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 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章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 1.1 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 1.2 基本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 1.3 垄断与金融资本的统治 • 1.4 垄断与资本主义矛盾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 走向垄断
• 家庭作坊:基于手工 劳动和自然分工
• 特许公司:获得皇室 “特许状”,垄断海 外特定地区的殖民活 动
④ 此外,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也起到了 拉动效应。
1919款福特T型轿跑车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福特汽车“词 条
2.2 经济大危机及其原因的理论解释
股市繁荣时代的结束:1929年9月和10月
2.2 经济大危机及其原因的理论解释
1929年到1932年大危机的影响:
① 美国制造业下降一半; ② 用GDP衡量的名义收入下降45.6%; ③ 9000多家银行倒闭,同1921年相比
加拿大失业游行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大萧条”词条
3.2 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
• 面对经济大危机,一股国家干预主 义之风悄然兴起:罗斯福新政开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代之后,英 法等国也采取了国家干预主义的政 策措施。
• 英国曾经是第一个自由竞争的资本 主义国家,也是第一个宣布实行自
由贸易的国家。但在大危机到来时,
• 西方经济学家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①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美联储收紧银根加剧了危机的深度; ② 以凯恩斯代表的制度分析认为大危机的主因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但不是资本
主义制度本身; ③ 结构分析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潜伏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和严重的结构性失调,体现在新
兴工业、金融和房地产行业。 ④ 另外,还有学者从从大财团垄断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 政府严格控制投资流向,使其 集中于重工业,“用大炮代替 黄油“,为德国发动侵略战争 提供了保障
1934年6月的戈林与希特勒。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赫尔曼·戈林”词条
日本建立军事统治经济
• 反危机中,国际社会的变动、国内统制经济思潮的出现、 “新官僚”和军部的推动,以及财阀的转向等对日本政 府建立军事统制经济体制发挥了关键作用 。
• 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大大加强并 加速了资本集中和垄断组织形成的 过程。
• 银行业与工商业资本的界限事实上 很难划清,如:洛克菲勒集团和摩 根集团
讽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 日),美国实业家,慈善家, 因革新了石油工业和塑造了慈 善事业现代化结构而闻名。
• 基本实现财政盈余 • 股票和房地场市场异常繁荣
小约翰·卡尔文·柯立芝,美国第30任总统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柯立芝“词条
2.1 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与柯立芝繁荣
除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之外,柯立芝繁荣 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① 汽车产业的兴起;
② 新型信贷方式的出现,导致了消费革命;
③ 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生 产效率;
• 大危机时期采取的国家干预主义政策,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时成为各国应对战争和干预战时经济的 有力武器
• 二战结束后,各国虽然取消了对经济的统治,却 加强了干预和调节,普遍信奉凯恩斯主义的国家 干预政策
3.3 军事统治经济的建立
• 纳粹德国建立军事统治经济:
• 政府对军备有关的生产给予补 贴和特权,所有重要部门的成 立与企业的扩大都需要得到国 家批准,大量中小企业破产或 并入大企业;
• 193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国家总动员法》,该法赋予 了日本政府极为广泛的权利,一切活动全部服从于战争。
• 1942年到1945年,日本战时统制经济不断强化并最终走 向崩溃。
• 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汇率的剧烈波 动:德国1918年的汇率比战前下降了50%,英国1919年3月将 英镑汇率降至1913年的78.2%,法郎、里拉也纷纷调低汇率, 只有美国靠战争暴富勉强维持金币本位制。各国货币之间普 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19年3月英国正式放弃金本位,以金本 位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上瓦解。
•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迅速向生产集中转变,企业之间的兼并和合作成为 发展趋势,生产集中和大规模生产体制初露端倪。
• 第二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 化进程,提升了后发国家如美、德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垄断的形成奠定 了物质条件。
第二次技术产业革命与垄断的产生:
以19世纪中叶美国铁路业为例
• 新政期间,共颁布了700多条法令,涉 及整顿金融财政,调整工业生产和节 制农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罗斯福总统于1935年8月14日签署《社会保障法案》。
拓展:
第一次大战期间各国放弃金本位
• 英国于1914年8月宣布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并禁止黄金自由 流通和出口;法、德、意、俄等国相继效仿,美国1917年10 月夜实行非经许可不准黄金出口的制度。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1 大危பைடு நூலகம்的扩散 3.2 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 3.3 军事统治经济的建立
3.1 大危机的国际扩散
• 扩散途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渠道
• 危机迅速扩散到英国、法国、中 欧国家、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并 波及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国家。
• 各国失业率高达30%到50%,失业 工人达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 产,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了40%以上。
经济衰退的状况无法依靠自由市场
经济的运行机制来扭转,英国政府
不得不出手,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拯 救。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John Maynard Keynes”词条
英国的干预政策
① 干预汇率和金融制度,宣布废除金本位制,英镑贬值,组成英镑集团。 1932年,又与英联邦和英镑集团国家签订关税互利协定,即所谓的帝 国特惠制;
• 罗斯福 “新政”是在大危机极其严重,并威胁到美国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势下, 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所进行的 改革尝试。
• 美国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原则,代之以有管理的资本主 义,其实践与凯恩斯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不谋而合, 从而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消除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 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以及为战后混合经 济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1 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与柯立芝繁荣
约瑟芬·贝克表演查尔斯顿舞 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的代表之一
2.1 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与柯立芝繁荣
• 1923年到1929年,美国经济持续高涨 ,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 美国的人均GDP从1921年到1929年增加 了42%
• 平均失业率小于5%
减少1/3以上; ④ 商业和市场信心崩塌,失业率居高
不下
美国1910–1960年失业率 其中大萧条(1929–1939)的年份最为显著

2.2 经济大危机及其原因的理论解释
• 经典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 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产物,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3 罗斯福新政与混合经济的形成
• 金融政策措施包括:《紧急银行 法》、《证券交易法》等;加强 了对利率和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 ,以及强化联邦储备体系的独立 性。
• 公共工程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 济署,强调“以工代赈”。其中 对田纳西流域的治理,成为了代 表性成就。
建设中的田纳西工程 区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 资本规模大:在美国,即使是经过西部、南部较偏远地区 的一些线路,资本额也很少有低于200万美元的,一般都 在500万美元以上。美国一批巨型铁路公司,像中央太平 洋铁路公司、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 等,当时的资本额已达数千万美元至1亿美元之巨。与此 相比较,同一时期内,只有少数较大的纺织厂、炼铁厂和 金属加工厂的资本额超过了100万美元。
② 彻底抛弃自由贸易,转而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③ 实行工业调整政策,把政府对公用事业的调控范围扩展到公路、铁路
和电力部门,在煤、钢、 棉、造船等部门与企业协商产品价格、数 量和工资等问题; ④ 关注失业和社会问题; ⑤ 扩充军备,增加军费预算和支出。
3.2 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
• 法国1936年以勃鲁姆为代表组成的人民阵线政府 也采取了类似的改革措施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第二次工业革命”词条
尼古拉·特斯拉
弗里德里希·维勒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第二次工业革命”词条
戈特利布·戴姆勒
1.1 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诞生了诸如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电力工业等资源 和资本密集型的新兴产业。
• 钢铁、石油、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和人造橡胶等成为主导产业,在这些 产业中出现了大型企业组织,其规模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棉纺 织企业的规模。
•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垄断控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和流 通,垄断资本家通过制定垄断价格损害消费者和中小企业 的利益,阻碍技术进步,降低了经济效率。
• 与此同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日益尖锐,列强之间的对立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
第二节 美国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2.1 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与柯立芝繁荣 • 2.2 经济大危机及其原因的理论解释 • 2.3 罗斯福新政与混合经济的形成
• 19世纪后半期是工厂和 公司结合的年代
自由竞争时代
1.1 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 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科技革命 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结合 ,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具 体内容包括:
① 电力技术的开发和广泛应用;
② 化学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③ 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④ 炼钢技术的革命和进步
酸性转炉炼钢
• 行会控制下的手工工 场
重商主义时代
泡沫法时期
• 1720年泡沫法:禁 止没有特许状的企业 发行股票
• 1750年代后工厂制 度建立
• 1825年废除泡沫法: 不再禁止创办民间公司
• 1844年通过《股份公 司法》:建立公司不必 事先获得许可,只需获 准登记。
• 1850年后棉纺织业尝 试建立有限责任公司。
• 1870年创立标准石油,在全盛 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 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亿万富豪 与全球首富。1914年巅峰时, 其财富总值达到美国GDP的 2.4%(9亿美元,美国GDP365亿 美元),折合今日之4000亿美元 以上。
1.4 垄断与资本主义矛盾
• 垄断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形成后, 生产社会化有了巨大进展,甚至连技术发明和改良的过程 也社会化了。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对外经济不平衡、国际金融环境,以及非理性繁荣等方面进行分析。
2.3 罗斯福新政与混合经济的形成
• 罗斯福新政,一般指1933年到1939年 间罗斯福政府所实行的经济、社会和 政治改革政策总称。
• 1933年到1935年年初的第一阶段,主 要目的是复兴和救济;
• 1935年到1939年的第二阶段,主要意 图在于制度改革。
资本家彼此竞争着,竞争者逐渐变成垄断资本家。 • 并购是实现资本集中和垄断的重要途径,通常有横
向、纵向和混合并购三种方式 • 垄断组织的形式:卡特尔、辛迪加和康采恩 • 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
并购与垄断
企业并购的分类方法有很多,通行的办法是根据并购企业与被 并购企业所处的行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 一是横向并购,指在同一个地区或同一市场上,处于同一行
• 管理复杂:以一条30英里至50英里长且运输量颇大的早期 铁路来说,大约需要1名主管、50名工人,并设1名经理负 责铁路的各项主要职能:交通运输业务、铁路保养、机车 与车辆的维护等。随着大型铁路的出现,还需要协调在地 理上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分支机构,管理的成本会更大。
1.2 资本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 垄断的另一推动力:经济危机,1873年和1900年 • 马克思: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垄断
业、同一生产阶段、生产同质商品的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间 的并购。 • 二是纵向并购,指并购双方有紧密的供方和需方的关系,纵 向并购发生在处于连续的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又分为 向前和向后并购。 • 三是混合并购,涉及具有不相关经营活动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1.3 垄断和金融资本的统治
• 银行资本日益强大:银行业的集中 和垄断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过程 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寡头 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