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思想史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重商主义学派、重农主义学派、边际效用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剑桥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制度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等纷繁复杂的演变,西方经济学思想已经有了被研究者广泛接受的经济信念、价值判断标准、经济学研究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每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等。
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最早期的经济学思想的萌芽,它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 16 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强调少买。
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即晚期重商主义时期,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重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有金银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财富,若一个国家没有贵金属矿藏,就要通过贸易来取得;对外贸易必须要保持顺差保证国家财富的积累。
重商主义者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在任一时点上黄金总量也是固定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贫穷为代价
二、重农主义学派
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经济表》,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
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
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
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其量的增加。
三、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作为传统经济学的对立面出现的。
它的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各自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杰文斯在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门格尔在同年出版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物品价值取决于该物品所提供的各种欲望满足中最不重要的欲望满足对人的福利所具有的意义。
瓦尔拉斯则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中提出了“稀少性”价值论。
他们以不同的术语和不尽相同的方法,论证了同一个思想: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1884年,维塞尔在其《经济价值的起
源及主要规律》一书中把这个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此后,边际效用概念即被沿用。
边际效用学派在19世纪80~9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
一方面,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身愈益完备和系统化;另一方面,边际效用原理又被扩大和引伸到分配领域,实现了边际效用理论的普遍化。
四、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它是从货币主义学派中分化出来的。
其主要代表有卢卡斯、约翰.穆斯、约翰.泰勒等人。
“理性预期”一词由穆斯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
他假定:人们在进行预测时,总是以自己尽可能收集到的信息作为依据。
这一假定被一些青年学者接受并传播其理论,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
市场会发生一些偶然情况,成为干扰因素,但可以事先计算它的概率分布,因此可以选出最小风险的方案,以预防不利后果的侵害。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
要保时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五、新古典综合学派
战后,在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有:第一,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的理论作了自己的解释,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
第二,新古典综合派吸收了哈罗德和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从而在宏观经济学中增加了动态的和长期的研究。
第三,从60年代末开始,国际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如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分析、国际间价格与汇率的比较关系等也一度被收入宏观经济学。
第四,新古典综合派还对总需求进行了专门研究,包括对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的研究。
消费函数的研究增加了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
第五,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也是新古典综合派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他们继承了凯恩斯的理财思想,强调赤字财政对消除失业的积极作用,并将政府借新债还老债看作一种基本无害的游戏。
六、剑桥学派
剑桥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所传播的经济学说,主要包括在马歇尔于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该书继承19世纪初以来的英国庸俗经济学传统,兼收并蓄,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
剑桥学派所传播的核心内容是均衡价格论。
他们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不同需求量和相应需求的价格所构成的需求曲线,与用边际生产费用递增规律决定的不同供给量,和相应的供给价格所构成的供给曲线,说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他们用均衡价格衡量商品的价值,从而以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
七、货币主义学派
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创立。
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之中。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向凯恩
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
他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作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八、制度学派
制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的一个派别,重要代表人物有凡勃伦、康蒙斯、米切尔等。
制度学派是当时资本主义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美国环境中的产物。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大垄断组织同中小企业之间的矛盾,在美国要比在德国表现得更加突出。
大垄断企业在社会经济各方面所造成的弊病,在美国的暴露也更加明显。
因此,制度学派从一开始起就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强调有必要调整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关系,并预言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出路在于社会改良。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制度学派有了新的发展。
一些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继续宣传凡勃伦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这一时期制度学派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米恩斯、伯利、艾尔斯等人。
九、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者对市场出清持怀疑态度,认为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价格变动是有成本的。
这种信息不对称和价格成本的存在会使价格不象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灵敏,这就是所谓市场失效,它是产生价格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但是,却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的观点和“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观点。
他们认为,在当代市场经济中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粘性,这样,在短期仍然会出现偏离自然失业率的现象,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必要的和起作用的。
新凯恩斯主义并不仅仅是坚持传统凯恩斯主义短期需求管理的主张,他们还特别强调供给学派从供给方面调节经济的思路,主张从长期着手、从供给方面着手来考虑经济政策。
十、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柏姆·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奥地利学派把社会现实关系中的“经济人”,抽象还原为追求消费欲望之满足的孤立个人;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改变为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评价,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主观主义的个人消费心理学。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他们认为:价值是主观的,是物对人的欲望满足的重要性;价值的成因是效用加稀少性;价值量的大小也只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社会必要劳动无关;价值产生于消费领域,不是生产资料将其价值转移予其产品,相反是产品价值赋予其生产资料以价值;资本和土地的收入,或是各自提供效用的报酬,或是产生于现在财货与将来财货的不同估价,与剥削劳动毫不相干。
总之,全部抹煞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一、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
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这个
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
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行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
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
供给学派虽然同意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在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和措施上同货币学派大相径庭。
供给学派认为,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不应只是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而是为了稳定货币价值。
十二、新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该学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有较大的发展,它的前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凡勃伦、康蒙斯、米切尔为代表的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美国是加尔布雷思、博尔丁,在瑞典是缪达尔。
新经济学派认为资产阶级经济学正统理论惯于使用的数量分析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种数量分析只注意经济中的量的变动,而忽视了质的问题,忽视了社会、历史、政治、心理文化等因素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因此,强调采取制度分析、结构分析方法,其中包括权力分析、利益集团分析、规范分析等。
新制度学派主张必须有一个“信念的解放”,即从正统派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者)制造的“增长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增长”的错误思想下解放出来,建立新的价值准则,即以个人的“独立性”和以“公共目标”为衡量尺度的经济学的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