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酸碱指示剂的制作
方法
课前查阅资料激发兴趣,感受化
学与生活息息相
关。

为本节课进行
知识储备
创设情境
人们在购买葡萄、柑橘等水果时,
常习惯地问“酸不酸”?最简单的检验
方法是什么?的确,许多水果有的略带
酸味,而有的却是很酸的,这是因为它
们含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
酸等。

[小结]酸味是酸性物质的一种反映
思考问题
尝尝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
验,利用条件反射
原理,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如何检验溶[过渡]想一想:
实验室中有二瓶没有标签的溶液,该如
何去了解它是否有酸味或显酸性呢?
[导入]科学家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
法来确定一种物质的酸碱性,他们怎样
来识别呢?
[视频]波义耳跟花有关的一段美好故

[提出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假如你是
波义耳,你对“盐酸使紫罗兰的花瓣变
红色”会有哪些联想?还想做哪些实
验?
[介绍]那么波义耳当时对这个现象是
怎么对待的?
学生展开讨论,交
流猜测方法。

学生积极参与,感
受探究的兴趣
聆听和思考
设置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把学生的思维
引向深入。

对学生渗透科学探
究的方法
让学生学习科学家
善于观察、勤于思
溶液的酸碱性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酸类物质都有酸性、碱类物质都有碱性,学生们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如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

同样是酸酸甜甜的桔子,有的略带酸味,而有的却很酸。

一份无色透明的溶液,如何知道它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水果酸味的强弱程度跟什么因素有关?怎样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些问题是认知的起点和线索,也是学习的兴趣所在。

效果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能灵活的运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 )认识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会使用pH试纸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有了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

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2)要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实验的成功依赖于正确的操作。

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应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实验分组。

实验时发现有的小组实验能力较强,能顺利地完成相关实验,有的小组动手操作能力差,实验效果较差,建议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这样可以“一帮一,一对红”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感受到溶液酸碱性在生活中的意义,感慨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溶液的酸碱性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鲁教版初四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溶液及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对溶液酸碱性的进一步探究。

将本节内容安排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之后,这样更科学,能让学生认识到酸和碱的各种通性都可以作为我们判断溶液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的依据。

介绍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与H+、OH-的关系,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定性与定量相联系的学科思维方式。

2.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和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以及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三部分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溶液的酸碱性及检验方法。

难点: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三.教学策略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探究兴趣。

利用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分析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

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就是由溶液中H+、OH-的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通过小组组合作实验掌握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
必做题
1.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 )试液和( )试液,其中( )遇酸或碱都能变色
2、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 ),常用PH来测定溶液的( ).
3、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呈( )
4、正常人体内的下列液体,显酸性且酸性最强的是( ).
液体血浆胰液胃液唾液PH 7.35-7.45 7.5-8.0 0.9-1.5 6.6-7.1
A.血浆
B.胰液
C.胃液
D.唾液
5、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6、某同学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5.5,该说法对吗?
7.新鲜牛奶的pH约为7,接近( )性。

储存了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变( )(大/小)。

选做题:
1.能用无色酚酞区别开的一组溶液是()
A.稀盐酸和稀硫酸B.石灰水和雨水C.纯碱溶液和稀氨水D.食盐水和蔗糖水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是()
A.蒸馏水B.食盐C.熟石灰D.食醋
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剂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变紫4.下列物质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的pH>7的是()
A.氧化钙B.二氧化碳C.氯化钠D.盐酸
5.下列溶液的pH最小的是()。

A.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
D.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6.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图是()
7.三支试管分别盛有稀H2SO4.NaOH、NaCl的溶液,为鉴别它们,可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是__________溶液,显红色的________溶液,仍显紫色的是
________溶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溶液的酸碱性》是鲁教版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完酸、碱的性质的基础之上。

通过本节的教学,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判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学生认识到了溶液的酸碱性和用酸碱指示剂能够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以及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通过课后的练习反馈,学生基本掌握了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我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实验相结合。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探究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课实验探究贯穿始终,突出了实验探究在知识生成中的重要作用。

(2)参与性。

让学生动手实验,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会通过现象对某些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实验考核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亮点是:
(1)本节课的情境创设是穿越时空隧道回到300多年前,认识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波义耳,感受波义耳探究溶液酸碱性的历程,与波义耳同行,领略大师的风采。

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体会到注重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现象,背后就有可能有一个伟大的发现,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我们以生活中常见的山楂和橘子等有酸味的水果为例,让学生谈谈水果有酸味及酸味不同的认识和适宜龙井茶生长的土壤,找出认知的起点,站在化学的角度来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在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导入时,通过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渗透定性认识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定量来认识。

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还渗透了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入。

(3)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课堂,贯穿于化学教学中,体现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体现出了新课程的理念----知识源于生活,会从生活中挖掘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传授知识时,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始终把握着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本节课的不足是:
(1)石蕊试液在碱性和中性溶液中的蓝色和紫色不是很明显,需要调制一下浓度;肥皂水需要现用现配制。

(2)有关PH与生活的关系这部分知识没有开拓出来,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尽管学生很感兴趣,但参与度不高;我基本上是自己说出来的,还有待改正。

(3)在学生实验中,如何更加合理地协调好组员间的分工与合作,尽可能地使每一位学生能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各尽其职,边动手边思考,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待提高。

(4)教学过程中,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及强弱程度不同的原因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法这一目标的学习,还需要用心去研究、体会和感悟,我相信还会有更好的方法。

本节课我以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我深深体会到了“教材安排与设计的巧妙性,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知识规律应用的发展性”为教与学带来远大的发展空间。

我将不懈努力,创设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为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反思的标题有两种寓意,一是波义耳通过紫罗兰花变红发现了酸碱指示剂,这是检验溶液酸碱性的一个里程碑;二是希望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节课,通过不断地打磨、反思能越来越适应学生的发展,像花一样越开越红。

)溶液的酸碱性课标分析
本节教材是鲁教版初四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溶液及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对溶液酸碱性的进一步探究。

将本节内容安排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之后,这样更科学,能让学生认识到酸和碱的各种通性都可以作为我们判断溶液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的依据。

介绍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性强弱与H+、OH-的关系,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定性与定量相联系的学科思维方式。

课程标准:
1.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建议:
1.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2.使用PH试纸检验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