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9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谏太宗十思疏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浚.其泉源浚:疏通
B.而况
..于明哲乎而况:何况
C.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冲:前进,进取
D.能克.终者盖寡克:能
【解析】C项,冲:虚。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C.则思知足
..
..以自戒D.凡百元首
【解析】A项,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项,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D项,元首,古义:君主、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答案】 C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7140072】
①不念于居安.思危②则思知止以安.人③信者效其.忠④失其.所与,不知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句,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②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③句,代词,他的;④句,代词,自己的。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貌恭而不心服
B.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C.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D.代下司职
【解析】A项,“心”,名词作状语,在心里;B项,“下”,名词作动词,
居于……之下;C项,“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答案】 D
5.下列没有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导学号:17140073】A.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B.夫晋,何厌之有
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A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上皇帝书(节选)
苏洵
嘉祐三年十二月一日,眉州布衣臣苏洵,谨顿首再拜冒万死上书皇帝阙
下……臣自惟疏贱,未敢遽言,而其近而
....易行,浅而易见者,谨条为十通,以塞明诏。
……
其六曰,臣闻法不足以制天下,且.法必有所不及也。
先王知其有所不及,是故存其大略,而济之以至诚,使天下之所以不吾欺者,未必皆吾法之所能禁,亦
其中有所不忍而已。
人君御.其大臣,不可以用法。
以天下之大而.无可信之人,则
国不足以为国矣。
臣观今两制以上,非无贤俊之士,然皆奉法供职无过而已,莫肯于绳墨之外,为陛下深思远虑,有所建明。
何者?陛下待之于绳墨之内也。
臣请得举其一二以言之。
夫两府与两制,宜使日夜交于门,以讲论当世之务,且以习知其为人,临事授任,以不失其才。
今法不可以相往来,意将以杜.其告谒之私
也……臣愚以为如此之类,一切撤去。
陛下赫然震威,诛一二人,可以使天下奸
....吏.重足而立,亦必有倜傥非常之才,为陛下用也。
……
其十曰,臣闻古者所以采庶人之议,为其疏贱而无嫌也。
今臣幸而未立于.陛下之朝,无所爱惜顾念于其心者。
是以天下之事,陛下之诸臣所不敢尽言者,臣请得以僭.言之。
陛下擢用俊贤,思致太平,今几年矣。
事垂.立而辄废,功未成而旋去,陛下知其所由乎?虽得贤臣千万,天下终不可为。
何者?小人之根未去也。
陛下遏士大夫有礼,凡在位者不敢用亵狎戏嫚以求亲媚于陛下,而谗言邪谋之所由至于朝廷者,天下之人皆以为陛下不疏远宦官之过。
陛下特以为耳目玩弄之臣,而不知其阴贼险诈,为害最大。
天下之小人,无由至于陛下之前,故皆通于宦官,珠玉锦绣所以为赂者络绎于道。
陛下纵听不用,而大臣常有所顾忌,以不得尽其
心。
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
......
痛之
..。
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
者/臣每伤痛之
B.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
者臣每伤痛之
C.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
/臣每伤痛之
D.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之
【解析】“有为……所抑”是被动句,中间不能断开,先排除A;“者”不能用在句首,再排除B;“臣故曰”是主谓短语,不能分开,再排除C。
【答案】 D
7.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祐三年”中的“嘉祐”是皇帝年号,这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
B.“布衣”,指穿着朴素。
C.“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所。
借指朝廷。
D.“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
比喻规矩或法度。
【解析】B项,“布衣”,代指老百姓。
【答案】 B
8.对以上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第六条中,苏洵认为,法律是所有事情进行的依据和束缚,否则“国不足以为国”。
B.由第六条的内容看,宋代对臣子严加防范,对大臣也很猜忌,制定了不少法律制约大臣。
C.在第十条中,苏洵认为擢用俊贤效果不大的根本原因是“小人之根未去”。
D.苏洵在阐述主张时能够抓住要害,深入剖析,我们会被他痛快淋漓的气势,酣畅雄健的笔调所吸引。
【解析】A项,文中说的是“君主统治臣子,不能够用法制”。
【答案】 A
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观今两制以上,非无贤俊之士,然皆奉法供职无过而已,莫肯于绳墨之外,为陛下深思远虑,有所建明。
译文:
(2)陛下纵听不用,而大臣常有所顾忌,以不得尽其心。
译文:
【答案】(1)我看如今在两制以上,并不是没有贤能杰出的人才,然而他们都奉守法制做自己的工作没有过错罢了,从来不肯在法度之外,替陛下深深地思考,作长远的谋划,从而有所建树。
(2)陛下您即使听了也不采用,可是大臣们常有所顾忌,因而不能够尽心尽力。
(教师用书独具)
【参考译文】
嘉祐三年十二月一日,眉州的老百姓苏洵,磕头拜两次,冒着死罪给皇上您上疏……我自己粗俗鄙贱,不敢随便地说,但那些目前的容易做的,浅显的容易看见的,仅写了十条,来弥补您英明的决策。
……
第六条是,我听说法制不足以管制天下,况且法制有不能涉及的地方。
先王知道它有涉及不到的地方,所以能够保留其大体的道义,却用真挚的诚意来施行它,让天下的人之所以能够不欺骗我,这不是我们的法制不能够禁止这些事情,而是因为其中有不忍心的因素存在。
君主统治臣子,不能够用法制。
这么大的天下却没有可以亲信的人,那么国家将不再称其为国家了。
我看如今在两制以上,并不是没有贤能杰出的人才,然而他们都奉守法制做自己的工作没有过错罢了,从来不肯在法度之外,替陛下深深地思考,作长远的谋划,从而有所建树。
为什么呢?陛下在规定的制度之内对待他们。
请允许我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两府和两制,应该让他们日日夜夜在门口交相出现,来讲谈论述当今的事务,况且熟知每个人的待人处事的方式,碰到事情便委以重任,以不失掉他的才能。
如今法律规定不可以互相往来,用意就是以此来杜绝私交上的求告拜谒……我认
为像这样的官职都应该撤掉。
陛下如果能显示威风,杀掉一两个这样的人,那么天下的奸恶的小吏必然非常恐惧的站立,(那时)也一定会有杰出的与众不同的人才被您任用。
……
第十条是,我听说古代的人之所以能够采纳一般人的建议,是因为不管粗俗鄙陋都不嫌弃。
如今我有幸没有站在您的朝堂之上,没有什么爱惜的,只是挂念在心里的。
因此天下的大事,陛下的诸多臣子都不敢详细地阐述见解,我请求超越本职去说出这些话。
陛下您提拔任用贤能的人,想要达到太平的境地,到如今有好几年了。
事情接近成功就被废弃,没有取得功业就转身离去,陛下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虽然您得到了贤能的人有千千万,天下终究没有成就什么大事。
为什么呢?小人的根基没有被去掉啊。
陛下对待士大夫有礼有节,凡是在官位的人都不敢用不正常的手段来从您这里求得宠爱,进谗言的邪恶之人因此能够来到朝堂,天下的人都认为陛下您不会疏远宦官小人的过错。
陛下只是以为他们是一些侦查消息的人和供来取乐的人,却不知道他们是阴险狡诈的人,危害最大。
天下的小人,没有门路来到您的面前,所以就都通过宦官传达,那些用来贿赂的珠玉锦绣在路上是络绎不绝。
陛下您即使听了也不采用,可是大臣们常有所顾忌,因而不能够尽心尽力。
所以我说,小人的根基没有去掉。
古代的小人,有的被有才能的人压制住了,后来反而会激起天下的大的祸端,我每每想到这就心痛不已。
[语言运用层]
10.读书札记是阅读书籍、报刊时写下的文字,可借此加强记忆、加深理解积累资料并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历代名人、学者都十分重视写读书札记,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把“看书”和“动笔”相提并论,这对我们中学生不无启发。
十几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中,你学习并牢固记住了许多课文。
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下面其中一篇课文,也写上几句札记。
课文:《劝学》、《师说》、《谏太宗十思疏》
示例:札记:在平凡的生活里,一个先驱者的使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肩负的,一个勇敢的开拓者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替代的。
现实的“山民”有太多太多的梦,却很少去追梦,我喜欢《山民》。
【解析】写读书札记可以点评文章的主旨,可以赞扬人物的品格,可以评论作品的意义。
只要写出自己的见解即可。
语言表达要生动。
【答案】札记:无论是魏征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理念;无论是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哲人睿思,还是其“创业难,守成亦难”的至理名言,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魏征直言敢谏的可贵品格和辅国治世的深刻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文化坐标和鲜明符号。
11.在下文标序号的横线处续写句子。
要求: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
(1)(2)处的句式要与它前面画线的句式相同。
(3)句要从正反两面对整段文字做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1)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2)
?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3)。
【答案】(1)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
(2)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3)善听人言者,昌(纳谏者,昌);拒纳人言者,亡(止谤者,亡)
12.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结合构图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
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导学号:17140074】
【解析】仔细观察申办冬奥会的标识,找出汉字“冬”、滑雪人物、滑道、五环、拼音和数字,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指出其各自的寓意。
【答案】①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现代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②“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
③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
④拼音“Beijing”点明申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