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1
3.掂掂“数量”之重 经优秀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 春”,元遗山认为既然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 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 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平添韵味。
答案:“一”字用得好。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不能 算是“早梅”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4
4.听听“叠词”之妙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 叠词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 渲染了刘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4
五言炼第二字
五言炼第三字
五言炼第五字 五言炼第 二、第五字
七言炼第二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2
[边练边悟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3
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6 分) 答:
05
落实优化案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
【知识导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3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通过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 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 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 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炼字(品味关键词)、赏析诗眼、炼 句(赏析关键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炼字(品味关键词)和炼句(赏析关键句)是热考题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7
[边练边悟 1]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6 分) 答:
(王之涣《凉州词》)
答案:“怨”字用得最好。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5
七言炼第五字
七言炼第七字 七言炼第 二、第五字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4
考向一 鉴赏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 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赏析炼字,就是品味关键词语深藏的情感或 品味其生动的效果。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等。这种 题型是高考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0
6.赏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代诗歌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 气、开合呼应、悠扬婉转、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 词,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 “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 量。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边练边悟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简要分析。(6 分) 答:
10
(王维《使至塞上》)
答案:“直”“圆”用得好。“直”字点出沙漠无风,“圆”字写残照如轮,可以直 视。两字准确描绘了傍晚时分沙漠苍凉静穆的壮美景象,意境雄浑开阔。诗人巧妙地将 自己孤寂的情绪融合在景物描写中,感受真切自然。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1
[边练边悟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 请简要赏析。(6 分) 答: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5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考卷
题干示例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 2017·山东卷
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 2016·天津卷
好?请说明理由。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2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形象的诗。女主人公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忽 见”杨柳色惹起一腔幽怨。理解“忽”字的含义,不能只局限于此句,而应从全诗的内 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答案:从全诗来看,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 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相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 赠别的情形。所以,“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极富神韵,极其准确地表现了潜 藏在女主人公内心的某种情感,平时并不觉得,一旦为外物所触发,瞬间便不可自已地 发生变化。
27
作用效果 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看该字在凸显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
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
[特别提醒]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 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语法特点或表 达技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8
[边练边悟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 长江。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6
步骤二:指出字面义 这一步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
步骤三:分析其效果(作用) 从诗歌语言运用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角度: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分析角度 (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 (2)从“造境”的角度分析 (3)从“写人”的角度分析 (4)从“抒情”的角度分析 (5)从“艺术”的角度分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8
[跟踪训练] 1.(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第二板块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从命题研究入手 客观、主观双向切入高考命题
Ⅱ 突破主观题:综合应用“三句到位法”,把要点“抠”对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语文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
01
考向一 鉴赏炼字型
02
考向二 鉴赏诗眼型
03
考向三 鉴赏炼句型
04
考向四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7
5.追“彩”逐“色”:色彩词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可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 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 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 奏感。也可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 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 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表现单一色彩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 裙,处处怜芳草”,怜惜的情愫尽在“绿”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5
[边练边悟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 长安西南,是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8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中分别是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6 分) 答:
(杜甫《春望》)
答案:“溅”“惊”二字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物,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 的痛苦。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9
2.聚焦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 承担的。我国古代诗歌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 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2015·山东卷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2015·湖北卷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2014·湖北卷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6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关注各类词语 1.聚焦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代诗歌时要反复咀嚼品味,体 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动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 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动词 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 《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6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6 分) 答:
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 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 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19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6 分) 答:
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 感叹之情。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 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 在一起,使诗人对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板块
23
(二)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确定关键词 对于题干中已明确关键词的,此步骤可以省略。 确定时要看清题干要求,因为有的题目在题干中已明确了关键词在某联(句)中;从 词性上看,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包括色彩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这些词都是 炼字的重点。从位置上看,所炼之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下: