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技术通过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给学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内容丰富等的动态教学环境,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在我平时听课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认识也存在着误区。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利与弊运用目前,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有着宏观战略部署。

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

最终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信息现代化的今天,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分明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所以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可见信息技术在课程资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可以为学生呈现极强感染力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最佳的视听效果,而且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为语文教学提供极为广阔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我认为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合理运用,能使你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却存在着利与弊。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营造了理想的语文学习情境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由网络提供的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能恰好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语文课上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而且形成了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独创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品质与智慧潜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教学《颐和园》时,因为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制作了课件并引进课堂,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
的优美情境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操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

这时候,我们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生动、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教学本课我出示了课件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以其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其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便利。

1、利用配乐、配字幕、配图片、配动画的朗读调动学生激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课文,适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朗读,形成语感,能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会调动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诗歌、散文美感的体验。

运用多媒体朗读可有效地防止语文课堂中那种繁琐的讲析,多让学生反复朗读,去体会、理解与欣赏。

2、利用相关的视频资料演示比较难懂的句段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是学生在广泛的生活中没有接触到的,如
课文《白鹅》中有“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通过播放净角出场的画面,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并让学生了解京剧里的净月是怎样出场的,感受鹅步态的大模大样。

从而让学生体会出鹅的高傲。

3、运用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一些课文中的所表达的是学生从来没有接触到的。

课文中也缺少相关的图片资料。

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查找一些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用一系列图片,展示课文中介绍的几处景物和几种武器的图片;展示战争场景的图片。

使学生有了具体的形象做基础,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才不会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不会感到课文介绍的知识距离自己太远而索无兴致,反而增加了他们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同时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

4、显示相关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在资料袋里常常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利用信息技术更能扩大容量、高速地提供背景材料如:阅读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等等,扩大学生认知面和学生的文学积累。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名族文化智慧。

从而达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5、链接相关的资料,扩大学生阅读面。

现代小学语文课本中语文园地中有宽带网,同时还有一些阅读链
接。

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将其介绍给学生,扩大农村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坐下来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在信息化的潮流中,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同样也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让我们丢掉了很多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

1、利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

老师常常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现在全部搬上了多媒体,整节课没有亲自板书。

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基本功不能在课堂上得以发挥。

2、课件过于花哨,杂而不精。

课件制作越来越流行,许多教师过于重视课件的多发性,导致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结果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和音乐形式中,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

3、过度使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文学内容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想象,感悟其中蕴涵的意境,然后在脑海中进行再创造,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体会和认识。

如果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会把自己的感悟和认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认为是借助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其实是教师无
形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变相的“填鸭”教学。

4、过度使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信息海洋中“迷航”
记得有位教师在作文指导时,用如泣如诉的扬琴,如诗如画的大漠,直指苍天的胡杨等图画材料,跨越时空,把学生们带到了那遥远的西北。

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往往是这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

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语文人文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

5、答案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

由于教师事前已经把答案输入计算机,教师为了求得“最佳”答案,让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其结果把应该是活泼丰富、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一言堂。

总之,多媒体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实际运用中还有许多不足,许多方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但可以肯定,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它必将在将来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使其在现代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要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

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的研究使用这种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
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