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部分复习题全部[合集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部分复习题全部[合集5篇]
第一篇:土壤学部分复习题全部
土壤学部分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圈
4、自然肥力
5、人为(经济)肥力
二、思考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过程中有何作用?为什么?
2、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系统有何关系?
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4、土壤学有哪些分支学科?土壤学与哪些学科存在联系?
5、目前土壤学面临哪些艰巨任务?
6、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7、土壤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一章
地学基地
一、名词解释
1、矿物
2、原生矿物
3、次生矿物
4、风化作用
5、地质作用
6、物理风化
7、化学风化
8、生物风化
二、思考题
1、河流冲积物有何特点?为什么?
2、岩石的化学风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试述常见的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
一、名词解释
同晶替代
二、思考题
1、土壤在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上有何特点?
2、试述各类硅酸盐矿物的特点。

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解释
1、有机质矿质化
2、有机质腐殖化
3、有机质矿化率
4、有机质腐殖化系数
5、激发效应
6、腐殖质
二、思考题
1、简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2、有机肥施用前为什么提倡先行堆沤?
3、禾本科作物秸秆还田时为什么要配施速效性化学氮肥?
4、影响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5、试述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6、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何重要作用?
7、森林土壤、草原土壤和耕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性质有何不同?第四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密度
2、土壤比重
3、土壤容重
4、土壤孔度
5、土壤颗粒组成
6、土壤质地
7、土壤结构体
8、土壤结构性
二、思考题
1、土壤容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不同粒级的土粒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有何差异?
3、试述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征。

4、质地不良土壤如何改良?
5、影响土粒粘聚形成结构体的因素有哪些?
6、影响土壤结构体成型的因素有哪些?
7、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有何重要意义?
第五章
土壤水
一、名词解释
1、吸湿水
2、膜状水
3、风干土
4、烘干土
5、毛管水
6、毛管上升水
7、毛管悬着水
8、重力水
9、吸湿系数
10、凋萎系数
11、田间持水量
12、毛管持水量
13、饱和持水量
14、有效水
15、相对含水量
16、土水势
17、水吸力
18、pF
19、比水容
2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21、机械弥散
二、思考题
1、吸湿水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吸湿系数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土壤水含量表示方法有哪些?
3、计算土壤含水量时为什么要以烘干土为标准?
4、土水势由哪些分势构成?
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受哪些因素影响?可以在哪些方面加以利用?
6、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求土壤保持适当的导水率?
7、试述农业生产中“中耕保水”的理论依据。

8、土面蒸发可划分为哪些阶段?各个阶段的控制因素是什么?
9、现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要使30厘米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需灌水多少(方/亩)?
10、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降雨10mm,若全部入渗,可使多深土层达田间持水量?
11、土壤容重为1.2g/cm3,计算其含水量为25%时的固、液、气三相比。

(比重2.65)
第六章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呼吸强度
2、土壤重量热容量
3、土壤容积热容量
4、土壤导热率
5、土壤热扩散率
二、思考题
1、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组成上有何差异?为什么?
2、土壤空气含量及其组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3、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4、土壤空气与大气痕量温室气体有何关系?
5、反映土壤通气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6、土壤热量来源有哪些?
7、土壤热容量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8、土壤温度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第七章
土壤形成和发育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母质
2、粘化过程
3、富铝化过程
4、土壤发育
5、土壤剖面
二、思考题
1、土壤形成发育受哪些因素影响?
2、母质在土壤形成中有何作用?
3、为什么说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第八章
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
一、名词解释
1、阳离子交换作用
2、交换性阳离子
3、阳离子吸附
4、阳离子解吸
5、CEC
6、BS
7、阴离子专性吸附
二、思考题
1、产生可变电荷的原因有哪些?
2、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电荷数量?
3、阳离子交换作用有何特征?
4、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5、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北方土壤盐基饱和度高于南方土壤?
6、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7、农业生产中集中施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九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一、名词解释
1、活性酸
2、潜性酸
3、交换酸
4、水解酸
5、碱化度
6、土壤缓冲性
7、缓冲曲线
二、思考题
1、为什么通常pH水>pH盐?
2、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有何关系?
3、土壤碱化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各有哪些?
5、实验中测得的水解酸为什么可以代表土壤总酸度?
6、土壤酸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7、我国土壤酸碱性有何分布规律?原因何在?
8、土壤氧化还原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9、土壤氧化还原体系有何特点?
10、土壤缓冲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11、如何改良酸碱性不良的土壤?
12、为什么绝大多数植物适宜在中性条件下生长?第十章土壤养分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养分
2、氨基化作用
3、反硝化作用
二、思考题
1、典型的养分循环包括哪些方面?
2、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土壤氮素形态及其有效性。

4、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途径。

5、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及防治措施。

6、为什么磷肥在土壤中有效性很低?
7、为什么中性条件下磷肥有效性最高?
8、如何提高磷肥有效性?
9、土壤中钾的固定及释放主要受哪些因子的影响?
10、简述我国土壤钾素平衡状况及其调节途径。

11、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第十一章
土壤分类和分布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水平地带性
2、土壤经度地带性
3、土壤纬度地带性
4、土壤垂直地带性
二、思考题
1、土壤分类的目的意义何在?
2、土壤在陆地表面为何会呈地带性分布?
第十二章
土壤耕作和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耕作
2、土壤粘着性
3、土壤粘结性
4、土壤可朔性
5、朔性值
6、宜耕期
二、思考题
1、土壤粘着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有哪些?
3、土壤可朔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第十三章土壤污染与防治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污染
2、土壤自净作用
3、土壤背景值
4、土壤环境容量
二、思考题
1、土壤污染有何特性?
2、研究土壤背景值有何意义?
3、氮肥、磷肥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
第十四章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一、名词解释
1、土壤退化
2、土地退化
3、土壤质量
二、思考题
1、我国土壤退化主要类型有哪些?
2、简述我国土壤退化的基本态势?
第十五章
中国土壤类型简介
1、简述红壤的基本特点。

2、如何合理利用黄壤?
3、紫色土形成过程有何特点?
4、为什么紫色土有机质含量比较低?
第二篇:土壤学复习题
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2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体的干重。

3土壤退化: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4土壤养分: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

5SB: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同晶代替:层次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他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

硅。

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2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13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4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

15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的CO2数量。

16有机质腐殖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
的过程。

17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18土壤热容量: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9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0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

3腐殖化:指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4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壤在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大体与地表平行的土层
5区域性土壤:潮土,草甸土、沼泽土
1成土母质:指陈铺于地球陆地表面的松散土状物质,或为就地风化形成的残积物,或为各类型的搬运沉积物。

2剖面:指从土表向下至母质的垂直切面或纵断面。

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层次及母质层次,级ABC层
1土壤肥力因素有水肥气热
2人们常说的5大圈层系统分别为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太阳辐射能、生物热、地热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有有机质、土壤质地、交换性阳离子等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水土流失。

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其中AL为致酸离子NH4和CA为盐基离子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大量养分元素和微量养分元素
简答题
1美国苏联的核心思想和分类系统:(1)美国:遵循发生学思想在定义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时力求将有着共同发生特性的土壤归集到一起。

分类标准必须定量化,以求在不同的分类者之间有共同的比较基础(2)有相同的水热状况特征及物质的地球化学迁移;具有相同的生
态条件和植物类型;作为确定土壤发育过程的土壤发生层次的相同的土壤剖面类型;由水热状况及有效的植物营养元素浓度所决定的土壤自然肥力也大致相同。

2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决定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

气候通过对母质和土壤水热状况的直接影响,强烈的制约以矿物质风化、淋溶为中心的地质大循环和以有机质合成、分解为中心的生物小循环(2)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3)生物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活跃的成土因素,由于它的创新作用,才使得母质产生肥力而转变为土壤。

在一定意义上讲,土壤的形成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物不断地改造母质而产生肥力的过程,没有生物的参与和作用,就没有成土过程。

正是因为生物群体的作用,才能把太阳辐射能引进成土过程,才能把分散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岩石分化壳的表层聚积,形成以肥力为本质特征的土壤,并推动土壤的发展演化棕钙土灰钙土成土条件和特性的异同点:
一、棕钙土:成土条件(1)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温带荒漠草原环境,气候特点呈强烈的大陆性,干旱而寒暑变化大(2)植被:棕钙土植被具有草原向荒漠过度的特征,自然植被为旱生或超旱生的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两种类型(3)地形和母质:棕钙土大部分地处平坦的剥蚀地形如台地、高原、残丘以及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成土母质多以基岩残积物、洪积-冲积物和风成沙为主,其共同特点是质地较粗,且含碳酸盐
二、灰钙土:(1)气候: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2)植被:自然植被为多年生丛生禾草、旱生灌木及小灌木组成的荒漠草原(3)地形和母质:地形主要为高原状丘陵、山前阶地和山麓洪积-冲积平原。

成土母质以黄土状物质为主(4)有机质在生态中的作用① 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②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可溶解、吸收农药,如DTT易溶于HA;③全球C平衡的重要C库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1)砂质土类:①水
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
易干不易涝;②气
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③热
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旱春作物播种;④肥
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⑤耕性
松散易耕。

(2)粘质土类:①水
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②气
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③热
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④肥
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粒饱满。

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⑤耕性
耕性差,粘着难耕。

(3)壤质土类
土壤性质兼具粘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

耕性好,易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是较理想的质地类型。

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1)以水调肥: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影响土壤中某些养分的存在形态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状况,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矿物化和腐殖化,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2)以水调热: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热容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灌排水分来协调土壤热容量,进而调节土壤温度。

(3)以水调气:水气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水多则气少,水少则气多。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1)小水库:团粒结构透水性好,可接纳大量降水和灌溉水,而团粒内部保水性强,天旱时还可防止水分蒸发。

天旱表层蒸发失水后,土体收缩切断与下层毛管连通性,水分不会由大孔隙流向小孔隙而蒸发损失。

(2)小肥料库: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丰富。

团粒结构表面为好
气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释放养分。

团粒内部则有利于腐殖化,保存养分。

(3)空气走廊:由于团粒之间的孔隙较大,利于空气流通。

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孔径的筛子?⑴土壤中粗细粒不同的土粒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不同⑵粗细不同的土粒在自然中并非以单粒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团聚成大小不同的土团,只有反复研磨才能使>1mm和>0.25mm的土团分散开。

使组成它们的土粒最后进入分析样品中,最后得到的土样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⑴土壤的营养库作用:土壤是陆地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2、土壤在养分转化和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3、土壤的雨水涵养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水库
4、土壤对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群
5、土壤的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答:
1、交换酸水解酸时IM KCL浸提,用标准NAOH滴定,只测定出了活性酸和k交换的H和AL3
2、测定水解酸是,用CH3COO浸提,故测定出了羟基化表面解离的H,也测出了因NA交换出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产生的交换酸度,还包括了土壤溶液中的活性酸。

4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答:
1、土壤质地
2、无机交替类型
3、土壤酸碱度
4、有机质含量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答:(1)磷的特性:磷在土壤中主要以矿物态存在,有机态磷所占比例很小,切有机态磷中速效性的水溶态和可水解磷也很少1 酸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Fe—P 和O—P而沉淀,从而是磷失去有效性:
2、酸性条件下,H2PO3易形成Ca—P而沉淀,从而是磷失去有效性:3中性条件下,磷主要以H2PO3,因而磷在中性条件下有效性最高。

(2)磷肥特性:可溶性化学磷肥—主要是Ca(H2PO4)2,施入土壤后,很快转变为不溶性磷而失去有效性。

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答:
1、土壤空气能促进和抑制作物根系生长
2、如让空气能促进和抑制种子萌发
3、土壤空气能促进和抑制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4、土壤空气能增强抗病性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答:
1、生物在土壤结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期起重要作用;
2、生物在土壤养分积累、分解、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植被类型的演变会引起类型的演变
4、微生物在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主要差异?
答、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⑴养分较完全⑵促进养分有效化⑶高土壤保肥性⑷提高土壤缓冲性⑸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11砂土和黏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⑴砂质土类:①水粒间空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②气大空隙多,通气好,一般不会积累还原物质③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利于早期作物播种④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照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⑤耕性松散易耕⑵粘制土类:①水粒间空隙小,毛管西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②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积累还原物质③热水多气
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对早春物质播种不利④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杍实饱满。

⑤耕性耕性差,黏着难耕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以我国北纬33度⑴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矿物化学风化强烈,由于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大量盐基离子遭受淋失,从而使土壤逐渐酸化⑵北方由于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因而土壤下部盐基离子随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后便积聚于表土,土壤逐渐盐碱化
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⑴集中施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施用于作物近根区⑵水旱轮作的磷肥作用,旱重水轻⑶酸性土壤施碱性磷肥,碱性土施酸性磷肥⑷氮磷配合,豆科作物以磷增氮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极其原因,并谈谈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作用?⑴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状况大体为由北向南。

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⑵北方由于气候炎热,干燥,一年较多时间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分解受到阻碍,有机制保留与土壤中,而南方相反,气候湿热,一年中大多时间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中有机质大量被矿质化分解,保留土壤中的有机质较少⑶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①养分较完全②促进养分有效化③提高土壤保肥性④提高土壤缓冲性⑤促进团里机构的形成
第三篇:《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复习题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淋溶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7.写出两种次生矿物名称:(蒙脱石)、(高岭石)。

8.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石英)、(长石)、(云母)。

9.高岭石属于(1:1)型矿物。

10.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二大类。

11.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12.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13.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侵入岩)、(喷出岩)两类。

14.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类。

15.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溶解)、(水化)、(水解)、(氧化)。

16.卡庆斯基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简明二级分类制,其分界点是(0.01)毫米。

17.土壤粒级按国际制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粘粒)四级。

18.土壤质地按国际制分为(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四类。

19.土壤腐殖质可分为(胡敏酸)和(富啡酸)两大组分。

20.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矿质化)和(腐殖化)两个过程。

21.腐殖质与钙结合成凝胶状态具有良好的(胶结作用),但具有(不可逆性)。

22.富啡酸的酸度比胡敏酸(大)。

23.土壤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带(负)电,也带(正)电,但以(负)电为主。

24.比起表层土壤,底层土壤容重(大)。

25.比起底层土壤,表层土壤容重(小)。

-326.土壤密度的近似值是(2.65 g·cm)。

27.非活性孔隙的当量孔径一般为(小于0.002mm)。

28.土壤孔隙按当量孔径可分为(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三大类。

29.一般来说,砂土、粘土、壤土总孔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粘土)、(壤土)、(砂土)。

30.粘质土的总孔隙度比砂质土(大),容重比砂质土(小)。

31.土壤中土粒因不同原因而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叫(土壤结构体)。

32.形成团粒结构的胶结物质有(粘粒)、(无机胶体)、(有机胶体)。

33.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耕作阻力尽可能小)、(耕作质量好)、(适耕期尽可能长)。

34.土壤水按形态可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四种类型。

35.土壤水分饱和时,基质势为(0)。

36.土壤水分势能值(基质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包括四个分势。

37.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灌溉水)、(地下水)、(汽态水的凝结)四个方面。

38.土壤水汽从温度(高)处移向温度(低)处。

39.土壤水总是从土水势(高)处向土水势(低)处运动。

40.1907年,美国(白金汉)最先运用“能量”的观点来研究土壤水分。

41.土壤汽态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凝结)和(扩散)两种。

42.土壤空气的更新方式主要有(整体交换)、(扩散)两大类。

43.土壤空气和大气的交换过程有(整体交换)和(扩散)。

44.土壤空气有(吸附态)、(溶解态)、(游离态)3种形态。

45.土壤湿度愈大,土壤(热容量)也愈大。

46.土壤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生物热量)、(地心热的传导)、(化学反应放热)四个方面。

47.土壤热容量分为(重量热容量)、(容积热容量)两种表示方法。

48.土壤空气的热容量比矿质土壤颗粒的热容量要(小)。

49.从温度较高的土层向温度较低的土层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土壤的(导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