有图书老此生释文: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释文:中秋登海岱楼作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东轮信书亦一难事释文:芾箧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云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余尊其它不论帖公亦尝见也如许即并驰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一言芾顿首再拜景文隰公阁下释文: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斛将微意轻尠(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释文:此晋纸式也可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复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飕气血非昔大儿三十岁治家能干且慰目前书画自怡外无所慕二曾常见之甚安芾顿首释文:蒙面谕浙干具如后恐公忙托鼎承长洲县西寺前僧正宝月大师收翟院深山水两帧第二帧上一秀才跨马元要五千卖只着三千后来宝月五千买了如肯辍元直上增数千买取苏州州衙前西南上是晋公绘像恩泽丁承务家秀才丞相孙新自京师出来有草书一纸黄纸玉轴间道有数小真字注不识草字末有来戏二字向要十五千只着他十千遂不成今知在如十五千肯告买取更增三二千不妨董其昌题跋米芾《蜀素帖》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光尤可憎恶也。
米襄阳魏泰诗真迹释文
米襄阳魏泰诗真迹释文米襄阳和魏泰,这两位诗人的真迹,真的是一块宝啊。
说到米襄阳,大家可能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个潇洒飘逸的形象。
他的诗,简直就像是春风拂面,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尤其是他的描写,细腻得很,像是把大自然的美好全都装进了诗句里。
小鸟在枝头欢唱,花儿在微风中摇曳,仿佛都能感受到他的笔触。
嘿,你想象一下,坐在湖边,阳光洒在脸上,耳边是水波的轻轻荡漾,米襄阳的诗就在这个时候蹦出来,真是完美搭配!再说魏泰,哦,那个魏泰可不简单。
他的诗常常带着一种豪气,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感觉好像能冲上云霄。
他的用词,就像酿酒,醇厚又有层次,越品越觉得有意思。
想象一下,魏泰在月光下提笔,或许一瞬间灵感就来了,泼墨成诗,真是潇洒至极。
魏泰的诗里,总能找到一些生活的哲理,特别能引发共鸣。
就像他写的那些风景,简直像画一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心里头别提多美了。
我不禁想起一个有趣的事。
前几天我和朋友聊天,提到了米襄阳和魏泰,结果他居然说米的诗太甜,魏的诗太猛,根本无法选择。
哈哈,是啊,他们的风格就像是两个极端,米襄阳的诗就像甜点,吃上一口,心里就甜滋滋的;而魏泰的诗就像是辛辣的菜肴,吃完之后直让人冒汗。
生活就是需要这样丰富多彩嘛,才能更有味道,对吧?在阅读这些诗的时候,真是像打开了一个宝藏,里面满是惊喜。
比如米襄阳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简单的一句“桃花笑逐颜开”,就让我想到了那个粉红色的花瓣在阳光下闪烁的样子,心里瞬间就开朗了。
再看看魏泰,他那首“长风破浪会有时”,读完后立马能激励你去追梦,真是有种力量!所以说,诗人真的是很了不起,他们用词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瞬间。
读这些诗的时候,总会想,如果米襄阳和魏泰在一起聊天,会聊些什么呢?我猜他们会互相打趣,米襄阳可能会说:“你写的诗那么有力量,别的诗人都怕你。
”魏泰则笑着回:“你写的诗让人心情大好,我都想天天跟着你走!”两个人互相欣赏,简直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何等温馨啊!读诗不仅是为了感受美,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
米芾传文言文翻译
米芾,字元章,吴人也。
以其母侍宣仁后藩邸之旧恩,得补浛光尉。
历官雍丘县令、涟水军节度使、太常博士、无为军节度使。
后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上其子友仁所作《楚山清晓图》,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
芾年四十九而终。
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尤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
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极力求取,必得乃已。
王安石尝摘其诗句书扇上,苏轼亦喜誉之。
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
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
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
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之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
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尝奉诏仿《黄庭》小楷作周兴嗣《千字韵语》。
又入宣和殿观禁内所藏,人以为宠。
芾子友仁,字元晖,力学嗜古,亦善书画,世号小米。
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
【译文】米芾,字元章,吴地人士。
因其母亲曾侍奉宣仁后,有旧恩在先,得以补任浛光尉。
历任雍丘县令、涟水军节度使、太常博士、无为军节度使。
后来被召为书画学博士,赐予在便殿中面见皇帝的机会,呈上其子米友仁所绘《楚山清晓图》,升任礼部员外郎,外出担任淮阳军知军。
米芾在四十九岁时去世。
米芾作文构思奇特,不沿袭前人的足迹。
特别擅长书法,笔法沉着,飞舞如翔,深得王献之的笔意。
绘画山水人物,自成一派,尤其擅长临摹,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在文物鉴定方面也极为精通,遇到古代器物和书画,极力求得,非得手不罢休。
王安石曾摘录他的诗句书写在扇子上,苏轼也对他赞誉有加。
米芾的服饰模仿唐代,风度潇洒,言谈清亮,所到之处,人们纷纷前来观看。
他喜好清洁,甚至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器物。
他的行为常常显得古怪,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人笑谈的故事。
无为州治下有一块奇形怪状的巨石,米芾见到后非常高兴,说:“这块石头足以让我顶礼膜拜!”于是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对着石头行礼,称之为兄。
他又不能随波逐流,因此在仕途中多次遭遇困境。
文言文《米芾索帖》翻译
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画家。
其书法以行草见长,笔力遒劲,气势恢宏;画作则擅长山水,意境深远。
米芾性情豪放,不拘小节,常以书法入画,别具一格。
今有《米芾索帖》一篇,述其索画之事,特录如下:【原文】米芾索帖余尝游于江湖之间,以书画自娱。
一日,遇一山僧,僧善画竹,余欲得之。
遂书一帖,以索其画。
帖曰:山僧兄台鉴:余游江湖,得观兄画竹,心向往之。
竹者,君子之谓也。
君画竹,气韵生动,姿态横生,真可谓得竹之神矣。
余欲得兄之画,以张吾斋壁,以为雅观。
愿兄勿吝赐教,赐余一幅,以慰吾怀。
米芾顿首。
【译文】米芾求画帖我曾经在江湖间游历,以书画自娱自乐。
一日,遇见一位山僧,山僧擅长画竹,我十分仰慕。
竹子,是君子的象征。
山僧画竹,气韵生动,姿态各异,真可说是抓住了竹子的精神。
我想要得到山僧的画作,用以装饰我的书斋墙壁,增添雅趣。
希望山僧不要吝啬赐予,赐予我一幅画作,以慰我心。
米芾敬上。
【原文】山僧览帖,喜曰:“米公欲得余画,此乃缘分也。
”遂挥毫泼墨,作竹一幅。
竹叶疏密有致,竹干挺拔如箭,颇有气节。
画成,山僧持以示米芾。
米芾观画,赞曰:“兄画竹,笔力遒劲,意境深远,真乃竹之化身也。
余得此画,足以自慰。
然余尚有一事相求,愿兄能再赐一幅,以馈余友。
”山僧笑曰:“米公何出此言?余之画,虽不足以赠人,然既承米公之请,自当遵命。
明日,余当再作一幅,以馈米公之友。
”【译文】山僧阅读了米芾的求画帖,高兴地说:“米公想要得到我的画作,这真是缘分。
”于是挥毫泼墨,画了一幅竹子。
竹叶疏密有致,竹干挺拔如箭,颇有气节。
画作完成后,山僧手持画作给米芾看。
米芾观赏画作,赞叹道:“兄长画竹,笔力遒劲,意境深远,真可说是竹子的化身。
我得到这幅画,足以自慰。
然而我还有一事相求,希望兄长能再赐予一幅,用以馈赠我的友人。
”山僧笑着说:“米公何必如此说?我的画作虽不足以馈赠他人,既然承蒙米公之请,自当遵命。
明日,我将再作一幅,以馈赠米公的友人。
米襄阳年谱
米襄阳年谱《米襄阳年谱》前言米芾,本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
自称是楚国芈氏之后裔,尝自署名“芈黻”或“楚国米黻”,因鬻熊受封于楚,故又自号“鬻熊后人”。
又因楚为祝融之后,祝融乃火正之官,为火神,故又自号“火正后人”。
又因家住襄阳,自号“襄阳漫士”。
襄阳有鹿门山,是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隐居地,因又自号“鹿门居士”。
又因曾监中岳庙,故号“中岳外史”。
因爱润州江山之胜,筑海岳庵于城东以居,又号“海岳外史”。
晚年官淮阳军使,又号“淮阳外史”。
因为喜爱奇石、崇拜奇石,衣冠唐制,被服怪异,人称“米颠”、“楚狂人”。
又因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
世居太原,其父徙家襄阳,因谓襄阳人,人称“米襄阳”。
米芾为襄阳人,除自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外,尚有自署“襄阳米芾”、“襄阳野老”等名号。
襄阳有自然村米庄,有纪念米芾的米公祠。
米芾没有专为襄阳留下墨迹,也没有留下在襄阳居住的履历,这的确为研究其生平带来了诸多麻烦。
我们只能据现有的有限资料,来推断他在襄阳的生活片段。
他的父亲米佐,早在他未出生时已经将家安置到了襄阳。
米佐的前妻死后被封为襄阳县君,则说明了这一点。
米芾的母亲阎氏当为米佐的继室。
阎氏生米芾,当在家居襄阳时期。
他的诗集中有一首《小集南山》的诗,诗中提及山简、葛强,由此知道他曾经游览过襄阳习家池;《枣阳县志》中录有他写的一首《义井》诗,由此知道他曾经到过枣阳;他与魏泰为同乡好友,唱和诗中有“洄湖还忆扣舷歌”之句,由此知道他们曾经泛舟洄湖,而洄湖就在襄阳南的汉水旁。
他少年时代曾经临摹过唐代书法家罗让的《襄阳学记》碑,他还临摹过唐代另一位书法家钟绍京的《遍学寺》碑,而这两幢碑则正立于襄阳。
以上这些零星片段,足以说明米芾与襄阳的关系。
米芾为襄阳人是确定的,并非附会。
米芾的父祖辈皆为武职,五世祖米信,是赵宋王朝的开国元戎,保驾功臣,地位显赫。
历任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指挥使、郴州刺史、高州团练使、宝顺军节度使、彰化军节度使、右武卫上将军等职。
米芾《?襄阳诗钞》
米芾《襄阳诗钞》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垂虹亭断云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宁,垂虹秋色满东南。
题多景楼欲雨气不透,庭梧有栖烟。
回首望北固,云藏净名天。
呼童速具舆,凭高览山川。
隐见岂不好,开霁景固全。
须臾刚风流,湛湛清露圆。
归途知有伴,华月上丹渊。
观音岩秦驱禹凿已寥寥,却为高人得姓焦。
鲍饵有时邀楚钓,海云常觉护山樵。
岩多阴雾龙藏角,虹絓苍林玉露ヰ。
浊气不侵灵贶下,方坛曾驻紫清飙。
题泗滨南山石壁日第一山京洛风沙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
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
山光寺竹围山径晚风清,又入山光寺里行。
一一过僧谈旧事,迟迟绕壁认题名。
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三十年间成底事,坐叨閒禄是浮荣。
望海楼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尊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题子敬范新妇唐模帖贞观款书丈二纸,不许儿奇专妇美。
何为寥寥宝是似,遭乱真归火兼水。
千年谁人能继趾,不自名家殊未智!嗟尔方来眼须洗,玉躞金题半归米。
云物龙蛇森动纸,父子王家真济美。
张翼小儿宁近似,沧溟浩对蹄涔水。
腾蛇无足蜈多趾,以假易真信用智!龟澼虽多手屡洗,卷不生毛谁似米?直裂纹匀真古纸,跋印多时俗眼美。
诚悬尚复误疑似,有渭方能辨泾水。
真伪头面拳趺趾,久假中分辨愚智。
宝轴开时心一洗,百氏何人传至米?濮王宗汉作芦雁有佳思赠以诗偃蹇汀眠雁,萧梢风触芦。
京尘方满眼,速为唤花奴。
野趣分苕水,凤光剪霅湖。
尘中不作恶,为有邺公图。
答薛绍彭世言米薛或薛米,犹言弟兄与兄弟。
书画真伪文言文翻译
古之书画,传世之作,多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珍藏。
其中,有真有伪,鉴别之难,可见一斑。
书画真伪之辨,首在于笔法。
笔法者,书画之灵魂也。
真迹之笔法,自然流畅,运笔自如,颇有力度;伪作之笔法,往往僵硬,无力,缺乏生气。
其次,观其墨色。
墨色者,书画之血肉也。
真迹之墨色,浓淡适中,层次分明,富有韵味;伪作之墨色,往往浓淡不均,层次模糊,缺乏韵味。
再者,察其章法。
章法者,书画之骨架也。
真迹之章法,布局合理,意境深远,富有变化;伪作之章法,布局杂乱,意境肤浅,缺乏变化。
此外,书画之纸张、印章、题跋等,亦为鉴别真伪之依据。
真迹之纸张,质地优良,墨色渗透,历经岁月,依然如新;伪作之纸张,质地粗糙,墨色不渗透,易受潮霉变。
真迹之印章,字体工整,刻工精细,富有韵味;伪作之印章,字体歪斜,刻工粗糙,缺乏韵味。
真迹之题跋,内容丰富,文辞优美,富有哲理;伪作之题跋,内容空洞,文辞粗俗,缺乏哲理。
然书画真伪之辨,非一日之功,需具备丰富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昔有郭子仪,善识书画,能辨真伪。
一日,郭子仪见一幅画作,其笔法、墨色、章法皆佳,然心中疑虑,遂请教一位老者。
老者审视片刻,曰:“此画虽佳,然印章为伪,故非真迹。
”郭子仪闻言,心中释然,遂将画作退还。
书画真伪之辨,关乎文化传承,关乎艺术价值。
今人应继承古人之智慧,提高鉴赏能力,辨别真伪,弘扬优秀文化,让书画艺术之花,永远绽放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总之,书画真伪之辨,实为一大学问。
欲识真伪,需从笔法、墨色、章法、纸张、印章、题跋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判断。
唯如此,方能辨别书画真伪,领略艺术之美。
愿世人共赏书画,传承文化,让书画艺术之瑰宝,永远熠熠生辉。
米芾索帖文言文翻译
米芾索帖文言文翻译原文米芾诙谲好奇。
在真州,米芾尝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王略帖》示之。
芾惊叹,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
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
”因大呼,据船舷欲坠。
攸遽与之。
(选自《石林燕语》)【阅读训练】1、解释:(1)诣:(2)示:(3)易:(4)某:(5)因:(6)遽:2、翻译:(1)攸意以为难:(2)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3、上文中米芾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王略帖》?参考答案1、解释:(1)到……去;(2)展示;(3)交换;(4)我;(5)于是,就;(6)立刻2、翻译:(1)蔡攸认为很为难。
(2)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
3、上文中米芾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王略帖》?米芾用假装投河自杀的方法得到了《王略帖》。
译文米芾诙谐机智,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很好奇,在真州,米芾曾经在船上拜访蔡攸,蔡攸拿出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帖》给米芾看。
米芾对这幅作品感到惊叹不已,请求用别的画来换取《王略帖》,蔡攸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
米芾说:“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也不想活了,就跳入这个江中死去。
”于是米芾大叫,靠着船的船舷想要跳江。
蔡攸立刻把《王略帖》给他了。
注释米芾(fú):北宋著名书法家。
诙谲(huī jué):诙谐机智。
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
尝:曾经。
诣(yì):拜访。
右军:即王羲之,曾当任右将军。
示:给......看。
易:换。
据:靠着,抓着遽:立刻。
因:于是;然后。
某:我。
攸(yōu)意以为难:蔡攸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也不想活了。
米芾简介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行书册《米襄阳墨迹》
米芾行书册《米襄阳墨迹》
书法 2021年9月26日上午11:34 110 0 jumingart
名作欣赏
宋米芾墨蹟册,51.6×61.6厘米20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襄阳墨蹟
宁有後。
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
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
老来情味
向诗偏。
阊门舟中戏作。
苹风忽起吹舟悍。
雨打图书庄里乱。
阊门咫尺不尽流。
何况盟津与江汉。
非无轻檝并长槔。
逆风流水适相遭。
须臾风
回
水流顺。
星宿浮槎问月高。
过扬州。
东风何索寞。
带雪入扬州。
尚想遗钗雀。
重观上玉钩。
真同一梦觉。
空
忆十年游。
邂逅逢孙楚。
酣歌慰滞留。
归寓居瑞墨斋书。
局部大图。
经典法帖宋·米芾《弊居帖》(高清版)
经典法帖宋·米芾《弊居帖》(高清版)作者介绍米芾(西元1051-1108年),北宋书画家、鉴赏家。
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元祐六年(1091年)起,改名芾,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
有洁癖,多蓄奇石。
尝於无為州治,见巨石,状其丑,大喜,巨衣冠拜揖,呼之為「兄」,因举止狂放,世称「米颠」。
不能与世随和,故从政数困。
能诗文,善书画,精鉴别,好收藏名迹。
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有「风檣阵马,沉著痛快」之评。
作品介绍《弊居帖》又称《甘露帖》,此帖是米芾向人陈述他在润州(江苏镇江)的居所“宝晋斋”的地理位置与建筑布局的信札。
在帖中提到居所附近不但有运河经过,还有多座富有诗意的建筑亭阁环绕,庭园中也种满了各色植物数百株,园内奇石布满了洁白露珠的祥瑞现象,在信中表达了珍爱而不愿割舍的心情。
当时米芾的“宝晋斋”已经落成十年,植物生长到都可盖住一亩的区域,因此恰好可以称为“一亩之居”。
宝晋斋:米芾的斋室名。
米芾在晚年,收得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等几件极珍贵晋人宝物,因而命名。
▲宋·米芾《弊居帖》(35.5cm*50.3cm)芾顿首再启。
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闲堂、漾月、佳丽亭在其后,临运河之阔水。
东则月台,西乃西山,故宝晋斋之西为致爽轩。
环居桐柳椿杉百十本,以药植之,今十年,皆垂荫一亩,真一亩之居也。
四月末,上皇山樵以异石告,遂视之。
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制在淮山一品之上。
百夫运致宝晋桐杉之间。
五月望,甘露满石次,林木焦苇莫不沾,洁白如玉珠。
郡中图去,至今未止。
云欲上,既不请,亦不止也。
芾顿首再拜。
挥洒自然,颇为老辣。
宋-米芾书法墨迹《十三帖》(故宫珍藏)
宋-米芾书法墨迹《十三帖》(故宫珍藏)米芾《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译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
芾顿首。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
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米芾《陈揽帖》(昨日帖)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
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
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
芾顿首再拜。
米芾《甘露帖》(又称弊居帖)米芾《烝徒帖》释文: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
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
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一功夫。
想闻左右,若得此十二万夫自将,可勒贺兰。
不妄、不妄。
芾皇恐。
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牍》翰牍九帖之二米芾《致伯充尺牍》(翰牍九帖之七又称《业镜帖》)米芾《德忱帖》米芾《晋纸帖》翰牍九帖之三米芾《适意帖》(又称《玉格帖》)翰牍九帖之四米芾《贺铸帖》(翰牍九帖之五)米芾《惠柑帖》翰牍九帖之八米芾《戏成诗帖》(翰牍九帖之九)米芾《真酥帖》内容提要: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
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译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
2.宋米襄阳辨法帖译文
3.宋米襄阳辨法帖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1.宋米襄阳辨法帖原文
宋米襄阳辨法帖,又称《宋米芾行书辨法帖》,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
芾所写的一篇行书作品。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米芾对于书法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在文章中,米芾提到了书法的“势”、“力”、“韵”、“味”等要素,并且通过自己的书法实践,阐述了这些要素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2.宋米襄阳辨法帖译文
宋米襄阳辨法帖的译文如下:
米芾认为,书法的势,是指笔画的布局和构势,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和灵魂。
书法的力,是指笔画的力度和质感,是书法艺术的基础和关键。
书法的韵,是指笔画的韵味和情致,是书法艺术的精神和韵味。
书法的味,是指笔画的品味和品质,是书法艺术的境界和追求。
米芾在文章中强调,书法艺术不仅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
只有做到形神兼备,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他还提到,书法的创作需要灵感和想象力,需要艺术家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探索。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才能在书法艺术中找到自己的风格和道路。
3.宋米襄阳辨法帖的影响和价值
宋米襄阳辨法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后世的书法艺
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文章不仅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和创作方法,还表达了书法艺术家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