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转移瘤与肝局灶性脂肪浸润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转移瘤与肝局灶性脂肪浸润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CT在肝转移瘤与肝局灶性脂肪浸润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10例,肝转移瘤10例,对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肝转移瘤平扫多为低密度,边界模糊不清,可以有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多无强化,门脉期病灶边缘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少数肿瘤可明显强化,延迟扫描程度减轻;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平扫,密度略低,边缘清晰或稍模糊,强化不及正常肝组织。
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是鉴别肝脏转移瘤与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的重要方法,两种病例基础强化方式的差别及临床病史是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
肝脏转移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结合临床病史,影像诊断较容易。
而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易与肝脏转移瘤相混淆,从而成为CT诊断中的难点。
本文对近5年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及肝脏转移瘤CT影像学表现做回顾性分析,进一步了解CT在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及肝脏转移瘤中的应用.
标签:肝转移瘤;肝脏脂肪浸润;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
1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患者共20例,肝脏转移瘤患者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约50岁,,胃癌转移者4例,乳腺癌转移者2例,肺癌转移者2例,结肠癌转移者2例,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10例,3例偶有上腹部不适,4例食欲减退、恶心、疲乏无力,3例轻度黄疸、肝区压痛。
(2)CT检查:使用机器为Picker公司PQ5000型CT做全肝扫描,病人仰卧,层厚、层距均用5mm,常规先平扫,后加作团注增强扫描。
2结果
肝转移瘤CT平扫: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大多表现为低密度,多在低密度病变内存在更低密度区域,从而显示为同心圆状或等高线状双重轮廓为其特征。
边界多为模糊不清。
增强:肿瘤强化,境界清楚,中央密度多低于周围部,肿瘤边缘可显示环形不规则强化,部分可见“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高密度强化,最外层密度又低于肝实质。
局灶性脂肪浸润CT平扫可见肝脏内不规则形或者扇形的不规则减低区,其CT值低于脾,大于血管密度,部分病灶呈片状,与正常肝组织分界不清,呈移行性。
无占位效应,周围血管无推移受压现象,肝脏边缘可向外轻度膨出。
多数呈水样或脂肪密度,也可呈略高密度。
增强检查后10例动脉期均未明显强化,
仅有1例病灶边缘轻度强化。
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亦均未见异常强化。
3讨论
肝脏由于其所处的解剖位置及具有双重供血特点,人体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经门静脉、淋巴道转移至肝,本文统计转移病灶1-3CM居多,生长迅速,多数为膨胀性生长,表现为圆形与类圆形低密度影,当出现假包膜时,境界清晰,有些具有浸润性特点的肝转移瘤边缘模糊,转移灶外周肝细胞肝脏内血窦受压或侵蚀出现低密度影,而中心坏死,可形成“牛眼征”。
肝转移瘤多数情况下结合临床不难诊断,肝转移瘤以多发为主,本组10例有9例为多发病灶,数目3~15个,边界多模糊,分布以肝右叶较多,这与肝脏血流动力学有关,另外肝右叶体积较左叶大亦是原因之一。
转移瘤平扫一般表现为低密度,可有钙化,在脂肪肝背景下,依据肝脂肪浸润的程度,转移结节可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结节。
增强后,转移瘤以外缘环形强化,内部呈不明显强化低密度灶为主要特征,即典型的牛眼征改变,此征象亦是转移性肝癌与其他占位性病变的重要征象
肝脏脂肪浸润是肝内的脂肪含量增多,脂肪细胞大量充盈于肝细胞内,主要与酗酒、肥胖、慢性肝病、糖尿病等有关,一般无临床症状,常首由影像检查所发现。
平扫肝脏较同层面脾脏密度减低CT值10HU以上者,可诊断为脂肪浸润,肝脏脂肪浸润,肝实质主要由门静脉供血,脂质可经门静脉沉积于肝脏,抑制肝细胞代谢功能而引起脂肪沉积并导致脂肪变性。
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特殊类型,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局灶性脂肪肝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
射造影剂后,病灶区CT值可轻度增高,但远不及正常肝组织和脾CT值增高明显。
造影剂增强可使正常肝组织与局灶性低密度区之间的密差增加,故约半数以上的局灶性肝脂肪浸润增强后可较增强前更明显。
局灶型脂肪浸润可发生于肝脏的任何部位,亦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本组10例病例中,5例为类圆形或椭圆形,3例为不规则形,2例为条带形。
肝局灶性脂肪浸润的病灶边界有时不十分清楚、无占位效应、病灶密度较为均匀、常接近或低于水的CT值等特征,认为肝脂肪浸润时,肝门结构特别是门脉结构的形态仍是正常的,这一点有助于脂肪浸润同占位病变的鉴别。
肝转移癌通常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结节状,常可有较明显的占位效应,引起肝内血管结构的移位,其病灶密度较不均匀且要高于脂肪浸润。
多数肝癌在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变得更为清楚,常可显示其内不规则的致密结节。
总之,肝转移瘤与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可以有类似的表现,有些肝转移瘤增强后缺乏明显特征性,有些肝的局灶性脂肪浸润虽经细致的增强前、后CT检查,也很难同肿瘤性病变相鉴别,此时要密切结合病史或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以寻找发病原因,防止误诊。
参考文献:
[1]钱骏译.肝转移癌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0-99.
[2]周康荣.腹部CT[M].第1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2.
[3]牛小敏,张晓鹏.脂肪肝背景下肝转移瘤的CT诊断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4,31(10):60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