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学校德育的功能和目标这两部分知识在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以单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涉及地位性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一、知识详解
(一)德育的功能
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发展、整个教育活动的实施、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功能。
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基本功能、直接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其基本功能具体表现在:
(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间接功能
德育的发展具有社会制约性,同时它又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共同构成社会大系统,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
接性。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主要解决的是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问题,直接反映着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社会常常通过干预德育和强化德育来控制学校教育,通过规定德育的性质、内容来决定和保证整个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二)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
和其他教育目标一样,德育目标具有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的特点,可以对德育活动发挥导向、选择、协调、激励、评价的作用。
所不同的是,与智育目标、体育目标、美育目标等相比较,德育目标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性
德育目标表现出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
德育目标的社会性是教育目标社会制约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特点。
2.层次性
具体表现在不同的教育类型的德育目标的差异方面,而且反映在同一德育目标在不同层次的教育类型上的不同要求方面,这种层次性具有标准的高低之分、价值的优劣之分。
虽然智育、体育、美育的培养目标也有层次性,但他们的层次性却无此种性质。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我国,厚德载物、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文化精髓,都为当今制定德育目标奠定了历史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随着时代发展,道德的内容和目标也会发生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在当代,除了继承传统美德之外,还提出了创新开拓、保护环境等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的德育目标;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包括道德领域也应当囊括社会道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多方面道德目标;;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的不同及心理特征的不同,对于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