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狱中,他意态从容,镇静自若,写下:“……我 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爱国主义丛书〈谭嗣同〉》
•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 流血满地球,以泄万 民之恨
• 势不得不酌取西法, 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 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 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 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 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 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 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1)当时中国士大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2)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
探索历程中的困境与先驱者的努力
《海国图志》的遭遇
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 “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 予与魏, 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真 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 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 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 钱一路走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问题: 1.1895年发生的什么事情“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
痛彻心脾”? 2.材料中认为1895年后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
反应?
1、康梁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
(1)早期维新思想的兴起;
(2)甲午惨败,引发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对 洋务运动的反思;
(3)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 民族危机深重;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华夷观:贵中华贱夷狄 “天朝上国” 君臣观:君权天授 君为臣纲 天道观:祖宗之法不可变 本末观:重农本轻工商
中国近百年来的危机,根本上是一个文化的危机。
——哲学家贺麟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 藉资夷货。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
“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 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
探索历程中的困境与先驱者的努力
《海国图志》的遭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 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 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 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 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 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睁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战前,国势日衰,矛盾尖锐; (2)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 (3)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妄自尊大,不能自拔;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2、代表人物:
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 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
物质层面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制度层面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
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
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 考》一书,着重宣传了孔子 “托古改制”的思想,在书中, 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 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 子“托古改制”范本。……这 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 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 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 正继承者。
核心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 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阵地: 革命派《民报》 保皇派《新民丛报》
思
想 论
内容:要 推不翻要清
政府
要不要 要不要改 建立共 变封建土 和政体 地制度
战
实质: 围绕三民主义展开
意义: 为民主革命的爆发作好了舆论准备,
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3)日本有识之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 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 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可惜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 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
林则徐 (1785-1850)
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与之前的材料相比作者的观点发生了 怎么样的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一、炮口下的震撼——“睁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 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战争 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 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2.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概括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他们
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维新派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代表
主张
共同点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借孔子宣传维新 变法理论,期望按西方模式改变
⒈批判君主
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
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
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 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 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 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理解历史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 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 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 —— 《诗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 体西用”,就其思想价值而言,有 没有质的飞跃?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崛 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 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 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 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 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 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 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 的出现。”P679—680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 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 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 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 被打垮。
——马克思
世界之潮流: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中国之落日:
政治专制 经济落后 文化禁锢
第传一统次思鸦片想战中争有、哪第些二观次念鸦导片战致争中、国形 成这甲种午天中朝日战尽争善、尽八美国的联幻军想侵?华战争
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 的思想(主张)?
具体表现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一思想的提出,表明在 2、 “师夷中长西技文以化制的夷最”初的碰具撞体中含,义是什么? 这一主张的中提国出士有大什夫么已重经大开意始义认?识 向西方学习 含 胜敌义人:。学目习到处的西,,:方“要维的夷以护长狄夷清处”之朝;“也统抵长有治抗技可。西”取方之来侵略,战 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 意义: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 对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 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陈旭麓
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
②主持编写
华事夷言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
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
介绍了外国人
统的世界地理志
对中国的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
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 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
中国政治和社会
专制,主张
维 新
梁启超
《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伸民权”“设议院”
君主立宪制 ⒉发展资本
派
主义
谭嗣同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 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盗”
⒊变法图存。 挽救民族危
严复
机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3.思想主张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 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 之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 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 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
——林则徐1839年9月给道光皇帝的上书
林则徐为何会有这样的认识?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 我炮不能及,是器不良也。彼 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 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 技不熟也。”
3.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维新思想是爱国的 (3)维新思想史进步的 (4)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 (5)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走向共和——民主革命思想
二、走向共和——民主革命思想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不 断加深,清政府论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 变之权操诸己。不变而变者,变 之权让诸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 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探索历程中的困境与先驱者的努力
谭嗣同的“求死”
谭嗣同:“……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 他毅然回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2)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促进了革命思想的 兴起和传播。
(3)孙中山等革命派的个人努力。
2、代表人物及核心主张
只有“革命”才能“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 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使中国大陆成干 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
——“号角一声惊梦醒”之誉的《革命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同盟会纲领
——《爱国主义丛书〈谭嗣同〉》
•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 流血满地球,以泄万 民之恨
• 势不得不酌取西法, 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 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 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 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 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 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 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1)当时中国士大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2)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
探索历程中的困境与先驱者的努力
《海国图志》的遭遇
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 “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 予与魏, 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真 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 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 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 钱一路走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问题: 1.1895年发生的什么事情“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
痛彻心脾”? 2.材料中认为1895年后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
反应?
1、康梁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
(1)早期维新思想的兴起;
(2)甲午惨败,引发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对 洋务运动的反思;
(3)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 民族危机深重;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华夷观:贵中华贱夷狄 “天朝上国” 君臣观:君权天授 君为臣纲 天道观:祖宗之法不可变 本末观:重农本轻工商
中国近百年来的危机,根本上是一个文化的危机。
——哲学家贺麟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 藉资夷货。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
“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 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
探索历程中的困境与先驱者的努力
《海国图志》的遭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 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 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 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 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 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睁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战前,国势日衰,矛盾尖锐; (2)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 (3)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妄自尊大,不能自拔;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2、代表人物:
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 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
物质层面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制度层面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
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
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 考》一书,着重宣传了孔子 “托古改制”的思想,在书中, 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 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 子“托古改制”范本。……这 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 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 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 正继承者。
核心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 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阵地: 革命派《民报》 保皇派《新民丛报》
思
想 论
内容:要 推不翻要清
政府
要不要 要不要改 建立共 变封建土 和政体 地制度
战
实质: 围绕三民主义展开
意义: 为民主革命的爆发作好了舆论准备,
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3)日本有识之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 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 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可惜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 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
林则徐 (1785-1850)
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与之前的材料相比作者的观点发生了 怎么样的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一、炮口下的震撼——“睁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 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战争 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 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2.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概括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他们
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维新派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代表
主张
共同点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借孔子宣传维新 变法理论,期望按西方模式改变
⒈批判君主
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
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
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 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 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 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理解历史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 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 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 —— 《诗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 体西用”,就其思想价值而言,有 没有质的飞跃?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崛 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 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 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 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 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 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 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 的出现。”P679—680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 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 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 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 被打垮。
——马克思
世界之潮流: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中国之落日:
政治专制 经济落后 文化禁锢
第传一统次思鸦片想战中争有、哪第些二观次念鸦导片战致争中、国形 成这甲种午天中朝日战尽争善、尽八美国的联幻军想侵?华战争
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 的思想(主张)?
具体表现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一思想的提出,表明在 2、 “师夷中长西技文以化制的夷最”初的碰具撞体中含,义是什么? 这一主张的中提国出士有大什夫么已重经大开意始义认?识 向西方学习 含 胜敌义人:。学目习到处的西,,:方“要维的夷以护长狄夷清处”之朝;“也统抵长有治抗技可。西”取方之来侵略,战 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 意义: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 对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向 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陈旭麓
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
②主持编写
华事夷言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
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
介绍了外国人
统的世界地理志
对中国的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
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 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
中国政治和社会
专制,主张
维 新
梁启超
《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伸民权”“设议院”
君主立宪制 ⒉发展资本
派
主义
谭嗣同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 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盗”
⒊变法图存。 挽救民族危
严复
机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3.思想主张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 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 之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 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 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
——林则徐1839年9月给道光皇帝的上书
林则徐为何会有这样的认识?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 我炮不能及,是器不良也。彼 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 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 技不熟也。”
3.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维新思想是爱国的 (3)维新思想史进步的 (4)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 (5)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走向共和——民主革命思想
二、走向共和——民主革命思想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不 断加深,清政府论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 变之权操诸己。不变而变者,变 之权让诸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 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探索历程中的困境与先驱者的努力
谭嗣同的“求死”
谭嗣同:“……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 他毅然回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2)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促进了革命思想的 兴起和传播。
(3)孙中山等革命派的个人努力。
2、代表人物及核心主张
只有“革命”才能“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 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使中国大陆成干 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
——“号角一声惊梦醒”之誉的《革命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同盟会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