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
这是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第1篇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按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方面,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戏剧人物鉴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读经典文本,分析任务形象,提高学生协作探究能力。
第二方面,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生协作探究和师生平等对话,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人物性格、情感及其悲剧根源。
第三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高学生的正确面对现实,面对人生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协作探究周扑园、鲁侍萍的性格及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辨证、全面的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三、学法引导: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整合式、问题式、小组活动式、呈现式、课堂工作式、反思评估式和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借鉴上述教学模式)我采取以激情法、创设情境发、小组讨论法和分角色朗读法,达到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愉悦情感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对构件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首先导入新课:做到以教师激情学生情,引发情感共鸣。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走进一幕人生大悲剧,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下层妇女被奴役的悲剧,上层妇女个性受压抑的悲剧,青年男女得不到正常爱情的悲
剧,青春幻梦破灭的悲剧,以及劳动者改造失败的悲剧,这一切的悲剧都爆发在一个雷雨之夜,茅盾曾诗曰“当年海上惊雷雨”,这就是著名的戏剧大师曹禺创作的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响雷——《雷雨》。
环节一“考考你”:《雷雨》里八个人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能够考查学生上一个课时的学习情况,而且通过对整个剧情的把握,激发学生对两个关键人物周扑园、鲁侍萍的探究兴趣。
环节二与剧中人物“面对面”——走近人物周朴园、鲁侍萍。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善于运用影视、幻灯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为此我通过播放一段话剧表演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
也可以从艺术家的表演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对分角色朗读有一定导向作用。
环节三面对面之“七嘴八舌”:协作探究人物性格及情感。
由于学生首次接触戏剧,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前交代戏剧任务鉴赏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法可循,掌握“会学”的`技巧。
根据新课程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的要求。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合作意思。
在学生发表见解时与其进行平等对话,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踊跃发表有个性的观点。
与周朴园这个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相比,鲁侍萍比较容易把握,所以在分析鲁侍萍的形象之后,再探究周扑园丰富的人性,最后通过对“周朴园是悲剧的制造者还是受害者”的讨论来揭示《雷雨》悲剧的根源。
这样由浅入深,让学生有梯度的进行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环节四是“我是主角”:
通过分角色朗读剧本的精彩片段,使学生亲身感受人物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从中获得情感愉悦。
为了扩展学生对戏剧人物的鉴赏,提供几个戏剧形象,课后自由选读,写下感受,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从而养成“乐学”的态度。
最后一个环节“戏如人生”——我的人生我主唱
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我认为虽然《雷雨》是一幕悲剧,但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沉浸在悲叹之中,而是要化悲痛为力量,通过对作品中任务悲剧人生的思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
培养他们正确面对现实,抗击挫折的能力,所以我让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说出自己的人生信条,充满信心的去战胜未来人生路上的雷雨。
综上所述,这是我在新课改形式下的一次小小尝试,希望能够创设出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使学生养成乐学的态度,掌握会学的技巧,形成自学的能力。
从而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第2篇
知识目标:
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
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
1.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和该剧的基本剧情,捋顺人物关系。
(第一课时)
2.有表情地朗读剧本,通过揣摩戏剧语言,理解戏剧冲突,把握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2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戏剧冲突在情节发展中的推进作用
2、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3、欣赏人物语言(潜台词)。
难点:
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3学法引导
1、第一课时用讲读法,引导学生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第二课时用讨论和情景演绎:以周朴园的核心问话为抓手,叩问周朴园的心扉。
“问”体现了周朴园的内心疑惑和矛盾。
抓住“问”就能走进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就能品味戏剧语言,从而理解戏剧冲突,就能把握人物性格。
通过片段欣赏与自主表演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1.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
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
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七十多年前,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
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
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活动2【活动】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
1.设问提示,提出问题
采用换位思考。
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习任务。
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
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
2.信息收集处理
(1)聚焦问题
首先是将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集中。
A.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2)交流、汇报、讨论
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
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
活动3【练习】课堂小结及补充
1.对本堂课作简要小结。
2.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
3.划出重点的七个片断,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说明本课的重点,即从人物语言入手,把握人物的复杂个性;整体感知是进一步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整体的意义是确定局部意义的前提。
4.2第二学时评论(0) 课程简述
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
回归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达到解读戏剧的目的。
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
我选择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为研读的重点,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
就第一课时划出的前四个片断作为研读训练对象。
(方法:播放话剧片断-->学生有感情朗读-->研读讨论)
评论(0) 方法阐述
以周朴园的核心问话为抓手,叩问周朴园的心扉。
“问”体现了周朴园的内心疑惑和矛盾。
抓住“问”就能走进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就能品味戏剧语言,从而理解戏剧冲突,就能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什么是悲剧?(回顾)
细数文中的人物: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他们是什么关系?
本该严父慈母,母慈子孝,和和美美的家庭,却变成了夫妻反目,兄弟成仇,父子怀恨,骨肉相遇却形同陌路,夫妻重逢却冷若冰霜的结局。
这是一出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著名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雷雨》,继续感受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探寻人物的性格特征。
活动2【活动】整体感知
回顾课文内容,把握节选部分的基本情节。
【设计意图】说明本课的重点,即从人物语言入手,把握人物的复杂个性;整体感知是进一步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整体的意义是确定局部意义的前提。
活动3【活动】品读鉴赏
具体过程:
上半场:
1.“你,——你贵姓?”
问题:是什么原因触发了周朴园的这一疑问?这一问体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
教师问:(1)文中“很自然”“很奇怪”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一系列的动作有可能引发周朴园怎样的思虑?学生品味后明确:(略)
(2)两个“你”之间的破折号有何作用?
学生品味后明确:破折号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思虑。
2.“你姓什么?”
问题:和前一问相比这一问更加直接,为什么?这体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
教师问:(1)鲁侍萍面对抛弃自己的旧情人为何还称“我们”?
学生品味后明确:可能她沉浸对过去美好恋情的温馨回忆中。
(2)周朴园、鲁侍萍为何都念叨无锡是个“好地方”?
引导学生品味:“洋火”: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3)文中加点的几句话看起来都是贬低侍萍的,有何言外之意?
学生品味后明确:主要不是贬低侍萍,而是深刻刺激周朴园以发泄自己多年积压心中的愤懑。
本小节明确:周向眼前这个老妈子打听无锡旧事,结果眼前之人竟然如数家珍,和盘托出,周朴园感到疑窦顿生。
眼前之人点破周朴园要打听的旧事,触及周朴园心灵上隐秘的往事,触痛周朴园的心灵伤疤。
周朴园感到如芒刺在背,非常紧张和惶惑,和前问对比失去了礼貌和斯文,直接发问。
3.“你是谁?”
问题:这一问比上一问语气上更加咄咄逼人,为什么?这体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
教师问:文中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连续念叨两遍“侍萍”表达了周朴园什么样的心理?
学生品味后明确:(略)
4.“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问题:是什么原因触发了周朴园的这一连续疑问?这连续问里包含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问候引发了怎样的冲突?
教师问:(1)文中加点的两句话表达了侍萍怎样的心理和情感?
(2)一个富有的资本家——周朴园为什么非要“旧雨衣”“旧衬衣”?
(3)认出侍萍后,周朴园先是“低声”相问,继而“严厉地”质问。
前后变化突然,为什么?
(4)文中加点的三句话,都做了重复表述,为什么?
(5)文中加点词“你们”换成“你”表意有何不同?
学生品读后明确:暗示了赶鲁侍萍走不仅有周朴园,更主要的是周家。
(6)听完周朴园包含感情的话,鲁侍萍有两个情态表现:“低头”和“叹一口气”,这些表现了侍萍怎样的情感和心理?
(7)文中周朴园两次谈到给侍萍钱,侍萍的回应都是简单的两个字“什么”。
侍萍的话语为何如此简单?
学生品读讨论后明确:面对周朴园只会用钱来了却旧情的做法,侍萍内心非常复杂,她此时百感交集,无法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述。
活动4【讲授】教师总结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活动5【作业】课外研究拓展:
(一)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
1.“你叫什么名字?”
2.“你有什么事吧?”
3.“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
问题:这三问,都是明知故问,这代表了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只有认真品读作品,仔细揣摩语言,才能领悟语言中的内涵,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语言是我们感受人物、领悟内涵必须凭借的媒介。
小作文(二选一)
1.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2.如何看待周朴园用金钱来解决和侍萍之间的恩怨?
【设计意图】挖掘有价值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雷雨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2 雷雨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1.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
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
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七十多年前,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
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
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活动2【活动】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
1.设问提示,提出问题
采用换位思考。
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习任务。
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
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
2.信息收集处理
(1)聚焦问题
首先是将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集中。
A.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2)交流、汇报、讨论
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
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
活动3【练习】课堂小结及补充
1.对本堂课作简要小结。
2.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
3.划出重点的七个片断,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说明本课的重点,即从人物语言入手,把握人物的复杂个性;整体感知是进一步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整体的意义是确定局部意义的前提。
雷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
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
术大师。
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
此后又接连
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
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如《雷雨》) 、歌剧 (如《白毛
女》) 、舞剧 (如《丝路花雨》)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如《雷雨》)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如《屈原》) 、现代剧 (如《雷雨》)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如《屈原》) 、喜剧 (如《威尼斯商
人》) 、正剧 (如《白毛女》)
四、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
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五、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
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1)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
盾冲突。
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2)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3)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本利益的冲突。
(4)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5)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6)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
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
根本性质的冲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
(投影:“钱谷融
语”。
全体齐读)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
”——钱谷融
曹禺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来把握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二、品读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发现、讨论、分析、概括周朴园的性格,教师点拨归纳。
重点研读段落举例:(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半晌。
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
难怪曹禺先生会这样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
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所以人艺著名演员郑榕也很有感慨地说:“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
”但不论如何,要把握人物内心,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应从语言入手,且要重视对关键台词和关键舞台说明的分析。
三、练习
四、作业:品味戏剧语言,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