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大脚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拇外翻(⼤脚⾻)⾜拇趾外偏⼤于15度即可定义为拇外翻,该诊断以临床症状得名,俗称脚孤拐,⼤脚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们⽣活的⽇益提⾼,各种各样鞋⼦的出现,拇外翻的发病⼈数也是与⽇俱增。
总的发病率在2~4%(即使在不穿鞋或⾚脚⾛路的情况下),但在穿鞋特别是⾼跟鞋的情况下,发病率可增加⾄48%。
其中妇⼥的发病率较⾼约占85%。
拇外翻畸形的青少年(在⼉童时期发病)通常与遗传因素相关,其中72%由母系遗传。
在患有拇外翻的⼈群中,仅有不到⼀半的患者进⾏就诊,因为在发病早期,患者⼀般⽆⾜部疼痛症状。
随着年龄的加⼤,畸形逐渐加重,⾜部⾻骼结构改变明显,超出代偿。
出现疼痛,前⾜变宽,拇趾以外的其他⾜趾畸形,⾻性关节炎等等。
最终难以⾏⾛。
如上图所⽰:拇外翻⾓⼤于15度即可称为拇趾外翻——拇外翻,正常⼈跖⾻间夹⾓⼩于8度。
拇外翻患者通常会⼤于12度。
如图所⽰,拇外翻患者拇趾外翻,对第2趾造成挤压,前⾜增宽,内侧缘有⼀较⼤⾻突,与鞋帮内侧摩擦,产⽣肥⼤、红肿拇囊。
⾜底局部有肥厚的⽼茧,⾛路⾏⾛疼痛,需定期清除。
拇外翻发病因素:
内在病发因素主要有两种:遗传与脚的结构。
遗传学因素:较为复杂,⽬前具体原因不清,可能与韧带发育异常有关。
脚的结构异常:如内侧序列过长,包括第1跖⾻较长或近节趾⾻较长;外侧第2跖⾻较短,或第1趾外伤缺失
外在病发因素:⾼跟鞋、尖头鞋、⾼跟尖头鞋、外伤等
其他因素:类风湿等
病发机制:
拇趾外偏后,通过第1跖趾关节铰链机制,将第⼀跖⾻推向内侧—第1跖⾻内翻,因第⼀跖⾻连接前后两个关节:第⼀跖趾关节;第⼀跖楔关节。
跖⾻内翻的结果造成第⼀跖楔关节在⽔平⾯活动度加⼤,同时拇趾进⼀步外翻,甚⾄1/2或2/1趾骑跨。
另外第⼀跖⾻内翻造成前⾜增宽,使得⾜底的拇收肌进⼀步牵拉拇趾,拇趾外翻加重。
两者通常互为因果。
这种结构性改变⼀旦发⽣,通常是不可逆的。
严重拇外翻及x线照⽚
拇趾长期处于外偏,第⼀跖趾关节内侧关节囊及关节侧副韧带变得松弛,外侧挛缩。
关节同时处于半脱位或脱位状态,因拇趾外偏,外侧软组织挛缩造成关节外侧间隙变⼩,
局部关节软⾻压⼒增⼤,内侧关节软⾻因长期废⽤退化,甚⾄消失。
最终导致⾻性关节炎。
拇外翻跖趾关节外侧软组织改变图⽰
拇收肌向外侧牵拉对拇外翻形成的影响
正位⽚拇外翻⾜部结构变化图⽰
由于第⼀跖⾻内翻,前⾜增宽,但第⼀跖⾻头下的两块籽⾻并不随跖⾻头向内侧移动。
这样就造成籽⾻—跖⾻关节脱位,也就是说籽⾻相对于跖⾻向外侧脱位。
⾏⾛推进时,跖⾻头下应⼒发⽣改变。
继发籽⾻—跖⾻⾻性关节炎。
籽⾻轴位像籽⾻-跖⾻关节正常表现
脱位籽⾻-跖⾻轴位像表现
跖趾关节⾻性关节炎表现
临床分期
第⼀阶段—拇趾外翻机械平衡:
拇趾外偏,但关节对合良好,籽⾻未出现脱位,肌腱未出现⼒学异常(拇趾背侧的拇长伸肌腱
⽆⼸弦样改变)
第⼆阶段—拇外翻机械不平衡,但畸形能被动纠正:
拇趾外偏,籽⾻横向移位—籽-跖⾻关节脱位,如将拇趾向内侧推挤,畸形可被动纠正,纠正后
关节依然适合
第三阶段—拇外翻机械不平衡和被动纠正:
外侧软组织挛缩,籽⾻向背侧、外侧移位,拇趾背侧肌腱出现⼸弦状变形,跖趾关节可呈半脱位及脱位状态。
被动纠正后,出现关节不适合情况
这种情况下,⼿术通常要进⾏关节外侧软组织的松解、内侧软组织的紧缩。
同时进⾏跖⾻的截⾻,包括头颈部及基底⼲部的截⾻矫正。
预防措施
变形之前已不可逆转,在轻度(第⼀阶段和第⼆阶段潜在的)某些措施可能延缓拇外翻发展。
如不穿⾼跟尖头的鞋⼦,⽽选⽤前⾯宽松的鞋⼦;或⽩天在拇趾与第2趾之间使⽤特制硅胶软塞,晚间佩带相应的⾜部矫形⽀具,如图所⽰。
但这两种措施需要长期坚持使⽤,很难有患者能够坚持。
或者将橡⽪筋套在双拇趾上向外进⾏牵拉锻炼。
上述这些⽅法只能够延缓拇外翻的发展,并不能阻⽌畸形发展。
最终的治疗⼿段是进⾏⼿术矫形。
拇外翻症状
症状描述:
主诉:疼痛,⾏⾛困难。
其次为:在市⾯上买不到合适⾃⼰脚的鞋⼦。
再次为:⾜部外形难看。
疼痛⼀般主要集中于:1)踇趾内侧:局部红肿,肥⼤。
2)⾜底:第2、3跖⾻头下。
3)⼩趾外侧:局部红肿,肥⼤。
拇外翻患者外观
⾜部外形:
1)前⾜增宽,踇趾于第2趾骑跨,或伴有2、3、4趾屈曲畸形。
2)有的患者或伴有⾜内侧纵⼸下降
3)拇趾内侧或⼩趾外侧形成肥⼤滑囊
4)⾜底:在第2、3、4跖⾻头下⽅有胼胝形成
5)另外可合并其他⾜趾的畸形,如2、3、4趾的锤状趾畸形
拇外翻患者图⽰
拇外翻的解剖学描述:
1)踇趾外翻,或伴有内旋、外旋,与第2趾骑跨。
2)第1跖⾻内收伴外旋(多数),或内旋,造成1/2跖⾻间夹⾓增⼤。
3)跖⾻头抬⾼。
籽跖关节脱位。
4)第⼀跖趾关节外侧关节囊挛缩,内侧关节囊延长,松弛。
5)或伴有第1跖揳关节松弛,⾜内侧纵⼸下降等。
⾜部疼痛的原因:
⾜部畸形后,在⾏⾛时会产⽣⾜部⽣物⼒学上的改变。
感到活动受限不适或疼痛的部位应该是踇趾内侧缘,⽽后是⾜底或⾜外侧缘。
1)前⾜增宽后,我们从货架上买来的鞋⼦的宽度是固定的,这样鞋帮与踇趾内侧或⼩趾外侧的摩擦⼒增加,为了乎缓解这种过度的摩
擦,⾝体⾃⾝会产⽣滑囊以消除摩擦⼒的增加。
⽽拇外翻疾病发展进程并不会因此终⽌。
这样压⼒及摩擦⼒过⼤就会引起疼痛。
2)⼈正常⾏⾛时都有⼀定习惯,都或多或少有⼀定的⾜部外偏,这与髋关节直接相关。
正常⼈⾏⾛时的推进期,前⾜正常情况下为旋
前,以便使⼒量通过第1跖⾻向地⾯传导,随着拇外翻逐渐加重,第1跖⾻内收的加⼤,跖⾻头抬⾼。
第⼀跖⾻失去原有的杠杆传导作
⽤,患者在推进期前⾜旋前失效,为了获得⾜够的前进动⼒,⾜外侧缘负重增加,以弥补第⼀跖⾻内收,抬⾼所造成的传导不⾜。
随
着时间推移,⾜外侧缘形成肥厚胼胝,⽽这种胼胝反过来会使⾜底应⼒更加集中,⽽产⽣疼痛。
拇外翻—青少年类型
拇外翻——青少年类型
青少年拇外翻:通常有明确的家族史,拇囊炎可能在多年之后出现症状,但其发病可以早在lO岁或更早。
青少年跚外翻畸形在许多⽅⾯与典型的成⼈拇外翻畸形不同。
⼀般来说,青少年拇外翻畸形有⼀个较⼩的拇外翻⾓、跖⾻间夹⾓及内侧突起;骺板通常未闭;有时,可有跖楔关节活动过度。
畸形往往发⽜在青春期前.⼀名有症状的患者主诉内侧突起处的疼痛与穿鞋有关:并常常会在从事体育活动时发⽣疼痛。
缓解疼痛是⼀种合理的⼿术指征.⽽美观可能是难以如愿的。
通常情况下,青少年跚外翻患者前⾜并没有明显增宽,与—般⼈群相⽐,跖⾻内翻在青少年拇外翻患者中更多见。
具有扇形⾜的患者也可能有⼩趾滑囊炎。
⽽其他前⾜疾病如跖间神经瘤和其他⾜趾畸形.在少年和青少年患者中是⽐较罕见的。
此类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
1)拇趾外偏
2)第1跖⾻内翻,1/2跖⾻间夹⾓增⼤
3)跖⾻头圆形,或伴有跖⾻远端关节⾓(DMAA)增⼤
4)前⾜增宽
5)⾜底通常没有胼胝体
⼿术操作注意:在⾻骺板没有闭合之前,尽量不要进⾏⼿术矫形,矫形时要充分考虑患者年轻的特点。
继发性拇外翻
1)多数的患者拇外翻发病与穿鞋不当有关,尖头鞋,⾼跟尖头鞋,由于鞋⼦前部的空间有限,⾏⾛推进时前⾜会被动增宽,受到有限空间的挤压,拇趾就会向外侧偏斜。
久之,跖趾关节内侧关节囊松弛,内侧挛缩。
形成继发性拇外翻。
拇趾内侧与鞋帮摩擦形成肥厚拇囊,产⽣疼痛
图中红⾊区域代表压⼒增⾼区——疼痛位置
2)当然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内侧序列较长,即使不穿这种尖头鞋,同样的机制,拇趾仍可向外偏斜。
3)创伤后拇外翻,第⼀跖趾关节受损或第2趾缺失,造成拇趾外侧不稳定,同样也可导致拇趾外偏。
4)类风湿性拇外翻:类风湿这种疾病通常是破坏关节为主,⾎管翳性病变导致关节囊挛缩,关
节周围平衡失调,导致拇外翻。
类风湿病⼈⾜部及⼿的畸形照⽚
⼿术治疗
⼿术治疗
⼿术治疗:绝⼤多数拇外翻患者均需接受⼿术治疗。
根据患者拇趾畸形程度,⾻质情况、⾻骼结构选择合理的⼿术⽅式。
拇外翻的⼿术治疗发展⾄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截⾄⽬前⼿术⽅式多⼤200多种。
最常⽤的近20多种。
按学术流派国内、国外各两种:⼩切⼝与传统⼿术。
但国内与国外在⼩切⼝的操作上有本质的区别。
⼀、国内⼩切⼝⼿术:
所有患者,⽆论畸形程度如何,均适⽤同⼀种⼿术⽅式解决。
采⽤磨钻,在⾜内侧⽪肤上钻孔,将跖⾻颈部截断。
截⾻后不使⽤内固定或克⽒针固定,仅仅使⽤外部包扎,使拇趾被动矫形在内翻位置。
患者术后下地⾏⾛,在康复期间,由于没有内固定的保护,截⾻处受到⾜底压⼒的影响,会产⽣移位,即截⾻远端背侧畸形愈合。
这样的患者可能术后发⽣转移性跖⾻头的风险较⾼。
另外因为切⼝较⼩,内部的⾻碎屑不易清理⼲净。
再次,磨钻直径较粗,截⾻后可造成第⼀跖⾻过分短缩,使⾜⾏⾛时有效⼒臂减短,推进不⾜⽽产⽣转移性跖⾻痛。
另外,拇趾短缩后,2345趾可能显得过长,在鞋⼦有限的空间内,这⼏趾受挤压呈屈曲状态,久之形成锤状趾畸形。
⼆、传统⼿术(国内外相同):
传统⼿术切开矫形+内固定,特点是操作规范,符合⾜部⽣物⼒学,矫形结果可靠,内固定牢靠。
并发症少。
⼿术即可下地⾏⾛(使⽤特殊的前⾜⾯负荷鞋),⼤概2周伤⼝愈合,1个半⽉左右正常活动。
⼀般的⾜踝专科⼤夫具有能⼒实施。
⼿术之前注意事项:
先明确拇外翻病理:第⼀跖⾻内收,伴内旋或外旋,跖⾻头上抬;拇趾外偏,伴旋前。
导致这种病理的因素有多种,先天异常-韧带松弛。
拇趾第⼀序列过长。
近节跖⾻基底异常—PASA异常。
后天继发:穿鞋,外伤,烧伤等等。
⼿术治疗前,需考虑每⼀位患者拇指外翻的病发特点,以减少术后复发的机率。
1)临床分期
2)患者发病年龄
3)⼤脚趾畸形程度(拇外翻⾓度)
4)近节趾⾻基底关节固定⾓度(PASA)
5)第⼀和第⼆跖⾻之间的夹⾓
6)第⼀和第⼆跖⾻的相对长度
7)对第⼀跖⾻头具体解剖倾斜⾓度(DMAA)
8)第2和第3次跖趾关节脱位状态
9)其他相关如锤状趾畸形,⽖形趾或槌状趾畸形等。
10)⾻关节炎,关节炎。
11)第⼀跖楔关节过度活动
12)前⾜⼿否有整体内收
许多外科医⽣使⽤所有的病⼈相同的技术,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不正确的。
⽬前没有哪⼀种⼿术⽅式能解决拇外翻患者的所有问题。
因此,在这⾥,我们提倡个体化治疗,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技术。
根据拇外翻病发的软组织特点,我们建议对患者进⾏相应截⾻矫形之前,先进⾏跖趾关节周围软组织⼿术。
具体如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