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字不敬:指字写不端正。 [2] 虽有急,卷束齐:即使有急事,也要把书收整好。 [3] 暴:糟蹋、损害。 [4] 驯致:逐渐达到。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晨必盥 兼漱口 冠必正 纽必结 置冠服[2] 有定位 衣贵洁 不贵华 对饮食 勿拣择 年方少 勿饮酒 步从容 立端正
老易至 便溺回[1] 袜与履 勿乱顿[3] 上循分 食适可 饮酒醉 揖深圆
惜此时 辄净手 俱紧切 致污秽 下称家[4] 勿过则[5] 最为丑 拜恭敬
[1] 溺:读niào,同尿。 [2] 置:放置。 [3] 顿:处理。 [4] 上循份,下称家:指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来,也要与自己家庭的情况相称。 [5] 则:准则,指量。
信为先 不如少 秽污词 勿轻言 勿轻诺 重且舒 此说短
诈与妄[1] 惟其是 市井气 知未的[4] 苟轻诺 勿急疾 不关己
奚可焉[2] 勿佞巧[3] 切戒之 勿轻传 进退错 勿模糊 莫闲管
[1] 妄:胡乱,不负责任。 [2] 焉:语气词。 [3] 佞巧:谄佞巧诈。 [4] 未的:未看到,不知道真相。 [5]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不要太快、模糊不清。
[2] 怡吾色:和颜悦色。有“色养”之意。《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朱熹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例:《世说 新语·德行》:“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
[3] 号泣随:指哀求。 [4] 挞:读tà,用鞭棍等打人。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1]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 出则悌
兄道友[2] 财物轻 或饮食 长呼人[4]
弟道恭 怨何生 或坐走 即代叫
兄弟睦 言语忍 长者先 人不在
孝在中 忿自泯[3] 幼者后 己即到
[1] 居处变:守孝期间生活起居等都要改变。 [2] 兄道友:为兄之道,是要友爱弟妹。 [3] 忿:读fèn,生气,恨。 [4]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要自己到位去做事
蒙学 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 蒙学阶段,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蒙学教育的目标
培养儿童识字和书写的能力;掌握中国文化 的一些基本常识;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伦理规范 行为和日常生活习惯。
二、蒙学书籍(主要是教材)
• 中国传统蒙学书籍甚多,不下数百种,但有的流传不 广,今已亡佚。影响广泛、流传至今的,例举一部分 如下: 教:《教童子法》(清·王筠) 《乡塾正误》(清·李江) 《父师善诱法》(清·唐彪) 《示儿长语》(清·潘德舆) 《幼学分年课程》(清末·陈惟彦)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1酒肉绝骑下马乘下车百步余长者立兼漱口便溺回1辄净手对饮食勿拣择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勿有声宽转弯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6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凡出言信为先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弟子规》讲解
宁波大学 李亮伟
一、蒙学释名
情。
称尊长 勿呼名 路遇长 疾趋揖[2] 骑下马 乘下车 长者立 幼勿坐 尊长前 声要低 进必趋 退必迟 事诸父[4] 如事父
对尊长 勿见能[1] 长无言 退恭立 过犹待[3] 百步余 长者坐 命乃坐 低不闻 却非宜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兄 如事兄
[1] 勿见能: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 [2] 疾趋揖:快步去行礼。 [3] 过犹待 百步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远后,自己才走。 [4] 诸:众。此指他人。
见人善 见人恶 惟德学 若衣服 闻过怒 闻誉恐 无心非[4] 过能改
即思齐 即内省 惟才艺 若饮食 闻誉乐 闻过欣 名为错 归于无
纵去远 以渐跻[1] 有则改 无加警 不如人 当自励 不如人 勿生戚 损友来[2] 益友却 直谅士[3] 渐相亲 有心非 名为恶 倘掩饰 增一辜[5]
[1] 跻:登,指赶上。 [2] 损友:坏的朋友。
史:《十七史蒙求》(宋·王令) 《龙文鞭影》(明·萧良有) 《五字鉴》(即《鉴略妥注》,明·李廷机)
杂:《急就篇》(汉·史游) 《幼学琼林》(明·程登吉) 《千金裘》(清·蒋义彬、徐元麟) 《名贤集》(?) 《朱子治家格言》(明 ·朱柏卢) 《格言联璧》(清·金兰生) 《小学诗》(清·谢泰阶)
三、《弟子规》简介
亲憎我 怡吾色[2] 号泣随[3] 昼夜侍
孝方贤[1] 柔吾声 挞无怨[4] 不离床
[1] 亲憎我,孝方贤:例,《晋书·王祥传》: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zèn]之,由是失爱 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 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nài]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 至如此。
[3] 直谅:正直诚信。
[4]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不是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明知故犯的,称为罪恶。
[5] 增一辜:错上加错。辜,罪。
•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行高者 名自高 才大者 望自大 己有能 勿自私 勿谄富[2] 勿骄贫 人不闲 勿事搅 人有短 切莫揭
天同覆 人所重 人所服 人所能 勿厌故 人不安 人有私
地同载 非貌高 非言大 勿轻訾[1] 勿喜新 勿话扰 切莫说
[1] 訾:读zǐ,说人坏话。 [2] 谄:读chǎn,奉承,巴结。
道人善 即是善 扬人恶 即是恶 善相劝[2] 德皆建 凡取与 贵分晓 将加人[3] 先问己 恩欲报 怨欲忘 待婢仆 身贵端 势服人 心不然
人知之 愈思勉 疾之甚[1] 祸且作 过不规 道两亏 与宜多 取宜少 己不欲 即速已 报怨短 报恩长 虽贵端 慈而宽 理服人 方无言
出必告 返必面[1] 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4] 勿私藏 亲所好 力为具[5] 身有伤 贻亲忧[6]
居有常[2] 苟擅为 苟私藏 亲所恶 德有伤
业无变 子道亏[3]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1] 面:面见,指报平安,以免父母担心。
[2] 居有常:居,日常生活(如起居作息等)。常,规律。
[3] 道:指做子女的本分。
父母命 父母责 晨则省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1] 父母教,须敬听:例,刘向《古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孟母姓仉[zhāng]氏,孟子之母。夫 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 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 圣。
[2] 任己见,昧理真:谓不读书会固执己见,而书中有真理。 [3] 宽为限:读书要有长远计划。
心有疑 随札记 房室清 墙壁净 墨磨偏 心不端 列典籍 有定处 虽有急[2] 卷束齐 非圣书 屏勿视 勿自暴[3] 勿自弃
就人问 几案洁 字不敬[1] 读看毕 有缺坏 蔽聪明 圣与贤
求确义 笔砚正 心先病 还原处 就补之 坏心志 可驯致[4]
[2]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 晨省。”温:温席。东汉黄香,年九岁,失母,侍父,有孝行。《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凊:读qìnɡ,凉。《二十四孝》:“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 ”古代这类孝行颇多,如晋·干宝《搜神记》载:“(罗威)事母性至孝,母年七十,天大寒, 常以身自温席而后授其处。”又如《晋书·孝友传·王延》载:“延事亲色养,夏則扇枕席,冬 則以身温被。”省:读xǐnɡ,探望;问候。定:镇静,安稳,使动用法,指服侍父母安睡。
[1] 阈:读yù,门槛。
[2] 跛倚:读boyi,偏倚,站不正。
[3]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4] 摇髀:摇动大腿。髀,读bì,大腿,亦指大腿骨。
[5] 略:简化。
[6] 邪僻事:邪僻,乖谬不正的事情。 [7] 存:在。
•信
凡出言 话说多 奸巧语 见未真 事非宜 凡道字[5] 彼说长
[4] 物:指公物。
[5] 具:备办好。例,《二十四孝》: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
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乃免。诗曰: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6] 贻:留给。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有过 谏使更 谏不入 悦复谏 亲有疾 药先尝
勿践阈[1] 勿跛倚[2] 勿箕踞[3] 勿摇髀[4]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5]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6]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7]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字:《三字经》(宋·王应麟) 《百家姓》(北宋初) 《千字文》(五代·周兴嗣) 《闺训千字文》(?)
诗:《千家诗》(宋·谢枋得,明·王相)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 《古唐诗合解》(清·人王尧衢)
韵:《训蒙骈句》(明·司守谦) 《声律启蒙》(清·车万育) 《笠翁对韵》(清·李渔)
礼:《重订增广》(清·周希陶) 《弟子规》(清·李毓秀、贾存仁) 《朱子家训》(清·朱用纯) 《小儿语》(明·吕得胜) 《二十四孝》(元·郭居敬)
次谨信[3] 则学文
[1] 圣人训:圣人,指孔子。《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训,教诲。
[2] 悌:读tì,敬爱兄长。亦引申为顺从长上。 [3] 谨信:谨,恭谨。信,诚信。 [4] 亲仁:亲近有仁德者。
•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教[1] 须敬听 冬则温[2] 夏则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为清康熙 年间的李毓秀。其内容,以《论语·学而》“子曰:弟 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为纲,编写而成,具体列述弟 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方面应该遵循的守 则,语言形式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方式,便于 记诵。乾隆间,贾存仁对《训蒙文》进行了修改和订 正,改名为《弟子规》。
[1] 疾之甚,祸且作:对别人过分指责,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2]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互相劝善,德可共修;有错不能规劝,双方都会亏欠。 [3] 加:施加。
•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1] 言不讳[2]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两句或四句连 意,押仄声韵。全文分为七个部分:总叙、入则孝、 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宣传儒 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心灵深处和外在礼 仪行为的养成教育,影响甚大。
四、《弟子规》全文及讲说
• 总叙
弟子规 泛爱众
圣人训[1] 而亲仁[4]
首孝悌[2] 有余力
[1] 畏:敬畏。 [2] 言不讳,色不媚:他说话直率,神态自若。
• 余力学文[1]
不力行 但学文 但力行 不学文 读书法 有三到 方读此 勿慕彼 宽为限[3] 紧用功
长浮华 成何人 任己见[2] 昧理真 心眼口 信皆要 此未终 彼勿起 工夫到 滞塞通
[1] 余力学文:例《三国志·魏志·董遇传》:(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采稆(lǚ)负贩,而 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 “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