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精选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精选2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篇1
《马说》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3.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二、一词多义
1.之:
(1)虽有千里之能(助词,的)
(2)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3)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不译,补充音节)
2.食:
(1)食不饱(吃)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3.策:
(1)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2)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鞭打)
4.能:
(1)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2)虽有千里之能。
(能力)
5.其:
(1)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
(2)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难道)
(3)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三、词语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2.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5.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四、翻译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翻译: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翻译: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翻译:喂马的人不懂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思。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五、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答: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9.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10.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答: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11.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自己愤懑不平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1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答: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14.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答:赞同。
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1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答: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16.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
试举两例。
答: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篇2
《送东阳马生序》
一、古今异义
1.是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这,些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2.致
无从致书以观
古义:得到,文中指买到
今义:达到,实现
3.汤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菜汤,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4.走
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行走
5.趋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势
6.或
或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7.卒
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8.遗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古义:赠送
今义:遗失
9.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今义:虚假
二、一词多义
1.至:
(1)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2)至舍(动词,到达)
2.从:
(1)无从(从何处,这里指办法)
(2)从乡之先达(向)
三、词类的活用
1.腰白玉之环 (名作动腰间挂着)
2.日再食(“日”名作状每天) (“食”名作动给……吃)
3.无鲜肥滋味这享(原意为新鲜、肥厚,文中为鲜鱼和肥肉)
四、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五、常考虚词
1.以
(1)计日以还(而,来,可不译)
(2)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3)以是(因为)人多以(把,拿)书假余
(3)以衾拥覆(用)
(4)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的身份)
(5)俯身倾耳以请(来,连词)
2.之
(1)录毕,走送之 ( 代词,书 )
(2)每假借藏书之家 (助词,的)
(3)无鲜肥滋味之享 (助词,的)
(4)益慕圣贤之道 (助词,的)
(5)当余之从师也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而
(1)足肤皲裂而不知 (转折连词,但是、却 )
(2)久而乃和(承接连词)
六、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翻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籍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刮着猛烈的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翻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宝珠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翻译:我站着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翻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毫无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原来是)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翻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七、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目的: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文章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3.归纳作者最终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4.你觉得“先达”对学生“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答案一:不可取。
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信任,共同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学习和成长。
答案二:可取。
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
出高素质的学生。
同时,尊师长是传统美德。
5.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答: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和。
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学事例:①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③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
勤学成语:①囊萤映雪②悬梁刺股③凿壁偷光④韦编三绝
勤学的名人名言:
(1)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小石潭记》
一、一词多义
1.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2)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2.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
3.清: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冷清)
4.差:
(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形容词)
(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5.以:
(1)以其境过清(因为)
(2)卷石底以出(表示“以”前面的成分是后
(3)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
6.乐:
(1)心乐之 (以……为乐)
(2)似与游乐者相乐(逗乐,嬉戏)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做状语
1.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爬行)
2.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4.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二)使动用法
1.鸣:使…… 发出声音如鸣佩环
2.凄:使...... 感到凄凉凄神寒骨。
3.寒:使...... 感到寒冷凄神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