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啃下硬骨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实力啃下“硬”骨头
——在推进改革中体现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三度”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2013 年底,走在全国改革前列的上海率先推出国企改革“二十条”。
2014年,上海城建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隧道股份”)由实体型转为控股型,行使全集团的业务管理、资产管理等职能。
隧道股份新设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隧道”),原母体运营的业务和人员一并转入上海隧道。
隧道股份母公司的2800名职工率先踏入改革“深水区”。
在改革推进的关键时刻,上海隧道党委聚焦员工认同感、归属感和满足感,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软实力”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啃下了改革攻坚这块“硬骨头”。
一、聚焦员工认同感,凝聚改革共识有力度
公司是拥有50年历史的老牌国企,历经数次改革,但这轮改革力度之大,调整范围之广,创近20年之最。
面对可能有的阻力和困难怎么办?公司党委大力实施“三化”举措,体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力度。
1、改革信息透明化
员工对改革的认同与否,是决定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随着公司从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参与意识和权益保护的意识也都比过去强烈。
公司认为,及时准
确披露改革信息,保障员工知情权、尊重员工主人翁地位,是赢得员工理解和支持的基础。
围绕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公司先后召开职工座谈会20多次,编发了《隧道英豪》报改革特刊,分层次开展柔性宣传,让员工及时了解改革的总体方案与举措、公司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除了分析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司也把改革后可能面临的困难,如短期内的市场认可度、工程项目债权债务的转移等做了毫无保留地做了说明,并专门成了经济管理、资质业绩、人力资源、科研管理、工程管理等6个工作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和实施。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围绕公司的现状、改革与发展分多个场次为全体员工进行宣讲,尤其针对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比如,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
公司领导不但具体说明了劳动合同变更的原由,而且明确阐明了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的法律依据。
2、党员作用最大化
公司党委是市国资委红旗党组织,党员人数占全体职工人数的30%,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成效显著。
本轮改革,公司党委坚持党员作用最大化。
通过扎实推进“服务改革当先锋,践行宗旨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公司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正能量”,为改革“鸣锣开道、鼓劲加油、保驾护航”。
施工企业生产作业流动性强,项目人员分散,公司党委就建立“书记移动办公桌”制度,利用党支部组织架构模式,支部书记去各项目
现场办公,切实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收集员工建议和意见。
劳动合同变更,有些员工还有疑虑,那么党员干部就带头先行,发挥模范示范作用。
3、民主管理精细化
从2014年6月18日“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筹建班底宣布开始,公司坚持改革不以牺牲职工利益为代价,强调民主管理精细化。
1个月内,公司召开改革方案讨论会10多次。
改革方案修改、完善5次,召开职工座谈会20多次,召开常设主席团扩大会2次,并在职代会前特地召开了预备会。
围绕劳动合同变更后福利待遇、特殊工种政策、人员技能转接等种种让职工提出的忧虑和担忧,工作组走访咨询市(区)社保、市总、劳动监察等相关单位20多次,咨询政策、寻求最佳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公司承诺:职工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以后,上海隧道将全面履行原隧道股份和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承担劳动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承继延续目前隧道股份与劳动合同有关联的人事管理和员工福利制度。
此外,公司还将新增企业年金、补充公积金和门急诊保险。
7月21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十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圆满召开,详细通报了设立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的改革方案,并通过大会决议。
2个月内,2800名员工的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事宜顺利完成,员工用行动表达了对改革的最大支持。
二、聚焦员工归属感,营造改革环境有温度
从隧道股份转入到上海隧道,员工身份发生了变化,心理需要适应的过程。
恰逢公司建司五十周年之际,公司党委把握“天时”、紧扣“人和”,悉心营造和谐文化氛围,体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温度。
1、把握“天时”,把念旧心理转化为创业激情
在新隧道重新起步的发展时期,在改革攻坚、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有些员工觉得“上市公司的金字招牌没有了”,对过去的眷恋尤为明显,有的还流露出低落情绪。
恰逢此时,上海隧道迎来了50周年华诞,公司抓住契机,以“享受荣耀领跑未来”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
通过“用脚步丈量历史——健康跑”活动、“隧道行家”百日练兵大比武、五十周年老照片征集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回顾隧道发展历程,追忆老一代隧道人的创业精神,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使员工排除心理障碍,化解心理矛盾。
建司五十周年系列活动后,员工反映热烈,许多员工在微信平台转发活动视频并评论:“通过五十年庆活动让我们对公司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会用行动继续传承隧道精神!”
“祝公司生日快乐,期待隧道的明天会更美好!”
“上海隧道五十年了,为隧道人自豪!”
“下一个50年,让我们隧道新一代来成就!”
……
公司微信平台“隧道连接你我”还特意推出“隧道人”专栏,将分布
在公司各生产条线的团队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进行图文展示,拉近隧道人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公司党委进一步提炼企业文化和隧道精神,塑造文化自立、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企业精神内核,给予员工精神导引。
丰富的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活跃了企业改革氛围,更使员工在参与过程中增强了精神力量,把对公司深厚的感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转化为务实进取的动力,谱写上海隧道新篇章。
2、紧扣“人和”,把关爱工程转化为精神纽带
越是改革的特殊时期,持续的员工关爱工作越显得重要。
为此,公司在改革的进程中,坚持人文关怀,寓思想文化工作于日常服务之中,把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融为一体,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通过完善服务职工的保障机制,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实效,打造“EAP”体系(员工辅助计划),让需要帮助的人温暖起来,培养员工用积极的情绪面对公司改革,建立起公司与员工之间牢不可分的精神纽带。
公司持续推进“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活动,开通情绪疏导渠道,为职工排忧解难,始终同职工心连心。
考虑到一半员工常年在外地工作,公司搭建了“沟通交流、职业发展、健康保障、后勤服务、典型引领”市外员工五大服务平台,设立了“稳稳健康保障关爱咨询热线、亲亲心灵沟通关爱咨询热线、真真物业援助关爱咨询热线、晓晓职业发展关爱咨询热线、喃喃法律支持关爱咨询热线”五条关爱热线以及“萦馨”志愿者服务团队,构筑起了网格化、立体化的服务体系。
公司还把服务延伸到了家属群体,让在外工作的员工无后顾之忧。
此外,公司还持续开展扶贫帮困救助活动,对于身患大病的市外家属,予以定期的上门关爱,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员工在轻松的环境中工作,让他们体会到隧道大家庭的温暖。
三、聚焦员工满足感,展示改革前途有高度
公司对内加快顶层设计,对外加强舆论引导,向员工充分展示改革蓝图,强化员工安全感、提升职业自豪感,体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高度。
1、顶层设计强化职业安全感
公司员工平均年龄40.26岁,45岁以下员工占总人数6成。
他们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怀有较大的期望,对企业的改革前途也尤为关注。
提升员工满足感,首先要强化职业安全感,让员工明白改革的红利定会体现在企业今后的蓬勃发展之中,激励人们积极参与改革。
公司主要领导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要推进“四个全面”在上海隧道的落地,把两个“倍增”设定为“十三五”战略发展目标,即到“十三五”期末,实现营业收入、职工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形成企业发展和改革成果共享之间的良好互动。
公司号召全体员工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完善、不合理、不协调的问题,从根本提高管控水平,为全面实现两个“倍增”计划奠定基础。
2、舆论引导强化职业自豪感
公司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讲究内功,也注重利用外部舆论力量,提升员工对自身职业的自豪感。
公司同文汇网联合,在文汇网首页刊登
了《中国梦,隧道梦》主题宣传片,使公众对于上海隧道及隧道职业有了崭新的认识;
结合市委“科技创新中心”一号课题相关精神,公司配合国资委宣传部策划《上海国企科技创新在路上》媒体采访,新华社、人民日报、上海广播电台、东方网等多家媒体就上海隧道如何发挥国企科技创新影响力,立足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打造国产盾构装备的成果进行专题采访;
配合市总工会与东方卫视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上海工匠》,以上海机械行业首席技师李建伟为主角讲述了隧道人为民造福、实现自我的故事。
公司利用“隧道连接你我”微信平台和“隧道党建网”短、频、快的特点,“二次传播”更是收效显著。
公司科技创新的成绩更赢得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2015年11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一行莅临上海隧道调研,尤为肯定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类矩形盾构,赞扬了公司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做出的贡献。
实时对外宣传不但让更多老百姓熟悉了上海隧道,更让隧道人增添了发展信心。
良好的改革氛围确保了改革过程的平稳有序,而各项改革要件和关键要素的顺利完成更坚定了全体职工对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
2014年9月29日,新公司筹建的核心工作——企业资质平移顺利实现。
2014年12月,公司中标上海市府头号工程——上海北横通道,接下了上海隧道的第一单。
2015年10月,改革工作全面完成,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进入“新家”完整运作,公司以最低成本取得了最高效益。
公司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为改革开道、鼓劲、护航的同时,也激发了自身改进和提升的不竭动力。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