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都
A. 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 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想
D.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超到了奠基的作用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法家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儒家强调尊卑等级,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
这些学派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2. 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自汉代以来,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
这一变化表明
A. 儒学发展适应政治需要
B. 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
C. 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D. 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了儒家也是吸收其他家的思想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是不符合史实的,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在汉代农民的地位是很低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只是吸收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不会成为儒学的内核,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3. “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于是,佛教提出了“佛法据王法以立”的主张,僧人也倡导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
‘护国寺”,有的则称“报国寺”。
这说明
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 佛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C. 佛教融合儒学伦理观念
D. 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答案】C
【解析】“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故C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时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B项错在“社会主流”二字;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开始于东汉以后,故D项错误。
点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儒学、佛教和道教三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关系,儒学吸收佛教思想形成理学,佛道也吸收儒学,更好的在中国传播扩展。
儒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受到佛学的冲击,儒家思想不但没有受到动摇,反而吸收了佛教思想,并发扬光大。
4. 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沦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
这反映出宋明理学
A. 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J{.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
【答案】D
【解析】“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体现出国家的责任感和爱国情结,D正确;道德教化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佛道思想是理学组成部分,材料没有体现,B错误;C是明清时期思想出现的背景。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5. 明清时期中国某一思想家曾说过,“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一思想家是
A. 王夫之
B. 顾炎武
C. 黄宗羲
D. 王阳明
【答案】B
......
.....................
6. 明代画家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身世浑如破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
东篱蝴蝶闲来
往,看写黄花过一秋。
画中菊花杂革残竹,再配上诗文,表现了作者晚年牛活的悲惨与凄凉。
据此可知,该画作
A. 注重以形传神
B. 讲究借物抒情
C. 追求得意忘形
D. 体现神形兼备
【答案】B
【解析】文人画是书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菊花杂革残竹,再配上诗文”体现出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注重意境,讲究借物抒情,B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排除A、C和D。
7.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
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B. 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C. 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 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答案】A
【解析】“寓褒贬、别善恶”说明京剧的脸谱具有教化功能,A正确;人物性格多变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社会伦理不是京剧反映的艺术特色,C错误;D是元杂剧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8. 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
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小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
”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
A. 批判严复“中体西用”的思想
B. 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
C. 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
D. 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梁启超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是采取了策略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批判严复“中体西用”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西学源头,选项B 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认识到西方政治的合理性而非片面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9. 孙中山认为中国作为…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需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以达到繁荣富强的目的,同时避免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尽量避免贫富悬殊。
为此他提出
A. 实业救国
B. 民生主义
C. 民族主义
D. 民权主义
【答案】B
【解析】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差距的原因是社会民生主义没有解决好,为此提出民生主义,B正确;A 是晚清实业家思想;C和D不符合材料民生主义思想。
排除。
10. 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学之两大砥柱。
这些观点
A. 会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B. 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C. 批判了儒家重义轻利观
D.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 “利用厚生”等明显带有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批判,所以选B。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本题立意新意,要求结合材料对陈独秀的观点进行解读。
11. 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
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
”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
A. 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
B.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C. 农民阶级急需进行思想启蒙
D. 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
【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是严重脱离群众的,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材料中“则皆瞠目而不解”的信息完全相反,故B项错误;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与材料中信息完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说明辛亥革命后实施民主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故D 项正确。
12.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这一时期
A. 明确提出了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
B. 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 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答案】D
【解析】本题涉及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注意本题给出的是时期是“井冈山时期”,这一时期还没有明确提出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所以A选项排除;这一时期毛泽东还没有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所以排除B选项;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体系要到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排除C选项。
D选项说法正确,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13. 1986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而的权又收了上来。
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
”材料旨在说明
A. 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B. 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
C. 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D. 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而的权又收了上来”说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然经济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A正确;材料论述的不是特区,B错误;集体经济
不符合经济体制改革制度,C错误;D是1992年之后。
14.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这表明中国核试验的成功
A. 有利于中苏联合对抗美国霸权
B. 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C. 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 实现了中美苏的战略平衡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可知,核武器的试验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而影响到了世界政治格局,故选C项。
此时中苏关系开始恶化,A错误;B中打破说法不符合事实;D中战略平衡显然不符合事实。
15. 某一年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有这样的文字:“这是我国发展空问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
”该报纸报道的是我国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答案】B
【解析】“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这与“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相符,故B项正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不符,故A项错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和“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于1984年,这与“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不符,故D项错误。
16.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
这些调整反映出
A. 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重大变化
B. 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忽视
C. 国家有计划地整顿改造旧教育
D. 教育发展适应国家战略需要
【答案】D
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
A、两头看,项间比:
①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
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B、察变化、译文字:
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17. 报载:1958年8月8口,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的一颗。
这说明
A.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 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
C. “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D. 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一五”计划是从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早在1957年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根据“1958年……经过……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可知有夸大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8年中国开始在各行业中掀起大跃进运动,材料反映的就是教育领域的大跃进,故B项正确;“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材料中用极短时间编出字典显然有夸张的成分,不是在贯彻“双百”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科技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难度:一般
18. “智者学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
这些需要:是时
代和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公民对于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就能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A. 智者学派的不懈努力
B. 功利主义思想的诱导
C. 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
D. 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答案】D
【解析】由“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可以分析出雅典公民处理事物的时候必须要善于言辞,这有利于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智者学派的产生,故本题选D项。
其他选项不符合事实,排除。
19.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 是基于对智者学派主张的反思
B. 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C.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 认为美德比知识重要
【答案】A
【解析】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尺度,过分强调感性认识,忽视了道德作用,为此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的论断,是对智者学派思想主张的反思,A正确;B不符合材料主旨;D属于哲学作用;D中说法颠倒。
20.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神学,这主要是因为
A.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 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 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肯定人,注重人性,强调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故选D。
A属于地理大发现;B属于力学体系影响;C属于宗教方面。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宣言的目的。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也
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21. 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
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A. 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
B. 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
C. 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
D.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中“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用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D正确。
文艺复兴旨在宣传资产阶级文化,AB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实质。
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弱,思想家们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学生需准确掌握文艺复兴的实质,结合材料得出答案。
22. 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
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
这表明
A. 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
B. 宗教改革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C. 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D. 阅读教义已成为教士的权利
【答案】B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人人都可以阅读圣经,材料“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作用明显,B正确;A中放松说法不符合事实;西方人一直信仰宗教,C错误;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3.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 人民主权
B. 天赋人权
C. 社会契约
D. 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材料信息并结合卢梭的思想主张回答。
从卢梭的前半句话“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中,说明是社会契约思想,可以分析出C项是最为恰当的。
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4. 有学者指出,发生在欧美的这场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运动“不是卑躬屈膝而是直接了当的进行夺权斗争,矛头直指向封建制度”。
这场运动
A. 开始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r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彻底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提出了构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设想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矛头直指向封建制度”说明是启蒙运动,该运动提出了构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设想,D 正确;A是智者运动思想主张;B是文艺复兴影响;C是进化论思想。
25. “他利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证明,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休会变小变平。
他认为,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
,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
”这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
因为它
A. 否定了牛顿的力学理论
B. 借鉴法国科学家拉马克的学说
C. 打破了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
D. 揭示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会变小变平……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体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理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拉马克事生物学家,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C属于进化论思想;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故D项正确。
26.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系统性,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
之所以引起“轰动”主要是因为进化论
A. 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说
B.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
C. 科学性得到人们的完全承认
D. 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
【答案】A
【解析】达尔文进化论受到社会抨击,主要是进化论宣传进化思想,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说,A正确;B是马克思主义思想;C中完全承认说法绝对;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7. 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
”该理沦
A. 冲破宗教神学束缚
B.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规律
C. 颠覆经典力学体系
D. 深化了微观世界的认识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该理论研究物质的基本粒子的运动,属于微观世界认识,故D选项正确;生物进化论冲破宗教神学束缚,故A 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该理论揭示宇宙运行规律,故B选项错误;相对论发展了经典力学体系,材料未涉及此问题,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28. 有人在描述一种写作风格时说:在艺术创作上,它想象奇异,梦境、幻景时常出现。
它总是充满了激情地展示生活内容和表现理想,这种饱和的激情有时如火山爆发,有时如长江大河奔流不息。
这种文学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魔幻现实主义
【答案】A
【解析】浪漫主义注重情感和想象,表达手法夸张,“它想象奇异,梦境、幻景时常出现。
它总是充满了激情地展示生活内容和表现理想”说明是浪漫主义,A正确;现实主义主要批判,B错误;现代主义主要是反传统,C错误;D与现实主义相似,排除。
点睛: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29.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确立和巩固,社会矛盾充分暴露,人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幻想破灭,不得不重新研究现实以图改造社会。
”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时代背景的作品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19世纪)30年代后,工业革命完成,批判现实主义产生,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B正确;A是浪漫主义;C是苏联文学;D是现代主义。
30. “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
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观的色彩变化。
”
下列属于该描述的美术作品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观的色彩变化”说明是注重光和色的印象主义,B正确;A是现实主义;C是印象主义;D是现代主义。
31. 20世纪初某学者在评价某一艺术时说:“它也像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
”有人称之为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和戏剧之后的“第七艺术”。
该艺术是指
A. 电影艺术
B. 雕刻艺术
C. 绘画艺术
D. 电视艺术
【答案】A
【解析】依据题意可以先排除B、C两项,再结合时间,电影诞生于1895年,而电视则诞生于1926年,由此可以判定材料中所说的艺术即为电影艺术,所以选A。
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
32.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
B. 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 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 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答案】C
【解析】冷战主要是指排除战争以外的所有对抗形式,由材料“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可知美苏在文化领域进行对抗,故C符合题意;“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美苏拍摄的电影是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这并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较量,故A错误;从以上分析来看,美苏拍摄的电影更不是反映东西柏林之间的文化共建和认同,故排除B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33题22分,34题15分,35题15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
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
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
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
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摘编自《汉字发展史纲要》材料二“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
——《新青年》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19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