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奋劳动、努力工作、谦和节俭、尽职尽责, 变成了人们恪守的“天职”,这也是新教,特 别是加尔文教的禁欲主义伦理观。
在现代一些思想家看来,正是由此导致了 一种深远的历史后果,即这种新的宗教观 念是促成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一个 精神根源。
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塑造了资本 主义精神的形成,弗罗姆认为,把生命视 为一个工具,为了实现个人之外的目的去 工作、节约、禁欲的宗教思想,是造成现 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来得到教区代理主教施陶皮茨的指导和 启发,潜心苦读《圣经》和早期教父对教 义的注释,终于领悟了《圣经》“义人必因 信而得生”的真谛,找到了一条通过内在 的信仰而非外在的苦行,去解脱罪孽和拯 救灵魂的道路。
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
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灵魂如何获救 的问题,这也是基督教的中心教义之—。 圣经主张“义人因信而得生”。
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理论
1“因信称义”加尔文也宣称教徒“因信称 义”。
加尔文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决定了一些人 注定得到永生,一些人注定将被遗弃。这是 上帝的恩典,它是无条件的,不以个人的善 恶功罪为转移。
这样,他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救赎理论,认为 善功对于人的灵魂得救和来世生活没有影响, 它只不过是教会用以牟利的手段罢了。
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尤其猖狂, 1483年的300年间,判处的异端分 子高达38万人,被烧死的竞达10万 多人。(《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 326页)
中世纪各国遭受宗教迫害的约有 500万人之多。
这一切足见中宗教神学统治的反动 透顶和不可一世。
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推动
历史车轮必将穿越中世纪封建神学统治的黑 暗。
教皇是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掌管着灵 魂拯救的大权。只有教皇才有解释圣经的权 力。以教皇为首的教界人士构成“属灵等 级”,它高于一般信徒组成的“世俗等级”。
路德针锋相对地指出,只要受洗人教,心存 信仰,人人都可以成为祭司,享有与敦皇和 主教同等权力。
人人都有权诵读和解释圣经.人人都可以通 过读圣经而与上帝进行直接的交流,不需要 教士的中介作用。
教廷的敛财活动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很大影 响。最重要的后果就是妨害工商业发展。
教廷的各项收入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 什一税 2、“初熟之果”、3、空缺费、 4、出卖圣职费、5、教皇法庭收入 6、精神 特权收入 7、其他行业的收入 教廷聚集了巨大的财富,主要是用奢侈的生活 消费,对当时的工商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危害。
3大胆鼓励世俗生活的成功
于是,本份的道德生活,努力不懈地工作及其 结 果 —— 世 俗 生 活 的 成 功 , 越 来 越 成 为 人 们 的—项积极追求。
对此,弗罗姆写道:“在加尔文教派中,这种 努力的意义是其教义的组成部分。起初,它实 质是指道德上的努力,到后来越来越强调职业 上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的结果,即事业的成功 或失败。成功则为上帝恩惠的对象,失败即是 受惩罚的标志。”…这样,恩典、信仰、善功 三者就被联系了起来。上帝的拣选是获救的根 本,虔诚的信仰就是对获救的内在证明,而善 功作为荣耀上帝的途径,则是对获救的外在证 明。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年) 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农民家庭,1501年进入 当时德国最著名的爱尔福特大学,在这里, 学术研究和市民生活互相结合,奥卡姆主 义、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学生们受到 了比其他大学更多更新的思想影响。
路德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受到了各种新思想 的熏陶,并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化作品。
1505年在爱尔福特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 受到上帝的召唤,为了拯救灵魂,而进入 奥古斯丁修会的修道院开始了僧侣生涯。
他不仅潜心学习神学,还以内心的虔诚、 坚韧的毅力和热忱的隐修实践着修道生活, 并常常以斋戒、自我鞭笞等方法折磨自己 的肉体,以求得灵魂的解脱。
可是,他感到这种生活丝毫不能有助于消 释精神上的罪孽感和灵魂的拯救。
“赎罪券能仅仅能免除教会所加的惩罚, 不能免除上帝加的惩罚。”
他的思想表明,人们不需要忍受天主教会 规定的多种清规戒律,只要内心保持对上 帝的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升华。
其次,他主张人们信仰上帝,不需要教会和 教士的中介
中世纪教会控制着人们的信仰,教会认为, 上帝不与有罪之人交往,必须通过教士的中 介作用人才能够获得拯救。
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承认此说的同时,—直 又把诸如童身、守贫、斋戒、施舍、朝圣、 甚至购买圣物、赎罪券等等所谓“事功’ 和教会的中介作用,视为人的灵魂获救不 可缺少的条件,以此为基础,建立教会在 整个社会领域的统治地位。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第一、1“因信称义” 路德认为,善功不能使人获救,教皇也无权
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引向追求世俗生活的阳 光地带。人文主义者把被基督教视为异教邪 说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展示们面前,用现世生 活的美好,辛辣讽刺禁欲主义和僧侣。
人文主义者强调和追求的世俗世界的意义, 人文主义者的人生价值和世俗主义的思想, 随着他们学术活动的展开广泛传播,对后来 反宗教神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皇拥有的巨大财富激起了欧洲各主权国家君 主的不满和觊觎,在摆脱中世纪教权控制的斗 争中,君主国家逐渐占居了上风。
教廷的腐化和道德沦丧
教皇的财富助长了奢侈腐化之风,降低了教皇 在整个西欧的威信,促使宗教改革的出现。
近代学者对包括阿维尼翁教廷在内的中世纪后 期教皇的指责,除了捐税太多以外,恐怕就是 贪得无厌、奢华腐化、道德败坏。 12、13世纪进入中世纪最后两个世纪和近 代头一个世纪,教廷的腐化和道德沦丧道德似 乎已堕落到崩溃的边缘。
进行宗教改革外部环境已初步具备基 础。
第四,教会对人们思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禁锢
教会对任何违反教义人的进行惩罚,不准人 们独立思考,完全用野蛮的方式反对任何独 立思考,反对任何新的思想,用宗教信仰代 替理性的思考。
当时的宗教裁判所残酷镇压一切揭露教会 黑暗,宣传“异端”,反对封建统治的人。
秘密审讯、严刑拷打,处以监流放甚至火 刑和没收全部财产,是教会的惯用的伎俩。
—个被上帝拣选的人,内心必然充满了对上帝 真诚的信仰,肯定会为了上帝而努力勤奋地劳 动,过一种纯朴节俭的道德生活。
上帝是—切的出发点和目的,人是为了上帝而 活着,人在现世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彰显和 荣耀上帝。
然而,正是由于人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荣耀 上帝,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拣选,因此,日常 工作和世俗生活就都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全 部具有了善功的性质。
路德新教把个人信仰的自由和个人理性思考的自由结 合在一起,撕破了天主教建立的个人信仰与外在权威、 个体理性和官方权威之间的纽带,宣告了不同于中世 纪基督教传统观念的近代新观念的诞生。
他在信仰和精神自由的基础上树立起上帝的神龛。
“这样路德便证明了人的顺乎自然的生活,而不是禁 欲主义的违反自然的种种限制,才是服侍上帝最美好 的场所。
作为日内瓦的宗教改革领袖和市政工作的领 导人,他采取了一系列新教改革措施:
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
建立共和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
改组市议会,建立日内瓦政教合一的政权体 制,使日内瓦成为加尔文归正宗的坚强堡垒。
加尔文与路德是新教世界的两大精神领袖, 他们在神学思想方面既有不同于天主教的共 同点,也存在着彼此之间的差异。
16世纪宗教改革
当自然科学家把超自然的目光投注于自然 现象,当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以感性人性、 现世幸福以及自由奔放的个人主义,来否 定基督教禁欲主义的虚伪本质的时候,
虔诚的日耳曼基督徒却为了使崇高的神性, 从层层卑污的遮蔽中重新 放射出圣洁的 光芒,从天主教会的腐败堕落中重新唤回 真正的基督理想,
教会和个人功德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教 皇和主教也不能代表上帝,圣经是唯一的权 威,人人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交通。
2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尔文认为,虽然善功并不是得救的 原因,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命运,但 人们却不应该放弃现世的努力,而应 该积极谋求事业的成功,因为成功的 事业意味着实现了上帝赋予的先定使 命,它是灵魂可以得救的可靠证明, 更是荣耀上帝的一条重要途径。
日耳曼基督徒在16世纪发起了一场宗教改 革运动。
宗教改革的原因
1、教会的腐败是宗教改革的重要原因 教会在西方国家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首先,教会是最大的地产主,据估计, 11-12世纪,最盛的时期教会财产所有的土 地占整个欧洲土地的40%。
另外,教会和教堂还经常用该种名目聚集 财富,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教会还接 收来自各方面的捐献,集聚了大量的财富。 成为当时最有钱的一股势力。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人第一次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他 关于“信仰应该是自由的,非强制的”的主张,也标 志着近代宗教宽容精神的诞生。
这是他对新教思想的最重大的贡献之一,也是他摆脱 古代和中世纪基督教思想束缚的最重要的标志之—。”
4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继路德宗教改革之后 的又一次重大的宗教改革运动。
因为教皇权力是现世的、人为的、理性的产物,教 皇权力、教会律例与神的律法不能被放在同等的地 位上。
世俗的罗马教廷无权代替上帝管理人的信仰,并控 制人的行为。
信仰不能受制于官方理性规章的束缚,不能遵从于 任何外在的权威,信仰只存在于个人内心的虔敬体 验之中。于是,信仰从此完全变成为个人的、自由 的了。
让·加尔文(Jeau Carvin,1509—1564年)生 于法国皮卡第的一个律师家庭,毕业于巴 黎大学,是巴黎人文主义团体的核心成员, 并了解路德的著作。
1536年加尔文接受日内瓦宗教改革领袖之 邀,从此留在日内瓦开始了一场宗教改革 运动。就在这同一年,他发表了《基督教 原理》,系统阐述了他的新教思想,为宗 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路德在人的内心外重建宗教信仰,灵魂得救 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手中转到了每个虔诚 的基督徒干中。人从外在性的善功或神秘的 枷锁解放出来,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得 救的自主权。这样一来,也就从内部摧毁了 教皇或教会作为精神权威的传统根基。
3肯定个人的权力和精神的自由,坚持个人 有权进行理性思考。
教会教士的腐败,贪婪,道德败坏、伤风败俗这一 类事件频繁发生, 引起人们的不满,严重伤害了 教会的威信和尊严。
天主教会的基础发生了动摇。
第三,天主教会对政治的干涉,教会的 权利大于国家权益,教会对于国家事 务的干涉,也引起了当时的国王和其 他阶层的反对。
教会的权利和王权的争端,经历了 100多年的斗争,在这个时候王权已经 取得的局部的胜利。
中世纪后期全欧洲最大的金融势力首推教廷, 其惊人的富有与教皇的敛财活动有密切关系。 各种税收收入、教皇法庭的收入、精神特权的 收入以及教皇投资银行等其它行业的收入,构 成了教廷财富的重要来源。
中世纪后期全欧洲最大的金融势力首推教廷, 当时的教廷被冠以全欧洲最大、最富的收税者、 最大的财政机构和最富有的银行家等名称。
路德认为:个人有权坚持思考获得的结沦, 它体现人文主义的理性批判精神,也是对教 皇和教会束缚的否定。
他认为:只依靠宗教本能的个人的虔信,人 的灵魂就可获得拯救。
他反对靠权威、靠强制来建立信仰。
4 对教皇神权统治的否定,
路德关于依靠内心的虔敬去信仰上帝的非理性思想, 同样也达到了对教皇神权统治的否定,
赦免人的罪孽,与获救相关的只有信仰。他 系统论述了“因信称义”的学说,构成新教 神学理论的基础与核心。
在他看来,内在的信仰是人在上帝面前称为 “义人”,由此获得拯救的充分必要条件, 而外在的形式化的“事功’’对于人的“称 义”是无效的。
人因信称义,因信得生。
他认为:“心中没有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那么,——切外在的善功不能使人得救, 反而会导致基督教道德陷入形式化和虚假 的泥沼。”
在现代一些思想家看来,正是由此导致了 一种深远的历史后果,即这种新的宗教观 念是促成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一个 精神根源。
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塑造了资本 主义精神的形成,弗罗姆认为,把生命视 为一个工具,为了实现个人之外的目的去 工作、节约、禁欲的宗教思想,是造成现 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来得到教区代理主教施陶皮茨的指导和 启发,潜心苦读《圣经》和早期教父对教 义的注释,终于领悟了《圣经》“义人必因 信而得生”的真谛,找到了一条通过内在 的信仰而非外在的苦行,去解脱罪孽和拯 救灵魂的道路。
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
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灵魂如何获救 的问题,这也是基督教的中心教义之—。 圣经主张“义人因信而得生”。
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理论
1“因信称义”加尔文也宣称教徒“因信称 义”。
加尔文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决定了一些人 注定得到永生,一些人注定将被遗弃。这是 上帝的恩典,它是无条件的,不以个人的善 恶功罪为转移。
这样,他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救赎理论,认为 善功对于人的灵魂得救和来世生活没有影响, 它只不过是教会用以牟利的手段罢了。
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尤其猖狂, 1483年的300年间,判处的异端分 子高达38万人,被烧死的竞达10万 多人。(《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 326页)
中世纪各国遭受宗教迫害的约有 500万人之多。
这一切足见中宗教神学统治的反动 透顶和不可一世。
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推动
历史车轮必将穿越中世纪封建神学统治的黑 暗。
教皇是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掌管着灵 魂拯救的大权。只有教皇才有解释圣经的权 力。以教皇为首的教界人士构成“属灵等 级”,它高于一般信徒组成的“世俗等级”。
路德针锋相对地指出,只要受洗人教,心存 信仰,人人都可以成为祭司,享有与敦皇和 主教同等权力。
人人都有权诵读和解释圣经.人人都可以通 过读圣经而与上帝进行直接的交流,不需要 教士的中介作用。
教廷的敛财活动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很大影 响。最重要的后果就是妨害工商业发展。
教廷的各项收入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 什一税 2、“初熟之果”、3、空缺费、 4、出卖圣职费、5、教皇法庭收入 6、精神 特权收入 7、其他行业的收入 教廷聚集了巨大的财富,主要是用奢侈的生活 消费,对当时的工商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危害。
3大胆鼓励世俗生活的成功
于是,本份的道德生活,努力不懈地工作及其 结 果 —— 世 俗 生 活 的 成 功 , 越 来 越 成 为 人 们 的—项积极追求。
对此,弗罗姆写道:“在加尔文教派中,这种 努力的意义是其教义的组成部分。起初,它实 质是指道德上的努力,到后来越来越强调职业 上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的结果,即事业的成功 或失败。成功则为上帝恩惠的对象,失败即是 受惩罚的标志。”…这样,恩典、信仰、善功 三者就被联系了起来。上帝的拣选是获救的根 本,虔诚的信仰就是对获救的内在证明,而善 功作为荣耀上帝的途径,则是对获救的外在证 明。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年) 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农民家庭,1501年进入 当时德国最著名的爱尔福特大学,在这里, 学术研究和市民生活互相结合,奥卡姆主 义、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学生们受到 了比其他大学更多更新的思想影响。
路德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受到了各种新思想 的熏陶,并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化作品。
1505年在爱尔福特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 受到上帝的召唤,为了拯救灵魂,而进入 奥古斯丁修会的修道院开始了僧侣生涯。
他不仅潜心学习神学,还以内心的虔诚、 坚韧的毅力和热忱的隐修实践着修道生活, 并常常以斋戒、自我鞭笞等方法折磨自己 的肉体,以求得灵魂的解脱。
可是,他感到这种生活丝毫不能有助于消 释精神上的罪孽感和灵魂的拯救。
“赎罪券能仅仅能免除教会所加的惩罚, 不能免除上帝加的惩罚。”
他的思想表明,人们不需要忍受天主教会 规定的多种清规戒律,只要内心保持对上 帝的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升华。
其次,他主张人们信仰上帝,不需要教会和 教士的中介
中世纪教会控制着人们的信仰,教会认为, 上帝不与有罪之人交往,必须通过教士的中 介作用人才能够获得拯救。
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承认此说的同时,—直 又把诸如童身、守贫、斋戒、施舍、朝圣、 甚至购买圣物、赎罪券等等所谓“事功’ 和教会的中介作用,视为人的灵魂获救不 可缺少的条件,以此为基础,建立教会在 整个社会领域的统治地位。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第一、1“因信称义” 路德认为,善功不能使人获救,教皇也无权
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引向追求世俗生活的阳 光地带。人文主义者把被基督教视为异教邪 说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展示们面前,用现世生 活的美好,辛辣讽刺禁欲主义和僧侣。
人文主义者强调和追求的世俗世界的意义, 人文主义者的人生价值和世俗主义的思想, 随着他们学术活动的展开广泛传播,对后来 反宗教神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皇拥有的巨大财富激起了欧洲各主权国家君 主的不满和觊觎,在摆脱中世纪教权控制的斗 争中,君主国家逐渐占居了上风。
教廷的腐化和道德沦丧
教皇的财富助长了奢侈腐化之风,降低了教皇 在整个西欧的威信,促使宗教改革的出现。
近代学者对包括阿维尼翁教廷在内的中世纪后 期教皇的指责,除了捐税太多以外,恐怕就是 贪得无厌、奢华腐化、道德败坏。 12、13世纪进入中世纪最后两个世纪和近 代头一个世纪,教廷的腐化和道德沦丧道德似 乎已堕落到崩溃的边缘。
进行宗教改革外部环境已初步具备基 础。
第四,教会对人们思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禁锢
教会对任何违反教义人的进行惩罚,不准人 们独立思考,完全用野蛮的方式反对任何独 立思考,反对任何新的思想,用宗教信仰代 替理性的思考。
当时的宗教裁判所残酷镇压一切揭露教会 黑暗,宣传“异端”,反对封建统治的人。
秘密审讯、严刑拷打,处以监流放甚至火 刑和没收全部财产,是教会的惯用的伎俩。
—个被上帝拣选的人,内心必然充满了对上帝 真诚的信仰,肯定会为了上帝而努力勤奋地劳 动,过一种纯朴节俭的道德生活。
上帝是—切的出发点和目的,人是为了上帝而 活着,人在现世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彰显和 荣耀上帝。
然而,正是由于人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荣耀 上帝,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拣选,因此,日常 工作和世俗生活就都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全 部具有了善功的性质。
路德新教把个人信仰的自由和个人理性思考的自由结 合在一起,撕破了天主教建立的个人信仰与外在权威、 个体理性和官方权威之间的纽带,宣告了不同于中世 纪基督教传统观念的近代新观念的诞生。
他在信仰和精神自由的基础上树立起上帝的神龛。
“这样路德便证明了人的顺乎自然的生活,而不是禁 欲主义的违反自然的种种限制,才是服侍上帝最美好 的场所。
作为日内瓦的宗教改革领袖和市政工作的领 导人,他采取了一系列新教改革措施:
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
建立共和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
改组市议会,建立日内瓦政教合一的政权体 制,使日内瓦成为加尔文归正宗的坚强堡垒。
加尔文与路德是新教世界的两大精神领袖, 他们在神学思想方面既有不同于天主教的共 同点,也存在着彼此之间的差异。
16世纪宗教改革
当自然科学家把超自然的目光投注于自然 现象,当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以感性人性、 现世幸福以及自由奔放的个人主义,来否 定基督教禁欲主义的虚伪本质的时候,
虔诚的日耳曼基督徒却为了使崇高的神性, 从层层卑污的遮蔽中重新 放射出圣洁的 光芒,从天主教会的腐败堕落中重新唤回 真正的基督理想,
教会和个人功德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教 皇和主教也不能代表上帝,圣经是唯一的权 威,人人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交通。
2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尔文认为,虽然善功并不是得救的 原因,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命运,但 人们却不应该放弃现世的努力,而应 该积极谋求事业的成功,因为成功的 事业意味着实现了上帝赋予的先定使 命,它是灵魂可以得救的可靠证明, 更是荣耀上帝的一条重要途径。
日耳曼基督徒在16世纪发起了一场宗教改 革运动。
宗教改革的原因
1、教会的腐败是宗教改革的重要原因 教会在西方国家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首先,教会是最大的地产主,据估计, 11-12世纪,最盛的时期教会财产所有的土 地占整个欧洲土地的40%。
另外,教会和教堂还经常用该种名目聚集 财富,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教会还接 收来自各方面的捐献,集聚了大量的财富。 成为当时最有钱的一股势力。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人第一次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他 关于“信仰应该是自由的,非强制的”的主张,也标 志着近代宗教宽容精神的诞生。
这是他对新教思想的最重大的贡献之一,也是他摆脱 古代和中世纪基督教思想束缚的最重要的标志之—。”
4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继路德宗教改革之后 的又一次重大的宗教改革运动。
因为教皇权力是现世的、人为的、理性的产物,教 皇权力、教会律例与神的律法不能被放在同等的地 位上。
世俗的罗马教廷无权代替上帝管理人的信仰,并控 制人的行为。
信仰不能受制于官方理性规章的束缚,不能遵从于 任何外在的权威,信仰只存在于个人内心的虔敬体 验之中。于是,信仰从此完全变成为个人的、自由 的了。
让·加尔文(Jeau Carvin,1509—1564年)生 于法国皮卡第的一个律师家庭,毕业于巴 黎大学,是巴黎人文主义团体的核心成员, 并了解路德的著作。
1536年加尔文接受日内瓦宗教改革领袖之 邀,从此留在日内瓦开始了一场宗教改革 运动。就在这同一年,他发表了《基督教 原理》,系统阐述了他的新教思想,为宗 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路德在人的内心外重建宗教信仰,灵魂得救 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手中转到了每个虔诚 的基督徒干中。人从外在性的善功或神秘的 枷锁解放出来,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得 救的自主权。这样一来,也就从内部摧毁了 教皇或教会作为精神权威的传统根基。
3肯定个人的权力和精神的自由,坚持个人 有权进行理性思考。
教会教士的腐败,贪婪,道德败坏、伤风败俗这一 类事件频繁发生, 引起人们的不满,严重伤害了 教会的威信和尊严。
天主教会的基础发生了动摇。
第三,天主教会对政治的干涉,教会的 权利大于国家权益,教会对于国家事 务的干涉,也引起了当时的国王和其 他阶层的反对。
教会的权利和王权的争端,经历了 100多年的斗争,在这个时候王权已经 取得的局部的胜利。
中世纪后期全欧洲最大的金融势力首推教廷, 其惊人的富有与教皇的敛财活动有密切关系。 各种税收收入、教皇法庭的收入、精神特权的 收入以及教皇投资银行等其它行业的收入,构 成了教廷财富的重要来源。
中世纪后期全欧洲最大的金融势力首推教廷, 当时的教廷被冠以全欧洲最大、最富的收税者、 最大的财政机构和最富有的银行家等名称。
路德认为:个人有权坚持思考获得的结沦, 它体现人文主义的理性批判精神,也是对教 皇和教会束缚的否定。
他认为:只依靠宗教本能的个人的虔信,人 的灵魂就可获得拯救。
他反对靠权威、靠强制来建立信仰。
4 对教皇神权统治的否定,
路德关于依靠内心的虔敬去信仰上帝的非理性思想, 同样也达到了对教皇神权统治的否定,
赦免人的罪孽,与获救相关的只有信仰。他 系统论述了“因信称义”的学说,构成新教 神学理论的基础与核心。
在他看来,内在的信仰是人在上帝面前称为 “义人”,由此获得拯救的充分必要条件, 而外在的形式化的“事功’’对于人的“称 义”是无效的。
人因信称义,因信得生。
他认为:“心中没有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那么,——切外在的善功不能使人得救, 反而会导致基督教道德陷入形式化和虚假 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