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训练气候类型及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类型
一、选择题
(2021·永州模拟)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量约( )
A.300 mm B.500 mm
C.700 mm D.1 200 mm
2.该地可能位于( )
A.恒河平原B.密西西比平原
C.西欧平原D.亚马孙平原
解析:第1题,因图示降水量表示逐月累计量,则用本月的降水累计量减去前一个月的累计量,即可得出该月的降水量。
经计算可知,7月降水量最大,接近700 mm。
第2题,图示气温逐月累计量线为一直线,说明各月气温相差不大;由全年累计气温为350 ℃,可计算出月均温接近30 ℃,应为热带地区。
图示降水累计量在1-5月、10-12月期间基本没有变化,而6-9月增长很快;说明10月至次年5月降水量很少,6-9月降水量大,且年降水累计量达到2 000 mm以上;据此可判断应该是热带季风气候,故可能位于恒河平原。
答案:1.C 2.A
(2021·苏锡常镇四市模拟)下图Ⅰ为澳大利亚某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图Ⅱ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理事象可能是( )
A.风力B.年降水量
C.陆地自然带D.≥10 ℃积温
4.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 )
A.②③B.①④
C.②⑤D.④⑥
解析:第3题,澳大利亚的东部有南北纵贯的大分水岭,所以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风力较大;广大内陆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相对较小;南部沿海地区受西风带或者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西北方位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风力也较大,所以澳大利亚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而广大中部内陆地区较为贫乏,所以图中地理事象应当为风力,A正确。
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和陆地自然带应基本呈半环状分布,与图示地理事物分布不符,B、C错误。
≥10 ℃的积温应当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基本与纬线平行,与图中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不相符,D错误。
第4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月在当地的冬季,对应图中的降水柱状①。
而从气温来看,该地纬度较高,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气温较低,对应图中的④。
故选B。
答案:3.A 4.B
(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检测)下图示意1979-2004年4月至9月期间110°E~120°E平均的逐日降水量(单位:mm/d)变化。
据此完成5~7题。
5.4月上旬水汽输送的前缘位于( )
A.华南沿海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D.辽东地区
6.图中20°N地区8月的降水量约为( )
A.120 mm B.200 mm
C.280 mm D.350 mm
7.华北地区8月降水主要是由( )
A.台风登陆造成的B.空气强对流产生的
C.地形抬升形成的D.冷暖气团交锋形成的
解析:第5题,读图分析,4月上旬降水量最多的区域是15°N~20°N,说明此时水汽输送的前缘位于该地;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为华南沿海地区。
第6题,读图分析,图中20°N地区8月的逐日降水量为9~10 mm,8月有31天,所以月降水量为279~310 mm,选项中只有280 mm在这个区间内。
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的纬度为35°N~40°N,8月降水量约为100 mm,8月是华北地区的雨季,降水主要是由冷暖气团交锋形成的,故D正确;华北地区纬度较高,台风发生概率小,且台风降水量更大,A错误;空气强对流产生的降水持续时间较短,且降水量大,不会产生持续降水,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C错误。
答案:5.A 6.C 7.D
(2021·株洲高三月考)下图为第17~24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城市( )
A.1月平均气温均最低
B.多山地,降雪比降雨多
C.多靠近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D.高纬多,低纬少;西半球多,东半球少
9.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2日-2月17日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在此期间( )
A.温哥华天气寒冷干燥
B.日出时间都灵比利勒哈默尔早
C.北京呈现冬小麦返青景象
D.盐湖城比温哥华立春早
解析:第8题,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温哥华受西风带和暖流的影响,年最低气温在2月份,故A错误;北京和张家口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雨比降雪多,故B 错误;图中城市大多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故C正确;图中绝大部分城市位于东半球、中纬度,故D错误。
第9题,2022年冬奥会召开的时间为2月2日-2月17日,为北半球的冬季。
温哥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故A错误;北半球冬季,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都灵的纬度比利勒哈默尔低,白昼时间长,所以其日出时间早,故B正确;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为小麦返青的季节,故C错误;盐湖城为高原山地气候,春季气温比温哥华低,立春要晚于温哥华,故D错误。
答案:8.C 9.B
(2021·吉林期末)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亦称气温年振幅。
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丙两地相比,丙地气温日振幅小,主要是因为( )
A.丙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小
B.丙地晴朗天气多
C.甲地位于沿海
D.甲地阴雨天气多
11.下列关于乙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充足B.春季气温回升慢
C.寒暑变化剧烈D.植被均为荒漠
解析:第10题,图中丙地位于50°N附近,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高度日变化比甲地小,气温日振幅小,A正确;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气温日振幅大,B错误;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气温日振幅小,甲地气温日振幅小不是丙地日振幅小的原因,D错误;甲、丙都位于沿海,甲地位于沿海不是丙地气温日振幅小的原因,C错误。
第11题,图中乙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A错误;陆地内部比热容小,春季气温回升快,B错误;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寒暑变化剧烈,C正确;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草原和荒漠,D错误。
答案:10.A 11.C
读气候资料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②地的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13.下列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地气候类型一般分布在大陆西岸
B.②地气候特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C.①地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①地降水少,所以地表一定干旱
解析:第12题,②地1、7月最低气温均在20 ℃以上,1、7月降水均在150 mm以上,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C正确。
第13题,②地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错误。
③地气候类型为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大陆西岸,A正确。
①地1月最低气温在0 ℃以下,7月气温高,位于北半球,全年降水少,应该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全年降水少,但若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不会干旱,C、D错误。
答案:12.C 13.A
(2021·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表为世界某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
读表完成14~15题。
14.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15.与该城市一月主导风向成因相似的是( )
A.南亚地区夏季风B.东亚地区冬季风
C.欧洲西部盛行风D.加拿大西部盛行风
解析:第14题,表中信息表明,该城市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均在25 ℃以上,说明当地为热带气候,D错误。
表中信息显示,该城市一月降水丰富,而七月降水稀少,干湿季明显,因此该城市的气候类型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不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B错误。
热带季风气候只在北半球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分布,以七月为代表的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富,以一月为代表的冬季盛行东北季风,降水稀少,与表中信息不符合,C错误。
该城市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1月降水丰富,应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A正确。
第15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气候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七月主导风向应为东南信风,一月主导风向应为北半球东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西北风。
南亚地区的夏季风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因此南亚地区夏季风与该城市一月主导风向成因相似,A正确。
答案:14.A 15.A
二、非选择题
16.(2021·福建八县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
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下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1)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
(2)气候类型根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大陆西岸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
(3)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高低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
(4)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
原因:西侧海洋7月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西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21·山东章丘高三月考)珠峰自然保护区观测资料显示,该地区冰湖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1 000个。
黑碳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吸光性物质,观测发现,冰湖数量增加与黑碳物质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下图示意珠峰自然保护区1961-2018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冰湖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增加B.大气温度升高
C.植被覆盖率增加D.地下水补给增多
2.目前珠峰地区的黑碳等大气污染物输入不断增多,推测其主要来源地是( ) A.南亚地区B.中亚地区
C.西亚地区D.我国西北地区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近年来,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温波动上升,冰川融水增多,所以,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冰湖数量不断增加,B正确。
读图可知,大气降水呈波动状态,总体降水并没有增加,A错误。
材料没有植被覆盖率增加和地下水补给增多的相关信息,C、D 错误。
故选B。
第2题,南亚地区距离珠峰地区较近,而且,夏季,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会将南亚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到珠峰地区,A正确。
答案:1.B 2.A
(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3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3.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解析:选B。
读图可知,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海洋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A错误;近十几年来,年平均陆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仍在以一定速度上升,选项B正确;近十几年来,并没有集中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且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C错误;近十几年来,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D错误。
(2021·长沙长郡中学调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
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11 km;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 3/4 每十年向西迁移15.4 km,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
据此回答4~6题。
4.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土壤
5.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 )
A.年均温降低B.蒸发量减少
C.自然灾害减少D.土地开发利用
6.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 )
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
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
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
D.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
解析:第4题,裸子针叶植物能够耐寒,一般生长在较寒冷的环境里。
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主要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其生长环境。
热量增加会关闭气孔以减少蒸发,但也会失去光合作用,故会导致其死亡,即使不死亡,其防御性也会降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向北迁去寻找新的生长环境,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热量,A对。
第5题,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东部的温度升高,蒸发量更强,故A、B错;美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土地使用的变化、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害虫或者灯光都可能会影响树木分布,故C错,D 对。
第6题,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迁主要与人为因素影响有关,而北迁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即自然因素引起,故C对。
答案:4.A 5.D 6.C
由于气候变化,近年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引起世人瞩目。
读1979年至2018年北极海冰面积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引起北极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辟北极航道B.全球气候变暖
C.人类开采海冰D.海平面上升
8.北极海冰的变化直接影响( )
A.北极附近降水增加B.北极熊栖息地减少
C.北极地区粮食增产D.北极航道航运繁忙
解析:第7题,图示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小趋势,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B正确。
第8题,北极熊在冰上活动,北极海冰的变化直接影响北极熊栖息地减少,B正确。
北极附近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不会增加,A错误。
北极地区气温低,不适宜粮食种植,C错误。
北极航道航运繁忙受市场需求影响,海冰融化不是直接影响,D错误。
答案:7.B 8.B
(2021·吉林大学附中摸底)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
下面图甲示意1978年和2015年喀喇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图乙示意1978-2015年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
据此回答9~11题。
9.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 )
A.东北坡B.东南坡
C.西南坡D.西北坡
10.与北向冰川相比,喀喇昆仑山南向冰川变率更大,主要原因是南向冰川( ) A.冰川规模小B.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C.位于向阳坡D.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11.喀喇昆仑山西北坡冰川退缩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B.气温
C.光照D.坡度
解析:第9题,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东南坡,所以B正确。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北向冰川相比,喀喇昆仑山南向冰川变率更大,主要原因是南向冰川规模小,所以A 正确。
第11题,图示为1978年和2015年喀喇昆仑山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喀喇昆仑山西北坡冰川退缩状况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所以A正确。
答案:9.B 10.A 11.A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
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4 ℃。
材料二可怕的全球变暖。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3)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4)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1)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从图中可知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3)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低纬度地区蒸发增加,干旱程度加重,农业减产。
(4)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实施措施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答案:(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
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2)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
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
(4)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②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
可采取的措施: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④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13.(2021·徐州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鲁木齐河发源于中国天山北坡中段,下图中范围为乌鲁木齐河部分流域,流域内有现代冰川、多年冻土和积雪,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流域。
流域的干、湿季节分明,6-8月降水量占全年一半以上,而12月-次年2月降水量不足全年降水量的5%。
据测量,近十年来,
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不断增加。
(1)分析图中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和多年冻土的分布状况。
(2)比较乌鲁木齐河干流在多年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的水文特征差异。
(3)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域范围降水量增加的原因。
(4)在全球变暖的状态下,描述该河流补给状况的变化特点。
解析:(1)据图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多位于流域南部、西部,位于河流源头之上的山地;据多年冻土下限分析可知,多年冻土多分布于支流上游、干流上游的高海拔处,沿河道分布且弯曲分布明显,分布不规则。
(2)结合材料“流域的干、湿季节分明,6-8月降水量占全年一半以上,而12月-次年2月降水量不足全年降水量的5%”分析。
多年冻土区河流短小,因此水量小;海拔高,气温低,断流时间长;冻土区河流不易侵蚀地表,河流含沙量小。
季节冻土区夏季冻土融化,河流水量大;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河流断流时间短;地表较多年冻土区易被侵蚀,河流含沙量大;积雪融化、冻土融化、降水较多,汛期明显。
(3)近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循环速度加快,海水蒸发量大,空气中水汽增加。
“近十年来,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不断增加”“乌鲁木齐河发源于中国天山北坡中段”,受西风带影响大,西风带从大西洋上空带来更多水汽,输送到乌鲁木齐河附近,从而使降水增加。
(4)在全球变暖的状态下,水循环速度加快,海水蒸发量大,大气降水补给量增加;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从长期看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补给量一直相对稳定。
答案:(1)冰川多位于流域南部、西部;多年冻土多分布在高海拔处,沿河弯曲。
(2)多年冻土区:水量小;断流时间长;含沙量小。
季节冻土区:水量大;断流时间短;含沙量大;汛期明显。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循环速度加快,海水蒸发量大;乌鲁木齐河位于天山北坡,受西风带影响;西风带从大西洋上空带来更多水汽,输送到乌鲁木齐河附近,从而使降水增加。
(4)大气降水补给量增加;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补给量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