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2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概览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曲折发展的历程,以及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线索1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西方经济势力入侵,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在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艰难发展。
(3)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制下,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线索2 社会生活的变迁
(1)近代:鸦片战争后,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和习俗发生了较大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大众传媒等伴随着西方文明渗透而逐渐走向近代化。
(2)现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和风俗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交通工具快速发展;报
刊、影视和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22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纲清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表现
(1)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茶、丝等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3.影响
(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二、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1)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壮大。
(2)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创办近代工业
(1)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5.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6.影响
(1)引进了近代西方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素养感悟
家国情怀——洋务运动的爱国性
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实践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主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因此,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维护自身统治的“自救”运动,也是爱国的近代化运动。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概况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3)主要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表现
(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图解历史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及相互关系
考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主要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就是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2.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思想。
在19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张謇为代表,盛行于20世纪初。
该思想表达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多维角度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2)特点
解体的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解体的结果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3)影响
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了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
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
(1)经济形式: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合一的经济形态。
(2)生产方式: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轻重工业部门并存。
(3)商品流通: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
(4)阶级分化: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
针对练1(2018·镇江第一次联考题,8)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1872年1881年
棉纱5万担17.2万担
A.
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
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织布不需要自己纺纱,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故D项正确。
考点二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1)军事工业:目的是“自强”。
性质是封建官办企业。
企业经费全由政府调拨;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参与市场交换;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大小官吏分别掌握企业的管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
(2)民用工业:目的是“求富”。
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
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企业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采取“官督商办”这种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产物,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力。
2.近代化
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化是工业化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1.洋务运动的特点
(1)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而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的发展过程。
(3)投资形式由官办到官督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教育领域渗透,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2.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1)从学习目的上,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从学习内容上,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从企业管理上,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管理制度混乱。
(4)从国内环境看,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目排外,极力阻挠洋务运动。
(5)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3.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开始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开
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针对练2(2018·泰州三模,28)“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调( )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D.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思想落后,但实际行动却促进了中国的进步,材料强调的是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故A项错误;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强调的是洋务运动促进社会的进步,故
C项正确;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材料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黄炎培等《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要求:分析材料,概括外国商品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信息:
答案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破产;洋纱、洋布盛行,大量女工进入洋纱厂、洋布局。
材料对于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简单否定。
在当时清王朝国力衰微,事事落后于人的情况下,洋务派不轻易言战,应该说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态度。
有些不平等条约,除包含割地赔款、侵害中国各项主权的内容外,也包含有某些合理因素,如开放通商口岸、公使驻京等。
这些条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被列强用来谋取侵略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也是中国融入世界和走向近代化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洋务派在外交方面真正需要抨击的是以下两点:第一,他们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那样,通过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外交努力来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第二,他们缺乏通过外交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而是过于注重权谋,热衷于搞“以夷制夷”。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观点
利于中国近代化。
角度3:洋务运动外交方针是务实的,但缺陷也是明显的。
材料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争议较大。
以前较长时间(特别是“文革”时期),对李鸿章以及洋务运动评价是基本否定,认为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勾结外国资产阶级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卖国运动;李鸿章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中外相安”局面的投降派、卖国贼。
过去我们对他的评价是极为不公正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要根据他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认为,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无法脱离他所处的时代。
——毛国涛《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发现问题:材料中作者认为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应当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分为二地评价,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
思考:以前较长时间对洋务运动和李鸿章评价很低的原因是什么?试答:
答案革命史观的影响;时代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1.(2018·江苏高考,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B
解析B对:据材料可知,江南制造总局“管理者……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反映了洋务企业对西方技术的过度依赖。
A错:由材料信息“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可以看出,洋务企业管理体系落后。
C错:材料主要说明洋务企业对外国技术的过度依赖,没有体现出洋务企业发展为外资企业。
D错:材料只是提及“有些洋匠不懂技术”,并非所有的洋匠都是外行。
2.(2016·江苏高考,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答案B
解析题干说明中国传统经济伴随着洋货冲击而逐渐解体,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信息中并未体现,排除;材料中“殆不啻十之五”说明“部分”开始使用,并不是“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外来商品对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冲击,故D项错误。
3.(2017·课标全国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B
解析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这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故B项正确。
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官办转为商办,A项错误;材料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
4.(2016·课标全国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上的日常洋货已经充斥到“穷乡僻壤”,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紧密,故选C。
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关税主权”,排除A;在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中国市场主动开放并非在19世纪中期以后,应该始于19世纪末清政府自开商埠,排除D。
1.据文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
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
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机器制茶业兴起
B.海关关税的降低
C.国内政局的变动
D.国际茶市的扩大
答案C
解析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
战争,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政策调整,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解体,导致福州茶叶贸易兴盛,故C项正确。
2.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
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 )
A.
B.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C.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因银贵钱贱,但农民交纳赋税时必须出卖粮食将铜钱换成白银,这样就会加重农民的负担,因而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故B 项正确。
3.(2018·莆田二模(B),28)“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B
解析材料“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可看出百姓种茶与市场关系紧密,故B项正确。
4.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中写道:虽然当时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大员掌握着实权,但由于他们笃信纲常名教,所以对清朝并没有十分跋扈的表示。
由此可推断出( )
A.洋务派的历史局限性
B.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C.清朝统治的分崩离析
D.汉族地主的排满情绪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虽然当时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大员掌握着实权,但由于他们笃信纲常名教,所以对清朝并没有十分跋扈的表示”可知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派的历史局限性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清朝统治的分崩离析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汉族地主的排满情绪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5.(2018·南通三模,7)《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官方或准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观,它所要回应的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传统与近代的关系。
这是鸦片战争后不断困扰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
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
在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指引下( )
A.国人开始关注世界形势
B.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C.全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D.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
答案B
解析国人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是开眼看世界,题干中“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与洋务运动有关,故A项错误;全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败之后,与题干中“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应该是清朝统治被推翻,建立中华民国,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据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年》: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
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B.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
C.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
答案D
解析材料“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说明这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故D项正确。
2.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答案C
解析从表格材料看,农业税收的比重逐渐下降,工商杂税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表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动,故选C项。
3.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
3年后它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
材料说明洋务企业( )
A.实现了“求富”的追求目标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C.使外商企业在中国陷入绝境
D.主导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上海轮船招商局“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表明洋务企业对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4.19世纪70年代末,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为了运煤,需要修铁路。
1880年清廷要求群臣对修铁路发表意见,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称铁路运兵“果哀朝发夕至,臣恐或有联合诡谋,使我四面受敌”“似为外国谋非为朝廷谋也”“筑铁路会贻害耕地、房屋、坟墓”“民间必不乐从”“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
以致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
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内部改革决心不足
B.清王朝内部腐败十分严重
C.清王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表明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内部就铁路的修筑问题发生了争论,最终的结果是“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这说明清政府内部对洋务新政的分歧,也说明其改革的决心不足,故A项正确。
5.(2019·常州模拟)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
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 )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