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
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评价汉武帝
2、本课地位
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初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推恩令、独尊儒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
②能力目标
a、通过学生概括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a、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b、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
c、讲述霍去病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来历。
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难点是:董仲舒阐述的儒家思想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理解、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不太强,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有限,为此,我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
2、通过探究,表演短剧、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四、教学过程
A、教学设计:
①、播放影视,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视局《汉武大帝》片头,电视剧主要刻画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的一生。
汉武帝,毛泽东称他为英雄,他有哪些雄才大略呢?这样,吸引学生注意,诱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探究问题,提高能力
讲述本课时,我对每个知识点都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设计了两个探究题,即:推恩令有何高明之处?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自信力、创造力。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培养情感、提高能力。
③、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利用初一学生喜欢图片的特点,将主要人物、史实制成直观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汉武帝画像,七国之乱图,董仲舒图、古代太学图、卫青、霍去病画像,漠北之战图,昭君出塞图等图片),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④、表演短剧,增强效果
在教学中,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史实设计为短剧,由学生表演,分别担任汉武帝及道家、儒家、法家代表,劝说汉武帝用自己的思想治国。
最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⑤、知识竞赛,评价人物
选两个学生进行知识竞赛,讲述课本以外的汉武帝的故事,看谁讲得多,学生更多地了解汉武帝,以便评价汉武帝。
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用辩证的观点。
B、教学提纲
汉武帝大一统:
(一)王国问题的解决:
1、出现王国问题的原因:汉初实行分封制
2、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削弱王国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及结果: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二)独尊儒术
1、汉初的“无为”而治
2、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德主刑辅。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
(三)与匈奴的战争
1、汉初匈奴对北方边郡的掳掠及“和亲”政策。
2、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漠北之战,大败匈奴
C、课件演示
五、知识巩固
1、要求学生根据表格概括本课内容,这也是对本课的小结。
原因措施结果
政治上:王国问题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思想上:思想不统一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军事上:匈奴威胁反击匈奴解除匈奴威胁
2、比比看:
选两组学生比赛,回答10个问题,共100分。
每组5题,本组学生答不出的问题可由另一组学生回答并得分,分数高的小组胜出。
①向汉景帝提出削夺王国封地的人是谁?晁错
②汉景帝时,七个诸侯王国联合叛乱,史称什么?七国之乱
③汉初,大量分封刘姓诸侯王从谁开始的?汉高祖刘邦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谁提出的?董仲舒
⑤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的事件叫什么?白登之围
⑥汉武帝把什么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儒家思想
⑦汉武帝时主要派哪两位大将大败匈奴?卫青、霍去病
⑧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什么?漠北之战
⑨汉初,对匈奴采用什么政策?“和亲”政策
⑩汉元帝时,自愿出塞为汉匈友好做出贡献的宫女是谁?王昭君或王嫱。
六、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这堂课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教学目标。
需要改进的地方:内容较多,探究的问题难度偏大。
应深入浅出设计探究的问题。
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加以说明:
第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和延续,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课前面承接着秦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后面是秦汉在民族、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就更加印证了大一统是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原因。
此外,这也为以后学习唐宋元加强巩固中央集权以至明清中央集权达至鼎盛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必考内容。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够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一系列推进大一统的主要史实,通过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②能力目标:能够科学运用唯物史观,较为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通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七年级历史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这是中国古代史这一学习板块的重点。
重点依据:只有掌握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历史功绩进行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
②难点: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难点依据: 理解这点较为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大一统的象征。
4.说教材的处理
由于学生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对待教学重点,我采取理论和事实相结合,做到讲理论用事实来说明,讲事实事例要从中引出所要说的理论,理论通俗,事实生动,而且详略结合,对待教学难点不一定要多讲,而是可以举更多生动地事例来加以说明说透。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第二,说教法
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以史鉴今,鉴往知来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得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因此,我设计4个问题来反馈,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5)启发式: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在思维上下了点功夫,根据认知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老师启发学生自己提问自己的教学法,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独特的思维火花。
第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可能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此外,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第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用投影仪打出汉武帝的人物图像或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影视片断,指出图中或剧中的人物就是汉武帝,简单介绍汉武大帝生平,提问:见证鼎盛王朝,功勋卓越的汉武帝为什么总有他无穷无尽的烦恼?使学生在明确本节课所要讲述内容
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然导入新课也可以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提问,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生积极思维。
这样设计的依据:概括了旧知识,引出了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知道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总之,这是历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1)汉武帝年号纪年,使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年表。
(2)归纳总结(通过比较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以达到对本课所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4.板书设计(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
中央设立司隶校尉
强化监察制度
地方设立刺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文化)
5.布置作业
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运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地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3
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历史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式形成就是在秦汉时期,确切的说是在西汉时期,所以本课在整本教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以后古代史的学习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㈡、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汉武帝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②、思考“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中心内容是汉武帝如何推进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因此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我认为:
重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难点是:如何通过这些措施评价汉武帝。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学生历史知识积累有限,但学习历史的兴趣浓厚,而且对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等概念有初步理解。
教学方法分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
结合本课实际和学生自身特点,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的内容分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部分,而且三部分内容全部围绕“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这个问题展开。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两大版快: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二、综合这些措施和学生课外搜集关于汉武帝的资料对汉武帝作出正确的历史评价。
导入新课(3分钟)
欣赏电视剧《汉武大帝》片头曲MTV,请学生回答MTV是哪部大型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
(目的:是通过展现电视画面中汉代宫殿的威严、雄伟、宏大和汉武帝雄才大略的帝王风采把学生带入那个气势恢弘的大汉王朝,使学生切身融入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
教学过程: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理解这一知识点,我想通过当今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再现历史情景,开展课堂小活动,(活动内容:汉武帝即位以后召开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就当前国家形势、实施新的方针政策,回答记者的提问。
)这样做的用意是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体现新课程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的教学理念。
通过模拟与“汉武帝的直接对话”让学生总结回答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局面所要采取的措施。
措施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学生回答在思想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初步理解)
②、通过史料向学生解释其含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加深理解)
③、请学生回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儒家思想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局面的关系与作用。
(理解并掌握)
④、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在统一思想方面实施的措施有何不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目的通过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知识运用)措施2:削弱封国势力。
①、请学生回答削弱封国势力的必要性和政策。
(必要性:封国势力的强大威胁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初步理解)
②、为了加强学生理解,通过展示中山靖王金缕玉衣(需要解释什么是金缕玉衣和及其用途。
)来说明削弱封国的必要性。
对于削弱封国势力的政策“推恩令”先请学生回答“推恩令”的内容,再通过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推恩令”。
(理解并掌握)
③、然后让学生探讨“推恩令”的巧妙之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措施3:强化监察制度。
让学生直接回答在监察制度方面汉武帝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旨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
二、如何评价汉武帝(10分钟)
这一版块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①、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于汉武帝的各方面资料。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汉武帝本人及其历史事迹有一个初步了解。
②、老师帮助学生如何去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③、再结合大一统措施。
全班分组讨论汉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对中华民族有什么贡献?
小结(2分钟)
一、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
1、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3、强化监察制度。
二、结合大一统措施评价汉武帝
方法:
1、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从贡献和过失两方面去评价;
2、对于自己的观点要有历史事实做根据。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对汉武帝历史评价的小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要有历史事实做根据。
板书设计
汉武帝推动大一统格局
一、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条件
2、措施
3、作用
三、对汉武帝的历史评价(贡献、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