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
卓阳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09级针推01班
【摘要】不寐通常称为"失眠"、"不得卧"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
【关键词】失眠;中医治疗;针灸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
目前我国失眠人数已达120万一140万。
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7亿多失眠者。
因睡眠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医疗费用增加和工作效率下降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治疗失眠,西药占相当比例,但易产生药物的依赖和滥用。
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尤其是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具有相当的优势,受到广泛采用,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证与饮食、情志、劳倦、体虚等因素有关。
情志不遂,肝阳扰动;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惊恐、房劳伤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炽,心肾不交;体质虚弱,心胆气虚;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上述因素最终导致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于濡养、温煦,心神不安,阴蹻脉、阳蹻脉功能失于平衡,而出现不寐。
辨证
主症经常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甚则彻夜不眠。
兼情志波动,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满,舌红,脉弦,为肝阳上扰;心悸健忘,面色无华,易汗出,纳差倦怠,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心肾不交;心悸多梦,善惊恐,多疑善虑,舌淡,脉弦细,为心胆气虚;脘闷噫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为脾胃不和。
2方法与疗效
2.1体针①辨证取穴法:侯春英等[2]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以宁心安神,心脾两虚型加内关、心俞补心,脾俞、足三里补脾,用捻转补法;肝火上扰型加合谷、太冲、行间以舒肝降火,用捻转泻法;阴虚火旺型加大陵、太溪、太冲滋肾水清火,大陵、太溪用捻转补法,太冲用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治疗失眠150例,痊愈64例,好转7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4.00%,以阴虚火旺型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6.70%。
侯率[3]以双侧照海、申脉、神门为主穴,肝郁化火者加太冲、内关、足窍阴,痰热内扰者加中脘、丰隆、内庭,阴虚火旺者加太溪、太冲、少府,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补照海、泻申脉,余穴酌情泻或平补平泻,留针30—60分钟,治疗失眠48例,痊愈32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2%。
李军民[4]以神门、三阴交为主穴,阴虚火旺者加太溪,心脾两虚者加足三里、心俞、脾俞,肝气郁结者加风池、阳陵泉,脾胃不和者加丰隆、中脘等,神门行补法,针感向肩臂放射为佳,三阴交平补平泻,针感向足部放射为佳,留针30
分钟,期间行针3次,每次2分钟,治疗失眠70例,痊愈40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86%。
②对证取穴法:张洪等[5]取阴跷脉的照海、交信、睛明,阳跷脉的申脉、仆参、跗阳、风池为主穴,阴阳配对取穴。
心悸、心烦加心俞、神堂、内关;胃痛、食少、腹胀加足三里、脾俞、胃俞;头痛加百会、头维、神庭。
其中阳跷脉穴位采用呼气泻法进针,深度0.5-1寸;风池穴对刺,要求有酸胀麻等得气感。
每日1次,每次30一60分钟。
治疗失眠87例,痊愈47例,显效26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20%。
李滋平[6]针刺百会神庭为主穴,治疗失眠症110例。
治疗组心脾两虚,加足三里、内关,阴虚火旺加太溪、大陵,肝火上扰加行间、太冲。
结果治愈67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8l%。
⑧特殊取穴:饶忠东等[7]以丝竹空向率谷方向透刺,常规手法针刺百会、风池、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均取得较强针感后留
针60分钟。
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总有效率(98.00%)与对照组(77.1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陈宏伟等[8]根据“上为阳,下为阴”的中医学理论和“动为泻,静为补”的针灸治疗原则,采用泻阳补阴法治疗失眠38例,印堂、百会、风池、翳风用泻法,三阴交、太冲、太溪、足三里用补法,痊愈率、总有效率(47.14%、97.14%)与对照组(23.13%、83.1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l,P<0.05)。
王寅[9]。
取头皮针胃区(双),沿头皮透刺快速捻转,频率为100—160次/分,得气后两胃区接电针的两极,频率为40 Hz;耳神门(双)及迎香垂直刺入,快速捻转;神门、三阴交、太溪(均双侧)常规针刺,
平补平泻,结果治疗40例,总有效率为90%。
2.2 灸法温灸穴位可发挥穴位和艾灸的双重效应,调整机体的功能失调,增强机体抵抗力。
徐宓宓[10]叫嘱患者每晚临睡前用艾条温和灸百会、涌泉各15 min。
调整阴阳,交通心肾,开窍醒神,镇静安神结果79例中显效50例,显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0%。
孙宁等[11]用天灸法治疗心胆气虚36例。
将斑蝥、生姜、大蒜按1:2:5的比例捣碎混合,选取两侧神门、双侧太冲、右侧冲阳穴位贴敷上述药物24小时,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痊愈1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
2.3其他疗法①耳穴法:王松涛[12]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心,配脾、肝、胆、肾等,取1粒磁场强度500高斯、直径3 mm的磁珠置于胶布中间,贴于选定的耳穴部位上,不定时经常按压耳穴,双耳交替换贴,每3天换1次,总有效率96.70%。
高亚莉[13]到用耳穴(以神门、脑点为主穴)治疗失眠症60例。
先用探穴针按压穴位,取痛点为穴,再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1周2次,每次3—4穴,单耳或双耳均可,2周为1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愈9例,有效4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
②电针法:陈丽仪等[14]用高频电针印堂、神庭为主配合辨证取穴对失眠的短期疗效进行了临床试验,治疗组总有效率、愈显率(97.12%、83.13%)与对照组(83.13%、52.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练书发等[15]纠采用毫针于乳突穴凹陷处自上朝下进针1.5寸,太阳穴进针1寸,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
针刺百会穴时,针尖向前额进针1寸,风池穴,以平泻进针1.5
寸后留针30 min;同时采用C,6805—2型治疗仪间断波治疗,每组正极接于乳突、百会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休息3—5天。
治疗15例,有效率79.90%。
③埋针埋线法:李滋
平[16]刮选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左右交替治疗52例失眠总有效率96.16%。
④子午流注法:杨梅等[17]应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症25例,治愈率72.10%,显效率92.10%,总有效率100.00%。
⑤梅花针叩法:庄丹红[18]副用梅花针叩刺背穴,治疗顽固性失眠42例,方法从肺俞到膀胱俞逐渐叩击,使皮肤潮红或微渗血,每次
20 rain左右,2日1次,5次为1疗程,休息5天再继续第二疗程治疗,全部治愈。
⑥滚针法:罗玲等[19]引使用滚针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线肺俞至肾俞,由上而下顺经脉循行滚动;第二线从大杼至志室,由上而下滚动(循经方向滚动刺激);督脉从命门至大椎由下而上顺
经脉循行滚动,较慢速度循经滚动10次左右,力大小因人而异,患者感到舒适、皮肤红润为度(皮肤红润是经络气血流通的表现),每治疗滚动15~20分钟左右,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2.4针刺辅以其它疗法①针刺加艾灸法:杨丽霞等[20]取百会穴、四神聪、太阳、风池、内关,针的同时将灸架垂直固定于患者的百会穴上,燃艾条一端,人灸架,距离穴位.2 cm处施灸,每次持续30~60分钟,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治疗失眠症40例,有效率90%。
孙明开等[21]取肾俞(双)、太溪(双)、神门(双)、内关(双)针刺,用泻法,针3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
针刺完毕,患者俯卧位,心
俞、厥阴俞用米粒灸3壮,隔日1次,总有效率93.30%。
曹晋[22]取三阴交、内关、神门为主穴,随证配穴,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睡前灸三阴交,每穴20分钟,总有效率84.00%。
②针刺加耳穴法:谢建谋[23]用四神聪透百会,上星透百会,并配内关、三阴交、神门等穴治疗失眠34例,治愈22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5%。
刘彦江[24]取百会、四神聪向后平刺,配穴朝百会平刺,配合耳压神门、肾、心、皮质下、枕点,治疗110例失眠患者,痊愈88例,总有效率100.00%。
③针刺加穴位注射法:陈玉琴等[25]针刺取神门、三阴交、四神聪为主穴,随证配穴,平补平泻,留针30 min;穴位注射取俯卧位,肾俞、心俞、脾俞(均双侧)交替使用,每次选4个穴位,注射维生素B.注射液2ml,每穴注射0.5 ml。
肝郁气滞,瘀血内阻型失眠除了穴位注射维生素B.外,取肝俞穴(双侧)加注丹参注射液2 ml,每次注射1 ml。
以上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每天或隔天1次。
治疗120例失眠患者总有效率90.00%。
④针刺加拔罐法:王英震等[26]运用针刺加拔罐治疗59例失眠患者,取百会、四神聪风池、神门、太阳穴为主穴,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合谷为配穴;另沿左侧膀胱俞而下至大肠俞拔火罐,用力均匀推移3遍,以局部青紫为度,2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3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00%。
3 小结
针灸治疗失眠有着显著的效果,以脏腑及经络循行路线作为选穴依据,采取调整阴阳、补泻兼施、辨证加减的原则。
在手法上,大多是
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进行补泻。
祖国医学在新时代绽放绚丽的光彩,展现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世熠.睡眠研究和展望[c].中国第二届睡眠学术会论文摘要汇编,2006,03(10):149.
[2]侯春英,刘强.针刺治疗失眠1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3):61.
[3]候率.针刺治疗失眠症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1,14(4):241.
[4]李军民.针刺治疗失眠症7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7):25.
[5]张洪,邓鸿,熊可.针刺调阴跷阳跷治疗失眠症87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7):394.
[6]李滋平.针灸百会神庭穴为主治疗失眠110例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38-39.
[7]饶忠东,温明,胡跃华.丝竹空透率谷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7):407.
[8]陈宏伟,曹东方,唐永春.泻阳补阴法治疗失眠症38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7):14.
[9]王寅.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
[10]徐宓宓.艾灸治疗失眠7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10)
(11]孙宁,谢福利,潘怀义等.天灸疗法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36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3):108.
[12]王松涛.磁珠耳压治疗失眠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4):165.
[13]高亚莉.耳穴治疗失眠症60例[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1084109.
[14]陈丽仪,郭元琦.不寐证针灸治疗新思路[J].针灸I临床杂志,2004,20(10):21.
[15]练书发.罗华轩.电针“乳头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症15例[J].四川中医,2004,22(2):94.
[16]李滋平.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5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10):698.
[17]杨梅.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4):3211.
[18]庄丹红.梅花针叩刺背穴治疗顽固性失眠42例[J].中国针灸,2004,24(6):428.
[19]罗玲,胡幼平,余曙光,李宁.滚针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3):183.
[20]杨丽霞,鞠琰莉.悬灸百会穴治疗失眠症4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22.
[21]孙明开,唐在莲.针刺加艾灸治疗失眠60例报告[J].职业与健康.2005,21(2):281.
[22]曹晋.针刺加艾灸治疗失眠症84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
2004.7(20):7.
[23]谢建谋.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ll一12.
[24]刘彦江.针刺结合耳压治疗失眠症110倒【J】.上海针灸杂志,2003,25(2):31.
[25]陈玉琴,刘兆霞.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失眠120例报道[J].哈尔滨医药,2003,23(5):41.
[26]王英震,王燕霞,周芳.针剌配合拔罐治疗失眠症59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5):5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