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有哪些文化?
多样性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文化之间 如何交流?
交互性
如何传承 与保护?
传承性
第选
一 单
择 性 必
元修
◎三
源文
远 流 长
化 交 流 与
以人为本,人文色彩——据《诗经》和《尚书》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周朝统治合法性来源与商朝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商:鬼神(天)主宰世间,商王能感应鬼神,因此得到恒常的天命 周:天命无常,唯有敬德保民才能得到天命 影响:成为儒家思想的源头,塑造了中华“崇德尚贤”的文化品格; 从敬鬼神到重人事,体现了人文/理性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的 中
传 播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
的角度,
2.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和价值。
目 录
01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原始社会 1、中华文明多元起源:
思想活跃
①华夏认同、血缘文化认同、民族融合 ②春秋时期: ③战国时期: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奠基:先秦时期 (2)代表学派及主张:
同是产生于春秋战国大变革、大动荡 背景之下,为什么各家的主张会有如此
差异呢? 共同目的:重建秩序
学派 人物 儒家 孔子
孟子
时代 春秋
战国
主要思想
仁和礼;为政以德;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敬鬼神 而远之
——《礼记·乐记》
礼乐文化、宗法观念、血缘伦理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奠基:先秦时期
1、商周时期
神权色彩
材料1:“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材料2:周代统治者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
所欲,天必从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思想。
学 主要观点 无为、自然、清谈
2、隋唐:佛学繁荣(隋“三教合一” 唐“三教并行”)
①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 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②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繁荣:宋元 1、宋代:理学形成和发展 ①背景: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 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②集大成者:朱熹(南宋)基本观点 A 理是万物的本原 B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C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 格物致知把握理
“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巩固君权,维护等级,稳定统治秩序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文化格局形成,儒家思想从此成为 2000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发展:魏晋隋唐时期
1、魏晋:儒、佛、道交汇融通 魏晋玄学盛行
魏 晋
形主成要原特因
政治斗争,逃避现实


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文化交流与传播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
“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层面的文化,是广义文化;作为不停
运行的广义文化在观念领域摹本的精神文化,是狭义文化。”
——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狭义的文化指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 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奠基:先秦时期 2、春秋战国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表现
生产力发展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②政治:分封宗法制破坏,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变法 ③阶级:士阶层崛起 ④文化:礼崩乐坏,私学兴起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奠基:先秦时期
(3)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礼、民本、德 治),日后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②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③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形成:秦汉 1.秦朝 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秦始
皇推崇法家学说 2.汉朝 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采纳
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仁政)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 人,南宋诗人、哲学 家。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集成四书:《 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成为 儒学经典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繁荣:宋元
材料1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
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思想);人性善
荀子 道家 老子
战国 春秋
礼法并施;君舟民水;人性恶;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 用之”(朴素的唯物思想)
道是万物本源;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朴素的 唯物思想)
庄子 战国 放弃差别观念;齐物;相对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集权观;法治观;改革观;遵循客观规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西戎
北狄
中原 华夏认同
东夷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南蛮
2、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华夏族的扩展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
华夏认同 血缘文化认同
民族融合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奠基:先秦时期 1、商周时期 【史料阅读】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2 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慨呼号;文天祥、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