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_教学设计(2014-11-25.211445.438)

合集下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背景。

引发学生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事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背景。

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第二章:事件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件的起源。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事件的具体情况。

分析事件的起因和背景。

2.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材料展示事件的情况。

分组讨论,分析事件的起因和背景。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

第三章:事件的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件的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事件的发展过程。

分析事件的重要节点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材料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

分组讨论,分析事件的重要节点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

第四章:事件的结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件的结局。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事件的结局。

分析事件的结局对历史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材料展示事件的结局。

分组讨论,分析事件的结局对历史的影响。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

第五章:事件的启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件的启示。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分析事件对历史和现实的启示。

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现实意义。

5.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材料展示事件对历史和现实的启示。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现实意义。

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结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掌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2. 使学生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认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思考的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和成果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民大革命的背景、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民大革命的背景、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国民大革命的成果,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理论依据。

3. 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的理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国民大革命时期和其他革命时期的异同,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独特性。

2. 探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在其他国家革命史上的应用和意义。

七、案例分析1. 以井冈山斗争为例,详细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实践过程。

2. 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道路的理论依据。

八、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

第15课 星星之火

第15课 星星之火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设计陈雪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观看南昌起义录像、井冈山会师图片以及红军长征示意图等,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红军长征的基本事实。

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裹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讲授新课:一、八一南昌起义:本目要从以下四方面让学生把握课文。

1、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教师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暴力清党,以极端残酷的手段镇压革命人民,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达31万多人。

提出问题:你认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没有自己革命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初中历史公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公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公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程,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2)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意义。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2.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

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原因有哪些?②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体现了哪些特点?3.案例分析(1)展示视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

(2)提问:同学们,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些精神?(3)引导学生回答: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等。

4.拓展延伸(1)展示图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成就。

(2)提问: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3)引导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国际地位提升等。

(2)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吗?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成就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拓展延伸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课堂上,部分同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原因和特点的归纳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讲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知道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体会先烈们的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的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二、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及艰难曲折。

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畏艰难曲折探索出来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三、教学设计[导语]:[教师提问]: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导语]:那么,这场屠杀是否阻止了中国革命的前进呢?我们说没有。

毛泽东主席说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确实是这样的,共产党人并没有在屠杀面前止步,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刚发生半个月,中国共产党人就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南昌起义[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南昌起义的内容,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相关信息。

(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看书]:……[学生回答]: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③过程: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南昌城,不久撤出南昌,南下广东,但在途中遭到失败。

⑤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选择?”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问题。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优势和特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困境,指出毛泽东等领导人探索农村革命道路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结合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阐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及其意义。
3.讲解古田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强调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制作一份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简报,内容包括:背景、过程、意义等,要求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每位同学至少提出三个问题,问题需具有思考性和深度。下节课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内涵。
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选择。
3.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地点等基本知识,如毛泽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古田会议等。
5.结合所学内容,开展一次家庭访谈活动,采访家中长辈关于革命历史的了解和亲身经历,整理成访谈录,分享给同学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成语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成语,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即使在困境中,也能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拼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正确书写和发音。

2. 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三、教学难点1. 成语的运用,特别是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成语的运用。

2.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图片、正确书写和发音、含义解释、历史故事等内容。

2. 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和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故事,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成语:教师详细讲解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正确书写、发音和含义。

3. 学习成语:学生跟读成语,教师纠正发音,确保学生掌握正确发音。

4. 练习运用:学生进行成语填空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运用成语的经历,互相学习。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正确书写、发音和运用方法,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九、教学评价1. 学语书写、发音的准确性。

星星之火 教案

星星之火 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胡范八一希望学校周胜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掌握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结果等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中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把部队引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想结合的光辉典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二、讲授新课:(一)、南昌起义1、提问:1927年中国社会确实陷入了一片“血雨腥风”之中,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推行“暴力清党”政策,疯狂屠杀、迫害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严重摧残了革命力量,面对反动派这样的迫害,中国共产党人只剩下了一条出路,那是什么?(导入)2、观看视频:南昌起义。

请学生说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3、提出问题: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二)、秋收起义1、、介绍八七会议2、学生阅读教材中秋收起义的内容,让学生介绍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及结果。

3、让学生了解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4、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5、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地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经我们上面的分析同学们想想毛泽东为我们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有什么启示?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什么意义?(…………点燃了星星之火)7、阅读材料: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

餐餐吃的精打光……从这里你看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三)、井冈山会师1、看影像资料请学生说说这一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一、 课标内容: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掌握两次起义的领导人、时间、地点、结果、意义等。

2、 了解毛泽东、朱德井冈山会师,以及工农红军的建立。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中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让学生讲有关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及井冈山会师的历史小故事,穿插在讲课的过程当中。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资料用投影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看。

3、教师课前制作历史视频,直观地再现中国当前强大的军队情景。

4、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内容并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

5、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把部队引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想结合的光辉典范。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教学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放图片: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师:看后,你有何感想?(生回答)今天,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

那么,党领导的第一支军队是怎样诞生的呢?刚诞生时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走进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幼儿园阅读教育课程《星星之火》教案

幼儿园阅读教育课程《星星之火》教案

幼儿园阅读教育课程《星星之火》教案I. 教学目标:1. 了解童话故事《星星之火》的故事情节;2. 提高幼儿园阶段儿童的阅读兴趣;3. 培养幼儿园阶段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表达能力。

II. 教学内容:1.童话故事《星星之火》的故事情节;2.教师讲解故事并带领孩子们朗读故事;3.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4.进行问答环节和绘画活动。

III. 教学过程:1.前置活动:教师提供一些火的图片让孩子们感受火的温度和光芒,通过火的图像让孩子们对火有一些基础认识,激发对《星星之火》的阅读兴趣。

2.教师讲解故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讲解故事并放映相关图片,讲解过程中要适当地加入自己的情感声音,让孩子们对故事的情感情节有更深刻的理解。

故事讲解完毕后,带领孩子们一起朗读故事,让孩子们感受故事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孩子们的语感。

3.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教师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自由讨论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和情节,讨论完毕后,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4.问答环节和绘画活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巩固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同时让孩子们绘画《星星之火》的情节,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IV.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通过批评和表扬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同时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测评,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V. 时间安排:本节课安排60-70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和进度适当调整时间。

VI. 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音响设备);2.关于火的图片;3.绘画纸和颜料。

VII. 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对《星星之火》的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时通过绘画活动表达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化身成为孩子们的引路人和朋友,通过多媒体讲解等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幼儿园绘本爱心教育《星星之火》教案

幼儿园绘本爱心教育《星星之火》教案

幼儿园绘本爱心教育《星星之火》教案幼儿园绘本爱心教育《星星之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本次教学,能够理解互帮互助的概念,懂得多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通过绘本内容,认识各种小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活习惯。

同时,学生能够懂得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的观念。

3. 学生在绘本中了解到人与人之间在关键时刻,应该互相帮助,关心和照顾别人,懂得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

二、教学准备:1.《星星之火》绘本一本2. 多彩的贴纸3. 毛笔,色彩颜料,纸张4. 绘本相关的图片或18张宠物卡片三、教学过程:1. 导入(1) 利用多彩的贴纸制作一个大的动物世界,通过让孩子辨认不同的动物并能说出声音来进行一些热身小游戏。

(2) 告诉孩子们今天会给大家看一本超有趣的绘本,今天的主角是谁呢?(让孩子们慢慢猜,透过猜名字的方式引入绘本)2. 主体(1) 先做个头脑风暴,和孩子们进行一些讨论,问他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情景,即当自己遇到困难时,有没有人会主动走过来帮助你。

(2) 用图片介绍绘本背景,并介绍主人公老鼠一家,让孩子们通过绘本中的图片感受老鼠一家面临的问题和场景,要求他们回答一些问题,如老鼠一家将如何解决解决它们的问题等等。

(3) 您可以通过让孩子们模拟老鼠一家现象,模拟鼠洞,让一两个孩子扮演“鼠洞”,让其他孩子们排队按顺序通过“鼠洞”,在“鼠洞”经过时,也可以让其他孩子帮助他们完成。

(4) 然后引领孩子们一起去探索老鼠一家和公主的生活和习性。

(5) 通过孩子们制作怎样的食物让动物们喜欢,诱导学生思考孩子们平常对待家养宠物的态度,生命对于我们具有多么珍贵的意义。

3. 结束(1) 小组业务:每个小组选取一种动物进行分享,围绕这个动物的习性,大伙一起分享学到了哪些有趣的地方。

(2) 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孩子们对绘本主题的理解,让他们再次体验到“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了解到了“互帮互助”的概念,同时也认识了不同的小动物,并通过玩游戏等形式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让孩子们知道别人关心和照顾的重要性并逐渐理解社会责任和义务。

幼儿园诗歌朗诵《星星之火》教案

幼儿园诗歌朗诵《星星之火》教案

幼儿园诗歌朗诵《星星之火》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诗歌朗诵《星星之火》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诵《星星之火》诗歌;2.了解《星星之火》诗歌的背景知识;3.通过朗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4.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正确朗诵《星星之火》诗歌;2.了解《星星之火》的背景知识。

教学难点:1.让幼儿能理解诗歌的意义;2.让幼儿感受到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学生们坐在椅子上,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一盏灯,并问学生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引导学生们回忆平时看到的灯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3.让学生们一起说出灯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展示与传达(1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们展示《星星之火》这首诗歌的图片。

2.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猜测这首诗歌表达什么意思?3.老师用简单的语言为学生讲解《星星之火》诗歌的背景,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意义,引导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感。

三、整体朗诵(10分钟)1.老师指导学生们先跟读《星星之火》诗歌。

2.全班一起用饱满的语气、高昂的情绪朗诵诗歌。

3.让学生们感受到诗歌中强烈的爱国主题。

四、分组朗诵(15分钟)1.老师将全班分成几组,每组设立一个朗诵小组。

2.每组小朗诵组负责自己的部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3.朗诵结束后,老师会选出一个最积极的小组进行点评及表扬。

五、小组训练(10分钟)1.将小朗诵组中表现不足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2.老师给学生们讲解如何朗诵的技巧:要有音乐感,要有对韵的感觉。

3.每个小组一起练习,最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评价与反思(5分钟)1.老师让学生们自评自己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学生们可以写下自己的反思和体会,来发现自己优秀的地方并改进自己的不足。

3.老师也会给学生们一个简短的评语,并进行表扬和激励。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正确朗诵《星星之火》诗歌,并了解了诗歌背后的意义。

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爱国的情感,培养了孩子们的情感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探索世界之星星之火教案

幼儿园大班探索世界之星星之火教案

幼儿园大班探索世界之星星之火教案教学主题:探索世界之星星之火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了解火的特性和作用,认识火的危险性。

2. 能够正确使用火柴和打火机,遵守使用火源的安全规定。

3. 提高探索世界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火的特性和作用;火的危险性。

2. 如何正确使用火柴和打火机。

3. 观察星星之火,让幼儿感受火的美。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1. 通过播放视频或PPT等方式,介绍星星之火的概念。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星星之火是什么?星星之火有什么特点?2.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关于星星之火的想法。

Step 2:讲解1. 讲解火的特性、作用和危险性,并指导幼儿如何正确使用火柴和打火机。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了解。

2. 引导幼儿自觉遵守使用火源的安全规定,不触碰明火,不擅自使用火柴和打火机等。

Step 3:活动1. 让幼儿观察“星星之火”,并感受火的美。

2. 给幼儿提供火的材料,让他们先用打火机点燃纸片、擦起火柴,然后点燃小蜡烛。

Step 4: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就活动中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讨论,并总结火的特性、作用和危险性以及正确使用火源的方法。

2. 鼓励幼儿探索更多关于世界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教学评价:1. 修改评价标准,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

2. 对于表现好的幼儿,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对表现差的幼儿进行帮助和鼓励。

教学反思:1. 教学受到幼儿的欢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火的特性和正确使用火源的重要性。

2. 下次教学可以通过展示更多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火灾预防意识和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火灾的危害性,掌握火灾预防措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火灾防范意识,使学生掌握火灾预防、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技巧以及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章:火灾的危害性2.1 火灾案例分析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提高防火意识。

2.2 火灾原因探讨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火灾防范的重要性。

2.3 火灾预防措施讲解火灾预防的基本措施,如定期检查电器、燃气设备,禁止违规使用电器等。

第三章:火灾逃生技巧3.1 火灾逃生原则讲解火灾逃生的原则,如低姿势逃生、避免使用电梯等。

3.2 火灾逃生路线指导学生如何制定火灾逃生路线,确保安全迅速撤离。

3.3 火灾逃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章:灭火器的正确使用4.1 灭火器种类及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灭火器及其适用场景,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4.2 灭火器正确使用方法讲解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3 灭火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灭火技巧。

第五章:火灾应急预案5.1 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强调应急预案在火灾应对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应急预案意识。

5.2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讲解如何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并组织学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5.3 应急预案评估与改进引导学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第六章:火灾应急处理6.1 应急处理原则讲解火灾应急处理的原则,如迅速报警、有序疏散、全力救援等。

6.2 应急处理流程详细介绍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报警、疏散、扑救、救援等环节。

6.3 应急处理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火灾应急处理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幼儿园星星之火教案

幼儿园星星之火教案

幼儿园星星之火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星星之火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儿童在幼儿园需要遵守的规则和安全知识。

2.掌握如何保持清洁卫生和环境整洁。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勇气和创新思维。

4.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课堂氛围创设2.幼儿园规则与安全知识3.清洁与环境整洁4.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5.良好的口语表达和社交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堂氛围创设1.教师向学生简述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其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2.师生互动之间营造轻松、温馨的学习氛围。

3.以互动问答和轻松的小游戏来进行预习。

二、幼儿园规则与安全知识1.教师讲解幼儿园的规则和安全知识:如何保持安静,如何使用家具、洗手间,何时该停止活动并且如何注意自己的安全。

2.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强调可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方法。

三、清洁与环境整洁1.教师手示清洁工具,教育幼儿如何使用清洁用品并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等。

2.实地教学环境整洁的方法,让幼儿亲身体验如何保持环境整洁。

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1.教师通过示范小实验和动手制作教具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2.带领幼儿进行小科学实验,让其全面地掌握科学知识。

五、良好的口语表达和社交能力1.教师通过教授课堂常见用语和常备语句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鼓励幼儿进行小组活动,通过互相配合和交流,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兴趣导向、互动性、实践性为主方法,并融合了多种教学方式:讲解、示范、互动问答、游戏、动手实践、观察、小组活动。

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知识检测和习题训练,来根据幼儿的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2.根据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和教学目标,给每个幼儿评分,来记录他们的学习进度并奖励进步较快的学生。

教学工具:1.流行音乐,美丽的幻灯片和书籍。

2.安全知识教育视频。

3.幼儿用的清洁工具和清洁用品。

4.制作一些创意教具来增加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总结:通过本节课对于幼儿园星星之火进行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将学习、游戏和观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自然和自由的环境中自由发挥,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推进幼儿园的品质建设,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星星之火(教学设计与说明)(合集五篇)

星星之火(教学设计与说明)(合集五篇)

星星之火(教学设计与说明)(合集五篇)第一篇:星星之火(教学设计与说明)《品德与社会》(浦东版)四年级第二学期13、星星之火说课一、说教材《星星之火》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

通过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史实,知道它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胸怀革命志、献身革命事业的事迹;了解一些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共产党为民谋幸福的事实,激发学生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说“学情”21世纪的学生出生在和平年代,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只闻得“中国共产党”,而不知其诞生的艰辛;建国党旗,却不知党旗的深层含义;见过伟人毛泽东的照片,但不了解其为何人……这一系列的未知,让学生们对本单元的课文更为陌生。

我们力求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们在自主寻找资料、处理资料、学习资料与老师上课相结合,更快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党旗以及革命先辈的故事,激发学生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的崇敬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由鲜艳的党旗看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成立的一幕幕;利用参观或出示相关的党史展览馆资料,了解南湖红船、了解一大会址、了解13位党代表;通过观看录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片断(有条件的可安排观看全片),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通过讲述伟人毛泽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胸怀革命志、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

四、说教法1、问题促学法——以学生提问为线索,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遵循认知规律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多渠道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平台、音频视频资料、歌曲等教学材料,让同学们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引导同学获取未知,把抽象的概念性形象化。

3、探究讨论法——由“走进伟人——毛泽东”激发兴趣,合作探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已收集的积累资料,了解老一辈革命家胸怀革命志的事迹激发敬仰之情。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十三课:星星之火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十三课:星星之火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十三课:星星之火13 星星之火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史实,知道它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2.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胸怀革命志、献身革命事业的事迹。

3.了解一些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共产党为民谋幸福的事实;激发热爱党的感情。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史实,激发热爱党的感情。

2.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胸怀革命志、献身革命事业的事迹。

教材说明文字资料资料名:秋收起义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紧接南昌起义以后,我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工农武装暴动。

党的“八七会议”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会后党中央派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和彭公达到湖南,负责改组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了秋收起义的具体部署,并将参加起义的革命武装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以卢德铭为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下辖三个团:第1团以原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吸收湖北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和平江农民武装一部组成;第2团由安源的工人纠察队和矿井队及萍乡、醴陵、安福、莲花的农民自卫军组成;第3团以浏阳的农民武装为主,吸收平江农民武装一部组成。

三个团的兵力共5叩0左右。

另外,余洒度等在起义前,还收编了夏斗寅的残部为第4团。

9月9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破坏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的两段铁路成了起义的信号。

当天,右路第1团在前,第4团在后,向平江进军,在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第4团突然叛变,致使第1团腹背受敌,两个营被打散,团长失踪,被迫撤出战斗,向浏阳方向转移。

9月10日,第2团在安源开始行动,先攻萍乡不克,后占老关,于12日攻克醴陵,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后因遭敌进攻,部队经老关北上,于15日占领浏阳县城,由于骄傲轻敌,陷入优势敌人的重围,部队在突围战斗中遭受很大损失。

9月11日,第3团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于铜鼓起义,向浏阳进攻,当日占领白沙镇,次日占领东门市,13日遭敌第8军两个团的围攻,经六小时激战伤亡较大,被迫向上坪撤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优质课教案 (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优质课教案 (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

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识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习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而抛头颅、洒热血,与国民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敌人作斗争、坚信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

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积极参与、情感互动、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世纪大阅兵》视频片段这是建国50周年阅兵式的场景,我们国家每逢在重大国庆周年都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同学们看到这次阅兵,有什么感想?(我们的军事力量强大了,看到他们,心里非常的踏实)是的,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他们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齐答: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是他们筑起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那么,这只人民军队是如何创建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新课讲授1、南昌城头第一枪(出示图片)这支军队诞生在南昌起义的炮火之中,这是南昌起义的一幅经典图片,请同学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

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原因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经过占领南昌起义胜利,转战过程中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董海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井冈山会师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

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讲故事、朗诵诗歌、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新的革命道路的艰难性,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特殊性与艰难性。

教学难点:如何充分认识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来之不易;如何内化长征精神。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军旗,问学生我们的军旗上为什么有八一这样的图案。

引起学生兴趣,然后介绍当时的背景。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施了斩尽杀绝的恐怖政策,仅1927.3—1928上半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人数就大31万多人(2.6万多),中国大地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的黑暗之中。

在黑暗之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却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火炬,照亮了我们胜利前进的方向。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材打开,快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八一南昌起义
1、(视频播放)面对蒋介石党的暴力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而是决定以武装斗争来反抗国民党的屠杀。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事件是:——南昌起义。

老师要给大家播放一段南昌起义的视频,观看的时候注意从中提炼关于南昌起义的信息。

如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等。

刚刚看过的南昌起义的视频,(如果你一下子记不住,可以参看教材75—76页)那么,(提问:)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失败——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
2、南昌起义失败了,周恩来为什么却说南昌起义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的意义。

南昌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因此, 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强调: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3、(图片: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后,我们党又领导了一次武装暴动——秋收起义。

简介(1927.9、毛泽东、长沙、失败)
4、简单对比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不论是南昌起义还是秋收起义,都是以夺取敌人力量非常强大的大城市作为斗争目标,想通过先占领大城市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但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想要通过攻占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来夺取革命的胜利,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我们既要完成我们的革命目标,又要保存力量继续革命,我们就要找出一条新路,一条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我们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先占领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然后用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完成革命。

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
1、井冈山根据地创建:——视频播放
提问:(1)这段视频涉及到两个事件,分别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井冈山会师。

(2)秋收起义的队伍为什么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分析在井冈山开辟根据地的原因。

从1927年10月开始,毛泽东领导革命队伍和人民群众为创建和建设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到1928年4月这种斗争局面有了新变化。

有一支革命队伍到达了井冈山。

2、井冈山会师(图片):1928年4月,朱德、陈毅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后来发展为湘赣根据地。

为了纪念在创建和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牺牲的烈士,我们党与1997年修建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造型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出政权”。

——从纪念碑的寓意中分析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3、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意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一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始。

(强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重聚革命力量、武装夺权的新局面。

他犹如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渐的形成了燎原之势。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1、革命力量的迅猛发展,使蒋介石感到极大的震惊和恐惧。

从1930年开始,他先后五次对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剿”,前四次“围剿”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的正确领导下,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都被粉碎了。

第五次反“围剿”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战略战术指导下失利了。

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实力),红军被迫进行转移,这就是——红军长征。

有人曾有这样的语言评价长征:这是一段交织着血与火、苦难与忠诚、牺牲与奋斗的历程;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现在,我们就走进长征,了解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

2、走进长征:——小组合作完成
(1)概述长征的经过——长征路线图片(链接:长征路线flash)同时关注三个地点:瑞金(开始)——会宁(结束)——遵义(链接遵义会议的资料——强调:转折点)
(2)讲述长征过程中的英雄故事。

——长征英雄故事会——体会长征精神。

(3)探讨长征胜利的意义。

《七律.长征》——齐声朗诵。

三军会和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长征胜利结束的意义是什么?——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党中央和红军
主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企图。

长征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名战争的主干。

)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

(其他人对长征的评价)
三、总结本课: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为我们在黑暗中举起了希望的火炬,照亮了前进的航程。

南昌起义和后来的秋收起义都失败了,我们的革命道路上出现了坎坷;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我们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并形成了燎原之势;但是我们革命的道路再次遭到挫折,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这些史实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前途却是光明的。

四、巩固练习: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材料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
(2).写出此事件的起止时间。

(3).“三军”指哪些军队?
(4).该事件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有什么影响?
(5).写出红军在该事件中经过的“山”和“水”。

五、结束全课:
结束语: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胡锦涛
我希望同学们能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不怕苦难、勇往直前、战胜一切的精神,把握住现在,创造美好未来。

板书(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