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说课稿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升欣赏音乐的水平。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中的第一单元声乐作品欣赏曲目中的民歌赏析部分,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理解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理解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新疆民歌最具代表性的“手鼓舞”节奏和曲调风格。
2、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及民歌的演唱特点。
2)理解歌曲的体裁、表现形式、调试及结构等知识。
初步掌握新疆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新疆民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先用带有浓厚新疆风情的画面和音乐实行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听赏、看赏、唱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去感知音乐,从而理解和掌握新疆民歌的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实行。
1、课前导入(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使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
2)然后我将会使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新疆好》的视频,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听赏部分(认定目标)
我将口述2个学习目标(略)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及表现形式
3、看赏部分。
引导学生探究相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理解新疆民歌的基本特征。
1)通过MTV画面演唱赏析,让学生了解这首叙事带抒情性民歌的音乐背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使用节奏接力,引导学生掌握手鼓舞节奏,并掌握节奏的演唱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探究相关歌曲的曲式结构、调试及旋律特征等相关知识。
4、唱赏部分(导学达标)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
1)使用集体模唱感受音乐;
2)通过介绍作曲家和演唱者的作品,教师用范唱让学生来感知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3)使用不同演唱形式的对比欣赏(关牧村和巴哈尔古丽的演唱对比),总结用情自然歌唱的必要性;
4)实行卡拉OK演唱,引导学生在歌唱中体会民歌的美
5、表演部分(拓展探究)
这个环节使用了三段歌舞性较强的音乐串烧:《阿拉木汗》、《达板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让学生实行歌舞表演,从而体会到载歌载舞式的音乐特点正是新疆民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6、小结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不同民歌的风格特征,从而掀起学生爱祖国的热潮,并结合音乐自然下课。
六、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水平和电脑多媒体课件使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
当然这种尝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