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简析“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并举例说明。

答:“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主要有两个方面:核武器的出现中断了战争与政治的因果链条,带来了目的与手段的分离;当今时代的政治已发生了由战争向和平的根本位移。

第一,在当今时代,必要的正义战争仍是维护和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式,这是当今时代战争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第一个特征。

第二,核武器绝对毁灭的性质并没有勾销战争与政治的本质关系,反而在某些方面强化了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战争对政治的从属地位加深了,这是当今时代战争与政治关系的第二个特征。

第三,随着国际范围阶级矛盾主次地位的转换,今天战争威胁所反映的内容有了重大变化。

昔日战争或战争威胁那种以实现利益职能为主的情况,正在让位于谋求和捍卫国家生存、民族安全发展利益职能。

客观地揭示战争与政治在现代条件下的必然联系,有利于我们把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考建立在谋求和平的基点之上。

我们的和平还需要武装来保卫,中国的发展仍需以强军做后盾,这既是当代政治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任务之一。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过。

2.简述冷战后日美矛盾、摩擦的主要表现。

答: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形势及美日两国国内形势的变化,日美双边关系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总的特征是:矛盾增多,摩擦加剧,争执逐渐公开化,盟友关系弱化。

日美之间的矛盾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众多领域均有表现。

第一,经济贸易领域。

日美经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

早在70年代以前,两国经贸摩擦就已产生。

当时主要表现为“纤维贸易战”和“钢铁战”,冲击了美国市场。

70-80年代,两国又先后爆发了“家用电器战”、“汽车战”、“电子计算机战”和“半导体战”。

进入90年代,日美双方在汽车贸易、大米市场、专利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又发生了争执,且争执日益公开化。

第二,政治外交领域。

冷战时期,日本外交最大的特点就是向美国一边倒,追随美国,亦步亦趋。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家开始逐步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自主地发挥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第三,军事防务领域。

二次大战结束后,在世界各国和平力量和日本国内各阶层人民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制定了一套限制国家军事主权的措施并以宪法和政府政策的形式固定下来。

战后以来,日本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及其向外的攻势,与美国的全球利益发生了矛盾。

冷战后,美国一方面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希望日本在亚太地区分担一定的防卫义务,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但对日本发展太快,甚至威胁到美国的利益,又十分担忧,它要维持亚太军事平衡,以日美安保体系控制日本。

第四,民族心理方面。

冷战后日美在经济贸易和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矛盾激发了民族心理上的敌对。

日本人认为,长期以来,日美关系一直是不平等的。

战后美国一直以战胜国和保护国自居,对日本指手划脚,凌驾于日本之上。

然而冷战后,日本已没有必要继续接受美国的指责了。

日美关系中既有难以克服的顽症和日趋激烈的争夺,又有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和多方面的相互需求。

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两国关系将会在竞争与合作、摩擦与协调的格局中发展,但合作与协调将是日美关系的主流。

3.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

“互不侵犯”就是在国家间和国际关系中排除用武力或以武力的意志强加于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去干预别国的内部事务。

“平等互利”就是要求在国家之间的交往尤其是经济关系中,彼此都以主权国家平等相待,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损人利己、弱肉强食。

“和平共处”是实现前四项的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长期以来就的国际关系准则、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否定和批判,是一项崭新的、
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4.如何理解欧盟扩大和深化这一组矛盾。

答:欧盟东扩后给西欧国家在就业、投资、移民等方面造成了诸多冲击,许多老成员国民众的“扩大恐慌症”有所蔓延。

欧盟领导人希望借欧盟扩大来增强欧盟在地缘政治上和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但普通民众却担心扩大会对他们的就业和现有福利造成冲击。

《欧盟宪法条约》先后遭到法国和荷兰两国国民的否决,使欧盟陷于宪法危机。

最近的民调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欧盟公民不希望欧盟再扩大。

为恢复欧洲普通民众对欧盟以及对欧洲一体化的信心,欧盟决定在2007年接纳保、罗两国后暂停扩大。

由于欧盟东扩过快,超出自身经济、社会和民众心理的承受和接纳能力,并且打破了欧盟内部原有的均势和利益平衡,欧盟内部凝聚力下降,新老成员国和大小国之间的分歧增多,利益平衡与协调难度增加。


何有效平衡欧盟整体利益与成员国利益,提高工作效率和对外行动能力,是欧盟需要解决的难题。

5.简述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答: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联合国最主要的目的与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防止冲突,是人类免遭战争的洗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第一.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联合国提供了讲坛,促使各国之间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

对于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自主、发展各国之间以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联合国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争端,促成和维持和平。

主要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强制行动和维持和平行动三种发生解决国际争端。

第三.联合国还是促进裁军和军备控制的积极推动者。

一直力求通过裁军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促进国际和平。

20世纪下半叶,国家间战争少于上半叶,联合国功不可没
6.请谈谈你对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的看法。

答: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和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全球化时代,必须坚持国家独立自主原则。

互补不是替代,让度必须对等,国家基本主权不容侵犯。

历史经验告诉中国人民,必须明确和把握自己的根本战略利益和目标之所在,不畏惧任何侵略威胁,不为风云变幻、扑朔迷离的国际形势所迷惑,不被外部战略动作和某些思想理论所误导,按照既定的国家安全战略,运用综合国力筹划和维护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

应对全方位的安全挑战,以国防为主导包括军事、政治和社会的传统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以经济为中心包括科技与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石油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必须坚守的精神阵地。

论述题
1.运用发展不平衡规律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答: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它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和经济实力水平的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规律表现为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 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达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更加尖锐和复杂。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造成世界经济严重失衡和南北差距越拉越大的根源主要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3. 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制度、历史、国情的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差距。

即使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也会由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相互之间竞争的加剧和矛盾的激烈。

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两级分化,不仅不利于南南合作的开展,而且使南北关系更加复杂。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加剧各国之间的竞争和矛盾,这种竞争的加剧和矛盾的激化使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始终处在变动和发展中。

由于不平衡发展加剧,必然对世界经济产生冲击,使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进而危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这是引起整个世界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主要因素。

2.从《京都协议书》的强制生效到《哥本哈根协议》草案未获通过,试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一
国气候目标与政治目标的关系。

答:气候变化问题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其实质却关乎政治和经济问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的核心是对发展经济空间的争夺,争论焦点在于是否贯彻公平性原则。

首先,发达国家不附加条件地明确2020年前的中期减排目标,是哥本哈根大会达成新协议的关键。

否则,国际社会就无法采取必要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而发展中国家也不会相信发达国家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

众多发达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减排承诺,但往往都带有附加条件,有试图回避或“转嫁”减排目标的嫌疑,这为实质性成果的达成埋下了阴影。

其次,如何化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分歧,是影响到哥本哈根新协议达成的完整性。

南北两大阵营矛盾的核心是对发展经济空间的争夺,争论焦点在于是否贯彻公平性原则,强调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历史责任。

在这一点上,发展中国家表现空前团结。

很显然,不能以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发展中国家,毕竟发达国家发展的时代曾是“无限制排放”的时代。

再次,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否自愿提出减排目标、目标能否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将可部分弥补“京都时代”遗留下来的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任务的缺陷。

目前来看,延续《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依然是两大阵营对话的基石。

最后,能否明确对发展中国家资金供应的方法,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全球减排行动的广度与力度。

由于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具备完成减排承诺的实力。

而新兴经济体的减排行动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通过国际合作有效地得到资金和洁净技术。

明确每个发达国家需承担的资金数额以及资金来源,尚有难度
3.试述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答:苏东剧变的发生,原因是深刻而复杂的,是由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多方面因素综合促成的结果。

第一,严重的经济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基础性原因。

第二,严重的政治危机,是导致苏东剧变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这是导致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第四,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这是导致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第五,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发展,是加速苏东剧变的关键因素。

总之,无视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无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期坚持僵化的旧体制,致使众多社会矛盾长期积压,各民族人民失去了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向往,这是苏东剧变最深刻的原因。

在前苏联,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发展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解体的导火线。

苏联境内共有130多个民族,其中非俄罗斯民族占48%左右,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是沙俄时代通过武力陆续兼并进来的,这使得少数民族和俄罗斯民族之间的矛盾成为一个敏感的问题。

而苏共错误的民族政策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行为,不仅没有解决沙俄时期遗留下来了的民族关系问题,反而出现了很多新的民族矛盾很问题,加深了个民族之间的积怨,致使国内始终存在着民族分离和独立的潜流。

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使潜伏的民族矛盾大爆发,广泛兴起了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不论少数民族分离主义还是大俄罗斯主义,均利用宪法赋予的民族自决权和双重主权的国家原则,为其分裂统一的联盟国家寻找到合法的依据,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苏东剧变带来的教训:
第一,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要巩固,就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四,始终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西方“和平演变”。

4.试评述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大国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并逐步席卷全球后, 世界经济遭受重创, 国际贸易明显萎缩, 美欧日经济相继步入
衰退, 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应对危机成为各国政治特别是大国外交的重中之重。

从目前情况看, 金
融危机对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影响正日益显现。

第一, 加强协调、谋求合作、共渡难关成为各大国共识。

当危机来临时, 很多国家担心金融危机演变为就业危机, 从而引发社会危机和动荡, 所以各国政府对应对危机都高度重视。

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各大国经济早已经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金融危机爆发后, 各大国都认识到, 应该以经济外交为中心, 加强协调和磋商。

各大国关系更加注重协调合作, 已经成为目前大国关系的突出特点。

第二, 各大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出现微调。

由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形势所决定, 应对危机成为目前各大国面对的主要矛盾, 从而大国之间的其他分歧暂且退居次要地位, 由此带来各大国双边关系的既细微又明显的调整。

第三, 中国因素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突出。

比如:二十国集团峰会取代了原来的八国首脑峰会,就是在金融危机下产生的,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强合作;又一方面,比如美国打压中国的货币政策,逼迫人民币升值,和美国一系列的针对中国、德国和巴西等多的特保案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