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3 春之声随堂巩固(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3 春之声随堂巩固(含解析)粤教版必修
3
一、语基落实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伧.(cāng) 醪.糟(láo) 铁砧.(zhēn) 揿.键钮(qìn)
B.晕眩.(xuàn) 涟漪.(yī) 凛.冽(lǐn) 三叉戟.(jǐ)
C.采撷.(xié) 忏.悔(qiān) 鹌鹑.(chún) 闷.罐车(mèn)
D.偌.大(nuò) 怏.怏(yàng) 和煦.(xù) 咏叹调.(diào)
解析:A项,“伧”应读“chen”;C项,“忏”应读“chàn”;D项,“偌”应读“ruò”。
答案:B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咒骂是最容易不过的。
咒骂闷罐子车比起制造新的美丽舒适的客运列车来,既省力又出
风头。
无所事事
....、埋头苦干的人的劳动。
人....而又怨气冲天
....的人的口水,正在淹没着忍辱负重
们时而用高调,时而又用低调冲击着、替代着那些一件又一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坚.
强不屈
...的工作。
A.无所事事
B.怨气冲天
C.忍辱负重
D.坚强不屈
解析:D项,“坚强不屈”意思是“坚韧、刚毅,毫不屈服”,形容人的品质,不能修饰“劳动”。
答案:D
3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论是他的罪恶或者忏悔,不论是他的眼泪还是感激,也不论是他的狰狞丑恶还是老实善良,这一切都快要随着他的消失而云消雾散了。
B.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过往的记忆,已像烟一样,雾一样地淡薄了,但总不会被彻底地忘却吧?
C.摘下一条碧绿的柳叶,卷成一个小筒,吹一声尖厉的哨子,仰望着蓝天白云,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
D.二月的风就带来了和暖的希望,带来了早春的消息。
他跑到北海,冰还没有化哩。
解析:C项,语序不当,语意不连贯。
“吹一声尖厉的哨子,仰望着蓝天白云,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应为“仰望着蓝天白云,吹一声尖厉的哨子,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
答案:C
4下面语段的句序已被打乱,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车站四周是薄薄的一层白雪。
②天与雪都泛着连成一片的青光。
可以看到远处墓地上的黑黑的、永远长不大的松树。
③天上升起了月亮。
④他走在了坑坑洼洼的故乡土地上。
⑤他觉得如今每个角落的生活都在出现转机,都是有趣的,有希望的和永远不应该忘怀的。
⑥他转过头,想再多看一眼那一节装有小鸟、五月、烟草花和约翰·施特劳斯的神妙的春之声的临时代用的闷罐子车。
⑦他好像从来还没有听过这么动人的歌。
A.①③②④⑦⑤⑥
B.③①②④⑥⑦⑤
C.①③②④⑤⑥⑦
D.③①②④⑥⑤⑦
解析:②中的“天与雪”承接③和①,⑦中的“歌声”承接⑥。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咣的一声,黑夜就到来了。
一个昏黄的、方方的大月亮出现在对面墙上。
岳之峰的心紧缩了一下,又舒张开了。
车身在轻轻地颤抖。
人们在轻轻地摇摆。
多么甜蜜的童年的摇篮啊!夏天的时候,把衣服放在大柳树下,脱光了屁股的小伙伴们一跃跳进故乡的清凉的小河里,一个猛子扎出十几米,谁知道谁在哪里露出头来呢?谁知道被他慌乱中吞下的一口水里,包含着多少条蛤蟆蝌蚪呢?闭上眼睛,熟睡在闪耀着阳光和树影的涟漪之上,不也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摇晃着的吗?失去了的和没有失去的童年和故乡,责备我么?欢迎我么?母亲的坟墓和正在走向坟墓的父亲!
方方的月亮在移动,消失,又重新诞生。
唯一的小方窗里透进了光束,是落日的余辉还是站台的灯?为什么连另外三个方窗也遮严了呢?黑咕隆咚,好像紧接着下午便是深夜。
门咣地一关,就和外界隔开了。
那愈来愈响的声音是下起了冰雹吗?是铁锤砸在铁砧上?在黄土高原的乡下,到处还靠人打铁,我们祖国的胳膊有多么发达的肌肉!呵,当然,那只是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来自这一节铁轨与那一节铁轨之间的缝隙。
目前不是正在流行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作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
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不像这西北高原上,人的脸上和房屋的窗玻璃上到处都蒙着一层厚厚的黄土。
广州人的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
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
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杨子荣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是令人不快的吗?反正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
希望。
下一站,或者下一站的下一站,或者许多许多的下一站以后的下一站,你所寻找的生活就在那里,母亲或者孩子,友人或者妻子,温热的澡盆或者丰盛的饮食正在那里等待着你。
都是回家过年的。
过春节,我们的古老的民族的最美好的节日,谢天谢地,现在全国人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年了。
再不会用“革命化”的名义取消春节了。
5请解释第一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解析:注意这些语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主人公先想到了童年的美好时光,由此引发了对父母的怀念。
“失去了”是指已经逝去、不再拥有的童年和故乡。
“没有失去”是指永远留在记忆深处的童年和故乡,三个问句写出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
6“方方的月亮在移动,消失,又重新诞生。
”月亮为什么是“方方的”?它为何“消失,又重新诞生”?
解析:一定要结合岳之峰身处的环境来分析。
参考答案:坐在闷罐子火车里,从三个小方窗向外看,只能看到方形的月亮。
因为火车在移动,有窗外的障碍物的遮挡,所以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所以一时消失,一时又诞生。
7第一段文字是典型的“意识流”,结合选文简要叙述一下主人公岳之峰意识流动的轨迹。
解析:门咣地一关,车厢里面一片漆黑。
这一段岳之峰的意识流动以想象中的声音为主题。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主要是一种由声音引起的意识流,“咣”——“冰雹”——“铁锤砸在铁砧上”——“车轮撞击铁轨”——“《泉水叮咚响》”——“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基辛格听我们的杨子荣咏叹调”——“京剧锣鼓里有噪音”——“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听到门咣地一关,因为车厢里面一片漆黑,所以听觉特别灵敏,火车在移动,于是意识随声音流动起来。
8请概括说明第二段文字中暗含哪几组对比?其用意如何?
解析:由“广州人可真会生活,不像这西北高原上,人的脸上和房屋的窗玻璃上到处都蒙着一层厚厚的黄土”“广州人的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
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谢天谢地,现在全国人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年了。
再不会用‘革命化’的名义取消春节了”等语句概括。
参考答案:内地与沿海、中国与外国、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这些对比突显出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转机。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砧.板/玷.污针灸./炙.手可热呼吁./长吁.短叹
B.喧.嚣/寒暄.遭殃./怏.怏不乐晕.车/晕.头转向
C.贫瘠./脊.梁牛犊./买椟.还珠悄.悄/悄.然无声
D.漪.沦/猗.郁颈椎./立锥.之地闷.热/闷.声闷气
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zhēn/diàn,jiǔ/zhì,yù/xū;B项,xuān,yāng/yàng,yùn/yūn;C项,jí/jǐ,dú,qiāo/qiǎo;D项,yī,zhuī,mēn。
答案:D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7月23日夜,两辆动车在浙江温州追尾,造成至少40人死亡,190多人受伤。
这次事故是
中国近年来在公共项目投资领域好大
....、贪功冒
...
..的结果,也是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急于求成
..喜功
进.的结果。
虽然这次重大事故发生在铁路行业,中国领导人也需意识到,它对其他重大工程尤
其是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着振聋发聩
....的作用。
A.好大喜功
B.急于求成
C.贪功冒进
D.振聋发聩
解析:D项,“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用在此处不恰当。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要尽力降低日常生活所耗用的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解析:A项,搭配不当,“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错;B项,成分残缺,可以删掉“使得”;C 项,结构混乱。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语言的时代性和规范性统一是个大课题,我们既要讲究包容,又要注重规范。
二者不可偏废。
①但同时,也要维护公共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防止语文运用低俗之风泛滥成灾。
②比如写小说,那肯定得用新词。
③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包括“火星文”在内的语文现象。
④同时,语言的应用和发展也是具有一定的规范的,如果失去规范,也必然带来无序和混乱,妨碍社会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
⑤从语言史上看,语言在其发展历程中常常是兼容并包的,几乎没有任何语言是在自生自长的状态下发展到今天的。
⑥考虑到维护语言表达的多元化与活力,不妨对新词保持宽容的心态,不应干预个人的语言使用。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解析:⑤紧承首句话题所述语言的时代性,说语言的发展;④承接上句和首句的“包容”,谈语言的规范;③紧承上句的“规范”列举“火星”现象;⑥承接所举例子来阐明作者态度;②举例表明自己的态度;①倡导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
答案:D
二、阅读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
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
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小船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要恰好供一个人使用。
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突然是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经,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
父亲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别的神情。
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
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
她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
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
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
“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
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
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
其实他哪儿也没去。
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
每个人都吓坏了。
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
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上经过的行人和住在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有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
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
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
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
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
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事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
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
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
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着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
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
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
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
我们呼喊,等待。
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
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
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
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
我从未考虑过结婚。
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
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
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
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我渐渐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
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
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
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
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
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
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
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
他接受了我的提议。
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
因为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
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
因为他像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
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
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5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
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
(6分)
解析:抓住“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爸爸……回来吧。
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等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父亲需要我替他送食物,我是父亲的精神理解者和支持者,我还是父亲理想的继承者,所以孤独的父亲需要我。
6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6分)
解析:结合“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
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等语句,就可以归纳出“母亲”这一形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辛勤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
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
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至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
7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
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解析:本题应结合文本“我”对父亲态度的变化的描写作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参考答案:“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亲”坚定执著的非世俗行为持复杂的矛盾态度。
最初,“我”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他变为关心和同情。
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候中,既渴望拯救“父亲”,又深感惘然和恐惧。
三、表达交流(10分,每小题5分)
8“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地摇摆着,醺醺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这句话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
仿照其修辞手法,以其他事物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春风迈着轻盈的步履而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把春天的喜讯告诉农家。
9把下面三个短句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①中国小说学研究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即: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
②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说学研究的整体内涵。
③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解析:短句变长句要注意先确定句子的主干,然后把其他内容变为修饰成分。
参考答案:中国小说学研究包含的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说学研究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的整体内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3《春之声》教案粤教版必修3
【目标】
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
结合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学习诗化小说《荷花淀》,我们了解到并非每篇小说都可以按照写实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品读……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三、基本解读
王蒙被称为 " 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 " 。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 " 意识流 " 创作手法的代表作。
1 、什么叫意识流、意识流小说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 " 原样 " 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2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
(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
以《春之声》的第一、二段为例理解 " 自由联想 " 的运用:
明确:车身颠抖→人们摇晃→童年的摇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 -- 火车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
3 、把握《春之声》的结构和主题
( 1 )结构:《春之声》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
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 " 意识 " 流动。
小说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节叙述,不按正常时空顺序。
他借鉴了西方的 " 意识流" 手法,但又不是西方纯粹的 " 意识流 " 。
小说采用的 " 放射性 " 结构有一个端点,就是坐在闷罐车厢这一特殊环境中主人公的心灵世界。
小说主要写时空切换中,外界世界作用于主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采撷特定时段的人文景观 , 语言结构独特 , 意象鲜明 , 反映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 , 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
小说开始 ," 咣 " 车厢门关上 , 主人公进入闷罐子车这个特定环境 , 开始了他的感受、联想和回忆。
" 咣 " 车厢门打开 , 到站了 , 上下乘客 , 引进新的人物 , 引发新的事件 , 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因此展开。
车厢门开了又关 , 关了又开 , 直到主人公到站 , 小说结束。
" 咣" 语义的延伸和相互关联 , 系连了一个完整事件的始终 , 也构拟了清晰可感的时间序列。
王蒙自己也总结到: " 我打破常规 , 通过主人公的联想 ,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把笔触引向过去和现在 , 外国和中国 , 城市和乡村。
满天开花 , 放射性线条 , 一方面是尽情联想 , 闪电般的变化 , 互相切入 , 无边无际 ; 一方面 , 却是万变不离其宗 , 放出去都能收回来 , 所有的射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 , 那就是坐在 1980 年春节前夕的闷罐子车里我们的主人公的心灵。
"( 《关于〈春之声〉的通信》 )
( 2 )主题
岳之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 " 春的旋律 " ,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4 、《春之声》标题的含义
明确:题目 " 春之声 " ,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 & 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 , 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 , 都表征着那个时代生机勃勃、万象更新。
这和那个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车的火车头的作用是一样的。
这一标题也蕴涵着 80 年代初期人们对 " 时代 " 的特定指认方式,包含了作者对于 " 历史"/" 现实 " , " 过去 "/" 现在 " 、 " 未来 " , " 落后 "/" 文明 " 等的思考。
(小说标题和关于春天的描写 , 新的内燃机车头 , 无不是应用象征手法来扣合 " 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希望和转机 " 这个主题。
)
三、总结
附:板书设计
过去
中国外国
岳之峰(现在)闷罐车厢大空间城市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