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环境视野下云南花腰彝舞龙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态环境视野下云南花腰彝舞龙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张迎波
【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将文化生态学理论应用于花腰彝舞龙文化的研究,调研石屏的花腰彝舞龙文化生态环境系统,对其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进行研究,探讨了
文化生态环境改变对其发展的影响,回答了花腰彝舞龙由一种神秘的传统宗教仪式
演变为现在的女子舞龙的社会根源,说明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伴随着现代文明对传
统农耕文明的冲击为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做出适应性改变,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应当得
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现代花腰彝舞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结合的产物,我们
应理性看待花腰彝舞龙文化的时代性改变,并鼓励市场、政府和学界从多方面参与、支持、研究彝族体育文化,促进其继承发展朝着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向前进.
【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14)004
【总页数】3页(P33-35)
【关键词】文化生态环境;花腰彝舞龙;传统体育文化
【作者】张迎波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3
现代花腰彝舞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结合的产物,我们应理性看待花腰彝舞龙文化的时代性改变,并鼓励市场、政府和学界从多方面参与、支持、研究彝族体
育文化,促进其继承发展朝着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向前进。

DOI:10.13963/ki.hhuxb.2016.04.009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彝族以其独有的民族文化占有一席之地,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多彩。

其支系繁多,花腰彝属于彝族支系尼苏下的一个分支,花腰并非自称,是他称。

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以多种颜色的布和丝绒绣上蝴蝶、花朵等精美图案,又在显眼的胸襟上镶上如珍珠似的银泡,头戴有花纹图案镶有银泡的花冠,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

全国花腰彝人口仅有四万余人,大多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北部山区的哨冲镇和龙武镇,有极少一部分居住在峨山县的大棚租和小棚租。

本文以云南石屏花腰彝舞龙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了解花腰彝族历史文化以及特色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及产业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随着石屏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将花腰彝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舞龙进行了合理建构性开发,以女子取代男子,并且在服饰、器材上都进行了加强舞台化效果的设计。

从此,花腰彝舞龙经常出现在各种舞台,并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现代社会讯息发达,经济日异月新,同时对传统文化也会产生各种有益和不利的影响,花腰彝女子舞龙能够由最初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发展成云南特有的一种少数民族文化品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本文对花腰彝舞龙这个项目进行文化生态学的分析和研究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那么对花腰彝舞龙的冲击的利弊有哪些,影响有多大,产生了什么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调查了解,以便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其次,花腰彝舞龙现在明扬于海内外,每年许多游客慕名而来,那么是因为花腰彝舞龙是一种神秘的传统宗教仪式,还是它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改变的结果?特别是石屏的女子舞龙队,它是怎么顺应时代的变革,构建发展的一种体育文化项目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本文拟针对
以上问题,通过调研和实地调查,以期深入了解花腰彝舞龙的文化生态环境对其的影响。

花腰彝舞龙源于祭龙,其祭龙、舞龙神秘而别具特色。

彝族尚黑,以黑为贵。

姑娘们舞青龙,可看出其母系文化的浓郁色彩;在彝族的传统观念里,世间万物都分雌雄,雌雄相戏万物繁茂,正是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花腰彝族的女性能够登上书写文化传承的舞台。

随着整个云南省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石屏县政府将花腰彝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舞龙项目进行了合理建构性开发,以女子取代男子,并且在服饰、器材上都进行了加强舞台化效果的设计。

花腰彝女子舞龙才能够由最初的不允许女性参加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发展成云南特有的一种少数民族文化品牌。

曾到北京参加全国“中华喜迎新世纪彝龙大赛”获金奖;迎澳门回归时,又应邀在天安广场作表演,在北京刮起一股云南中华女子舞龙世纪风。

2008年石屏县“凤舞龙飞”节目正式接到北京奥组委通知,成为云南省唯一入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表演的节目。

石屏哨冲女子舞龙,舞者都来自当地村人,舞龙技巧的花样繁多、动作巧妙;其曲调流畅欢快,节奏轻松,活泼有规律,边唱边跳边舞龙,以充分展示花腰彝靓丽精致的服饰,展示花腰歌舞热情似火、凤舞龙飞的奔放激情,象征着风调雨顺,
20世纪50年代起,人类学家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和文化,主要研究解
决日渐突出的人类社会本身存在的问题。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提出的,他主张利用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地域、生态人口等概念来研究人类因文化的存在而不同于一般的生物系统。

同时斯图尔德明确提出了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中心任务随着社会发展和时间推移而呈现出来的世界文化发展规律。

[2]因此,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特有规律和变迁来阐述人类文化发展进程是客观必要的。

[3]所以下文将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两方面与花腰彝舞龙的关系进行阐析。

(一)石屏花腰彝舞龙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物在进化与生存的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其对环境的适应,也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物竞天择,同一类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受其长期的影响,最终发展成差异很明显的不同亚种的生物。

[4]可见,环境对生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样的其对社会和文化活动也会产生影响,环境不同,文化的发展也会出现差异。

花腰彝地处边疆的山区,处于一长期封闭的环境中,长期下来,其舞龙形式内涵与外界流传的舞龙已发生了变化。

1.地理位置。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的南部,是红河州的下辖县之一,截止到2014年石屏县辖7个镇、2个乡,面积3037平方公里,其中94.6%为山区,是传统农
业县。

其地理位置北高南低、山多地少、山河相间、岭谷并列、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属于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山区耕地面积少,肥沃的土地很少,经济发展比较困难,这种自然环境要与外界交流比较不便,要满足自身的粮食生产,解决温饱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石屏县北部山区的哨冲镇,是一少数民族众多、混居的镇,自然环境保护比较好,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41.2%。

在现在是一个旅游度假的好地方,环境好,是
天然氧吧,但是在以前经济不发达的时候,这里的村民主要靠贫瘠的山地和山林为生,和外界的物品交换因为交通的问题也比较少,生活环境较差,所以其传统文化活动比较容易保存至今,不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全镇总人口18292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87%,彝族15323人。

少数民族众多,其人数占总人口的大多数,民俗风情独特,民风淳朴,花腰彝舞龙就产生于这样一种环境中。

2.居住环境。

花腰彝地处山区,山多陡峭,村民要居住下来,就要适应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修建适合的房屋。

一般情况下,山区建房讲究后要有靠山,就是本后靠着山,一般建在山腰上或者山梁上;门前要开阔,要有宽阔的视野。

山区容易出现泥石流,容易塌方,所以建房的位置是非常讲究的,按前面的要求选取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现在可见的传统房屋主要为土掌房,简单的单体式只有正
房,规模较小,能居住下的人数也较少。

组合式的土掌房则较大,分为正房和耳房,一般三件两耳或者五件四耳,上下两层,内含有天井,可见其受到了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那么舞龙同样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由祭祖简单的仪式发展为复杂的舞龙活动。

花腰彝村寨的这种自然环境,交通不便,山地众多,人们生存压力较大,只有这种情况下才能产生以祭祀为目的花腰彝舞龙,并且能一直很好的保存到改革开放后。

环境对文化的发展影响非常大,文化是适应环境的存在,在闭塞的环境下,文化可以很好的保存下来。

(二)石屏花腰彝舞龙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
一种文化要发展、流传必然受到其所处环境的政治、经济、思想等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花腰彝舞龙同样受到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

当政治发生变化,意识形态变化,那么文化活动自然也要符合其所处时代的的政治环境。

[5]在封建神权、族权时代,其发生的作用、内涵意义是祈求神灵赐福保护。

改革开放后,这种生存土壤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腰彝族村民所生活的地方也成了旅游开发的地方,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花腰彝舞龙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自然其也需要从新建构和创新。

1.花腰彝舞龙传统体育文化与宗教、政治的关系。

花腰彝舞龙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其具体时期已不可考。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元后汉、蒙、回等民族的到来,各民族文化融合和发展形成了现今一个丰富多彩的省份。

元朝时期蒙古铁骑打败了大理王国,为了开发云南丰富的铜矿和银矿,大量色目人和蒙古人迁入云南,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和生产力,也是民族融合的开始。

[6]明朝打败元朝后,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次汉民大量移入云南的时期。

明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灭元占领云南后,当时云南人口较少,为了稳定边疆,开启了历史上云南最大规模的移民。

当时攻占云南的军队留了下来,在云南安家落户。

[7]后来在沐英和其儿子沐春的主持下,大量移民涌入云南,为云南的安定和发展做了极大的贡献。

现在很多昆明人、
蒙自人聊天时谈到自己的祖籍就说是南京柳树湾,柳树湾是当时南京的一个兵营,可见明初时大量的移民对于云南的政治生态改变起了很大的作用。

文化活动受到一定时期政治活动的影响。

花腰彝舞龙活动,作为村民的一项节日庆典活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村民的生活中。

而在文革期间,受到政治的影响,文化在这一时期需要为意识形态服务,花腰彝舞龙也停止了,同时其固有的宗族制文化基础也受到了冲击。

改革开放以后,意识形态就控制的减弱,村民有自发的组织起来,又重新进行祭龙、舞龙活动,但是想回到像从前那样,虔诚的崇拜,是不可能了,基础已经破坏改变了,随着改革的深入,花腰彝舞龙又产生了进一步的改变。

2.花腰彝舞龙传统体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同政治一样,每时每刻都与花腰彝舞龙的发展息息相关。

经济对花腰彝舞龙文化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

在封建的农耕经济时代,舞龙作为每年祭龙时的一种神灵崇拜的表演方式而长期存在。

这时期,人们表演的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希望来年的生活更加美好。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同样的地处偏远的彝族山寨也不能幸免,土地提供的粮食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了,现代文明的产物,各种工业产品的普及,村民想到的是如电视机、手机、摩托车等,这些只靠简单的土地产出是不能够提供的,而是需要外出打工或者发展旅游经济。

山外游客也逐渐增多,喜欢看山,喜欢吃农家饭,那么经过交易村民和游客都取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再有游客提出想看看你们原生态的有文化的东西,这样就出现了各种节庆、庆典等种种以节庆为名义实际上是为了经济发展,你想看那我就表演,这样花腰彝舞龙就做出了改变,表演给游客看,而不是用来祈祷神灵。

可见,曾经舞龙是为了祈求美好的生活,如今舞龙把文化活动表演给别人看以获得能改善生活的必需品。

现在的舞龙活动现实中可以获得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以前获得的是心灵慰藉。

经济发展会影响文化活动属性的改变,以前是一种祈祷活动,现在则是一种商品,当然不管什么时候的活动最终都要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

通过对花腰彝舞龙运动的文化生态环境分析,基本理清了其发生、发展、势危的过程和缘由。

通过联系、整体、动态的分析,对于整体性保护的感受会更加具体。

文化生态的观点,不仅可以在文化遗产研究上建立更系统的方法论,更能让我们高瞻远瞩的规划其保护措施,防止操之过急的碎片式保护。

对各类文化形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更能帮助我们找到一条将传统民间文化带入社会事业的道路。

【相关文献】
[1]李朝旺,孔繁武.彝族花腰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Steward,Julian H.,Theory of Culture Change:The Methodology of Multilinear Evolution[M].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5:35.
[3]黄育馥,20 世纪兴起的跨学科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06). [4]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论纲[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5]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05-113.
[6]石屏州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7]石屏县志编纂委员会.石屏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