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彻新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主题论文

题目:互动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研组:物理教研组

撰稿人:敬薇

撰稿日期:2010年12月

互动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教研组敬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中的互动就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推动。互动式探究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交往、生生合作、共同发展,教师不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的、合作的、富有个性的探究学习。

关键词:互动探究合作交流高效课堂

1、引言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创新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构建起和谐、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为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师生间的信息反馈,达到对教学过程的调控,促进学生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帮助他们尽快步入自主探究学习的轨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积极地在探究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

互动式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引者,学生主动的获取各种学习资源中的信息,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地完成知识建构,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对学习过程及时作出评价,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融合,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边学习边实践,听课评课总结反思,现形成了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这种教学模式作简要介绍。

2、在互动式探究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2.1拓展有效的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它虽然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料,但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选择,可以增加、补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真正使教材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有效素材,从而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

教师在讲解机械运动时,对于新课引入环节,可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情景进行引导: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物体在运动,学生很快说出相关事例后,一般教师都会对例子进行总结后直接告诉机械运动概念,从而结束新课引入。但有的教师在总结完机械运动概念之后并不急于进行新课,而是进一步通过文人用“气势磅礴”来描述江水的运动,画家运用简笔线条来描述汽车的运动这样的过渡语句来引导学生思考在物理学中应该如何科学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这样

在新课之前激活了学生对原有生活例子的回忆,同时又显现了新概念的关键特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又“活用教材”,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2、经历有效的探究过程

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研究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完成的。 在讲解位移与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的导出时,教师拿来了一位往届同学所做的“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见下表),表中“速度v ”一行是这位同学用某种方法(方法不详)得到的物体在0、1、2……5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原始的纸带没有保存。

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时间 t/s

0 0.1 0.2 0.3 0.4 0.5 速度

v/(1-⋅s m ) 0.38 0.63 0.88 1.11 1.38 1.62 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能不能根据表中的数据,用最简便的方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

学生A:能。可以用下面的办法估算

=⨯+⨯+⨯+⨯+⨯=1

.038.11.011.11.088.01.063.01.038.0x

学生B:这个办法不好。从表中看出,小车的速度在不断增大,0.38只是0时刻的瞬时速度,以后的速度比这个数值大。用这个数值乘以0.1s ,得到的位移比实际位移要小。后面的几项也是同样的问题。

学生A :老师要求的是“估算“,这样做是可以的。

教师:你们两个说的都有道理。这样做的确会带来一定的误差,但在时间间隔比较小、精确程度要求比较低的时候,可以这样估算。

提高估算的精确程度,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一个方法请大家考虑:如果当初实验时间间隔不是0.1s ,而是取的更小些,比如0.06s 。同样用这个方法计算,误差是不是会小一些?如果取0.04s 、0.02s ……误差会怎样?

这样的教学过程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多个要素,学生参与了讨论(不论是否有发言的机会),就是参与了科学探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以实验数据为载体,鼓励学生解疑、讨论和交流,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也为每个学生创设了主动发展的空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次次激起探索的欲望,表现出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课堂因探究而充满活力。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学会了学习,拓展了思维,促进了发展。

2.3、组织有效的合作方式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要培养2l 世纪创造性的人才,合作交流是不容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扩大参与面,使各自分散的发现变成集体的共同财富,而且还

能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协作创新,实现自我调控,促进思维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时,让学生互动试验:请一个高个同学与一个矮个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观察胜负。学生讨论验证两同学之间的拉力大小存在什么样关系?共同讨论确定方案:把两个弹簧秤勾在一起,模仿拔河比赛,其中一个弹簧秤相当高个同学,另一个相当于矮个同学,并分两种情况进行。

1.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处于静止不动时(模仿拔河比赛,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2.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一方运动(相当于比赛绳子被拉向胜一方时的状态);

学生分组实验自己得出在各种状况下,两拉力大小的关系。

这样的授课课堂气氛宽松活跃,不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体验。

2.4、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目标。是不是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说出一种标新立异的算法就算生成?这其实是对“生成”的一种片面理解。其实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物理教学中的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

例如在讲解“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这节课的思维台阶是:1.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可以参考对重力势能的讨论,也就是说克服弹力做的功等于增加的弹性势能。2.重力是恒力,重力做的功容易计算,而弹力是变力,我们怎么计算弹力做的功。3.变和不变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在非常小的时间或空间里,某些变化的量是可以认为不变的。但是第三个思维台阶并不容易实现,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关于纸带位移的“思考与讨论”,学生由此及彼想起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想起速度—时间图像下面的面积数值上等于它的位移,想到了弹力—形变量图像下面的面积数值上等于弹力做的功。因而学生温故知新,教师因势利导,把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和转化条件概括一下,师生的思维活动从纵向和横向上得到了拓展。

教师通过回顾以往的教学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不但生成了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求问题的积极性,更为学生开辟了创新的天地。学生不仅在思考和创新的感悟中构建了新知,而且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增长了才智,真正成了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5、运用有效的评价机制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物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答对了,教师进行激励:“你真行!”如果答错了,教师进行鼓励:“没关系,你是个爱动脑的学生!”如果答的结果很有创意,教师更要进行激励:“你的想法胜过老师!”⋯⋯这样的评价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学生敢说、敢做、敢问,并能体验参与学习的快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大增,形成学习和反馈的良性循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随时闪现的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与激励,让学生树立自信,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而对于学生的错误也应明确加以匡正,使模糊得以澄清,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

3.教育教学成果

3.1、使学生在互动式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