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指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同时阐明在小学英语教学种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的内容和方法,旨在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得体、流利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重要性渗透
在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一般侧重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传授以及机械的句型练习,往往无视了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灵活的应用英语语言。
小学生只能记忆单词,了解文章的内容,完成课后的练习,但不能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英语国家的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得体、流利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的重要性
语言教学同文化教学的脱节,即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时,没有同时去了解这些语言形式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他们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是僵化的,使用起来不能做到灵活、恰当与得体。
这就是为什么学生说出来和写出来的英语常常是Chinglish让外国人听〔看〕了不知所云,从而也就达不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为了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满足日益国际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外语教学改革的最正确出路就是将文化教学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使两者住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同时教学目标也将由单一的提高学生外语语言能力扩大到既提高语言能力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重目标。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学习必然要涉及对英美国家文化的渗透。
小学是一个大基础的重要阶段,要让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文化意识的渗透很重要。
教师在教学活动种要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形的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一)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看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负载着文化各个层面的丰富内涵。
人类的知识和经验是用语言来记载,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也要用语言来描述,社会制度、价值体系、信仰、世界观等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述,语言可以记录文化各个层面的内容,它就像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同时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二者互相影响,密不可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对语言的教学和对文化的渗透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从学习语言的目的看
学习英语这门外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我们用英语这门外语交际自然涉及跨文化交际。
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具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交际提供前提,同时语言的得体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能否运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进行恰当、得体的交际,已经不是仅靠语言知识和语言的技能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为成功交际提供保障。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文化的渗透。
(三)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看
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语言技能都无法脱离文化层面,从单词、短语、成语、句子结构、话语结构到语篇等各个层面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方: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对“old”和“young”的理解就大相径庭。
在我们的文化意识中,“old”是经验和能力的象征,是令人尊敬的;而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old”总是和“衰老”、“无用”等词语联系起来,英语国家的人们对“old”较敏感也较排斥。
“young”在我们的文化中总是和“嫩”、“没有经验”、“办事不牢”、“幼稚”等词联系在一起;而在英语国家“young”总是和“灵活”、“活力”、“创造力”等积极词汇联系在一起。
在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如果套用我们的文化,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不仅如此,即使同样一个句子,由于语调和句子重音的变化,意义也会发生变化,也会引起理解上的歧义。
所以,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一)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的内容
知识的难易度会影响小学生的兴趣。
因为她们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有限,涉及面窄,谈论的话题内容多与日常生活有关,要更深入地谈话还需进一步扩大语法
和词汇知识。
我们进行文化导入的内容应以日常用语为主,包括称谓、介绍、应酬、告别、祝贺及禁忌语等,表达出两种文化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除了中国及英语国家的一些典型的节日的话题,同时可以穿插了解中国及外语国家的一些日常生活、民间文化等,并将节日的由来、庆祝时间、庆祝方式、饰物、礼品以及风俗习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将中外节日的比照作为重点以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1、学称呼语时,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些中英文化的差异:汉语中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Green,对方听了会不太顺耳,关系较密切时称Uncle Tom 较为合适。
甚至晚辈对长辈用名字来称谓也是较常见的,小孙子叫爷爷时,不一定为Grandfather或Grandpa,可以直接称呼为Tom或George。
又如,学生知道的teacher含义是“教师”,因此也就相应地叫我为Teacher Liu。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王医生=Doctor Wang”、“张护士=Nurse Zhang。
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
英语中称呼人的一般用Mr, Miss, Mrs等。
2、在会话教学中,常听到家庭成员之间使用“Thank you”,学生常常感到不习惯。
一般说来,我们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互相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助你什么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3、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作出主观评介。
在教学colour系列单词时,我例举了西方国家中既是姓又是颜色的一些单词,如“White”怀特/白色、“Black”布莱克/黑色、“Brown”布朗/棕色、“green”格林/绿色等。
通过比较这些知识,既可博得孩子们的一笑,也可让他们多少掌握一点颜色在西
方文化中的涵义,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理解错误。
4、我们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当学到“How are you?”时,我告诉学生,在中国询问年龄很平常,但在国外问女士年龄时,她们常常会婉转地答复:“Sorry, it’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去向等属于个人隐私,他们是不愿意以这些内容为话题的。
又如在应答“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时,中国人往往表现为含蓄内敛,面对赞美会说:“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但西方人则勇于表现自我,面对赞美则会说:“Thank you . 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
5、在我们小学英语的教科书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名字。
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6、中国和英国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
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Mid-Autumn Day中秋节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
比方过生日,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
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
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二〕小学英语教学种文化知识渗透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帮助学生从小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
从而准确、得体、流利地使用英语。
因为文化与语言的差异,互相的理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再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
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
2、抓住教材情景,随机讲授背景知识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基本上小学生上课认真的时间只有20多分钟,每种话题的文化背景知识又包罗万象,教师不可能在讲授每个单元时都花大量时间阅读背景知识。
所以只能有选择性的在课堂上讲授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小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背景的理解。
如在教授“天气”这一话题,可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多种说法,如Lovely day, isn't it? It's so cold today, isn't it? 等等。
在学习功能话题时,教师一般采用情景教学方式,即在组织课堂学生活动时,积极创设语言情景,但这还不够。
教师还要突出其文化氛围,要注意其中文化背景内容,要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制约。
即将课堂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之中,着眼于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教师设计合理有效的话题
教师要适时渗透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对学生差异的认识。
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尝试着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外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能力。
如学了Animals单元后,可设计“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动物”这一话题,同学之间不但可以把自己知道的动物的英文名字进行讨论、相互学习,而且学生课后有了教师设计的话题自己能加强对旧知的复习,从而到达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4、创设语言环境,寓教于乐
小学生喜欢动手和游戏,因此以游戏来吸引他们,以此产生对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能加深记忆。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
5、借助直观教学手段,体验异国文化氛围
使用电教手段这一现代数学手段,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克服文字符号过于抽象、单调的缺点,向学生传递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视野,丰富感性认识,有效地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手段。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熟悉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的能力。
因此,如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风俗习惯,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难题。
而互联网的教育网站里有大量的知识信息,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并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化背景知识,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上课时利用多媒体直接将网页展示在学生面前。
例如我在为英语兴趣小组选择上课内容时,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下载了以下背景知识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英国人见了面喜欢谈天气,这大概与该国天气变化无常有关。
学生对网络获得的英语知识接受得快,掌握起来轻松。
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从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6、实践于真实生活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新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锻炼听说能力的时机和场所,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留意、寻找生活中的英语:听唱英文歌曲,找街头的英语标语,阅读简短英语读物,编chant, 编英语小报,编英语故事等等。
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活动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
这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
因为只有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演练,他们才能更好的掌握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英语交际所带来的成功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英语是用来交际的。
学了一定要会用,才能学有所值。
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正处于探索前进中,教学思想是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灵活的,教学形式也是鲜嫩独特的。
小学英语教学一定可以更好的诠释素质教育,教海无涯苦乐同作舟,我们的学生便能更多地体验英语和享受英语。
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就会成
为一片蔚蓝的天空任鸟儿自由飞翔,这是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
同时,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外语语用能力,是跨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需要几秒中,而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却要付出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在外语教育的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当前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中全面反映出来。
英语习语说得好“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伟业非一日之功〕,但是只要我们在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路上永保热情,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不断探索,相信成功离我们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 马婷婷.在初中阶段实施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1)
[2] 张会静.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1,(05) .
[3] 李子杰. 基础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问题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 2008,(06) .
[4] 王铁华; 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3年
[5] 原淑芳,宗立新;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
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