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走向成熟(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主题训练------走向成熟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年轻人学会了闭嘴和说话,懂得了礼尚往来就是成熟;也有人说,年轻人能够冷静、忍让和低调,且不轻言放弃就是成熟;还有人说,年轻人只有懂得为他人着想、接受不公平,明白吃亏是福就是成熟……
那么,你怎么看待成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要求: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
有人说: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②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③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
④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
——王安石
所谓成熟,就是懂得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关系。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的一句或几句并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成熟”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有人说:成长就是由“我们”不断地走向“我”;而成熟则是由“我”不断地走向“我们”。
也有人说:成长就是由“我”不断地走向“我们”;而成熟则是由“我们”不断地走向“我”。
这两种说法或许都有道理,请结合你的成长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是否成熟”来评价一个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渴望自己变得更成熟。
成熟意味着什么呢?有人说,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也有人说,成熟意味着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广东深圳某小区在做核酸检测时,一位年轻小伙因前面的大妈让自己老伴儿插队而怒怼半个小时。
大妈不停地道歉,但小伙依然不依不饶,引得围观群众纷纷上来替大妈解围,指责这位小伙子太不成熟。
有人说,年轻人学会了闭嘴和说话,就是成熟;也有人说,年轻人能够冷静、忍让和低调,就是成熟;还有人说,年轻人只有懂得为他人着想、接受不公平,明白吃亏是福就是成熟……
读了以上材料,请你以学长的身份围绕“成熟”这个话题,给光明中学的全体高一学生写一封信,表达你的体会和感受。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统一署名:魏中华)。
参考答案:
1.例文:
成熟:唯奋斗与意志炼就
时间长河川流不息,生命长河亦不停歇,转眼间,我们已到了奋斗和拼搏的年纪。
我们时常感慨自己已不是小孩,时常感叹自己已经长大成熟。
但,到底什么是成熟呢,怎样才算真正成熟?
有人说,懂得是非,学会礼尚往来就是成熟;有人说,为他人着想就是成熟。
但,在我看来,成熟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唯有在意志中坚持,在奋斗中前行,方可达到成熟之端。
意志是前进路上的灯塔。
身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交通已经实现了便捷,生活进入了5G时代。
可是,你是否知道大山中的孩子的现状?偶然的一天,我看新闻报道:一个年仅八岁的留守孩子,待在外公外婆身边。
外公外婆年迈体弱,腿脚不便,是他撑起了整个家,早上公鸡打鸣时就上山去采草药,拿来熬给多病的外婆吃,下午上山砍柴,回家还洗衣做饭照顾外公外婆。
他或许也知道命运的不公,可是他那颗坚强意志的心,让他在磨难中成长。
那一刻,我只感觉,他有着这个年纪所不该有的成熟。
奋斗是扬帆起航的船,砥砺前行,不惧风霜。
想一想,你还记得那个刚出生就失聪,仅靠学唇语,摸着父亲喉结学说话,但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的江梦南吗?我们都在羡慕她考上了清华,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人生起跑线,将来或许可以拿数百万的工资。
但在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她听不到那外面世界的美好声音呢?她是靠她的奋斗换来的。
或许在她幼时,她就明白了自己出生的平凡与命运的不平凡,于是从小就变得成熟。
山河与云雾同在,唯有奋斗可摘星光;云雾与烟霞共存,非有奋斗可破迷雾;奋斗与成熟共行,唯有奋斗可抵远方。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成熟在我们眼中或许是个微乎其微的词语。
我们总有着贪玩的天性,总觉得我们要在青春这个美好的年纪留下最美好的印记,总觉得成熟与奋斗应该是大人的事,却忘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无奋斗不青春”,希望年轻时的我们不要拘泥于此。
从“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蓝瘦香菇”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都离不开成熟。
去实现我们心里的那份成熟吧!让生活不只苟且于时。
志之所趋,心之所向,奋斗从此启程,纵然黑云压城,我自岿然不动,因为,我已成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让自己逐步摆脱幼稚、单纯,走向理智、成熟的努力过程。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对什么叫成熟还是懵懂的,他们以为自己早就摆脱了单纯、幼稚,思想变得深刻、复杂,也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已经成熟了;而实际却是冲动、任性、莽撞,或自以为是,常常与同学、父母、老师闹矛盾。
所以,正确认识成熟及其标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想要正确认识成熟,首先应当对成熟概念有一个准确的界定。
一是情绪上的成熟,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能反省自我。
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错误,并能主动承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一是社会性的成熟,有对社会和世界的清醒认识,掌握与人
相处的技巧,独立处理各种事务;不偏激、不盲目,有主见,懂进退。
而对于材料中给出的三类说法,也就是分别以是否懂得人情世故、是否懂得忍耐坚持、是否懂得舍己为人作为是否懂得成熟的评判标准。
我们可以肯定其中的合理性,但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人成熟与否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可以相对地进行判断。
成熟不以年龄为标准,而是以他的言行举止来判断。
有时,所谓的虚伪、世故,也许就是懂得礼仪和公序良俗,懂得将心比心、体贴别人,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而能否客观地看清这个复杂的社会,特别是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面对他人的自私、冷酷或欺骗、伤害行为时,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并采取正确的对策,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而言,能够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也就可以说这个年轻人走向了成熟。
试题要求写出自己对于成熟的思考,对此,可以从反向突破,首先对不成熟的现象进行反思。
对此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反思自己曾经的幼稚、单纯,糊涂、任性,莽撞、不通情理、无视别人感受等行为;也可联想古今中外一些不成熟的人和事,谈不成熟的影响、危害。
然后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何为成熟(包括身体、思想心灵、社会关系等),是否成熟可以怎样去辨别。
最后,还可适当探讨实现成熟的途径。
就对自我修身而言,吾日三省吾身,而对遇到的困难、不幸,不怨天尤人,不软弱退缩,勇敢坚强,有道德,有理想;就对处理与他人、社会的矛盾而言,不鲁莽冲动,不自私自利,有底线,有信念,懂得包容、勇于担责,懂得谦让、主动吃亏。
立意:
1.搏击人生,造就成熟人格。
2.认识自我,走向成熟。
3.学会与世界讲和也是成熟。
2.例文: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句话的分量来自初心和时间的交融。
经历过半生风雨磨砺,你是否还守得住初心,守得住当年那个奔跑的少年。
苏子有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暗含处世之淡然,为人之中正。
对于我来说,给时间最好的答复便是保持至真至纯之性,虽有清风拂过,安然处之。
但保持纯真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作家李尚龙曾说过一句犀利的话:“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浪费生命。
”“出走”即历练与成长。
真正能使我们变得更好的,是持续不断的进步和追求。
真正的不变是蕴藏于变迁之中的,真正守得住初心与真心,需要持之以恒的进取,和顺应时代趋势的发展。
少年,亦真,亦纯,亦坚,亦执著。
有人归来之后,变得圆滑,阳奉阴违,他们也许说:“我这是顺世道而行。
”其实,这不过是最最卑微的借口罢了。
一个人弱小,才会用借口来伪装强大。
他们出走半生,非但没有遇见更好的自己,反而趋炎附势,甘于平庸,甘于弱小。
他们不是“少年”,而是被时间淘汰的出局者。
经过时间的锤炼,少年才真的成长为少年。
他们有纯真的初心,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执著追求目标的饱满的精神态度。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载得胜利而归;司马迁隐忍数十年,千古绝唱《史记》问世;当代“耶鲁村官”秦玥飞,割舍不了土地深情,在基层农村奉献自己。
他们都曾是少年,是这世间真正奔跑的少年。
经历苦难折磨,亦追逐荣耀与胜利,经历残酷刑罚,愈坚定心中信念“生可以践志”,仍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他们都是此间的少年。
但愿你我也是。
不忘初心,更不忘砥砺前行。
不是达不到的才叫远方,比远方更迷人的不是路上的风景,而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用力挥洒的青春与汗水。
愿你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但却比曾经天真纯净的眼神中,多一丝坚韧、一丝执著、一丝燃烧的火焰。
那是我们对于时间,最好的报答,也是成熟最美的姿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只有一句话,是人们的一种说法,涉及一个人的成长,指出成熟的目的是为了抵达天真,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分析这句话应该紧扣几个关键词:成熟、复杂、天真。
“成熟”意味着体验了顺境和逆境,经历了世事沧桑,见过了世面。
“复杂”意味着多了几分世故,多了几分防备,多了几分狡黠,多了一些心术,多了一些手段,多了一些算计。
“天真”在这里并不是幼稚无知,而是撇去人世喧嚣之后在内心修篱种菊,知世故而不世故,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虽经历了黑暗,见过太多世面,却依然保持内心的质朴和本真,这是一种心境的升华。
这句话的意思是成熟不是为了让一个人变得有心机,懂得耍手段,而是在经过风雨之后,依然拥有自由奔放的灵魂,带着一份睿智,活得真实自然。
可见,题目要探讨的是成熟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成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从“你有何看法”“谈谈你的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
考生可以认可材料中的说法,运用层进式结构,谈成熟后的天真是怎样的,这样的成熟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如何保持这种成熟后的天真。
当然,考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立意:
1.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成熟不是沾染纷扰之后的张狂,而是栉风沐雨之后的淡然。
3.成熟是见过世面之后的天真,少了幼稚无知,多了睿智淡泊。
3.例文:
以“自知”,致“知人”
“知”是一种能力,是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追寻。
知己与知人都是认识了解的重要过程。
在我看来,推己及人,需先自知,而后知人;为人处世,需先爱己,而后爱人。
成熟的人,往往懂得自知。
何为自知?我们无时无刻不与自己打交道,但是否发出过这样的灵魂三连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秉持着疑问审视自己的内心,我的来处,我的性格特征,我的认识论与价值观,不断地问是为了不断地知,如同哲学家所言“认识你自己”。
不管最终清楚还是存疑,终归有助于与自己对话,将心扉敞开。
自知的目的又在何处?是在困境中理清万千思绪,明确初心并坚守自我。
屈原“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他明白,于楚国,自己愿竭忠尽智,不惜穷矣。
他自知,所以他自尊自立,浮游尘埃之外,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而苏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19年的屈辱,触手可及的富贵,在他不变的忠诚、不忘的使命面前一文不值。
知己,才能坚守。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知己”,也是为了更好地知人。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了解自己这颗小宇宙,再与其他人产生联系、理解、认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岂不美哉?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知人、爱人并非易
事,如何真正知人、爱人,是需要智慧的。
就如庄宗沉溺于伶人之语,迷失自我,认不清他人,认不清局势,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孔子有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知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而爱人,更是不易。
毛主席正是因为关心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才走上革命道路。
一路上,长征路上两万五千里,抗日艰辛一十四年,各中艰辛,我辈尽知。
所以,把握好自己内心的准绳、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有助于拨云见日,了解他人,认清他人。
当今时代不同以往,我们中华民族必须知己,方可知人,不被花言巧语所迷惑,不被不安定因素动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我们每个人唯有爱己,爱人,才能让人间如处天堂,平和安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句意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这句话,从认识自我与他人和战胜自我与他人的角度,思考了人与我的关系。
材料第二句意为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这是从爱与尊敬的角度阐述人与我的关系。
首先爱自己,然后推而广之去爱别人,再推而广之去爱世间的万事万物。
仁者,是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的人,是博爱的人。
材料三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此句的关键是“不争”。
最善良的人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材料四意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才有可能去接纳自己以外的人和事。
人首先要对自己尽责任,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
懂得自爱,才能得到他人的友谊。
总而言之,这四则材料的核心内涵可以理解为:认识自我,爱自己,然后去爱他人。
所以,写作中对于“成熟”的感悟和思考,也就是根据材料阐述如何关爱自我和关爱他人的关系:关爱自我,首先是认识自我,对自己负责任,既要肯定人本身,让自己拥有做人的一切权利,过有尊严的生活;也是要克制好自己,认识并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存在的不足,遵守做人的一切义务。
在此基础上,要推己及人,首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而更高尚的人,则会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更甚者舍己为人。
这种人,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最无私最博爱的人。
立意:
1.先爱己,才能爱人。
2.由不害人,到爱人。
3.用无私之爱回报他人。
4.例文:
你可以不成熟,但不可以不成长
材料中的两段话仅一字之差,观点却截然不同,不能用是非对错来界定,都阐明了成长和成熟的辩证关系,无论从“我”到“我们”,还是从“我们”到“我”都强调了个体和群体的重要性。
也就说每个人既要有群体意识,又不能失去自我。
这两段话仅是说明了成长或成熟的一个侧面,关于成长和成熟还想谈谈我的认知。
成熟是个结果,种境界,种趋向于完满的状态,成长,是段旅程,是前中
的进时。
只有在成长的路上得很远很远,踏遍万千,看透路风景,将前中的抬脚与落脚历练得够从容,才有资格担当地起“成熟” 字。
成熟需要经历千万苦才能达到,成长,就是这千万苦。
在成熟之前,所临的问题与烦忧尚能容忍,毕竟这存在着现实与理想状态之间的落差。
然不成长,不去经历苦,则是思想上的停滞,动上的怠惰了。
我们可以不成熟,但不可以不成长。
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成长,都是经过不断地摸爬滚打,经由时间历练,才到达成熟之境地。
你也许还不够成熟,甚是远远不够成熟,但是好在在成长的道路上,每次成长,你的,都是个钟头个钟头熬出来的。
天天,年年,每个脚步都踏踏实实,等到你回后望时,就会发现,时光将努都雕琢成了成长,你所追寻的成熟,已经长在了你的上。
成熟,昭然于人的外表,更见于人的日常行为习惯。
黄金的价值取决于物质的质量,人的价值则见于道德情操的轻重,有才华而又能礼仪周全、言行得体,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成熟的气质,在外表上表现为淡然自若。
愚人将此种神态看成是无知与麻木,却不知道这是一种平静而掷地有声的威严。
达此境界者,出言多睿智通达,行事则事半功倍。
当你的举止开始庄重得体,不再像一个孩子幼稚时,你就有了一种精神上的威严感。
余秋雨先生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在成长中成熟,在成熟中成长。
一直成长,一直在成熟;一直成熟,一直在成长。
慢慢来,不要急。
成长,不只是通过努力就能够获得,往往还需要经过时间的催生,才能产生一系列的正向结果。
根深深扎根于土地,你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不再幼稚、片面,懂得用理性、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在这漫长的历炼中,懂得责任、懂得担当、懂得自己。
今天的我们,我们不能再幼稚,应当坚定信念,大步向前;昂首挺胸,奔向更广阔的人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
材料非常具有思辨性。
材料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不同就在于词语顺序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使两段材料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想要理解好材料,需要深入理解几个关键词:“成长”“成熟”“我们”“我”。
只有把这几个关键词的含义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立意作文。
“成长”,指的是向成熟阶段发展的过程。
“成熟”,指的是思想上成熟。
“我们”指的是大家一起,依靠集体等。
“我”指的是能够独立自主,不过多依靠别人等。
从材料来看,第一种观点是:成长就是不断摆脱依靠,能够达到独立自主的目标;成熟则是由眼中心中只有自己达到眼中心中有别人,能够包容别人,考虑别人的感受,有集体感等。
第二种观点是:成长就是由只想自己而学会了考虑别人,心中有了别人和集体等;成熟则是由依靠别人,依靠集体不断地走向独立自主,能够自立自强。
写作的要求是“这两种说法或许都有道理,请结合你的成长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从要求来看,要选定其中的一种观点,然后再结合自身成长体验
进行写作。
也就是说,可以写自己是如何成长、成熟起来的,但要注意观点的选择,不要把两种观点混在一起。
立意:
1.自立才算成长,心怀他人才算成熟。
2.包容别人才是成长,自立才是成熟。
3.不依靠别人是成长,心怀他人才是成熟。
5.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包含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差异”。
差异,是用来理解成熟的。
有人认为成熟意味着差异,这是在强调,所谓成熟是认识到自己是独立且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独立性也有自己的独异性。
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能够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何处去”这种存在之问,能摆脱对这个世界的盲从,能超脱世俗的约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追求而生活,活成一个独立且独特的自我。
有人认为成熟意味着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这是在强调,所谓成熟意味着有更开阔的心胸,有更大的具有包容性的格局。
能做到这个境界的人,在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前提下,能够求同存异,美美与共。
本则材料,就是引导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怎样以成熟的心态看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能看到自身的独特性,同时,能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意味着成熟。
写作时,要写出思辨性。
可以在文章开端指出人的“成熟”具有阶段性。
在此前提下,进一步分析,在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先应实现个体自我的觉醒,认识到自己跟他人不一样,自己是一个独立、独特的个体,这是成熟的第一步,是“见山不是山”的阶段;然后,还应实现自我跟他人、跟社会的融合,即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应该抱着合作的意识、包容的心态、美美与共的精神与他人、与社会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共创美好未来,这是成熟的新境界,是“见山还是山”的阶段。
立意:
1.成熟是自我的觉醒。
2.成熟是对差异的包容。
3.我跟他人不一样,我跟他人可共生。
6.例文:
人情练达即文章,关己共他臻成熟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近来深圳小伙怒斥大妈插队的新闻引发热议,各路群众纷纷就“成熟”话题发表感想。
我也不禁思考:何谓成熟?如何才能从稚嫩的孩童成长为成熟的社会人?这是诸位高一同学的人生必修课,作为过来人,我愿借着热点,在此信中谈谈自己的看法。
拉康有言:“他者的目光是婴儿认识自我的镜子。
” 社会对一个人的成熟多有期待。
言适时闭嘴即成熟者有之;言冷静低调即成熟者有之;言接受不公、吃亏是福者亦有之。
成人社会奉行“人情”“己情”“共情”之标准,力图用一把锉刀将新竹打磨成同一把箫笛。
却不知,成熟从没有虚假的模板和套路。
年轻人以一腔热血关己之情,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